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与当代存在的聘礼问题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ong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婚俗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婚俗,是两个家庭男女结合、组建家庭的一种习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和社会组织结构的一种本能文化。它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文明进程不断的烙印时代的气息,拥有着独特的婚俗仪式、仪礼。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代表着传宗接代的繁衍文化、追求幸福生活的喜庆文化,是一种美好的精神财富。但随着当代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在婚俗文化上出现巨额聘礼风气的盛行,使得传统婚俗文化在继承发展中发生微妙的变化。巨额聘礼在当下婚俗文化上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批判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婚俗文化;聘礼
  一、传统婚俗文化简要概述
  有关婚俗文化,在中国最早的记载是在《礼记·昏义》。《礼记·昏义》中的“昏”,其原文是“昬”,古人认为黄昏是日月渐替,有“阳往阴来”之含义,所以亲迎选择在黄昏这个良辰吉时来进行,“士娶妻之理,以昏为期,因以为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1]用来诠释代表美好生活的婚义。后来,逐渐在“昏”字左边加上了“女”字偏旁写作“婚”。婚姻,古人称之“昏姻”或“昏因”,是指男婚女嫁之礼,其产生出来风俗习惯、思想观念以及外在表现的行为活动我们通常称之为婚俗文化。
  中国传统的婚姻礼俗是建立在礼乐制度之下,“昏礼者,礼之本也”,因此有着严格的礼仪、仪式标准。传统婚俗仪式包括“三书六礼”,三书包括聘书、礼书、迎书;六礼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仪式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主要的文化现象,它直接反映并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生活风貌。”[1]所以中国独特的“三书六礼”仪式折射出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也反映着社会价值观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的婚姻大事,从择偶到完婚,父母和长者具有决定之特权。因为在古代,女孩是很少出门的,几乎是足不出户,那么寻找幸福结伴的另一半就落在媒人身上。在父母委托之下,媒人根据双方的家庭情况,在门当户对的前提下,喜结连理。同时女子嫁到夫家必须听从夫家,“夫者,扶也,以道扶接;妇者服之,以礼屈服”,[2]所以“屈服”两字可以看出妇女在家中是没有地位的,男尊女卑。
  二、传统婚俗文化的蕴含之意
  1.繁衍生息文化
  韦斯特马克认为,“婚姻是得到习俗或法律承认的一男或数男与一女或数女相结合的关系,并包括他们在婚配期间相互所具有的以及他们对所生子女所具有的一定的权利和义务”。[2]然而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中更看重的是传递香火,繁衍后代。“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4]所以崇尚的是儿孙满堂,多子多福,尤其是多生男性,因为男性能为家族传宗接代,带来人丁,使得家族壮大带来地位。所以传统的婚俗文化体现一种代代相传的繁衍生息文化。
  2.喜庆幸福文化
  从古至今,结婚是人生重大之喜事,代表着男女双方两个家庭的幸福美满的结合。婚姻关系的结缔,也预示着新婚夫妻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憧憬与向往。所以在婚礼上,新娘穿着凤冠霞帔,新郎胸前佩戴着红绣花,院子里贴满红双喜等等,用红色来代表着婚姻的意义,因为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和红红火火,寓意着吉祥幸福的生活,带给两家人美满幸福。
  3.聘礼保障文化
  “聘礼,也称彩礼、财礼、定礼、聘财、聘金等,是男女双方在订立婚约时,由男方交付给女方用以担保婚约履行的财物”。[3]在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中,聘礼在婚姻的订立上具有法律保障效力的功能。在六礼纳征上,“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5]聘礼是证明婚约的成立,保障婚约的履行,也是判定婚约合乎礼法的准绳。因为受到礼法的约束,婚约是受到法律的保障,如有违反的一方,必将受到惩罚,另一方受到补偿的保障。所以,在传统的婚姻礼俗方面,聘礼是一种约定,更是一种保障,保障婚姻幸福长久的砝码。
