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生历史口述能力培养

来源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60791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口述能力培养活动,旨在通过历史演讲、历史剧表演、历史小调查等研究性学习方式,把思政教育与历史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历史深度学习中,讲好历史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厚植家国情怀。初中生口述历史能力培养,拓展了历史的学习途径,发展了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口述历史;能力培养;途径和意义
  初中生如何在历史学习中明白道理、崇尚美德、增强信心且身体力行?口述历史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践行方式。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口述能力培养活动,旨在通过历史演讲、历史剧表演、历史小调查等研究性学习方式,把思政教育与历史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历史深度学习中,讲好历史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厚植家国情怀。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课题组在活动初期开展了问卷调查,随机调查初中生1128人,发出问卷1128份,收回问卷1128份,有效问卷1128份。通过整理分析调查数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初中生口述历史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初中生知道口述乃历史传承方式之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厚重的历史培育了优秀的民族,优秀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只有代代传承,才能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而历史的传承有多种方式,文物遗址、文字记录、口耳相传等。调查数据显示,71.72%的调查对象知道历史可以通过口述的方式传承;62.15%的调查对象曾听过长辈或身边亲人讲述过去的历史;66.93%喜欢听长辈或身边亲人讲述过去的故事。由此可见,初中生了解口述历史,且有聆听口述历史的经历,甚至喜欢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
  (二)初中生接受通过口述方式传承历史
  中国自古便有着口耳相传历史的传统,“神农尝百草”、“炎黄战蚩尤”、“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便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人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初中生应通过历史学习的平台,讲述中华美德故事、中国发展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国人的故事,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调查数据显示,39.54%的调查对象喜欢通过口述方式传承历史;55.76%的调查对象愿意尝试口述历史;77.57%的调查对象认为口述历史提高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初中生认为口述历史具有挑战性
  历史,作为地域文明传承的载体、人生智慧启迪的向导、民族精神延续的纽带,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所谓“史之为用,其利实博” 。历史的传承是一件科学严谨的工作,必须一丝不苟,不容半点马虎。问卷调查显示,初中生认为口述历史虽然有趣,但也很具挑戰性。其中,12.85%的调查对象认为困难在于“如何选择口述历史的主题”;29.26%的调查对象认为困难在于“如何撰写口述历史的文稿”;27.22%的调查对象认为困难在于“如何甄别历史史料的真伪”;30.67%的调查对象认为困难在于“如何自信地口述历史内容”。由此可见,虽然口述历史的难处因人而异,但从口述历史难点的均衡分布可知,口述历史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初中生口述历史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课前历史演讲
  “讲”是人类表达思想最直接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讲史”比“写史”更具悠久的历史传统。口述历史,可以以古鉴今,经世致用,正如司马迁所言,“述往事,思来者”。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经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问卷调查显示,历史课前演讲,是学生最喜爱的口述历史表达方式,74.73%的调查对象选择通过历史演讲来口述历史,53.46%的调查对象选择口述历史的时间是课前2分钟。
  (二)课中历史剧表演
  历史剧表演,既是与前人交流对话的过程,也是展示中华文明的舞台。对于剧目创作者来说,哪怕只是一部小小的历史剧,也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鸿篇巨制”。每一个剧目的撰写和演绎,均是学史人对历史的理解和二次消化。尽管历史演绎方式难度不小,但仍有不少初中生喜爱这一表达方式。问卷调查显示,49.65%的调查对象选择通过历史剧表演来口述历史;41.22%的调查对象喜欢在历史课堂中表演历史剧;38.39%的调查对象喜欢在每周社团活动中表演历史剧。
  (三)课后历史小调查
  求真、求实、经世是中国史学世代相承的学术精神,也是中国史学理性又充满活力的学术特色,“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 像侦探破案一样走近“历史的真相”,是历史研究的有趣之处,也是学史人必须秉持的求真本色。调查发现,46.19%的调查对象喜欢利用周末开展校外历史小调查;39.54%的调查对象喜欢直接访问历史名人。无论是历史调查,访问历史名人,还是参观历史遗址,从选择史料来源的角度看,初中生初步具备了历史研究的求真意识。
  三、初中生口述历史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拓展了历史的学习途径
  李大钊曾说过:“我们所研究的,应该是活的历史,不是死的历史。活的历史,只能在人的生活里去得,不能在故纸堆里去寻。”因此,真正的历史研究是一个充满情怀和灵感的科学探索过程。学习历史,不应限于书本和学校,而应该走出去,在田野中研究,在人群中调查。口述历史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了学生身边的乡土历史资源,利用博物馆、古村落、图书馆、民间非遗传承人等校外课程资源,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型、项目化的校本课程,把历史学习从学校延伸至社区或田野。调查研究显示,76.68%的调查对象认为口述历史拓宽了历史学习的视野;78.37%的调查认为口述历史丰富了历史学习的途径。
  (二)发展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被誉为人文学科之母,所有学科都从历史研究开始,“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只有明其渊源,晓其分野,知其得失,才能明辨学科发展的方向,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然而,人类历史长河漫长曲折,我们能看到的历史记录,仅是历史碎片。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史方法,极有可能淹没于资料与细节的汪洋大海。因此,学习历史,研究历史,首先要掌握方法,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探索变化的原因,洞察变化的本质,发现变化的规律,把握变化的方向。调查发现,口述历史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其中,77.75%的调查对象认为口述历史能培养史料实证意识;85.11%的调查对象认为口述历史能提高历史解释能力;75.35%的调查对象认为口述历史能培养家国情怀;69.77%的调查对象认为口述历史能培养历史时空观。
  (三)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不朽力量。调查数据显示,79.88%的调查对象认为口述历史提高了自身历史学习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爱历史,才会钻研历史;只有研究历史,才能借鉴历史,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人类进步的智慧和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少年们应义无反顾,中流击水,奋勇争先。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生历史口述能力培养实践活动,通过讲中国故事,发中国声音,为这支尚处成长阶段的“生力军”搭建了汲取前人智慧和力量的平台,引导他们用历史的智慧和情怀,开创中国发展的未来,成长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知几著,浦起龙注.史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7).
