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lvia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来说,2018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等,都值得人们去展望和纪念。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马克思哲学观对社会经济发展创设了独特的内在逻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支持。为此,文章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具体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观;变革;当代意义
  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个学者提出了和传统哲学发展不同的新的哲学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来看,西方哲学中涉及到的新哲学观内容则是缺乏创新,哲学理论研究范畴仍然集中在批判黑格尔、颠覆西方传统哲学观。在人类物质社会的深化发展和改变下,包含哲学理论的内在精神生产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为此,文章结合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哲学观的发展变革,具体探究马克思哲学观的当代发展意义。
  一、西方哲学对马克思哲学观的影响
  (一)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哲学观的影响
  从历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会收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不断产生变化,这也从侧面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特点。马克思理论下的各种著作,也以语言的形式存在于社会。所有哲学理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马克思理论的影响,且要在与其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不断检验自身合理性以及自身的有效性等。西方哲学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想要保证哲学正向、积极的发展,就必须要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果绕开了马克思主义,则必然导致哲学走向一个较坏的方向,颠覆马克思理论。马克思哲学理念下的思维方式以及哲学观点,属于当下西方哲学中最为正确的起点,现代西方哲学当中所存在的真正的理论成果,也可以对人们产生帮助,让人们可以更好、更加深入的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内涵、意义等。
  马克思理念可以帮助实践者更好的去理解各种不同的事物,并更新对世界的思维方式,进而从基础的层面上对传统哲学思维模式进行翻新,让独立哲学失去存在的环境,最终形成形而上学颠倒。当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诞生一段时间之后,世界上许多哲学在和新黑格尔主义进行斗争中,都产生了分析革命。这种革命从逻辑证实主义的角度,阐述了拒斥形而上学观点,这也为后续的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批判奠定了基础。不论是形而上学心理根源还是形面上学逻辑、语言的混淆,直至后期语言游戏规则误解,所有的观点都可以体现出形而上学存在的弊端以及形而上学的谬论,这也为后期打破传统哲学思维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期的分析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和形而上学教条难以分割,在不断的表现出分析哲学所存在的形而上学内容,比如奎因锁阐述了两个经验论教条。分析这些所表现出的形而上学复归,就是一种较为直观的体现。
  在对分析哲学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分析哲学内部包含了一些形而上学观念残留下来的理念,所以这种分析哲学很难从根本上克服掉形而上学。分析哲学其最基本的错误理念,就是不断的寻求隐蔽绝对确定性,这种绝对确定性导致相关学者对科学与逻辑产生盲目性的崇拜。在对逻辑真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或者是在对必然性、先天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真理实证或者是伪证信赖因子。分析哲学家基本都在对形而上学当中所保存下来的永恒理念、绝对真理理念进行清理。分析哲学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寻求绝对确定性,这种绝对的确定性集中在真理层面上,是意识当中所存在的确定性以及理论层面上的确定性,所以这种理念从根本上来看,并没有和传统的哲学思维模式分离开来,也没有脱离传统模式下的框架与传统模式视野,只是单纯的将目标从确定性理论形式转换到了逻辑性的科学。
  (二)维特根斯坦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分析哲学最核心的意义,就是比较接近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维持特根斯坦哲学,虽然相关的资料并没有记载维特根斯坦引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通过对哲学研究这一书籍进行研究,站在维持特根斯坦生活形式的角度,分别对语言进行理解,并将生活方式、说话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视为统一性的语言游戏,这是一种活动过程的表现,代表了语言游戏自身存在的多样性以及语言游戏存在的不可还原性特点,让语言哲学或者是分析哲学这两种哲学真正的做到了完全统一,同时也继承了一些质疑和批判。维特根斯坦在阐述私人语言理念的过程中,提出了语言公共性特点,提出了语言的实践性特点,这两个特点和马克思实践观点中的一些内容高度吻合。因为受到维特根斯坦的影响,后期人们在理解与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时候,会将维特根斯坦的一些观点带入到其中,形成一个更加具有完整性的全新观点。
  二、马克思哲学观变革本质
  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发展本质是解决人类和世界发展的关系问题,将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现实世界发展 融合在一起,这种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哲学思维角度出发,实现从客体原则到主体原则的转变。传统唯物思想对世界的理解是从各类现象背后寻找本质,这种仅仅从客观角度来思考世界本源的想法否定了人的主体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哲学观则是加强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即马克思哲学观开始从人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这个世界。第二,从哲学本身结构来看实现了从二极结构到三极结构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是欧洲哲学,在发展之初强调思维和存在的二极结构关系。马克思哲学观变革之后则是将思维和存在的二极结构关系中融入了实践。第三,从哲学体系的建构来看实现了物质原则到实践原则的转变。原有的唯物主义思想坚持以客体原则来理解看待这个世界,哲学观以物质运动为根基。新唯物观点则是从实践角度来分析人类社会和世界的发展演变,更具时代性。
  三、马克思哲学观的当代意义
  (一)实践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体现
  马克思强调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不仅注重表现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还注重体现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类一切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人们通过一系列交换活动达到物质生产的发展目标,离开物质生产实践这个环节,人类社会将会无法进步。另外,创造性思想的实现也离不开科学实践的支(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持,因而,从理论层面来看,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劳动的支持。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在本质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体现。   (二)实践观在政治格局中的体现
  人们的认识是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认识指导实践,最终还会回到实践中。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变化,而且还表现在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发展变化,认识的高度集成化发展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在两极发展格局的形成下,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欧、日本等国家发展崛起,使得国际力量对比从量变积累转变为质的飞跃提升。在二战之后,西方国家的矛盾加大,世界战略关系发生了深刻的调整,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发展格局,打造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从马克思哲学实践观角度出发,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各个国家在政治发展规划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视,寻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政治路线。
  (三)实践观在文化环境中的体现
