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之·诵之·吟之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1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教学的最大难点是怎样引导学生诵读,并读出感情来。那么,教师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训练呢?《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句话:“古者教以诗乐,诵之歌之,弦之舞之。”我根据自己指导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古诗文教學的经典案例,提出了“读之、诵之、吟之”的诵读教学方法。
  一、读之,读得字正腔圆,饶有韵味
  1.导读
  课堂精彩的开篇导语是古诗文教学的引路石,精心设置的情境能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比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课,有位教师就以深情的叙说奠定了整堂课的情感基调:“乡愁,是游子心中永久的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的乡愁。那么,诗人王安石的乡愁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泊船瓜洲》。”
  再如,在学习骆宾王的诗《咏鹅》时,我这样设计导语:“唐朝,有一位叫骆宾王的诗人。他聪明好学,很小就能写诗。有一天,他看到这样一个画面。”随即我出示白鹅浮在水面上的画面,让学生讲讲画面内容,初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接着,我又讲:“小朋友们很会观察,也讲得很不错。可你们知道吗,当时年仅7岁的骆宾王,只用了18个字,就把这个画面描绘出来了,而且这首诗流传到现在。想看看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大的骆宾王是怎么写的吗?”一个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能写诗?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迫切地想读这首诗。此时,我再请学生自由读诗文,这样,就会使他们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学生把诗的内容与想象的画面相对照,就能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那么少的字却把整个画面描述得那么美,让学生不仅对小时候的骆宾王敬佩不已,对古诗的精练语言
  和优美意境也有了一些真切的
  体验。
  2.自读
  自读的要求就像朱熹先生说的:“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对于小学生来说,自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能读得文从字顺,“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自读要求的标准教师要因人而异。如教学低年级的《池上》一课时,教师的语言可以富有童趣些:“池上到底发生的是什么事呢?请小朋友翻开语文书,自己小声地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汉字读准,尤其是戴小红帽的生字(汉语拼音用红颜色书写),还要注意读通句子。”教学高年级的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大胆放手了:“请同学们借助课文后面的注释将这首诗读两遍,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当然,在自读的检查反馈环节,教师除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外,还应对学生在自读课文中遇到的疑难字句进行点拨、引导。
  3.范读
  范读非常重要。现在的教师都比较重视读,读的形式也很多样,配乐读、男女生轮读、竞赛读、看课件演示读……唯独忘了自己的范读。男教师的声音大气磅礴,女教师的声音温柔婉转,往往会在话音一落时赢得学生的热烈掌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饱含感情的声调去读。读的时候要注意字正腔圆,要掌握好诗的节奏韵调(读的时候可以配上与诗的内容相适合的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听,在听中感悟诗的意蕴,在优美的旋律中体味诗的
  意境。
  二、诵之,诵得抑扬顿挫,浮想联翩
  古诗文最能体现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字字珠玑、句句有情,音韵和谐、平仄相间。所以,学习古诗最好、最简捷的做法就是诵读传情,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中,读出古诗文的情意韵味。
  1.重音
  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时,重音要落在“密密缝”“迟迟归”上,因为读到这六个字,我们就仿佛听到了母亲声声的叮咛,仿佛看到了母亲慈祥的面容。
  2.语调
  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了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读《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时,“商女”要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学生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就能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3.节奏
  古诗文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义划分。例如:“城阙辅三秦”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依语义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劝君更尽一杯酒”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语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一般来说,诗歌中按音节划分节奏的多,古文按语义划分节奏的居多。
  另外,诵读节奏应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例如,《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全诗的诗眼,充分体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诵读时要尽量放慢速度,采用2/2/1/2的节奏,重音要放在“谁无死”和“照汗青”上,语调应是先抑后扬。抓好了诗的节奏,诗的情感也就读出来了。
  三、吟之,吟得情趣盎然,激情勃发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这里的“读”指的就是吟咏,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反复吟咏中浮现出诗的意蕴。
  1.引读
  我们说教师的开篇导语是“引路石”,那么,此时教师的导语就是情感的“催化剂”。请看王自文老师让学生交替互读《古诗二首》时的引语:
  师:北方的壮丽山河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生齐读《题临安邸》)
  师: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
  (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用遗民之泪浇权贵之醉,让人何其心酸;以权贵之醉衬遗民之泪,让人何其悲愤。这种比照参读,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情绪场。
  2.赏读
  赏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能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如有位教师在执教《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时,将课题以书法形式写下来。《望天门山》书以魏碑风格,线条遒劲刚硬;《饮湖上初晴后雨》则书以褚体,风格清丽,线条柔美。朗诵时,《望天门山》配雄壮的器乐合奏《奔腾》,引导男生以高亢之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配柔婉的古筝曲《平湖秋月》,让女生以柔美之音吟诵。正是这种了无痕迹的“赏”,将学生带进了两首诗不同的风格和意境之中。
