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a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2月2日,秀美挺拔的黄山松敞开怀抱,迎来了促进社会和谐的财政政策与县域减贫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国内外知名财经专家和财政部门领导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促进社会和谐的财政政策,研究提高县域减贫能力的现实途径,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GDP连续20多年9.4%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6位。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县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县乡财政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减少贫困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此次黄山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财政政策促进社会和谐问题,采访了财政部综合司的王保安司长和孙燕副司长。
  
  四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改革
  
  《决策》:减少贫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中两大政府调控手段之一,在这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王保安:减少贫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既是公共财政自身“公共性”的内在要求,又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关键时期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财政工作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线,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在减少农村贫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推出了四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改革:一是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重大成果。从2006年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变革。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对592个国家重点扶贫县真正实行了义务教育,初步解决了中国农民世世代代自己拿钱办学的问题,这也是个了不起的事情。三是推出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产业导向政策,建立并落实了“三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农业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四是正在探索建立农村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今后农村五保户都吃皇粮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这四项重大举措,开创了财政支农工作的新局面,为今后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财政要有的放矢地支持解决好“三农”问题
  
  《决策》:“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之一,也是促进减贫及社会和谐的核心。对“三农”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
  王保安:“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一直是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进程的大问题。可以说,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经济的全面现代化;九亿农民没有过上小康生活,中国就不能算是进入了小康社会;没有农村的和谐发展,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首先就要解决“三农”问题。所以,这次会议我们以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域减贫能力为切入点,邀请专家学者来研究分析如何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增强减贫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将“三农”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对财政支农、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财政支持解决“三农”问题,将更加积极、主动买单、整体规划,建立健全财政支农工作的良好机制。“三农”问题实际上是三个层面的问题,对于财政份内之事,财政部门理应责无旁贷地抓紧、抓好;对需要支持的工作,财政要想办法积极支持、推动。
  为此,财政要有的放矢地支持解决好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实行产业倾斜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在现代社会,农业天然就是一个弱质产业,财政不但要直接加大投入,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给予支持,而且要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二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推动农村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受自然、社会和历史等多种因素所限,广大农村在公共产品与服务方面欠账较多,今后要集中更多的资金,加大对交通、通讯、饮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广大农村地区,逐步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三是努力保障农民的权益,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建立免费义务教育体制,保障农民享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益;逐步探索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问题。
  
