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维最直接的反应,不流利的表达在职场上可能会让你感到自卑,因为这似乎代表自己不够聪明,本来在工作环境中,女性声音就没有男性的那么强有力,再表达不清楚,那几乎就让你丧失了被人认可的机会。是否你在私下并没有任何的语言障碍,但是一遇到正式场合大脑就一片空白,不是语无伦次就是哑口无言,好像患上了一种讲台恐惧症呢?
让你恐惧的“心声”
如果说你的思想表达像是一首连贯完整的优美歌曲,那任何不相关的声音都是杂音,正是这些声音总是在关键时刻冲到我们的脯海罩,打断了我们的思路,甚至过人的杂音会让我们找不到自己原有的旋律。
恐惧心声1
“稿子太长”,“话太绕口”,“会不会忘词”……
我们的动机体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的需要,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需要。当一个人的前一种动机大于后一种动机时,他会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力,着力追求成功并为自己不断制造机会:而当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大于他求胜的动机时,他则要回避一切有竞争输赢的情境。总处于一种对失败的忧虑之中,不敢充分地表现自我,当他面对听众的时候就很容易一心想着如何快点结束这次讲话,而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消音:你要追求成功而不是避免失败
相对于避免损失,我们总是对获取利益更加感兴趣和有动力。如果我们想在公众面前表达得清晰而有条理,那么做好准备、熟悉内容,做好腹稿的前期准备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把一切你能想到会发生的问题都提前解决,然后另外告诉自己,我将会给大家一个漂亮的演讲,然后微笑着走上讲台吧,因为你正在向掌声走近。
恐惧心声2
“那个人在皱眉头,我出错了吗?”“我的讲话让大家感到无聊吗?”……
越是在我们不自信的方面,我们越是希望从别人身上获得认可,不过演讲或者正式场合的发言不是讨论或者聊天,这种单方向的传递模式让你无法像在互动交流模式中那样立刻获得共鸣。过于在意听众和领导的反应,会让你偏离原定的轨道,把精力分化给猜测他们的想法,对自己的接下来的讲话感到犹豫和不自信。
消音:别总是想象别人在质疑你,这会让你失去方向
如果你觉得有可能听众不能理解你的意图,或者有些误解,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比如某一部分结束后,询问是否需要提问,一旦回到发言的状态,就专心于自己的思路。而不管是领导还是其他与会者,大家都是想听到你的个人见解,而不仅仅是听到自己的已有想法,也许完全不同的见解会打开听众的思路而获得更大的认可。
恐惧心声3
“如果我搞砸了,如何向大家交代?”“领导一定会怀疑我的能力”……
至少在表面看来,代表群体发言是属于“独行侠”一类的角色,这很容易让人感觉自己背负了所有的压力,而且认为一旦失败或者出错,没有人会来帮我们分担责任,甚至那些往日跟我们一起分担的人也有可能站到指责我们的人的行列中去。
消音:不能正确地面对出错的可能性让压力更大
演讲并不比你的日常工作更难或者更重要,你不是一个职业的演讲家,你并不需要创造出朗诵的效果,演讲技巧方面的瑕疵,例如发音不标准、偶尔舌头打结都不能代表你演讲的失败。你本职工作中的专业性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没有人会因为你稍欠流利而否决你的个人能力。所以,不要害怕有人因为你没有出色的演讲能力而责怪你。过多地考虑不良后果只会让你忽略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可能性,对演讲产生怠慢或者厌恶的情绪。
恐惧心声4
“该死,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我要的那个词!”“怎么说才能够更好呢?”……
当多种想法在我们的大脑里形成冲突时,我们就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说出自己想要说出的话。而有一些人先天在词汇选择上面存在一些障碍,就是说当多个词汇同时出现在他们的大脑时,他们会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选择,这时候,也许他们的思路被打断,大脑就会暂时出现空白,或者一直重复前一个词汇,形成口吃等等。
消音:让语言走在思想的后面
慢慢习惯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做出的评价不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喜欢他那样”,到底是“哪样”?有没有一个具体的词语能够表达你的情绪?别指望所有的人都能够跟你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契,特别是到了特殊场合,需要你的明确定义的时候,平时模糊用词的习惯会让你在一时间不知道用什么词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来。在表达自己时,不要着急,不如稍稍放慢节奏,让你说话的节奏能够与思考的节奏相搭配,那你会永远看起来都思路清晰,用词准确。
恐惧心声5
“我会重蹈覆辙吗?”“他简直就是我的克星!”……
