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履恒词的思想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angw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吕履恒是清代河南吕氏家族中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其擅诗文,在诗文方面都有颇深的造诣,是清代中州著名的文人。其词数量不多,但却突出较强的思想性。
  关键词:吕履恒;《梦月岩诗馀》;思乡;怀古
  作者简介:曹智慧(1990.8-),女,汉族,河南新乡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01
  吕履恒(1650—1719),字元素,号坦菴,河南新安人。《新安县志》云:“履恒与弟谦恒承维祺家学,用文学知名,一家四世,各有集传世。”[1]吕履恒著《梦月岩诗集》二十卷,《冶古堂文集》五卷,《梦月岩诗馀》一卷。
  一、闲居青山乐逍遥
  在吕履恒的词作中有不少都透露着他对家乡的热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其中有一组词全是以青要山开头,描述了对于在山中生活的热爱。青要山,即位于新安的一座山,此山与吕氏家族有着较深的渊源。在吕履恒的词《鹧鸪天·青要山堂自述四阙》中均以青要山开头,描述了令其乐享其中的生活。其中一阕:“青要山峰峰最奇,主人行乐四时宜。……偶然觅得清新句,自有厨边老妇知。”这首词可以说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词人生活中的乐趣。用青要峰引出词人对于这种山水田园的热爱之情。这一时期吕履恒着吟咏诗词歌赋的日子,陶醉于创作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时下生活的一種热爱。不羡慕游遍大江南北的旅人,孤灯伴书吟咏诗词的生活是词人觉得最有意义的。如此简单的乡居生活使词人陶醉在其中,而这简简单单的乡居生活也根本无需用华丽的语言去描述,一字一句都在朴实的字眼中,将词人醉心于这美好的乡居生活中的心迹透露给我们。
  二、归乡期远夜难眠
  吕履恒在年少时期受家族熏陶影响,好吟诗词歌赋,且有较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吕履恒年轻时期曾前后参加三次乡试均落榜,后其父吕兆琳卒,家道不振,经济拮据,吕履恒和吕谦恒两兄弟都不得不出外谋生。康熙三十三年吕履恒考中进士,于是他于康熙三十八年远离家乡,任宁乡县知县(今山西省),后在康熙四十二年由青城县知县行取湖广道御史,官至户部侍郎。所以吕履恒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以怀乡、思乡为主题,感情真挚。在吕履恒《梦月岩诗馀》中的二十多首词中,以思为主题的就达七首,可见词人心中悲苦。
  《上元旅夜》:“寂寂云房钟鼓歇,孤馆疏灯也。……万户同明月。……入耳终难热。火树银花光未灭,小窗梦破鸡声咽。”上元节本是全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日子,可词人却远离家乡,内心孤寂。词题中一“旅”字,便道出了词人的心境。羁旅之人本就思乡难耐,再加上本是合家团聚的上元节,令词人原本孤寂的心更显得苍凉。这首词注重感受和细节。开头写到云房和住所的时候,用到了两个修饰词,“寂”、“孤”可以说是词人当时真切的感受。万家灯火通明,歌声切切,火树银花,唯独词人遥望家乡,想着这热闹之外的团聚。“鸡声咽”就是词人当时的心绪。吕履恒很好地驾驭了自己的这种由思乡而衍生出的孤独的心绪。在表达思乡主题的词的时候,语言上继续采用直白质朴的言辞,或隐晦或直白地道出对家乡的思念。在其中词人投入了最真挚的情感。在占最大比例的思乡主题的词中,读者可以窥探出词人细腻而敏感的内心。这也是词人在表达方式上的成功之处。
  三、却叹昨日喻今时
  这类词在吕履恒的《梦月岩诗馀》中集中表现在怀古词上。吕履恒善于借古喻今。以其中一首《题普救寺》为例:“绿树天涯,红尘古道去,去人千里,山川依旧,暗销多少情泪。却想名士倾城才,难不偶几许成佳配,已矣。……负心如是,枉称千古才子。”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见证了一代王朝的繁花似锦。而如今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所有的历史,辉煌的、黯淡的,都随着时间了无痕迹。多少繁华,都已经随着时间磨灭殆尽。这其中多少透露着词人的无奈,对时间的无奈。第一阕中一“绿”一“红”,形成色彩上的冲击。多少繁华似锦的过去,终会成为历史,留给后人瞻望。山川依旧,负载了多少欢笑与无奈。
  词的第二阕笔锋一转,由追忆繁花似锦的唐朝跳跃到另一事件。表面上看这两个事件毫无关联,转折的也略显牵强。但这两件事情却有着内在的联系。普救寺建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却因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而闻名天下。这首词依旧沿用了吕履恒词白描的语言,经过普救寺,联想着这座古老的寺庙承载的历史的厚重感,不管多少繁华灿烂都归于模糊。这种借古喻今的手法让吕履恒的怀古词的现实价值得到升华。
  除此之外,吕履恒的词作中还有一些咏物、写景的词作,在这些词作中传递出吕履恒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
  [1]李希白纂:《新安县志》卷十一《人物·吕履恒》。
  参考文献:
  [1]张钫修,李希白纂:《新安县志》,民国二十七年石印本。
