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软兜长鱼特色浅析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mon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鱼因其色黄,通称黄鳝或鳝鱼,为江淮地区所盛产,特别是淮安一带,精于长鱼作馔。以长鱼为主料,花式翻新,可烹制出100余道佳肴,且一菜一格,各具特色,号称“长鱼宴”,其中尤以软兜长鱼最负盛名。据说此菜是由于烹制后嫩度极好,用竹筷一夹,鳝丝两头就会很柔软的靠在一起,形似小孩子的红肚兜,且能够将芡汁全部兜住,因此命名淮安软兜长鱼;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古时烫长鱼多用布袋盛装,扎紧口后下水锅烫制而得名。淮安软兜长鱼以成品色泽乌亮、鲜嫩绵软、滑爽利口、蒜香浓郁、卤汁滋润等诸多特色,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各地食客的赞赏。
  淮安软兜长鱼的烹制程序并不复杂,但要想将此菜做到完美,突出菜肴的风味特点,难度却较大,从选料、汆制、取肉、烫鱼到烹调时的调味、勾芡,每一道工序都具有独特而又严格的要求。无论在哪一个环节上,若烹调不得法,都将会严重影响成菜的效果,失去此菜的风味特色。
  这里,笔者就将自己多年制作淮安软兜长鱼所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整理成文,介绍给同行,以帮助大家解开此菜风味特色形成的奥秘。
  
  一、选料
  
  首先,制作淮安软兜长鱼一定要选用鲜活的长鱼,禁用死长鱼。因为长鱼体内含有丰富的组氨酸,它虽然是形成鲜味的主要物质之一,但当长鱼死后,体内的组氨酸则会迅速发生脱羧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组氨,且会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增多,毒性也随之增强,食用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其次,必须选用笔杆粗细的长鱼(俗称笔杆青)。只有该大小的长鱼的肌肉才比较软嫩,成菜后容易突出鲜嫩绵软的特点;若长鱼过大,则肌肉纤维老化,口感较差;而过小,则出肉率较低,且易散碎。
  
  二、汆制
  
  汆制是制作淮安软兜长鱼的关键所在。在淮安,传统汆制长鱼的方法是:将长鱼放入冷水锅中,再放些稻草在里面,然后置于火上,水逐渐变热,长鱼在稻草中急游,脱尽表面黏液,再换清水把长鱼煮烂即可。这样做的优点在于长鱼表面无腻,比较光洁,但由于复煮,往往鱼肉变烂,出肉率不高。目前,这种方法在淮安已经很少有人再使用,大部分厨师则喜欢采用效果更好的“盐醋汆制法”:将长鱼放入锅中,上面用厚竹篦盖住;另起一锅,注入水加热,放入葱段、姜片、精盐和香醋,烧开后倒入长鱼锅中,待长鱼停止跳动后,将鱼锅端于火上再加热,同时用刷把轻轻地搅动,以刷尽长鱼表面的黏液,待长鱼被汆至鱼身卷曲、嘴张开时即可捞出在清水中洗净。
  汆长鱼时加入葱姜、精盐和香醋的作用非常重大:葱姜可以去除腥气,增加香味;精盐可以使长鱼肉中的蛋白质凝固,肉质变紧,有光泽,有弹性,划丝时不致断碎,且鱼丝爽滑,味美利口;而加入香醋则可以使鱼身表面的黏液被去除,进一步除腥。
  
  三、取肉
  
  划鳝丝时竹签应紧贴着鱼骨,均匀用力,取下背肉。做到皮不碎,肉不烂,整齐划一,骨不带肉,肉不带骨。
  
  四、烫鱼
  
  烫鱼是制作此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外地厨师经常因为不了解这一点而将此环节忽略掉,最终使菜肴的质量受到影响。在烹调前将长鱼肉放入沸汤中略烫具有以下两点作用:
  1.能缩短正式烹调的时间,避免出现由于加热时间过长而使鱼肉中的水分及鲜味大量流失的现象。
  2.烫鱼过程中鱼肉可以从鲜汤中吸收较多的鲜味、水分及部分营养物质,进一步提高菜肴的口味、口感。
  
