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随后,教育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明确要求。在2014年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科研能力建设研讨会”上,教育部又明确提出,推进高职院校应用科研能力建设,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034-01
教师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就成了培育专职人才的关键。本文针对加强双师型教师构建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简单概括了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育的现状,对如何完善相关的培训机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必要性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目前,社会上对双师型教师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大多数人认为可以分为“双职称型”“双素质型”“双证书型”和“双能力型”四种。我个人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高职院校的教师。(2)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工程运作等素质。(3)具有相对应的职称等级。
(二)双师型教师建设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背景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很有必要性。首先,能强化企业急需人才的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其次,降低人才使用成本,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与高校合作,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学生的培训力度,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减少了企业人才管理的成本。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践能力偏弱
当前,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而且大多数教师在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教书,虽然他们中不少人都通过理论学习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但他们大都没有在企业实习的经历,无法把自身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二)培养、考核机制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培养哪些教师,哪些专业缺乏专任教师,应该着重提升教师的哪方面能力素质,如何沟通联系企业,沟通联系哪家企业,如何建立对教师“隐性”的能力考核,考核结果如何运用等,这些培养、考核的机制都制订得不完善、不合理,缺乏操作性。
(三)教师缺乏提升的动力
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多以科研为主,教学业绩所占比例有限,而高职院校更是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评定办法,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缺乏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激励制度,致使双职教师缺乏动力去完成相关的实践工作。
三、结合校企合作特性,建立完善培训机制
(一)建立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对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育十分重要。前文也谈到过因为评价机制不合理,影响了双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致使他们缺乏动力去完成相关的实践工作。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探索出具有本校特点的双职教师评价机制。一方面,各高职院校要明确地把双师型教师纳入评价指标中,激励双职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评价标准,依据双职教师教课的质量、学生的评价、实践的经验和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在开展评价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应以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对双职教师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特殊照顾和优先评级资格。
(二)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心的需求,鼓励他们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首先,要把提升双师型能力作为考核内容,在外出考察、科研申报、职称评审等方面尽量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提升他们的工作动力。其次,加强相关激励机制的顶层设计。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应对高职院校教师进入门槛、职称评定、后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制度的重新设计,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制定适合高职特点、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度。此外,还应出台与普通高校评选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有显著区别的政策、规定。
(三)建立完善交流机制
双师型教师培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实践锻炼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培育模式。首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交流机制。同时,各高职院校也应把合作企业的优秀管理人才与操作技师标兵引进学校,以补充本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建立院校间的合作交流机制。不同高职院校间的合作更容易形成互动的氛围,形成优势互补。所以,各高职院校应主动与其他办学成绩较好的院校进行联系,委派相关专业教师进行访学、深造,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本校进行指导、开展讲座。最后,建立与国外高职院校的合作交流机制。各高职院校应该学习和借鉴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经验,以加强本校在教学技术方面的领先。因此,各高职院校要适时邀请一些国外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学习当今各专业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管理经验和操作技术,以“传、帮、带”的形式,培训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应根据合作企业的要求,从建立完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交流合作机制等方面入手,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郑祎峰,马晓音.校企合作机制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1(3).
[2]王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纺织专业“双师型”教学队伍的构建研究[J].知音励志,2016(6).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034-01
教师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就成了培育专职人才的关键。本文针对加强双师型教师构建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简单概括了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育的现状,对如何完善相关的培训机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必要性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目前,社会上对双师型教师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大多数人认为可以分为“双职称型”“双素质型”“双证书型”和“双能力型”四种。我个人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高职院校的教师。(2)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工程运作等素质。(3)具有相对应的职称等级。
(二)双师型教师建设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背景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很有必要性。首先,能强化企业急需人才的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其次,降低人才使用成本,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与高校合作,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学生的培训力度,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减少了企业人才管理的成本。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践能力偏弱
当前,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而且大多数教师在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教书,虽然他们中不少人都通过理论学习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但他们大都没有在企业实习的经历,无法把自身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二)培养、考核机制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培养哪些教师,哪些专业缺乏专任教师,应该着重提升教师的哪方面能力素质,如何沟通联系企业,沟通联系哪家企业,如何建立对教师“隐性”的能力考核,考核结果如何运用等,这些培养、考核的机制都制订得不完善、不合理,缺乏操作性。
(三)教师缺乏提升的动力
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多以科研为主,教学业绩所占比例有限,而高职院校更是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评定办法,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缺乏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激励制度,致使双职教师缺乏动力去完成相关的实践工作。
三、结合校企合作特性,建立完善培训机制
(一)建立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对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育十分重要。前文也谈到过因为评价机制不合理,影响了双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致使他们缺乏动力去完成相关的实践工作。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探索出具有本校特点的双职教师评价机制。一方面,各高职院校要明确地把双师型教师纳入评价指标中,激励双职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评价标准,依据双职教师教课的质量、学生的评价、实践的经验和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在开展评价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应以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对双职教师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特殊照顾和优先评级资格。
(二)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心的需求,鼓励他们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首先,要把提升双师型能力作为考核内容,在外出考察、科研申报、职称评审等方面尽量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提升他们的工作动力。其次,加强相关激励机制的顶层设计。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应对高职院校教师进入门槛、职称评定、后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制度的重新设计,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制定适合高职特点、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度。此外,还应出台与普通高校评选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有显著区别的政策、规定。
(三)建立完善交流机制
双师型教师培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实践锻炼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培育模式。首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交流机制。同时,各高职院校也应把合作企业的优秀管理人才与操作技师标兵引进学校,以补充本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建立院校间的合作交流机制。不同高职院校间的合作更容易形成互动的氛围,形成优势互补。所以,各高职院校应主动与其他办学成绩较好的院校进行联系,委派相关专业教师进行访学、深造,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本校进行指导、开展讲座。最后,建立与国外高职院校的合作交流机制。各高职院校应该学习和借鉴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经验,以加强本校在教学技术方面的领先。因此,各高职院校要适时邀请一些国外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学习当今各专业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管理经验和操作技术,以“传、帮、带”的形式,培训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应根据合作企业的要求,从建立完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交流合作机制等方面入手,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郑祎峰,马晓音.校企合作机制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1(3).
[2]王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纺织专业“双师型”教学队伍的构建研究[J].知音励志,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