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研究以凯里学院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作记忆与英语听力理解显著相关。本研究为听力教学提供了一定启示。
关键词: 工作记忆 英语听力理解 二语学习
1. 引言
工作记忆自从被 McLaughlin 和 Skehan 等引入二语研究后,引起二语习得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但是,有关工作记忆对听力理解能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工作记忆对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有待更多研究。 因此,本次实证研究旨在考察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
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概念之一,在认知领域拥有较高地位。工作记忆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临时的心理“工作平台”,在这个工作平台上,人们对信息进行操作处理和组装,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对学习过程和推理过程进行信息整合。
2. 工作记忆对听力理解影响的研究综述
学者们近年来对听力理解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研究将其归为以下两类:
2.1 理论描述性研究
初彤(2010)认为研究工作记忆的运作机制和作用对深入了解二语听力的认知加工过程意义重大。工作记忆功能执行系统影响二语听力认知加工的各个环节。了解工作记忆特性并善加利用可以提高二语听力效度。
2.2 相关实证研究
陈吉棠(2005) 研究了记忆与听力的关系,指出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记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国内的学者们从心理语言学的记忆理论出发,探讨了影响听力理解过程的因素。但这些研究多数为描述性文章,实证性的文章相对较少。
3. 研究设计
3.1受试
本研究的受试是来自凯里学院2012级非英语专业的62名学生。受试都有七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年龄在18岁~ 21 岁之间。为了缓解受试的焦虑,告知他们本次测试的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无关,但要认真对待。
3.2实验工具
3.2.1工作记忆容量测试
本研究是根据Waters 和 Caplan(1996)对Daneman 和 Carpenter( 1980) 的阅读广度实验的改编来测试受试的工作记忆容量。
测试中共有70 个一般陈述句,每个句子包括5个~9个单词, 为达到测试的目的, 有一半的不合情理句。这些句子被随机分为包含2、 3、 4、 5 个句子的句组,呈现给受试的间隔时间为3 秒。受试在看到每个句子的同时,需要判断这句话是否合乎情理。在每组句子呈现结束时,受试需要回忆出该组中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单词。例如,受试会依次看到这四个句子:“ The proud jacket has eaten up all the meat.”“ There are many pages flying the kite.”“ The administration built several new housing projects.”“My sister built a model ship.”。他们需要在每个句子呈现结束时,在答题纸上的括号中用√或×表示句子的合理性与否。当四个句子呈现完毕时, 写出四个句子的句末单词。每正确判断一个句子的合理性得1 分,每回忆出一个单词得1 分,两项成绩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3.2.2听力理解测试
听力理解测试的材料来自2009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的听力部分。
每个听力材料播放两次, 受试在听时不能通过做笔记帮助回忆,测试问题在播放第二次后给出。
3.3数据收集
在学期初对受试进行工作记忆容量测试, 时间约为 15分钟。听力理解测试在期末进行, 时间为30 分钟。
3.4实验结果
工作记忆测试总分为75分, 受试的平均分是 43. 52 (标准差是6. 51)。听力测试总分为60 分, 受试的平均分是30. 00 (标准差是6. 84) 。
为了研究工作记忆和听力二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这两个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工作记忆和听力成绩显著相关( r = . 400, p = . 001)。这说明工作记忆容量是制约二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重要认知因素,从认知角度为二语学习者听力理解个体差异提供解释。
4. 结论
本研究发现:工作记忆与听力相关,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一个认知因素,工作记忆容量越大,听力成绩越好。
5.结语
本研究为国内的听力教学提供了一定启示。传统的听力课堂大多关注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很少关注影响听力的因素。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到工作记忆对学习者的影响,引导学习者扩大工作记忆的容量。语言的记忆是以模式化了的“组块”为最小单位,学习者可以用原有的英语知识和经验对当前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有意义的较大的组块。组块的容量越大,听力的工作记忆容量也就越大。
参考文献:
[1]陈吉棠. 三论记忆与听力理解 [J]. 外语界,2005(2): 38-44.
[2]初彤. 二语听力加工过程中的工作记忆效应 [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10(5): 188-194.
[3]温植胜. 外语学能研究新视角——工作记忆效应 [J]. 现代外语,2007,(1):88-109.
