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魅力人声:苏秀

来源 :东方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a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忘记的配音生涯


  苏秀是在东北的哈尔滨长大的。上中学时,因为歌唱得不错,音乐老师便推荐苏秀参加了合唱团。接着又在朋友的引荐下,开始出演一些广播剧里的小角色。但到后来结婚、生孩子,苏秀基本上成了全职的家庭主妇。心有不甘的她毅然决定报考电影演员表演艺术研究所。在各种机缘巧合下,苏秀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厂译制片组(上译厂前身)去工作。想成就一番事业的苏秀当机立断,投身这个陌生的行业,也就此与声音结下了不解之缘。
  苏秀是为数不多的、戏路极宽的女配音演员。除了小孩子,她几乎能驾驭所有角色。20多岁的苏秀能配70多岁的老太婆,当然,50多岁的她也可以给年轻姑娘配音。她的配音角色里有高高在上的女王,也有卑微无奈的小偷妻子。角色年龄的差距、性格的反差,在苏秀眼里都不是问题。从1950年进入上译厂至今,苏秀的配音作品多达180多部,《尼罗河上的惨案》《化身博士》等皆是大家广为熟知的译制片。
  最让苏秀喜出望外的莫过于1975年在《化身博士》中为偶像英格丽·褒曼配音。“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就看过英格丽·褒曼的《卡萨布兰卡》和《战地钟声》,特别喜欢她那种深沉、质朴的表演风格,并深深为她的魅力所倾倒。那时怎么也没想到,我会为褒曼配音,和自己心仪的超级巨星共同塑造一个角色。”本就以准时和做事准备充分作为自己两大准则的苏秀,在为偶像配音这件事上,可没少下工夫。就连简短的一个“哦”字,苏秀都会酝酿多次,用最好的声音状态、最丰富的情感来呈现。“不管戏多戏少,每配一个不同的人物,就像经历一次不同的人生。我经历过皇后的显赫,也品尝过妓女的低贱,既做过纯情的淑女,也做过资本家恶毒的情妇,还有作家、钢琴家、农妇……谁曾经历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我为此而迷恋我的工作,永生不悔!”苏秀的这番话便是对她配音生涯的最好解读。
  难放手的译制片事业
  除了是位配音演员,苏秀还有另一重身份,那便是译制导演。译制导演不同于配音演员,她需要反复思量,根据电影的风格样式来搭配演员,以此保证影片的整体和谐性。要想更好地理解原片,苏秀和同事们需要多读外国小说,以便熟悉各国的文化底蕴以及各国人的思维方式。“那时候我们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不录音的时候,休息室里人手一本书。译制导演讲戏要把他理解的原片讲给大家听,大家参与讨论,常常一帮人坐在一起挖空心思讨论一两句话的翻译是否准确。这就是我们工作中学习的独特方法。”为了更贴近电影中的真实角色,使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投入到电影中,苏秀会把影片拆分成两三百小段,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观看,仔细揣摩,以便自然地诠释角色。
  苏秀用自己对电影独到的理解、不懈的努力,为我们带来《虎口脱险》《阴谋与爱情》《远山的呼唤》《天鹅湖》等150多部由其译制导演的作品。对她而言,每一部作品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
  如今的苏秀已是88岁高龄,但她一直没有停止自己钟爱的译制片事业。在临近退休时,上海电视台译制部的负责人黄其找到苏秀,希望她能到译制部来,一起弄弄译制片。经不住黄其的“诱惑”,苏秀一退休便过去了,又在那里差不多做了10年。10年里,她还经常到音像资料馆去做译制片,这段时间简直比以前上班还忙。但在这个光速运转的当代社会,原版片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相比之下,译制片反倒是陷入尴尬境地。可苏秀却一直坚持着:“大多数人只有通过母语才能毫不费力地了解原片,才能领会语言细微之处的含义。振兴译制片是个太大的话题,从长远说,译制片是不会消亡的,正如翻译小说不会消亡一样,冰心老人有极高的外文修养,她本人就翻译过作品,可她还要看别人翻译的小说。”震撼我们的不仅是苏秀对译制片所倾注的心血,更是她这份对艺术的执著。
  难搁笔的点滴回忆