  社会发展进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社会关系。从马克思哲学角度来看,实践不仅体现了客观发展方面的内容,而且还體现了创造主体的内容,能够引导人们以社会的方式来改造客观世界。在科技的发展支持下使得人们从各类实践中总结出发展经验。经济的发展会带动文化的繁荣,同时,文化的进步也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大发展、大繁荣。当代西方文化深刻渗透到西方社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生活活动中。科技发展支持下的经济全球化加剧了文化的发展、繁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长期发展中批判的吸收了人类社会哲学思维,在整合新旧哲学观的基础上,为人类社会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哲学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对历史和社会实践发展的一种总结、提升。马克思哲学观在19世纪40年代被创造,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衍变逐渐转变为一种思想革命,和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变革发展密切关联。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能够更好的凸显马克思哲学观的作用,需要相关人员能够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采取辩证的方式来思考和应用马克思哲学观,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高清海,孙利天.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1(5):9-16.
  [2]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董朝霞.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与当代价值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
  [4]张丽丽.马克思自然观的哲学变革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张洁.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9):327-328.
  [6]张有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及其当代意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5-31.
  作者简介:张煜婕(1990—),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而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严重。针对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文章简述了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针对措施,以增强独立学院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职业素养;大学生;培养策略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和高校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
期刊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户外有氧运动的特征: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并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促进中学生身体发育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户外有氧运动的深入分析,以期提高中学生对户外有氧运动常识的正确认识,从而有效地运用有氧运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有氧运动;中学生;身心健康  当前,学生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普遍关心重视的问题,身心健康是学生成
期刊
摘 要:为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秉着“明德励志、务实创新、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成立至今短短的八年时间里,通过不断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包括“挑战杯”、“互联网+”和“创青春”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形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我国高校治理实际,以分布式领导理论为视角,界定“高校治理”概念,分析我国高校治理结构,概述我国高校治理现状及问题,最后阐述分布式领导理论对我国高校治理的启示,提出我国高校治理模式新观念。  关键词:高校治理;分布式领导理论;治理模式  高校治理是高校运行良好秩序得以实现的制度安排,基于我国高校治理结构与分布式领导理论的耦合性,本文将从分布式领导理论视角探究我国高校治理模式,力图进一
期刊
摘 要:大学语文对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现实中广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上课积极性却不高。基于此,本文从重视程度、教材内容、师资力量、授课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突破路径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推动下,大学语文课程已在许多高校广泛开设。但是大学生却对这门课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改变大学语文当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使用香港青年基金会研发设计的《抗逆力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对成都市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发展学生的效能感、归属感、乐观感,让学生更能面对及克服成长的挑战,从逆境中复原,适应压力,发展社会的、学业的和职业的能力,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抗逆力因素,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建立良好的“抗逆力”。  关键词:抗逆力;小学高段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20世纪80至90年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学术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众说纷纭,学术界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需同时具备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然而不同的学科专业属性大不相同,因而如何界定与培养双师型教师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故笔者将在本文中浅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  一、何为“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最早在1990年12月5日,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王义澄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涉外企业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因此涉外企业与高职院校加强英语应用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双赢的重要举措。本文将简单介绍现阶段校企人才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推动涉外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涉外企业;高职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策略  十九大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因此涉外企业对英语应用
期刊
摘 要:战时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在实施重大安保、维稳、抢险救灾等任务以及重大打击整治行动等特殊时期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战时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公安机关有效履行战时职责的重要保障。[1]为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维稳形势,公安机关必须更新实战理念,调整工作重心,科学构建具有公安反恐特色的战时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其作为提升公安民警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战略举措。确保“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
期刊
摘 要:人才培养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是“双一流建设”的要义之一。拔尖创新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而高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师作为高校职能发挥的主力军,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在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贯穿大学治理始终,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演进和世界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规约了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统一,坚持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教育实践中的统一,既是大学“双一流”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