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海

来源 :译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ond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象》 Elephant
  
  导演:加斯·冯·桑特(Gus Van Sant)
  产地:美国
  这是平静普通的一天,一群彼此认识或不认识的高中生在学校里各忙各的事。有些小女生的闲言碎语,有些情侣间的耳鬓厮磨,有些独自一人的莫名悲伤,青春的美丽与哀愁在这个不大的校园里一如往常地上演着,直到阿里克斯和爱瑞克拎着枪走进来,一场不平常的屠杀开始了。影片全长75分钟,前50分钟摄影机不断转换视角,让观众跟着这群中学生走在学校里,感受着年轻人的活力,自卑,甜蜜和痛苦。后20分钟则跟随着阿里克斯和爱瑞克的枪管重走了一遍,只是这次所有的情绪都变成了子弹,鲜血和恐惧。影片的视角冷静克制,没有旁白,很少对话,导演似乎不想探讨什么社会问题,他只是带着你近距离看这出悲剧的发生,如同用手仔细摸遍一头大象,它粗糙班驳的肌肤也许就是真相本身。此片曾荣获第5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奖。
  
  《日历女郎》 Calendar Girls
  
  导演:纳吉尔·柯尔(Nigel Cole)
  产地:英国
  年轻人拿起枪,老年人拍裸照,这世界真的让人看不懂了。一群英国小镇的半百妇女,为了给当地医院的休息室添置一张皮沙发,决定拍摄裸体日历筹集资金。结果一脱成名,非但财源广进,而且还受邀去了好莱坞做秀,当然她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种种不可避免的变化。影片的前半部分讲述她们如何克服重重压力拍摄裸体日历并使其成功出版,是典型的英国小品风格,诙谐幽默又不乏讽刺。后半部则峰回路转表现她们盛名之下从狂喜到迷惘的心理变化,使主题顿时丰富了不少。但导演严格遵守拍裸照“点到为止”的原则,绝不作深入挖掘,让电影高高兴兴开始,平平安安结束。观众在笑过之后,愿意想的就多想一会,懒得想的也可心满意足洗洗睡了。这既是制作者的聪明之处,也是他的局限所在。
  
  专辑名:《Jeff》
  
  演奏者:Jeff Beck
  从Jimi Hendrix到Slash, 最能体现摇滚精神的莫过于这些弹指如飞的吉他英雄。Jeff Beck无疑是他们中的出色代表。虽然不如Jimi Hendrix那么影响深远,但从技术角度上讲,Jeff Beck却绝对是其同时代乐手中的佼佼者。从最初的Yardbird到现在的Guitar Power Trio,Jeff出入于各种音乐形式而游刃有余。同许多摇滚传奇人物相比,他更像是个纯粹的音乐家,没有宣言和主张,只一心用手指拨出令人迷狂的旋律。《Jeff》是他2003年的新专辑,这次玩起了电子风格,粗犷的吉他配上心跳般的电子节奏,Jeff玩得一点都不比Chemical brothers这类新人差。这张唱片算不上他最出色的专辑,但你仍然能够感受到Jeff特有的那种隐藏在暴力底下的旋律之美。这正如专辑中女声念出的那句独白:没有人声的时候,吉他仍在歌唱。
  


  给个做女人的理由先
  
  英国BBC电视台制作的《10 Years Of Later...30 Great Live Performance》电视节目在英国已行之有年,十年来它成为爱乐者最喜爱的音乐表演节目,二十多个系列、超过一百三十场表演,来参加的艺人超过四百位,都是来自世界各地每个角落,跨越多种音乐类型。
  《10 Years Of Later...》一个接一个超过两小时的表演,并有幕后花絮及Jools Holland专访艺人,被访问的艺人有碧玉、Mary J. Blige、Moby、Morrissey、Robbie Willaims、Pulp和REM合唱团的灵魂人物Jarvis Cocker、Michael Stipe,节目总长达一百七十分钟,有平时难见的演唱画面,是一张精彩、紧凑的音乐DVD。
  这里选出十三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作一个介绍。
  
  1. The Verve-Bitter Sweet Symphony
  四把小提琴、两把大提琴奏出了跳跃的诗一般的节拍,在这种贯穿整首歌的节拍中,主唱Richard Ashcroft就这样闭着眼睛唱自己的歌,迷离的声音和着婉转的曲调,散发出一种现在这个世界少见的宁谧气味,仿佛未经污染的纯净空气一般让人陶醉其间。
  
  2. Portishead-Glory Box
  Beth Gibson,这个一袭黑衣的金发女子,抱着话筒仿佛呻吟一般反复吟唱着“Give me a reason to be a woman(给个做女人的理由先)”,时而是扭捏作态的假声,时而是清朗不带修饰嗓音,不紧不慢地诉说自己的幽怨和哀伤,仿佛被极度压抑着的声音配上节奏缓慢的音乐,舒缓平静,充满了迷幻色彩。
  
