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诗文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把说、写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读”。尤其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顾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诵读基本成了课堂的点缀。诵读法是我国传统的经典教学方法,在古私塾的教学情境中经常见到这样的画面:夫子在前面摇头晃脑得意吟诵,童子们在下面高声大喊努力诵读,从古至今的先贤们都是很重视诵读的。
  一、诗文的语言美通过诵读来体味
  诵读讲究眼、口、心、耳全部感官的參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神贯注,注意力得到了最大的集中。我给学生的要求是慢慢地在自我的大声诵读中达到旁若无人的境界,读到不能自已的还想读,读到自己把自己感动。这个时候诗文的味道出来了,学生也就感受到了诗文语言的魅力。大声诵读是朗读者在欣赏自己的声音,在诵读的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这样诗文的韵律感、节奏感全部都得到展现,语言美也就体会得淋漓尽致了。当然除了大声朗读之外还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读法,比如自由读、分角色读、放朗诵音频跟读、小组合作读等。让学生在形式各异的朗读中获取不同的体验,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例如北朝民歌《敕勒歌》一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语言简洁而又优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不仅体会到了古诗的音韵美,诗歌所描绘的草原壮丽风光图也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
  二、学生的情感要通过诵读来激发
  我们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要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情诗意,有感情地朗读会让呆板的文字变成美丽的画面,读的过程、体会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便是情感激发的过程、人格受到教育的过程。诗歌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处景都浸润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当学生沉浸在自己的朗读声中时,他的情感得到了最大的调动,此时最易跟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音韵铿锵,情感饱满。李白是诗仙更是酒仙,他纵酒狂歌。学生在一遍又一遍诵读中体味作者此时狂歌的心境,感悟作者的情感的悲欢切换,那激动的、豪放的、自信的,又有点怀才不遇的李白形象就树立在了学生心中。
  三、诗歌的意境要通过诵读来感悟
  意境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抽象之物,是由具体的意象营造而来,把握起来是有些难度的。但古人又说“兵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如果抓住了情境的变化,比如壮阔的景物要读的慷慨激昂,清新的景物要读的委婉流转,明媚的景物要读的阳光自信,学生的诵读充满感染力,也是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的。比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生由于缺少实际的生活体验,再加年龄又小感受那种阔大的意境就有些困难,但是通过反复诵读和品味,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字里行间的画面会不自觉浮现在脑海中。所以反复诵读对于学生把握意境也是很有帮助的。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丰富起来。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日渐成为时尚和潮流,其直观形象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等,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扩大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巧设图乐,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课堂导入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
期刊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欲学习经典诗词,传承其所蕴涵的精神内涵,有用中国式的读书法——吟诵,最能引领我们跨越时间的维度,接近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意蕴。  如何让学生愉快轻松、循序渐进地投入吟诵学习,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在其名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做学问的三境界。在其指引下,我尝试着教授诗圣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夜喜雨》。  课堂是由一幅干涸荒
期刊
一、本案例的意义和价值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传记,从内容上讲,本文所描绘的科学探险情景在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之外,所歌颂的科学探险精神也超越了学生日常的思想认知。同时,作为国外名家的作品,本文又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可以说对学生的阅读视野、生活阅历、情感世界都是一种有益的拓展、丰富和补充。从体裁上讲,本文从学生接触最多的散文、小说、诗歌转换为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样式,
期刊
见过无数双手,白皙的、干净的、粗糙的……只有那双黝黑的、布满老茧的手在我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一)乡下  重峦叠嶂的青山、清澈见底的小溪,城市里不曾见过的好玩物……还有那双手——它们欢乐、温暖了我整个童年。  記忆中最快乐时光就是每次从城里奔向乡下的那一刻,心像瞬间被放飞了一样,恨不得立刻飞到奶奶家。味蕾早已充满了熟悉的味道,那是奶奶独特的秘方。  而最难受就是离开乡下的前一晚。奶奶会在我熄灯
期刊
“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随着歌声,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次旅程,又回到了那样高的地方,又见到了那位藏族阿婆。  第一次来到海拔那样高的地方,我的身体显然有些吃不消了,在黑压压的人群里,我一眼便看见了那位阿婆,胖胖的身材,慈祥的笑容,头上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与那蓝色的天空连成了一片。  有缘的是,我们一行人的住处与阿婆的家很近。一天的旅程下来,虽然累得快散了架,但我喜欢在完成一天的旅行后,小跑着来到阿
期刊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新教材专治不读书。”“让中小学生多读名著非常重要,这不只是语文学科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随着市区教研员的推进,名著阅读也愈来愈受到师生的重视,要想既实现语文的教学价值又能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扎实有效地读名著是大势所趋。  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提高阅读质量?笔者尝试用结构导图来开启学生的名著“悦读之旅”。  结构导图是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
期刊
【前言】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语文高考“开门题”,但“开门”往往没有“见喜”,更多的是“见愁”,何哉?易失分也!下面,我就帮同学们揭开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面纱:  【揭秘】  秘一:三个题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文内到文外,具有层进特色。  请同学们体会一下题目表述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该题的四个选项带有重新组合性质,選项中的信息基本是原文的,与原文距离最近。  2
期刊
天儿,凉了。  踏出室外,我第一次感受到——天儿,凉了,秋天来了。自然的芬芳,争先恐后地涌入我的鼻子,真是奇妙的感觉,使人精神抖擞起来。秋天的凉爽,与室内空调吹出的冷风截然不同,更清新,更芬芳,也更动人。水银柱变矮了,人们都穿上了长衣长裤,我却更爱将秋天拥入怀中,打着哆嗦地感受她的美丽。每逢秋至,我总是先嗅到清新与洒脱。  鼻子感受够了清新的芬芳,这时,才是睁开眼的时候。呀!叶子怎都金灿灿的?一定
期刊
我家院前左边种着棵枣树,它长得很高很大,已经陪伴我有六年了。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冬枣树经过春雨的洗礼,已经长出了嫩绿色的小叶子,又过了一段时间,浅黄色的枣花已经开满了枝头,不时有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美丽极了。   夏天来了,正是冬枣树叶子开的最繁茂的季节,一大片一大片的叶子叠在一起,撑起了一把大伞,给我们提供遮荫处。枣花也掉落,枣树上结满了一颗颗的小青枣,特
期刊
新课改理念强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参与度依据什么  1.建构主义理论。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  2.有效教学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