本文获得“凯里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 1464)。
关键词: 工作记忆 英语听力理解 二语学习
1. 引言
工作记忆自从被 McLaughlin 和 Skehan 等引入二语研究后,引起二语习得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但是,有关工作记忆对听力理解能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工作记忆对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有待更多研究。 因此,本次实证研究旨在考察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
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概念之一,在认知领域拥有较高地位。工作记忆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临时的心理“工作平台”,在这个工作平台上,人们对信息进行操作处理和组装,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对学习过程和推理过程进行信息整合。
2. 工作记忆对听力理解影响的研究综述
学者们近年来对听力理解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研究将其归为以下两类:
2.1 理论描述性研究
初彤(2010)认为研究工作记忆的运作机制和作用对深入了解二语听力的认知加工过程意义重大。工作记忆功能执行系统影响二语听力认知加工的各个环节。了解工作记忆特性并善加利用可以提高二语听力效度。
2.2 相关实证研究
陈吉棠(2005) 研究了记忆与听力的关系,指出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记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国内的学者们从心理语言学的记忆理论出发,探讨了影响听力理解过程的因素。但这些研究多数为描述性文章,实证性的文章相对较少。
3. 研究设计
3.1受试
本研究的受试是来自凯里学院2012级非英语专业的62名学生。受试都有七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年龄在18岁~ 21 岁之间。为了缓解受试的焦虑,告知他们本次测试的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无关,但要认真对待。
3.2实验工具
3.2.1工作记忆容量测试
本研究是根据Waters 和 Caplan(1996)对Daneman 和 Carpenter( 1980) 的阅读广度实验的改编来测试受试的工作记忆容量。
测试中共有70 个一般陈述句,每个句子包括5个~9个单词, 为达到测试的目的, 有一半的不合情理句。这些句子被随机分为包含2、 3、 4、 5 个句子的句组,呈现给受试的间隔时间为3 秒。受试在看到每个句子的同时,需要判断这句话是否合乎情理。在每组句子呈现结束时,受试需要回忆出该组中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单词。例如,受试会依次看到这四个句子:“ The proud jacket has eaten up all the meat.”“ There are many pages flying the kite.”“ The administration built several new housing projects.”“My sister built a model ship.”。他们需要在每个句子呈现结束时,在答题纸上的括号中用√或×表示句子的合理性与否。当四个句子呈现完毕时, 写出四个句子的句末单词。每正确判断一个句子的合理性得1 分,每回忆出一个单词得1 分,两项成绩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3.2.2听力理解测试
听力理解测试的材料来自2009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的听力部分。
每个听力材料播放两次, 受试在听时不能通过做笔记帮助回忆,测试问题在播放第二次后给出。
3.3数据收集
在学期初对受试进行工作记忆容量测试, 时间约为 15分钟。听力理解测试在期末进行, 时间为30 分钟。
3.4实验结果
工作记忆测试总分为75分, 受试的平均分是 43. 52 (标准差是6. 51)。听力测试总分为60 分, 受试的平均分是30. 00 (标准差是6. 84) 。
为了研究工作记忆和听力二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这两个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工作记忆和听力成绩显著相关( r = . 400, p = . 001)。这说明工作记忆容量是制约二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重要认知因素,从认知角度为二语学习者听力理解个体差异提供解释。
4. 结论
本研究发现:工作记忆与听力相关,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一个认知因素,工作记忆容量越大,听力成绩越好。
5.结语
本研究为国内的听力教学提供了一定启示。传统的听力课堂大多关注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很少关注影响听力的因素。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到工作记忆对学习者的影响,引导学习者扩大工作记忆的容量。语言的记忆是以模式化了的“组块”为最小单位,学习者可以用原有的英语知识和经验对当前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有意义的较大的组块。组块的容量越大,听力的工作记忆容量也就越大。
参考文献:
[1]陈吉棠. 三论记忆与听力理解 [J]. 外语界,2005(2): 38-44.
[2]初彤. 二语听力加工过程中的工作记忆效应 [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10(5): 188-194.
[3]温植胜. 外语学能研究新视角——工作记忆效应 [J]. 现代外语,2007,(1):88-109.
本文获得“凯里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 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