  上译厂的译制影片是几代人心目中的美好回忆,而上译厂译制团队的珍贵友谊也一直为外人所称道。无论谈及什么,苏秀总会情不自禁地提到一个人——“老陈”。而这个被反复提及的“老陈”,便是上译厂的老厂长陈叙一。苏秀从不认为自己有多伟大,她总是将所有的荣耀都归功于老厂长的带领有方,而自己只是运气好,有好的机会,有大家的帮助。那时候,陈叙一会要求演员讲戏,讲完一部戏,便会整理出一些文章来。久而久之,整理的东西多了,手里就有了一些材料。并且苏秀平时也有写随笔的习惯,多是一些感受和思考。再加上有出版社向苏秀约稿,机缘巧合下,这本名叫《我的配音生涯》的回忆录应运而生。苏秀用这本书完整地回顾了她在配音界60年的艺术工作与生活,有她与配音艺术家尚华、毕克、童自荣等人的合作趣事,更有她参加译制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感悟。
  《我的配音生涯》的出版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勾起了老艺术家们对那段时间的回忆。被誉为“配音王子”的童自荣想起与苏秀相处的日子,感慨万分:“在我们厂的女配音演员当中,苏秀老师是最聪明、最富艺术悟性、能配戏又擅导演的少有的能人。她对配音事业的那份痴迷和忠诚,爱憎之分明,目光之敏锐,以及她生命中的非凡活力,是罕见的”。
其他文献
上海,30℃  降暑日期:7月4日  降暑手段:《笔仙Ⅲ》  降暑人员  导演:安兵基  主演:江一燕、焦俊艳  降温原理:  7月4日,盛夏的上海格外闷热。《笔仙Ⅲ》在这个时间上映,送清凉的意图很明显。其实很多该题材的影片都喜欢集中在夏天上映,三年前的《孤岛惊魂》就是最好的例子,相同的上映时间为影片赚足了眼球和票房。《笔仙Ⅲ》由韩国导演安兵基执导,这位素有亚洲恐怖片大师之称、在韩国恐怖电影界有“
期刊
“借光”片名:原装还是山寨?  同档期的电影一不小心题材或类型“撞车”,这似乎并不少见。但如果片名也能达到“神同步”,这里面必定就有个高仿的A货了。近日,电影《笔仙3》就以不正当竞争的理由将《笔仙惊魂3》告上了法庭。相信不少观众也是骤然意识到,原来这两部同样打着“笔仙”名号的影片不是一伙儿的。在感到受骗之余,也许你还会想起不少相同的案例。  《江南爱情故事》VS《北京爱情故事》  今年年初,随着陈
期刊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往往不经意间你就能发现她对老上海电影院的情有独钟。在小说《多少恨》里,男女主人公最初的交集便源于一次电影院的换票经历。“这一家,一进门地下是淡乳黄的,这地方整个的像一支黄色玻璃杯放大了千万倍,特别有那样一种光闪闪的幻丽洁净。”如今,若再回头深究这字里行间的奥秘,彼时的上海影戏院,在张爱玲眼中,就是一种品位和生活。  其实,20世纪20年代起,从虹口电影院开始,上海一大批建筑豪华、
期刊
哈雷摩托  1903年,21岁的威廉·哈雷和20岁的戴维森在一间小木屋里手工“攒”了第一辆哈雷摩托,第二年,颇有“无知无畏”精神的兄弟俩就注册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当时的他们不可能想到,哈雷日后能成就如此匪夷所思的传奇。2003年是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百年诞辰,也就是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的百年诞辰。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哈雷-戴维森凭借精湛的手工工艺制造、卓尔不群的设计理念以及自由奔放的文化传统
期刊
3,100,000,000  据悉,去年底,赵薇及其丈夫黄有龙斥资近31亿港元,买入阿里影业9.18%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自此,赵薇从演员、导演又升级做起了老板。果然有钱就是任性。   4  据外媒消息,由李安执导,改编自本·方丹同名小说的电影《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将于今年4月开机拍摄。目前,剧本正由简·克里斯托弗·卡斯特里操刀修改,选角也在进行中。   1,750,000,000 
期刊
一切为了自由  12区被无情摧毁,凯特尼斯·伊夫狄恩从噩梦般的竞技场逃出来。原来所有的一切都已被设计好,凯特尼斯却在无意间走进了她的命运规划局里。13区渐渐露出眉目,这个并不真实存在的区域出现了一群反抗者,革命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似乎每个人都参与了这项精心策划的行动,只有凯特尼斯毫不知情。面对危急形势,肩负重任的她不得不继续完成改变帕纳姆国未来的伟大使命。凯特尼斯化身代表反抗与不屈的嘲笑鸟,开始了
期刊
陆绍珩 著  1月13日,导演王家卫开通个人微博,随后的一次微访谈却让一本书成了舆论的焦点。在与网友的互动中,王家卫口吐莲花的大量“神句”一度遭到膜拜,但事后人们却发现,内容大都来自于明代著作《醉古堂剑扫》,比如“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性不可纵,怒不可留,语不可激,饮不可过”等等。于是这本书也被人重新翻了出来。关于《醉古堂剑扫》的作者有不同说法,一说称它其实是明代陆绍珩著,
期刊
史上最帅的钟馗  在民间传说中,钟馗能斩妖除魔,所以旧时老百姓常常把钟馗的像挂在门上用以辟邪。不过,能让妖魔鬼怪望而生畏的钟馗长得不是很和善,人们常常用豹头环眼、铁面虬髯来形容他的长相。而出人意料的是,此次片方选中的钟馗竟然是“男神”陈坤,出演钟灵的杨子姗说了,“哥哥是史上最帅的钟馗”。  虽然说是“史上最帅的”,但是钟馗标志性的虬髯和冲冠怒发是少不了的,为了这副扮相,不仅造型师没少花心思,陈坤自
期刊
做演员,努力而纯粹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选择,而有时候一次重要的选择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对周海媚来说,她人生中出现的第一次重要选择那便是参加香港小姐的竞选。  1985年,在父亲的支持下,周海媚参加了当年的香港小姐竞选。甜美的外形、高挑的身材、清纯的气质,她本可以成为热门人选,但最终却出人意料地落选决赛。现在看来,或许当时她稚气未脱的“傻妹妹”个性与香港小姐一贯要求的端庄内敛不甚符合,所
期刊
想要提笔写杨子姗,一时间竟然不知从何下手。近年来,眼前的这个小妮子发展得太迅速,不仅戏路越走越宽,角色定位也不怎么重复,要绞尽脑汁想个可以概括她这些年作品的形容词,还真有点犯难。无奈之下,只能翻着她的照片找灵感。随着鼠标滚轮的上下滑动,慢慢发现杨子姗几乎每张照片都笑得很爽朗。突然想起无论在发布会现场还是专访时,杨子姗似乎也始终保持着这样的笑容,不经意间就拉近了与陌生人的距离。再翻翻她的剧照,咧开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