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对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高职教育;改革策略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目前正蓬勃发展,但职业教育事业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中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水平不高,特别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这些人中85%以上仅仅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受过专门职业培训的不足20%。中国技术工人和创新型人才紧缺,高级技工严重匮乏的问题突出,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且大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
一面是我国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特别是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面是我国各个行业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缺口,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的脱离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适合各个行业、各个公司的需求。这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最主要的原因。
一、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实行的是学历教育的模式,其办学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培养的学生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不强。目前,在我国还有很多高职教育院校,其培养人才的主导方针并不是提高他们对于某一项工作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很多院校完全按照学历教育的模式来培养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大专生在就业市场上根本无法和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竞争。
2.高职教育体系不完善,不能够发挥其培养职业人才的作用。在我国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以及初等教育不能完成很好的衔接,在我国教育体制中高中和中专的各类教育都是为了高考而存在,课程设置基本上也是围绕高考的各个课程,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高职教育质量监管体系尚没有形成。在我国很多高职教育院校逐渐的过渡到一个盈利性的机构,对于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学生能力的关注变得越来越低。国家和相关部门又缺乏对高职教育质量的监管体系,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好事坏很难得到监控。
4.全社会尚未形成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没有形成有效的集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机制。目前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尚不够灵活。
二、高职教育改革策略探讨
1.转变办学观念,真正实行职业化教育。转变办学观念是全面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的前提办学观念的转变是高职教学改革第一位的事情,也是搞好高职教学改革的前提。改革原来学历教育的模式,实施职业化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培养高技能、强竞争能力的人力资源。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市场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2.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衔接机制。首先,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机制的融合。打破学历教育壁垒,畅通职业教育各办学层次之间的渠道,构建优秀中职学生选拔进专科高职学习、优秀专科高职学生选拔进本科高职学习机制,满足社会对接受各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条件成熟,国家应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更高层次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其次,大力开展免试入学的非学历教育,推行开放性教学,积极开展职业培训、职后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与服务,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企业、行业需要,提高受职业教育者的就业竞争力。
3.建立相关的监管体系,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是提高并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国家相关的主管单位要充分的发挥自己在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监控,确定教学质量的相关指标,建立健全的监控体系。
4.清除陈腐观念,提高社会认同。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一个快速发展的大环境,除了国家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还是要从社会认同度,根除“学而优则仕”“重学轻术”的陈旧念的思想根源上做文章,要让社会更多的各阶层人士明白,职业教育不是“二流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来的必然要求。要清醒地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
要从战略的高度,要求各级政府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列入政府的任期目标,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勵机制。要加强人大政协对高职教育的监督。各级教育部门要树立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和正确的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要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看到学习职业技术的实惠,提高送子女上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在全国上下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共识。
参考文献
[1]杨风梅.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教学交流.2008(8)
【关键词】 高职教育;改革策略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目前正蓬勃发展,但职业教育事业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中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水平不高,特别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这些人中85%以上仅仅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受过专门职业培训的不足20%。中国技术工人和创新型人才紧缺,高级技工严重匮乏的问题突出,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且大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
一面是我国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特别是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面是我国各个行业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缺口,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的脱离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适合各个行业、各个公司的需求。这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最主要的原因。
一、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实行的是学历教育的模式,其办学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培养的学生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不强。目前,在我国还有很多高职教育院校,其培养人才的主导方针并不是提高他们对于某一项工作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很多院校完全按照学历教育的模式来培养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大专生在就业市场上根本无法和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竞争。
2.高职教育体系不完善,不能够发挥其培养职业人才的作用。在我国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以及初等教育不能完成很好的衔接,在我国教育体制中高中和中专的各类教育都是为了高考而存在,课程设置基本上也是围绕高考的各个课程,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高职教育质量监管体系尚没有形成。在我国很多高职教育院校逐渐的过渡到一个盈利性的机构,对于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学生能力的关注变得越来越低。国家和相关部门又缺乏对高职教育质量的监管体系,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好事坏很难得到监控。
4.全社会尚未形成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没有形成有效的集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机制。目前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尚不够灵活。
二、高职教育改革策略探讨
1.转变办学观念,真正实行职业化教育。转变办学观念是全面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的前提办学观念的转变是高职教学改革第一位的事情,也是搞好高职教学改革的前提。改革原来学历教育的模式,实施职业化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培养高技能、强竞争能力的人力资源。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市场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2.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衔接机制。首先,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机制的融合。打破学历教育壁垒,畅通职业教育各办学层次之间的渠道,构建优秀中职学生选拔进专科高职学习、优秀专科高职学生选拔进本科高职学习机制,满足社会对接受各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条件成熟,国家应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更高层次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其次,大力开展免试入学的非学历教育,推行开放性教学,积极开展职业培训、职后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与服务,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企业、行业需要,提高受职业教育者的就业竞争力。
3.建立相关的监管体系,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是提高并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国家相关的主管单位要充分的发挥自己在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监控,确定教学质量的相关指标,建立健全的监控体系。
4.清除陈腐观念,提高社会认同。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一个快速发展的大环境,除了国家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还是要从社会认同度,根除“学而优则仕”“重学轻术”的陈旧念的思想根源上做文章,要让社会更多的各阶层人士明白,职业教育不是“二流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来的必然要求。要清醒地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
要从战略的高度,要求各级政府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列入政府的任期目标,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勵机制。要加强人大政协对高职教育的监督。各级教育部门要树立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和正确的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要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看到学习职业技术的实惠,提高送子女上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在全国上下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共识。
参考文献
[1]杨风梅.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教学交流.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