  [2]章学诚著,钱茂伟注.文史通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2(11).
  [3]习近平.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 2015-8-24.
  [4]习近平.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其他文献
三国时曹操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非常了得。但曹操的为人,却是非常矛盾的。在他的身上,既有渴望贤才之心;又有难容人之处。曹操所杀的,都是恃才傲物又终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人。比如大家熟悉的孔融,与杨修,还有不太为人知的祢衡。  祢衡口才极佳,为人傲慢,是个愤青。一天,祢衡来到了许昌,自负才高八斗的他本以为能一下子把许昌人震了,但没想到竟然没人买他的账。祢衡想,这个倒霉的许昌,难道真的是没有伯乐吗?这样一琢磨,
期刊
[摘要]2019年9月,“广东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更名为“广东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在寻找学校发展新方向过程中,笔者定位新一代学习空间构建——学习场景重构,通过科技赋能、智慧赋能、创新赋能,为学校打造一个开放融合的教育新形态。  [关键词]数字环境文化;学习空间群;未来学校  一、基本背景  当笔者以一种“未来”视野来审视学校的空间和功能配置,以“新一代学习空间”的要求来创建未来学校,以新发展的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将创新教学意识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这是素质教育教学的一个核心要求。以此为指引,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入开始环节“开讲”,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创新教学  一、创设兴趣情境,创新课堂“开讲”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
期刊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单元习作教学为例,从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现状出发,阐述思维导图对小学习作教学的意义,并充分利用习作材料,借助思维导图,抓关键词搭建思维导图支架;有效利用单元课文,丰富习作细节,突破表达难点,以优化小学习作起步教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习作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能综合运用文字、线条与图形,将发散性思维形象化,是表达发散性
期刊
[摘要]融合教育是一种包容教育,是通过合并普教及特教系统,将轻度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融合在一起学习生活的一种教育方式。本文尝试结合区域实际,以“全纳”“援纳”“悦纳”为理念,探索区域融合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融合教育;全纳;援纳;悦纳;实施策略  融合教育是指让轻度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与同龄的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教育学习方式。融合教育最大限度保障了残疾学生拥有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的提问活动是最常见、效果最为显著的教学方法之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意味着用新思维的角度去研究问题,从而有限度地去调动和启迪学生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特别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提问显得更加重要,教师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和培养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的提问,在充分展示学生风采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善了
期刊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以经完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为了在教育角度上更有效地去配合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态势,教师需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去适应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并融入到实际课程当中,从硬件设施、软件环境、课堂管理方式、教學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为学生创设和搭建最适合他们的学习平台,进一步调动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绚丽多彩的
期刊
[摘要]虽然劳动教育已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但就现状而言,大部分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较弱。因此,笔者认为探讨从小学入学低年级开始的劳动教育策略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和社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段;劳动教育;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区劳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
期刊
[摘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高三二轮作文复习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各个击破。本文根据建构主義学生需要构建起所学知识的意义最终获得知识的理论,利用创设情境、最近发展区、随机进入等原理,结合时事评论的特点,提出通过时评写作提高学生高考作文写作水平的设想,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  [关键词]二轮作文备考;时事评论;建构主义  一、问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不彰,其根本原因在于合作文化以及合作模式的缺失。构建和培育合作文化是小组合作成败的关键,为数学教学内容创立若干合作微模式则是提升合作效果必要措施。本文是在课题研究基础上,提出通过三个途径——“提升生生之间互动性、形成积极的互赖关系、建立评价体系和积分制”去构建合作文化;系统性创造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微模式,让师生踩着共同的教学节奏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益。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