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山歌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4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若是一片森林,文化就是阳光、雨露和土壤,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内涵极其丰富,从语言文字到饮食服飾,从家风民俗到节庆乡愁,从婚丧嫁娶到待人接物,从英雄传说到歌诗乐舞,耳濡目染,以文化人,渗透于国家、民族的全部社会生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滋养,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以价值观的精髓融入社会生活,浸润思想道德。在我国,文化自信的要义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革命文化、对社会主义的自信,特别是对其中蕴涵的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基本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瑶族山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瑶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之一。
  瑶族是一个以歌感人、以歌动情的民族,丰富的瑶族歌谣在瑶族村寨中流传,成为瑶族男女情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每逢佳节,瑶族男女歌手就相聚在一起对歌。那绵绵的歌声,宛如山间潺潺流淌的小溪,如云雾腾空飘移。情真意切的歌词,句句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瑶族民歌内容丰富,浩如烟海,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记述和反映瑶族长期迁徙和生产生活的生动史诗,被称为瑶族的“活化石”。
  瑶族歌谣的语言读音不同于日常语言和宗教语言,但是千百年来仍然生生不息。其长盛弥久的生命力,源于其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语言特色。
  歌谣是瑶族抒情言志的主要文学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之时,就有祭祀盘瓠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的记述。瑶族是一个热爱歌唱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幼,皆爱唱歌。无论在田野、山坡、丛林,抑或竹棚、木楼,常常是歌声阵阵。每逢节日或集会,村寨摆歌堂,山岭设歌会,男女交识,歌情触发,人们纵情歌唱,通宵达旦,往往一唱就是几天几夜。很多人能见到什么就唱什么,现编现唱,出口成歌。唱歌,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人李调元在其著作《南越笔记》中说:“瑶俗最尚歌,男女杂沓,一唱百和。”
  瑶族歌谣十分丰富。从内容看,有创世歌、盘王歌、颂歌、过法歌、历史和迁徙歌、情歌、故事歌、生产生活歌、婚礼歌和信歌等。在歌谣中,情歌占有重要地位。青年男女在对歌中,通过慕名、询问、探情、恋情、定情的程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以求博得对方的好感。情歌的特点是善于比兴,语言优美,抒情浑厚,民族特点浓郁。
  清人陆祚蕃在《粤西偶记》中说,瑶族唱歌“虽文人提笔,未能过也”,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歌谣的表现形式,生动活泼,变化多样,语言精练,通俗易懂。一般是对唱形式,独唱或排唱较少。瑶歌篇章,有长有短,少则四句,多则数十行百行,甚至千行以上。在格律音韵方面,主要是四句一首的七言体,也有五言或三言与七言杂用,形式不拘一格。歌词讲究韵律,有“无韵不成歌”之说。也有少数结构自由,句无定字,不太强调押韵的“自由体”歌谣,在瑶歌中别具一格。
  瑶族信歌,亦称寄歌或放歌。据资料所载,清代己普遍流行。信歌,顾名思义是以歌代信进行信息交往的一种形式。歌词为七言体,用汉文写成。内容广泛,主题有民族历史、迁徙情况、反抗斗争、生产生活和爱情等等。瑶族人民居住分散,通过信歌的传送,互通情况,互倾衷肠,以增强感情联系。信歌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部分瑶族中广泛流行。
  瑶族人民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创造了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化。瑶族的歌谣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只有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人,才能创造出朴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歌谣。瑶族人民以歌叙事、以歌交友、以歌传情、以歌对话、以歌育人、以歌祭祀,发展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歌宣传党的政策、以歌感谢党的恩情、以歌歌颂改革开放,等等,题材不限,形式多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山歌在民间广为流传、长盛不衰,起到传授知识、交流信息和深化民族感情,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作用,是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其他文献