  五、烹调成菜
  
  烹调成菜是制作淮安软兜长鱼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在该过程中须注意以下3点:
  1.火要旺,动作要快,旺火速成。为达到这一要求,应配合使用兑汁芡一次性调味,以缩短加热的时间。
  2.在调制兑汁芡时应把握好芡汁的浓度,保证卤汁能够全部裹在鱼肉上,食后盘中无残汁;但也应防止芡汁过稠,出现鱼冻状,影响菜肴的口味及美观。
  3.烹制此菜除需要正常的调味品外,蒜泥、猪油、胡椒粉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难以突出菜肴香味浓郁的特点。在淮安,有句俗话,叫“烹鳝宜蒜”,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大蒜在长鱼肴中的重要作用。蒜泥用猪油煸香后能解腥去腻,提鲜助味;胡椒粉则具有除腥增香的作用,但其香味极易挥发,因此 ,投入不宜过早,可在菜肴装盘后撒入。
  只要掌握上述这些操作要领,相信你一定可以烹制出鲜香软嫩、爽口味美的淮安软兜长鱼。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商品经济与市场是分不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只有全面地开放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脱旧的经济体制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束缚,才能建立起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管理体制。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性质。劳动力的商品性质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主人地位并不矛盾;承认劳动力的商品性质也不违背按劳分配原则。
西藏的传统民族饮食是藏餐,最具有代表性的烧羊、牛肉、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藏餐的传统民族口味讲究清淡、平和。许多美食菜肴除了盐巴和葱、蒜,不放任何辛辣的调料,体现了我国藏族饮食文化返璞归真的时代潮流。  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字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稞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
古三峡交通之难,难于上青天。三峡的陆路交通与其水路交通相较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但伟大的三峡人民充分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开凿了一条条道路,不仅可以作为水上交
关东铁锅护饼    主料:土豆600 g,芸豆400 g,排骨300 g,熟玉米棒1支。  配料:面饼1块。  调料:家酱100 g,大油50 g,豆油50 g,味精10 g,鸡粉10 g,酱油20 g,大料2瓣,葱段、姜片少许。  制作工艺:将土豆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芸豆洗净择筋,熟玉米棒斩成4段;排骨剁成长4 cm长的条块,焯水备用;用大油、豆油、葱、姜及大酱爆锅,同时放入主料煸炒至香,加入
我们湘西人家,一般都在室内挂上一只或几只猪耳朵,有的还挂一串岩耳——食用菌。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出生于湘西桑植洪家关的贺龙元帅一生爱吃这两种美食,他常对人说:“猪耳朵味美
古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常喝粥有养生延年之效。清代章穆的《饮食调疾辩》曾载:“粥能滋养,虚实百病固己。若因病所宜,用果、菜、鱼、肉及药物之可入食料者同煮食之,是饮食即药饵也,其功更奇更速。”南宋诗人陆放翁也以《食粥》为题,对粥的养生之功赋诗赞颂:“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喝粥可以调节胃口,增进食欲,补充身体需要的水分;而喝花粥,更有调节神经、促进
期刊
在上党地区,一提起炉面,那真是人人喜爱家家会做,它既符合大众口味,又经济实惠,是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家常面食。
说到做餐饮,一般人都会说要做精、做专、做细,即做好一个菜系,一个品种。比如卖粤菜就把粤菜做精做细,做大做强;做川菜的就把川菜做到极致,做到人不能为等等。总之经营粤菜别做川菜,经营川菜别做湘菜,但也不尽然。近日在西安出现几家大型复合式餐厅,川粤湘鲁什么都做,什么都有,而且卖得很好,复合式餐饮正向传统经营方法进行挑战。  最早尝试这一餐饮形式的是西安晚报旁一家餐饮企业,叫万紫千红食府。10年前我就在那
本文认为,中国理论价格模式的基础应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作为衡量现实价格合理与否的理论价格,是价值转化形态的近似值。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存在的经济关系决定了价值转形是一种客观趋势,理论价格的形成应反映这种趋势,同时也要反映多种资金所有制关系和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理论价格不仅可以为价格体系的改革提供参照价格体系和可选方案,而且能够用于国民经济项目的评价工作、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的研究。理论价格是原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集体研究的成果。本文田源为主要执笔人,部分引用了陈德尊、杨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