  3. Bjork-The Hunter
  无须多说,这位来自冰岛的独立特行的女歌手,就这么站在台上,用冰冷怪异的嗓音唱着自己的歌,或许她的舞台表演有些怪诞夸张,却让人情不自禁被她吸引。
  
  4. Massive Attack-Karmacoma
  与Poetishead同为Trip Hop音乐代表的Massive Attack,音乐编配上比前者更华丽,这一首Karmacoma的两位主唱以低沉嗓音演绎着Rap风格的歌词,配上以节奏为特色的非洲手鼓,非但没有打破Trip Hop固有的迷幻色彩,反而愈加显得神秘而扑朔迷离,如梦似幻。
  
  5. Blur-Parklife
  英伦摇滚代表之一的Blur乐队,在这首Parklife(公园生活)中有着当时少见的说唱风的摇滚,在现场演绎中更加上了爵士风格的乐器来为自己的表演增添独特色彩,就像他们在舞台上跳来跳去的、活跃的演唱风格,Blur总是可以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东西。
  
  6. Nick Cave & The Bad Seeds-God In The House
  Nick Cave坐在钢琴前,The Bad Seeds们围着钢琴而立,钢琴上还摆着两杯红酒,七个年过半百的老男人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表演。出生于澳大利亚的歌特老王子Nick Cave,用他已经苍老的声音,以民谣的方式为我们述说一个“God In The House”的故事。在低沉的吉他声中,本该清亮的钢琴也变得哀伤;直到委婉的小提琴响起,钢琴的音调才重现它清丽的本来面目,把Nick的声音衬托得越加凄美迷人,终于慢慢轻去,渐渐消逝不闻。
  
  7. P.J. Harvey-Down By The Water
  P.J. Harvey,这个黑色妖冶的女人,穿一身黑色的中式旗袍,画着黑黑的眼睑,长长的黑色睫毛,用她黑色的声音,缓缓讲述着一个蓝眼睛女孩的故事。还是她一贯有些粗糙、阴郁的声音,可细听起来,确实那么性感而不拘一格。尤其最后一段节奏感极强的歌词演绎,在音乐消逝后由原来的清朗逐渐转为呜咽一般,显得鬼气森森。值得一提的是现场乐队的表演,Harvey本人拿着两根木棍打着节拍,小提琴手把提琴当吉他来演奏,吉他手用一把油漆刷子和一把匕首制造出的独特音效,都让人叹为观止。
  
  8. Coldplay-Yellow
  2000年的Coldplay在中国还没有那么大名声,主唱也还是一头蓬松的长发,一把木吉他,陪着他唱着自己的Yellow,沙哑的声音,梦呓一般的歌词,总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直到那沙哑的吟唱在高潮时转为飞扬的假声,正如歌词所唱:“It's true, the colors shine for you”,一道亮眼的光芒刺穿了浓雾,却又一闪而过,重回梦里。
  
  9. Diana Krall-Peel Me A Grape
  Diana Krall,来自美国的爵士歌手,一头金发的她,弹着钢琴,她的声音不算亮,又压得比较扁,但在钢琴亮丽的音质衬托下,如水一般流入人们心中,倾诉女人恋爱中的独特感觉,韵味十足。
  
  10. Moby-Porcelain
  本来对这位音乐顽童并不太感冒,总觉得不如Robert Miles那样漂亮飘逸。但这首现场版的Porcelain确是出色的作品。Moby自己梦幻般的述说,天籁般的和声,强烈却不狂野的节奏,清丽得恰到好处的琴音,时而低沉舒缓、时而高亢激烈的鼓点,贯穿整首乐曲的提琴更是为它增添了独特的神秘色彩。
  
  11. Radio head-Paranoid Android
  英国九十年代最佳乐队之一的Radio head,还是一贯的那种阴郁怪异的风格,几把吉他,一个架子鼓,就营造出一种阴郁气氛。瘦瘦小小的主唱抱着木吉他,站在话筒前摇头晃脑,用他那怪异的声线为我们展示着一种另类音乐。
  
  12. Baaba Maal-Jamma Jengii
  来自非洲的声音,主唱的声音带着电影里看到的那种原始部落的粗糙,并没有我们印象里那种非洲特有的跳跃节奏,倒像是老人在给你讲述上一辈传下来的故事,清新的吉他声,不带雕琢的唱腔,两男一女的和声,也因为那股泥土气息,显得那么相得益彰。
  