  [2]吕履恒:《梦月岩诗馀》[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7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明史·艺文志》,离不开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关于明代文集的分类编排、数量、著述内容及断代界定,两部目录均不尽相同。对比两部目录,有助于分析明代史志目录沿革以及两部目录的关系。  关键词:黄虞稷;《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明代文集  作者简介:王轩(1992-),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学历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 
摘 要:在取经的成员当中,沙僧和白龙马处于几乎被忽略的位置,很少有人问津,被看作无足轻重的角色。实则都不可或缺,在二者身上有着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沙僧;白龙马;比较  作者简介:杨晓莉,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02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以
摘 要:钟嵘《诗品》阮籍条的疏证历来较少,本文基于阮诗和历代评论家评述,对此条进行详细阐释。首先,阮诗继承了《小雅》的现实情怀,“怨诽而不乱”;其次,阮诗虽不重雕词琢句,但在意象布局等方面却颇具“匠心”,钟嵘基于争奇斗巧的齐梁文风背景下认为阮诗“无雕虫之巧”;而且《咏怀》诗常有万物变迁引发的人生感慨,也有对现实政治的有感而发,这种情思往往寄予在“鸟”“香草”“美人”等意象之中,显得隐晦难测,可谓“
目的:  探讨新疆和田部分县乡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  于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以调查问卷及体格检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吲哚美辛(Indomethin IN)对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作用,并评价其对视网膜的毒性。 方法:20只健康有色成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称颂的多为才貌兼备,蕙质兰心女子,所以《世说新语 惑溺》这一门中记录的女子则饱受当时社会的诟病。而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大多是以有主见、坚强、勇敢等形象示人。可以说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代表的不仅仅是作品中的她,更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折射。故本文将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差异进行探究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影射当时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文学作品;世说新语;女性形象  作者简介:刘羽淳(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杨宪益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与原著的例证比较,尝试着探究两位译者文化背景及语言背景的差异对其
作者简介:薛冉冉(1991-),徐州人,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01  一部《诗经》,一首《关雎》,拉开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序幕。将《关雎》置于《诗经》之开篇,是不是意味着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早在中国古代便已经居于重要地位了?  爱情,是红尘里千丝万缕情感中的剪不
期刊
摘 要:泰伯祠祭礼是《儒林外史》中浓墨重彩的华章,其中寄托了士人阶层对周公制礼作乐的追慕和向往,对古老礼乐文化的复兴。礼乐教化,农兵安邦蕴藏着几千年来儒生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礼乐教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建设在士人阶层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礼乐制度对于等级制度的规范和普通百姓的教化作用逐渐减弱以致消失。因此,泰伯祠祭礼最后成为了匡复礼乐制度,缅怀大儒帮贤的一首挽歌。  关键词:祭泰伯祠
摘 要:中国历史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为现代后人留下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诗歌文学形式在中国的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以唐代诗歌最负盛名,产生一大批文才卓越的优秀诗人。在唐代的诗歌作品中,批判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被后人广为传颂,本文通过对唐代诗歌批评作品中的艺术风格理论进行深入探究,旨在提升对唐代诗歌理解和诠释能力。  关键词:唐代诗歌;批评作品;艺术风格;理论  [中图分类号]:I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