心理学中,将那些突发的、引起我们心理过激反应的事件归为应激事件。应激事件造成的负性情感并不会随着事件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当事人的生活。也许平时你可以正常的生活,流利的说话,但是特定环境就会触动你大脑里的开关,让那次惨痛的经历跑出来扰乱你的语言输出。例如,因为一次讲稿拿错了,以后一做报告就都语无伦次,或者你一对着某个特定的人讲话就莫名地紧张。
消音:纠结于过去的失误就好像给自己贴上了失败的标签
我们在一个地方摔倒了,就会对这个地方产生恐惧,害怕再次摔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运用上一次的经历调整自己的状态,走走过的路应该比走一条全新的路更加有把握。放下以前的包袱,把这当作一次全新的体验,告诉自己,这次我什么都准备好了,上次的问题也解决了,所以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克服讲台恐惧的4个“心招”
杂音从何而来?大多数人都不存在先天的语言障碍,于是恐惧成为了罪魁祸首,如果说消除杂音只是治标,那克服恐惧就是治本。
1 改变自我实现的预言
许多人觉得演讲就是一个自己无法逾越的障碍,于是彻底地放弃。其实,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它指的是个人有一个将要发生什么情况的信念,因而使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一种期待,他就会把这个信念当成真实的,从而朝着这个方向去准备或努力。如果你不是有先天的语言障碍,那你就完全有机会去征服讲台。
2 走完剩下的荆棘路
以往不好的演讲经验可能会困扰我们很长时间,不如想象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时刻,用你现在的思维去处理它。你会发现,那时候的后果,实际上是由于你经验的限制、年龄的限制、阅历的限制造成的,而现在的你,却有更多的方法去处理这一切。这种回想也许会让你感到不舒服,但是这就好像是一段艰难的路,当年你没能走完,只有现在鼓起勇气走完那剩下的半程才能够真正走出困境。这样做可以帮自己重新找回关于在大家面前发言的信心,给创伤一个愈合的机会。
3 放大自己的紧张症状
我们因为紧张会不由自主地发抖,或者舌头打结,可是我们越是想要控制它们,它们却越演越烈。不如去放大它们,如果你的手在发抖,那就干脆大幅度地摆摆手,如果你突然舌头打结,那就干脆暂时停止说话,咳嗽几声。你会发现一旦你把某种不受控制但微小的身体行为放大过后,你反而能够去控制它们了。
4 创造成功的画面
站在一大群人面前或多或少会感到一些焦虑,但是别刻意地忽略它,这并不会让它消失,反而会让它的影响力增大。一旦你承认了自己的焦虑,紧张反而会减弱。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把焦虑具象化,也许是有观众对你发出嘲笑,也许是你做了件蠢事,把这个画面抹去,然后用自己成功发言的画面进行替代,这样能够让你真的有成功的感觉,于是更加自如和自信。
让你恐惧的“心声”
如果说你的思想表达像是一首连贯完整的优美歌曲,那任何不相关的声音都是杂音,正是这些声音总是在关键时刻冲到我们的脯海罩,打断了我们的思路,甚至过人的杂音会让我们找不到自己原有的旋律。
恐惧心声1
“稿子太长”,“话太绕口”,“会不会忘词”……
我们的动机体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的需要,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需要。当一个人的前一种动机大于后一种动机时,他会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力,着力追求成功并为自己不断制造机会:而当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大于他求胜的动机时,他则要回避一切有竞争输赢的情境。总处于一种对失败的忧虑之中,不敢充分地表现自我,当他面对听众的时候就很容易一心想着如何快点结束这次讲话,而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消音:你要追求成功而不是避免失败
相对于避免损失,我们总是对获取利益更加感兴趣和有动力。如果我们想在公众面前表达得清晰而有条理,那么做好准备、熟悉内容,做好腹稿的前期准备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把一切你能想到会发生的问题都提前解决,然后另外告诉自己,我将会给大家一个漂亮的演讲,然后微笑着走上讲台吧,因为你正在向掌声走近。
恐惧心声2
“那个人在皱眉头,我出错了吗?”“我的讲话让大家感到无聊吗?”……
越是在我们不自信的方面,我们越是希望从别人身上获得认可,不过演讲或者正式场合的发言不是讨论或者聊天,这种单方向的传递模式让你无法像在互动交流模式中那样立刻获得共鸣。过于在意听众和领导的反应,会让你偏离原定的轨道,把精力分化给猜测他们的想法,对自己的接下来的讲话感到犹豫和不自信。
消音:别总是想象别人在质疑你,这会让你失去方向
如果你觉得有可能听众不能理解你的意图,或者有些误解,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比如某一部分结束后,询问是否需要提问,一旦回到发言的状态,就专心于自己的思路。而不管是领导还是其他与会者,大家都是想听到你的个人见解,而不仅仅是听到自己的已有想法,也许完全不同的见解会打开听众的思路而获得更大的认可。
恐惧心声3
“如果我搞砸了,如何向大家交代?”“领导一定会怀疑我的能力”……