  三、批判当代巨额聘礼风气
  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精神和物质双重压力的打击下,变得越来越现实物质,不管什么东西把握在手里的才是最安全的,最真实的。所以,在现在婚礼习俗上,继承传统婚俗文化的前提下,盛行巨额聘礼金风气。“万紫千红一片绿”、“万里挑一”、“有房有车有存款”是现在婚礼聘金的流行语。
  聘礼不管在古在今是婚姻礼俗方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约定,也是幸福的保障,存在即合理。但随着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好像在婚姻方面,物质大于精神上的享受,只要钱握手中,才是最安全可靠的婚姻保障。所以在男女双方准备结合组成家庭的时候,出现一系列的婚前矛盾,不仅影响婚后感情,而且影响到双方家庭关系的和睦发展。
  在古代受到礼法的制约的前提下,聘礼制度是具有法律保障效力,保障双方婚姻的手段,然而在当代婚俗文化中,聘礼金只是一种约定双方婚姻关系的一个步骤,没有法律的保障。巨额聘礼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根据家庭的物质基础决定的,具有主权选择权。为什么在这里说要批判的,只是巨额聘礼金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好,在农村尤为明显。现在男子结婚,聘礼是前提,为了满足女方条件,想尽一切办法凑礼金结婚。因为在传统的中国思想观念中,子女的婚姻大事,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所以父母承受的压力之大。由于巨额的聘礼金,父母本该有的自由轻松的生活,却要为子女婚姻大事所放弃,日夜奔波在赚钱的道路上。父母该享受的幸福生活,却要为聘礼买单,为子女的婚姻买单。
  巨额的聘礼金是对传统婚俗文化中聘礼制度的一个曲解,传统的婚姻礼俗,聘礼是一种保障,是一种法律文化,是对男女婚姻的缔结的一个契约,代表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当代的聘礼虽说也有这层意思,但更多意味上物质的享受和婚后生活压力的减少。其外表看着是幸福的象征,实际则不然。巨额聘礼金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是承担不起的,如果女方家庭执意的想得到这笔礼金,必然会影响两家结合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的调节协商获得彼此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在这中间协调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方面,这样会在婚后生活中摩擦矛盾,不利于家庭的和睦关系。再者,由于巨额的聘礼金,不利于新婚夫妇的上进心的培养,坐享其成的享受这笔聘礼。本来结婚是一种角色的转变,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开始,这样会缺乏责任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总结
  传统的婚俗文化有着中国独特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婚姻仪式,反映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婚俗文化也在不断的适应着社会风气,不管优与劣都在影响着婚俗文化的发展。一种文化的传承,就是在于它不断地吸收时代的给养料,生生不息。在传统的婚俗文化中,封建保守思想存在,但进步思想更适合于我们当代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中国独特的婚俗文化,让它永葆生机。时代在变,婚俗礼仪也会吸收着当下的不好风气,对传统婚俗文化优秀思想有一个冲击,我们应该传扬正能量,发扬优秀的传统婚俗理念思想,让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受到打击,让中国特色婚俗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注释:
  [1]《仪礼·士昏礼注》
  [2]《礼记·哀公问》
  [3]《礼记·昏义》
  [4]《孟子·离娄上》
  [5]《礼记·昏义》
  参考文献:
  [1]林耀華.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M].1997:446.
  [2]韦斯特马克著.刘小幸李彬译.人类婚姻简史[M].商务印书馆出版,1992:1.