  13. Ibrahim Ferrer & Cachaito-Wahira
  来自古巴的音乐家,花白胡子的老头,和他的伙伴们,用加勒比海特有的舒缓略带慵懒的鼓点和琴声,加上浪漫的萨克斯与小号,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加勒比海的沙滩,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海水,或者在当地的小酒馆品尝着那里的佳酿,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生活是美好的。
其他文献
我们不应忽视这个犯罪现场:虽然这只是一张照片,它却通过伊丽莎白·肖特躺在第三十九街和诺顿街路口的形象,清晰而无情地概括了这个世界上男人和女人的关系。  “使这个案子更加复杂的另一个因素是,男人们对死去的黑大丽花产生了心理上的迷乱,正如在她活着的时候,他们为她而迷乱一样。”  ——洛杉矶警署:菲尼斯·布朗  1996年除夕,一个平静的冬天的傍晚,我站在洛杉矶克伦肖地区第三十九街和诺顿街的路口附近。一
期刊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录。斯特兰德马不停蹄地行走着,拍摄着,关注着。他的目光从城市而村落,从本土而异域,从纯粹的形式意味浓厚的摄影而社会文化内涵的生气灌注,我觉得斯特兰德是一个摄影者,也是一个思考者,更是一个“影像现实主义作家”。    一    尽管照相机的背后从来都是一双有选择的眼睛,看到了这个,就意味着遮蔽了那个,因此我们不必对照片满怀期望,期望它保留了我们想看到的任何瞬间,或者还原为历史的现场
期刊
五十年前,一位年轻美女惨遭杀身之祸。这一悬案,至今仍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黑大丽花谋杀案是报刊业新闻领域内最后一个独家报道的大案,其后不久就出现了电视摄像机、广播车和电视现场报道记者。这个在加州南部发生的耸人听闻、与性犯罪有关的首起案件,成为日后大量此类案件的先例,如梅森谋杀案、山坡勒人案、红灯匪徒案、无数跟踪并袭击女子的案件以及或许在其中最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  曾经在伦敦杀害数名女子的杀人
期刊
在英国与美国,他是畅销书作家,而在德国,他还只  是个“探秘者”——英国幻想小说家菲利普·普尔曼  想象一下我们的灵魂能有个表现其存在的躯体,比方说以某种动物的模样出现——当然应是一种能够理解我们的想法、会说话、并能陪伴我们一生的动物,这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当我们坐在咖啡屋前一边晒太阳,一边观看行人带着他们各自的有着动物模样的灵魂在我们面前走过,我们的灵魂所赖以寄存的躯体——也许是猞猁、松鼠,也许
期刊
作为阿兰·德波顿五月访华之行的陪同人员之一,我在启程赴京接机之前,自然免不了要对他的个人资料多看两眼。他的个人网站(www.alaindebotton.com)材料充足、界面友善,可以听他本人朗读的《哲学的慰藉》,看他在电视节目里与别人讨论关于身份焦虑(status anxiety)的问题,当然,也可以点击email地址(adb@netcomuk.co.uk),与他直接交流。他回信的速度出奇的快,
期刊
纽约·伦敦·巴黎:一次时空与城市的旅行    去年是北京建城850周年,北京三联书店出了一本关于1949年之后北京老城被毁的书《城记》。据说作者原先起的书名叫“城祭”,寓意不言自明。中国的城市,有悠久历史的并不少,但在战争、动乱、经济建设的重重挤压中能延续自身风格的——无论是建筑上还是精神上的——却不多,城市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社会的传统,似乎也在一点一点消失。最近英美书界接连出版了几种关于城市的新
期刊
陆地,那漠然的缄默  大海,那顾自的喧嚣  都向我传达同样意义的讯息:--  超然、冷漠,我们顾自生存,你也同样独立  内心的寂寞犹如完好无损的绑带  将你束缚;我们并未将你束缚;  可是有谁,会把你从你的自我束缚中解救?  怎样的心会触动你的心?怎样的手才会触摸到你的手?--  我时而自傲,时而逆来顺受  有时,我会记起往昔岁月  当友谊仿佛并非遥不可及,  所有人,包括我,似乎并不那么冷漠, 
期刊
安德烈·马尔罗、杜拉斯、奥威尔、奈保尔,四位的品性和人生履历差异很大,甚至完全不同,将他们归类并列有点滑稽。但,他们有相同之处,他们同是作家,欧洲作家,前两位法国,后两人英国(只是奈保尔的身份有点暧昧),他们又都来过远东,或旅游或生活,或探险或谋职,或一别不再或三番四次恋恋于此,为此,他们都作了著名的文学陈述。  有很多世纪,远东对于西方人是难以挥却的梦,是神秘的土地,是深邃玄妙的思想之井,是乐土
期刊
Unabashed adult Harry Potter fans are very, very dear to my heart, and obviously in the case of Order of the Phoenix, they were the ones who were physically able to lift the book。  ——J.K. Rowling  对我来
期刊
看韩片曾一度中毒。具体症状为坐在沙发上不说话,任屏幕上片尾字幕冉冉升起,直到退完碟片,仍陷在里面走不出来,一个人对着电视机发愣,余下的时间什么事都做不进去。  总有一种彻心彻骨、无边无际、无从稀释的悲和恨在里面,常常是极度的刚烈,极度的暴力,极度的扭曲,极度的血腥,男演员最典型的银幕造型,就是咬紧牙关,收紧下巴,怒目圆瞪地对着镜头,镜头定格,一动不动——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当然也有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