旧时光  母亲一只手捏着鸡蛋  一只手搭成凉蓬  从五月阳光里,寻找  五禽生生不息的遗传基因  这些个椭圆、还带着体温的  鸡蛋,被反复拿起,又放下  时不时朝篱笆墙外瞅瞅,母亲的  举止  有点像,电影镜头中的阿庆嫂  “再等几天吧。”  母亲自言自语,不甘心  黯淡下去的心情,快要灭了  呼啦,又站直  许多个日子过去了  葡萄架、空椅子、籬笆墙,以及  一望无垠的蓝天  小鸡、啄壳、吃虫、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山脚下离驿站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聪明漂亮的苗家姑娘,名叫彩慧。驿站旁边有一个很小的集市,附近各个山寨的人都去那里交易,彩慧姑娘因此学会说很多种民族语言。  有一天早上彩慧姑娘上山砍柴,看见一只美丽的山鸡,于是慢慢靠近想抓住它。那山鸡非常机敏,一时飞到树枝上,一下又躲进草丛中,越跑越远,最后飞过一条小溪消失在灌木丛里。彩慧姑娘找不到山鸡,只好原路返回,却发现自己走进了森林的深处,忘
期刊
左江石景林景区位于崇左市城南区,从南友高速公路崇左收费站或崇左汽车站、火车站出发,10多分钟的车程即可到达,交通十分便利。景区于1988年开始开发建设,规划面积1500亩,一期工程开发使用700多亩,1991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一个风景名胜景区。  左江石景林景区属喀斯特岩溶地貌,景区所在区域远古时是一片大海,海底的沉积岩在后来的地壳运动中受到挤压而抬升,历经长年的
期刊
我的家乡在当年洪秀全称天王的大瑶山余脉——东乡,这里聚居着壮、汉两族的人民,壮族人说壮话,汉族人说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麻盖”的汉语方言。因为世世代代在一起生产、生活,这里的人不管是汉族还是壮族,对这两种语言都可以运用自如。赶集的时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经常是左耳听到的是壮话,右耳听到的是“麻盖”话。  要说这里什么时候的集日最热闹,当是农历七月初七和冬至这两个节日前的那个集日。这里有一个己经无从考
期刊
总是在离开以后,才发现那让味蕾如花绽放的地方,不是在远方……  有一次出门在外,饥肠辘辘的我坐到餐桌旁,期待着能大快朵颐一番,然而很遗憾,我的期待随着服务员一盘接着一盘端上来的菜肴而一点点地消失。我知道,想要获得和家乡菜肴一样的可口美味是不可能的了。在我居住的小城大化瑶族自治县,即使是家常菜肴,也做得有色有味有情,更不用说大鱼大肉了。大化人对于菜肴的用心,在我看来是缘于他们对客人的热情,对生活的热
期刊
沈大宝和柳春梅从乡下来到县城,在实验高中附近开了一家春梅煎粉店,专门卖纯手工制作的煎粉小吃。眨眼间,两个人来城里快半年了,可是煎粉店的生意却不见起色,本以为拿手的特色煎粉质优价廉,却在麻辣烫、米线、砂锅饭、盖浇饭面前败下阵来。  沈大宝不服气,跟柳春梅商量:“我觉得咱的煎粉店生意不好的原因是营销不到位,开店没章法。”  柳春梅摇摇头,说:“这一左一右的店我都仔细观察了,论服务咱不比谁家差,依我看,
期刊
梅子熟透以后,大海也熟了,海鲜肥美,端午便随海风款款而来。如今,随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日渐重视,独特的端午文化又重新回到了大众视线。除了五花八门的粽子变着花样吸引食客之外,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又开始闹腾了起来,甚至郑重其事的仪式感又再次回归。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热情也逐渐升温。偶尔还会想起孩提时候的细碎片断,唤起我对端午节的美好回忆。想想,我们小时候,过端午节可真是热闹啊!那首家闻户晓的儿
期刊
国庆饮水共思源,以歌代酒情绵绵;  一杯先把英烈敬,祭奠英雄在九天。  二杯酒敬毛澤东,他是民族大英雄;  领导人民得解放,奴隶变成主人翁。  三杯酒敬邓小平,改革开放领军人;  小平理论像北斗,指引神州百业兴。  第四杯酒敬习总,又打老虎拍蚊虫;  精准扶贫谋发展,一带一路路路通。  五杯酒敬科学家,國之重器护中华;  党政军民齐添彩,报效祖国好妈妈。  国庆颂歌当得酒,好戏连台接中秋;  即将
期刊
在岑溪市诚谏镇沙田村沙田小学旁有三棵硕大的榕树,其树龄均在二百年以上。  我每次到这里,总被这三棵硕大的榕树吸引。这些百年老榕树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置身于满目苍翠的大榕树下,眼睛会更加明亮清澈,心情也青翠馥郁。  這三棵大榕树中最大的一棵树龄有六百年历史,树高约十多米,需要好几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树冠覆盖面积大约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形成独木成林的独特景观。抬头仰望,冠如华盖,直插云天。其余的两棵
期刊
时值五月,春末夏初的一个周末,我从镇里出发,开始了一个人的山村旅程——拜访当地一位民间艺人覃征龙。雨后的天空湛蓝如洗,一路上,草木欣然,五颜六色的花卉给我一个个甜蜜温柔的微笑。我读懂了山村五月的心事,却无暇顾及眼前的景致,默默祈祷此行能给自己带来一份惊喜。来到村口,远远听到一阵阵悠扬的乐曲,令人大饱耳福。在热心村民的引路下,我走进寨子西头覃征龙老人的家门。一阵寒暄,把来意说了,老人的家人友善让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