  [3]杜鹃.中国传统聘礼研究[J].山东大学,2008
  作者简介:
  闫文静(1992—),女,汉族,河南焦作市人,河南大学在读研究生,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在当今的智障音乐节奏教学中,许多智障学生对音乐无法感受和体现音乐的美感,为此我通过引导智障学生通过节奏启蒙、节奏穩定性的训练、学习节奏的类型、节奏的综合训练和节奏的表达运用等一系列层层递进的训练策略使智障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节奏能力。  关键词:智障学生;节奏;提高能力  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音乐教
期刊
摘 要:现今,志愿服务类活动在高校蓬勃发展,它基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凝聚着千万学子的爱心与道德良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渭南师范学院将志愿服务工作与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引导有热心、有爱心的青年学生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为 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探索新的道路。  关键词:志愿服务 ;青年 ;思想教育;大学生;育人  渭南师范学
期刊
摘 要:我们所研究的便携式临时建筑是类似于帐篷的一种小型住宅。这种小型住宅拥有生存所需的必需品,可折叠,可移动。可以带它去任何地方,它亦可出现在任何需要它的地方。轻质,保温,透光,环保。是你冒险和城市生活的栖身空间,也是受到灾难以后,可以比简易的帐篷能给你更多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居住空间。他源于对高效和实用的要求,任何附加的装饰或对原始材料的掩饰都会增加不必要的重量,从而降低时效性。  关键词:收纳;
期刊
摘 要:“乐”、“音”、“声”三分理论,作为王小盾老师在中国音乐史研究方向的一大重要理论成果,本文将从全文的论证过程、论证方法等方面,对《中国音乐学史上的“乐”、“音”、“声”三分》一文文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乐”、“音”、“声”三分;论证过程;论证方法  一、全文的论证过程分析  (一)总述  该文从中国音乐史上未被人们所注意的一些特殊的音乐现象和音乐问题出发,以文献学和目录学为
期刊
摘 要:建筑是文化的载体而材料又是文化的表达形式。乡土材料砖是表达中国地域性特征的重要手段,为保持设计的地域特色和个性,乡土材料砖为适应当今设计的需求正在不断传承与创新。本文试图从砖的三个方面的属性来概括对其内涵的精神认识。并通过董豫赣设计的《清水会馆》案例分析,说明乡土材料砖在设计中的应用和探索。  关键词:砖 地域性;继承创新;设计  传统宗教道家一直追求着“自然之道”“无为”的思想,是主张人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悠远的历史。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化的迅速扩张,传承下来的传统艺术面对着极其危险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兴文化艺术的快速传播,让缺失文化发展土壤的非遗文化,处在一个完全依靠老一辈艺术传承者传承的局面,面临着人存艺在、人亡艺绝的濒危局面,造成非遗文化传统艺术上继乏人的现象十分严重。  本文意在理顺非遗文化的价值,通过对非遗文化地传承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方面研
期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清王朝如失去体力的巨人终于倒下。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新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也是未知的。人们还是在经历了改朝换代的阵痛后走了出来,如封建王朝的更迭一样,生活依然要继续下去。新的开始对于普通人意味着什么,欧风美雨下的人们又将接受什么样的洗礼。本文意不在讨论近代中国的变化这样大的话题,而旨在以民国时期的几个离婚案件为例,浅析近代中国妇女法律地位的变化问题。  中国从封建走向民主、
期刊
摘 要:“钢琴”这门器乐在当今社会学习的者迅速增长,很多青少年都以钢琴学习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钢琴是贵族人才能学习的一样器乐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才能和基本技巧呢?怎样才能让钢琴艺术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就此问题展开一系列研究探索,以“钢琴教学法”为视角,浅谈钢琴演奏基本才能的培养。本文主要的思路围绕钢琴演奏的基本才能及对钢琴演奏基本才能的培养为中
期刊
摘 要:民宿是开发者利用旅游胜地的居民房或者空壳房,在进行室内外设计时结合当地传统人文、自然地貌景观、生态环境资源,为游客提供具有传统乡土风情意象的休闲度假功能的住宿场所。民宿不是简单的住在乡村的配套酒店服务设施,而是在精致到位服务背后的当地传统文化和乡土民情的有机结合和自然传达在民俗酒店的服务套餐中,在实现酒店经济利益增长时保证达到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初衷。其特色民宿文化内涵主要是天然乡土性、传统
期刊
摘 要: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代表了中西方哲学的思想根源,本文将研究对象仅限定到二者相同的美学思想“美”和“善”上,基于孔子的《论语》和几本关于苏格拉底的言论书籍收集,对二人的美善思想做一简单的比较,分析二人在美学范围内的美善思想的异同点,以管窥东西方美学思想关于美善的精髓。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美善  一、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生活背景  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朝经过多年的衰变,争霸之战连年不断,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