至少在表面看来,代表群体发言是属于“独行侠”一类的角色,这很容易让人感觉自己背负了所有的压力,而且认为一旦失败或者出错,没有人会来帮我们分担责任,甚至那些往日跟我们一起分担的人也有可能站到指责我们的人的行列中去。
消音:不能正确地面对出错的可能性让压力更大
演讲并不比你的日常工作更难或者更重要,你不是一个职业的演讲家,你并不需要创造出朗诵的效果,演讲技巧方面的瑕疵,例如发音不标准、偶尔舌头打结都不能代表你演讲的失败。你本职工作中的专业性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没有人会因为你稍欠流利而否决你的个人能力。所以,不要害怕有人因为你没有出色的演讲能力而责怪你。过多地考虑不良后果只会让你忽略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可能性,对演讲产生怠慢或者厌恶的情绪。
恐惧心声4
“该死,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我要的那个词!”“怎么说才能够更好呢?”……
当多种想法在我们的大脑里形成冲突时,我们就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说出自己想要说出的话。而有一些人先天在词汇选择上面存在一些障碍,就是说当多个词汇同时出现在他们的大脑时,他们会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选择,这时候,也许他们的思路被打断,大脑就会暂时出现空白,或者一直重复前一个词汇,形成口吃等等。
消音:让语言走在思想的后面
慢慢习惯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做出的评价不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喜欢他那样”,到底是“哪样”?有没有一个具体的词语能够表达你的情绪?别指望所有的人都能够跟你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契,特别是到了特殊场合,需要你的明确定义的时候,平时模糊用词的习惯会让你在一时间不知道用什么词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来。在表达自己时,不要着急,不如稍稍放慢节奏,让你说话的节奏能够与思考的节奏相搭配,那你会永远看起来都思路清晰,用词准确。
恐惧心声5
“我会重蹈覆辙吗?”“他简直就是我的克星!”……
心理学中,将那些突发的、引起我们心理过激反应的事件归为应激事件。应激事件造成的负性情感并不会随着事件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当事人的生活。也许平时你可以正常的生活,流利的说话,但是特定环境就会触动你大脑里的开关,让那次惨痛的经历跑出来扰乱你的语言输出。例如,因为一次讲稿拿错了,以后一做报告就都语无伦次,或者你一对着某个特定的人讲话就莫名地紧张。
消音:纠结于过去的失误就好像给自己贴上了失败的标签
我们在一个地方摔倒了,就会对这个地方产生恐惧,害怕再次摔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运用上一次的经历调整自己的状态,走走过的路应该比走一条全新的路更加有把握。放下以前的包袱,把这当作一次全新的体验,告诉自己,这次我什么都准备好了,上次的问题也解决了,所以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克服讲台恐惧的4个“心招”
杂音从何而来?大多数人都不存在先天的语言障碍,于是恐惧成为了罪魁祸首,如果说消除杂音只是治标,那克服恐惧就是治本。
1 改变自我实现的预言
许多人觉得演讲就是一个自己无法逾越的障碍,于是彻底地放弃。其实,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它指的是个人有一个将要发生什么情况的信念,因而使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一种期待,他就会把这个信念当成真实的,从而朝着这个方向去准备或努力。如果你不是有先天的语言障碍,那你就完全有机会去征服讲台。
2 走完剩下的荆棘路
以往不好的演讲经验可能会困扰我们很长时间,不如想象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时刻,用你现在的思维去处理它。你会发现,那时候的后果,实际上是由于你经验的限制、年龄的限制、阅历的限制造成的,而现在的你,却有更多的方法去处理这一切。这种回想也许会让你感到不舒服,但是这就好像是一段艰难的路,当年你没能走完,只有现在鼓起勇气走完那剩下的半程才能够真正走出困境。这样做可以帮自己重新找回关于在大家面前发言的信心,给创伤一个愈合的机会。
3 放大自己的紧张症状
我们因为紧张会不由自主地发抖,或者舌头打结,可是我们越是想要控制它们,它们却越演越烈。不如去放大它们,如果你的手在发抖,那就干脆大幅度地摆摆手,如果你突然舌头打结,那就干脆暂时停止说话,咳嗽几声。你会发现一旦你把某种不受控制但微小的身体行为放大过后,你反而能够去控制它们了。
4 创造成功的画面
站在一大群人面前或多或少会感到一些焦虑,但是别刻意地忽略它,这并不会让它消失,反而会让它的影响力增大。一旦你承认了自己的焦虑,紧张反而会减弱。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把焦虑具象化,也许是有观众对你发出嘲笑,也许是你做了件蠢事,把这个画面抹去,然后用自己成功发言的画面进行替代,这样能够让你真的有成功的感觉,于是更加自如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