  3.展读
  中國的古诗文浩如烟海,单学习一篇,学生是不能充分体会它的美妙的,这就需要教学时,教师进行拓展阅读。将同一位作者的诗或同一题材的诗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在对比中体味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使他们真正体味出诗歌的巨大魅力和绚烂多姿。
  我们可以将不同诗人所写的同一题材的诗进行比较诵读。如同样是写春,不同诗人的手法各不相同。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把春天描写得惟妙惟肖:“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晓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南宋诗人朱熹在《春日》中写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诗描绘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大好春色。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确切地点燃了春的盎然生机。欣赏这些诗人的妙笔,不仅有美的享受,而且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洞察力。
  这样把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展读,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文的极大兴趣。
  通过以上“读之、诵之、吟之”的层层递进的诵读指导,我们仿佛能够看到这样的景象:刚开始上课时学生还读不流畅、读不出味,到下课时已读得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声情并茂。古诗文教学的精髓在于诵读,诵读的关键在于读得字正腔圆、诵得抑扬顿挫、吟得情趣盎然。掌握了这一点,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把学生引入诗境的金钥匙。
  (作者单位:浙江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识别误区,给日记“把把脉”日记是最轻松自由的写作阵地,是让学生喜欢写、学会写的最初的积累途径。如果用得好,一定会为习作积累素材,打好练笔的基础。反之,则会让家长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让学生兴趣全无,望而生畏,以致教学事倍功半,徒劳无益。反思我们的日记教学,确实存在诸多认识与操作误区。  从理念上看,教学观念陈旧,局限于文体学习和语言训练,缺乏应用意识,忽视习惯养成,缺乏主体意识,忽视日记的个体性,削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人受益终生。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本文将浅析在整本书阅读当中,如何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引发阅读思考,多角度比较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
随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比阅读,这种蕴含着浓重哲学思辨意味的阅读策略,得到了创造性的使用。对比阅读与传统单一阅读形式相比,它有着求同与求异的二维性,属于更加高级的思维活动,为深入研读文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视角。  一、对比阅读的维度:对比求同与对比求异  对比,即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因此,参与比较的两种或几种事物必然显现其相同或相异的属性。对比阅读也不例外。因此,对
一、以“诗”入境,激趣揭题  师:同学们,你喜欢蝴蝶吗?关于蝴蝶,你还了解什么?  生:我喜欢蝴蝶,我知道有一种特别美的蝴蝶,叫“光明女神闪蝶”。  生:我喜欢蝴蝶,因为蝴蝶飞起来特别漂亮!  师:正是因为蝴蝶的身美形美,所以蝴蝶在中国古代就有“玉腰奴”的美称,还被人们称为“会飞的花朵”。而这么美丽的蝴蝶竟然是小毛虫变来的!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近小毛虫,去看看它是怎么变成蝴蝶的。  (生齐读课题) 
摘要本文以管理系统的开发为背景,介绍了在面向对象应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中,应用基于RUP的UML的建模技术进行系统建模的方法,并构建了系统的用户需求模型、分析设计模型和实现模型。  关键词 UML;RUP;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件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4-0044-03  Application of Modeling Using UML Based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内容,自主识记生字词,掌握多音字“嚷、溜”。  2.能说出故事中最意想不到的或最有趣的情节,并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支架进行复述。  3.通过群文阅读对比了解故事的文本特点和主题,懂得复述故事的策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导语:(老师戴上自制的方帽子)同学们,请看老师戴的这顶帽子,你们觉得怎么样?别小看这帽子,在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下午好!你们幸福吗?  生:幸福!  师:从你们开心的笑脸中,我分明感受到了这份幸福。但是今天我们要调节一下心情,因为我们今天要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明老师播放一首乐曲,让我们静静地聆听,相信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播放音乐《英雄的黎明》)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个年代,老百姓受尽了苦难。  生:我仿佛看到了战场上战火纷飞
记者:周老师,您和您的工作室同仁,无论在本土,还是全国的小语界都很有影响力。我特别关注到2015年4月在杭州市还隆重举行了庆贺您从教65周年暨80华诞的活动,参与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特级教师、优秀名师和教育媒体主编等200多人。今天,我有机会采访您,觉得很高兴。我看到您的工作室墙上,贴着一句十分醒目的话:“名师者,实至名归之师焉”,这对您的工作室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周一贯:国家强盛、
教学设计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1.《去年的树》中鸟和树这对好朋友那份浓浓的友情让我们感动。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2.关注“一定”一词,再读课题,更能读出语气。  (设计意图:承接前面精讲课文《去年的树》,由标题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词语中认读生字。  手推车 根茎叶 拆下来 旧木料   缩成一团 努力生长 吱吱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发现自己“外貌”与“性格”方面与众不同的特质。  2.学习运用“借助事物写外貌”“打比方写性格”的方法,尝试在习作中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3.抓住主要特质主动介绍自己,在沟通中加深认识,增进了解。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图示,梳理自述  师:同学们,你们通常会怎样介绍自己呢?  生:说说自己的外貌。  生:还有性格。  生: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  师:是的,我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