  因地制宜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决策》:据我们的观察,增强县域减贫能力,“造血”重于“输血”。当前,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发展能力,是减少贫困的有效途径之一,财政政策在支持县域发展方面如何作为?
  王保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禀赋和社会历史状况千差万别,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县域减贫能力要突出区别对待的原则:对自然条件比较好、经济具有内在活力的地区,财政要“无为而治”,重在提供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激励与约束并重,鼓励自主发展;对资源禀赋比较好的地区,要将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财政要发挥杠杆作用,积极引导,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自然条件相对差的地区,财政要保住底线,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发展县域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减少贫困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作为重要的政府调控手段,财政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更重的任务。必须统筹谋划、精心安排,灵活运用各种财税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确保财政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促进减贫的财税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决策》:在这次国际研讨会上,我们看到,来自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机构以及国内财经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都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做出了精彩演讲,理论分析缜密又贴近现实,点评客观实际、见解独到,授课耐心细致,回答问题更是丝丝入扣,妙趣横生。这次研讨会加深了我们对促进社会和谐的财政政策以及提高县域减贫能力建设等问题的认识。
  孙燕:本次研讨和培训的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是从理论上,为促进减贫的财税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研讨会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罗伊先生、社科院财贸所的高培勇教授和财科所的贾康研究员等专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撑。罗伊先生的报告,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促进减贫财税能力建设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经济分析框架。罗伊先生认为,财政政策是一个国家在自身有限条件内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减贫作用的主要工具,即强调财政政策工具的“黄金规则”,中心内容就是财政政策应该关注并能够支持扶贫工作。高培勇教授的报告,站在宏观角度,在财税改革的大棋盘上,通过对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决策的回顾,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所确定的明年八项工作任务,联系财政部“十一五”规划的工作指导思想,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稳健财政政策做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判断,并给出了包括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支出结构等内容丰富的财政改革清单,为如何在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背景下促进减贫的财税能力建设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财政可能的作用空间。贾康研究员的报告,通过对我国1994年以来实施分税制改革的回顾和思考,提出今后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路应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方向,在适度简化政府级次的前提下按照“一级政府、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构建完整的多级财政,为解决该课题涉及的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和有价值的思路。华盛顿大学黄佩华教授,亚行高级经济学家彭龙运博士,联合国的赖尚龙教授等专家学者也都从不同角度,通过演讲和点评等方式,对促进减贫的财税能力建设理论问题提出了富有价值的个人见解和政策建议。
  其次,从国际比较方面,为促进减贫的财税能力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我们这次研讨会充分体现了国际性的特点,几位国际组织机构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介绍和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不同类型国家财政政策促进减贫的国际经验。罗伊先生结合自己在联合国执行项目的亲身经历,介绍了孟加拉、印尼、越南等亚洲国家的经验,赖尚龙教授则运用丰富而生动的实例,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减贫政策方面的经验教训。彭龙运博士运用大量翔实的例证、以宽阔的视野分析了在促进减少贫困方面的政策经验,提出了独特的观点:益贫式财政政策可能更加有效。黄佩华教授则通过自己长期对中国财政问题研究的经验,结合长期从事财政研究工作的经历,在分析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时,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促进减少贫困的预算管理和转移支付方面的做法。
