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困境与纾解r——基于无锡地区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j40374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扩招实施以来,在推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管理水平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围绕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度访谈,发现角色焦虑是行政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源于社会环境、院校治理和个人自身三个层面.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实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科学人文的管理理念,建立公平合理的身份管理和薪酬待遇制度,加强个人自身心理建设和能力建设.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并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历史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在唤醒农民救国意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深化农村改革、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坚持为农民谋幸福,通过开办夜校、建立农业技术站、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扫盲教育,普及农业技术、提升文化教育水平;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为农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在服务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建立并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精准扶贫化解农村贫困.在新的征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领导.根据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不同,百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可分为开篇奠基、计划为主、计划转向市场、市场主导四个时期,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与经济体制相适应、坚持制度规范引领等宝贵经验.面向未来,随着党对职业教育领导的全面加强,校企合作新机制将浮出水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将大幅提升,校企合作将进入深度融合的新时代.
关注课程对加强职业教育研究、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成果为来源文本,对文献考察发现,近百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经历了零星散点、初步探究、崛起发展、提质扩容四个阶段,成果样态呈现如下特征: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成果显著,渐增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问题探讨,形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稳定群体,职业教育课程研究视域多样,渐趋凸显课程研究实践影响.今后需要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研究、职业教育课程本土思想挖掘、职业教育课程育人关联研究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课程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不断显现,特别是高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目前高职在课程目标设置、课程排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从知识转移理论视角对高职院校课程规划重新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学校和用人单位以及教师和学生等多方主体协同,建构“课程目标—课程排序—课程评价”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课程规划设计协同创新体系.
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采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研究发现,产业学院的建设过程实际上是宏观制度与微观行为逻辑之间相互作用或多重作用的结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与高职院校是产业学院构建过程中的核心行为主体.政策供给的失衡与环境的约束使中央政府采取了渐进推进策略和趋同式的组织结构方式,“诺斯悖论”与委托代理制度下地方政府基于利益算计而采取了严格的成本控制与风险规避策略;“非完全契约”制度下的企业表现出投资犹疑与投机行为;校企的价值冲突与压力型考核制度使高职院校产生求稳心理
1+X证书制度对于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从区域分布、产业布点、组织类型、专业分布、院校参与五方面,对前四批发布的447个1+X证书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试点中出现的专业布局差异大、证书含金量不高、区域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分类遴选管理、提高证书的市场认可度、建立国家为主区域相辅证书制度,稳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政府是“职教20条”贯彻实施的主体.以24份地方政府贯彻“职教20条”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依据注意力配置理论,运用NVivo12软件,从政策发布时间、政策主题、政策工具三个方面比较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差异.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政策发布时间上具有差异性;在政策主题上,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总体上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但在具体政策主题领域上有所侧重;在政策工具上,中央政府使用的政策工具具有非均衡性,表现出对权威工具的偏好,但省际之间部分地方政府与中央趋同,部分地方政府则走向均衡使用.因此,建议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
技能型社会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对现代社会价值理念和发展特征的一种理论描述.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是“职业带”中具有应用型特征的完整人才序列.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教育支持体系应从职业教育、应用型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层面协同推进,具体路径包括探索基于\'上下贯通“的职业教育层次衔接机制、基于”左右融通“的普职衔接机制、基于”前后一体“的终身教育衔接机制、基于”内外协同\"的校企合作育人衔接机制.
当治理主体跨越不同国家地区,甚至不同文化区域与经济制度范畴,这样的教育合作何以深化?从组织间伙伴关系的视角出发,在公共治理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华南“一带一路”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联盟职业院校进行跨境教育合作的案例.研究发现,联盟内的教育主体在跨境教育合作中存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伙伴关系参与机制缺乏、质量管理体系不全等困境.通过寻找利益平衡点,建立多元主体投资机制;建设教育型企业,健全合作伙伴参与机制;发挥第三部门作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等策略或可深化跨境教育合作,进而提高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共同在跨境教育治理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的教育问题.农业中学作为党领导教育独立探索的新型中学,起初为解决农村高小毕业生升学问题而设,随后转向重点支援农业生产、加速新中国农业建设的需要,采取半农半读形式,扎根农村办学,以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目标.农业中学是贯彻党的“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具体实践,是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科技革命与职业教育在农村兴起的外在表现,是为了强化农民身份认同而预设的教育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