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促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现行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视,不仅是促进素质教育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也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模式化教育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将课堂向受学生们欢迎的方向迈进。
  一、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
  (一)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依据
  现行新课标标准下的初中政治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但缺乏活泼的编排风格,不再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开始编排一些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内容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与创新意识。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参与积极性,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模式的選择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也为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21世纪是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关键年代,我们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作为教师,应把握住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紧迫感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上的创新意识,并努力培养其对初中政治课程的兴趣,以此为动力,加强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则
  (一)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想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脚步,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关键则应在于对学生进行兴趣教学。要实现对学生的兴趣教学,教师应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手段,如巧妙的课堂设计、趣味的材料运用以及能够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创设等;也可以通过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创新应用来起到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提问、阅读与讨论等。
  (二)鼓励学生质疑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应积极的加以肯定。
  (三)刺激学生需要
  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身的创造需求得以满足。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活动课新问题、新情境的创设,来促进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形成,从而满足学生参与的成就感和创造感。
  (四)尊重学生个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出现见解有别于其他人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都希望教师对自身的创造性见解有所肯定, 都希望自身的创造性需求得以满足,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
  三、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初中政治教学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串讲和解释的教学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政治教师,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讲解的内容足够多,学生自然会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正是这种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们的创新性,负面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作用。
  (二)创设情境教学
  课堂教学中良好互动的课堂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当中恰当的创设情境教学,并且把教学内容融入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课程的内涵,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情境的营造方式有很多种,包括音乐情境、游戏情境、表演情境等。
  (三)重视人文的特点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首先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格和情感方面的教育,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合理评价,不仅仅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政治教学与创新性的整体。
  (四)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也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能够展现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的过程当中,唤起他们的热情。
  (五)引导学生发散性、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让学生自主挖掘课程内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
  对于初中政治课程而言,情感教学内容占有较大的比重,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来让他们感觉到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感受生活。但是,教师同时应注重“思考”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创新性地去思考,以让他们的真实行动来参与到课程互动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中去。
  四、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
  (一)应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更多地承担引导者的作用。可以说,初中政治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必须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基础出发,注重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需求的发展。
  (二)教师角色应准确定位
  如上述内容所提,教师的权威主导者的地位已日渐淡化。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努力培养学生自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课堂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同学生完全平等的参与,并以求真、求实、求佳、求新的思想来影响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创新,并勇于创新。
  (三)评价应公允客观
  政治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公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去伤害任何学生。教师应用区别、分层的标准来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衡量,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性的保护。对于学生所有的创新间接,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其树立其创新的信心,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大幅度提升。
  初中政治教育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教育事业是任重而道远的,新课标刚刚启动,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做到的就是适应课改,敢于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以读为本、读中激趣,读出情,读出趣”。但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往往是不愿读或是泛泛地读、完成任务地读、有口无心地读。因此,教学总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这种情况,通过分析、反思,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未能调动学生读书的激情,没有创设让学生有想读书的欲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况且,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为短暂而
期刊
“过程与方法”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维度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对这一维度的认识仍较为模糊,重视不够,轻视甚至忽视,“过程与方法”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因而,如何建构科学的语文教学过程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知道,语文学习从一定角度来说就是语言的实践活动,即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语言的运用表达。这里所说的理解与感悟就是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与领悟,是以文本语言为基点,在
期刊
复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复习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那数学知识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影响到复习课效果,有效的复习教学是让学生对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实现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以点带面,顺藤摸瓜  我国
期刊
操作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实物、教具、学具等材料按一定的要求、程序,通过动手、动脑活动以掌握教学有关知识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教师而言,操作法是一种有效的教法,对幼儿而言,则是一种主动获得知识、发展感知、思维的重要方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它们”,我国的心理学家认为:手的动作发展导致手眼协调运动,发展了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那么如果在我们的实际教学
期刊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永……通过古诗词教学,小学生可以初步领略我国古代文化深厚的底蕴,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
期刊
为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我国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当今社会,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所以学习英语不仅是与国际发展接轨的需要,也是我们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但是一直以来,农村小学的教学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英语教学上。  首先,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本身英语水平有限,尤其是英语口语。担
期刊
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文体,占据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散文教学的地位如此重要,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散文教学并未引起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我们在教学中,面对一篇散文,要怎么处理才算到位,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散文时,要论其有效性,我以为当先搞清散文这一文体的特点,然后把握其特有的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方法方
期刊
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那就无所谓人文性、实践性了,因此“语文味”是语文的生命。形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课的专责,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是语文课育人的最大价值。那怎样才能体现“语文味”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期刊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心中有课程,眼里出资源,课程资源就会比比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问题和见解,让学生把自己的经验再现、观点呈现,其实这就是相当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如同一条小溪,教师则是引流者帮助小溪扩大流域,引导它们前行的方向,使每一条小溪都逐渐壮大为一片海洋。在探讨语文课程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不仅学到知识而且重视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我觉得一堂好课必须落实好教学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同时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打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启发诱导研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关键词:合作;创新;探究;实验  新课改化学教学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