  再次,在实践方面,为促进减贫的财税能力建设提供了政策工具。关注中国基层财政困难和解决“三农”问题,增强我国促进减贫财税能力建设的实际操作能力,是这次研讨会的重要内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展政策局扶贫组的罗伊先生,利用自己在这一领域得天独厚的经验优势,对我们进行了“减贫财政政策设计:主要观点与政策工具综述”的授课;国家发改委的马晓河所长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路径安排和政策措施建议;黄佩华教授通过“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公共财政与农村公共服务”两个方面的演讲及授课,全面而翔实地为我们分析了中国改善基层财政困难状况,提出了促进减贫财税能力建设和改革政策工具运用方式的建议;彭龙运博士和赖尚龙教授也都利用自身在亚行和联合国工作的经验,对中国财政政策在促进减贫工具选择运用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注人类发展,减少和消除贫困既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骗关注,也是我国政府今后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缩小地区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继续深入研究促进减贫的财税能力建设问题,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日本筑波大学和神户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体育活动与更好的认知能力有关,认知能力又与学业表现有关。  研究认为,体育活动对执行功能不佳的孩子帮助最大。执行功能指的是三种认知技能:  第一种是抑制冲动和反射类行为的能力。为评估这种能力,研究人员要求孩子们说出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单词的字体颜色。当单词和字体颜色匹配(如“红”以红色字体显示)时,任务相对容易,但当两者不匹配(“红”以蓝色字体显示)时,通常需
问:2016年暑假里,我12岁的儿子和4名同学结伴去水库游泳。我儿子溺水,4名同学吓呆了,不但不施救、不求救,而且慌忙逃离现场,甚至不来向我报信。直到第二天我上门询问时,他们才如实相告。我连忙赶到水库打捞,儿子早已溺亡。请问,我儿子的4名同学明知我儿子溺水,没有施救,还故意隐瞒真相,是否要对我儿子的死亡承担责任?  孟建勇(河南鲁山)  律师意见:您的儿子是未成年人,您和妻子对他负有教育、监督、管
稍稍关注一下新闻,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年,关于孩子离家出走的报道很多。每一个出走事件背后都有一串揪心的故事,出走的孩子身心受损,家长心急如焚,老师四处奔忙。下面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陈是家里的独生子,今年上高一,父母对他抱有很大期望,从小就对他要求很严。中考前,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小陈,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从那以后,父母对他稍有不满就非打即骂,说“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好大
带娃,不只是妈妈的专利,爸爸也要参与,而且很多爸爸也喜欢带娃,并且带得很好。  爸爸带娃,没什么让人不放心的  上周六,我和闺蜜约好去逛街买美裙。正好孩子爸调休,我就把孩子托付给他:“今天我和朋友去逛街,女儿交给你了啊。”  孩子爸抱起女儿:“去吧去吧,我会跟女儿玩得开心,吃得饱饱。”我略微交代几句就走了。  我们逛了半天商场,转眼到了中午,我跟闺蜜商量找个地儿吃午饭。闺蜜说:“你都出来半天了,也
台湾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一个单元剧是《妈妈的遥控器》。它以荒诞的剧情,揭示了中国式的亲子矛盾。  纪太太跟丈夫离婚了,她的世界只剩下儿子小伟,而小伟不听话让她十分难过。此时,她从神秘人那里得到一个遥控器。同一时间,小伟为了去毕业旅行,伪造了成绩单。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的每一天都是“星期三”,而且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对话……小伟感到恐慌,迫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联词:微风,舒畅,酸痛,大自然,久久,白云,鸟儿,远远  徐徐微风迎面吹过,好似母亲的双手轻轻抚摸我的脸颊,我酸痛的眼睛得到放松,身心无比舒畅。初秋已至。近旁的小草脱去绿袍,披上金黄色秋装;鲜花悄悄卸下盛装,准备离开春夏舞会;树上的果子換上了红装,像待嫁新娘,美滋滋地等待园丁的采摘。远远望去,那一簇簇、一串串黄金般的桂花,在阳光下怒放,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  瞧,天空中飞来一群大雁!它们排着整齐
儿子成了“小电视迷”  2003年6月,我在首都师范大学完成了3年研究生的学习,并顺利通过毕业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当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家时,发现9岁的儿子已经成了小电视迷,哪个频道几点钟有什么节目,早在他的心里排好了队,看完这个看那个。有时,忙得吃饭都要把碗从餐厅端到客厅,宁愿不吃菜也要看电视。  我母亲心疼外孙,就把菜端到客厅,结果菜碟、汤碗大转移,全家人都跟着从餐厅挪到客厅。即便这样,孩子
众所周知,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家庭教育的主力,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妈妈缺位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甚至引发悲剧。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依次放开,许多妈妈摩拳擦掌,因为她们有了修正教育方法的机会。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教授夏妍女士,与家长朋友们一起聊聊如何做合格妈妈这个话题。  妈妈不合格,孩子多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导致偏激行为,如叛逆、孤独、抑郁、早恋、厌学等  李玉荣(
所谓“关怀强迫症”,是指过度关怀别人,但并不关心别人的感受,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关怀别人的心理需要,既强迫自己去关怀别人,也强迫别人接受关怀。这种霸道的“关怀”,极易出现在亲子之间。  小瑞恨得牙根儿痒:妈妈这样做,等于向同学们宣告,自己是个“妈宝”,完全没有生活能力  最近几天,13岁女孩小瑞和妈妈窦女士一直处于冷战状态,妈妈说话她不理,让她做事她不做,妈妈冲她嚷嚷她就出门散步。妈妈束手无策,只能暗
2010年父亲节,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上,一个赤裸上身的男子扛着一大包沉重的货物,一只手牵着儿子走下阶梯,幼小的儿子抬着左脚,努力跟上爸爸的脚步。当年,这张照片成了网上最火的照片之一。11年过去,这位被称为重庆“最牛棒棒”的男人,一直用肩膀向儿子传递着一个价值观:“幸福是扛出来的。”  他告诉儿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劳动挣钱最光荣!”有同学拿他“棒棒的儿子”的身份取笑时,他理直气壮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