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魅力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小宁是令所有任课老师都头疼的孩子,课上小动作不断,有时还会随意离开座位。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对小宁的“关心”自不待言,而他也自然成了我接班后的第一位家访对象。当家长将医院诊断书拿到我面前时,病历单上的“多动性障碍”显得格外刺目。此时,小宁的一切异常举动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在得知小宁患有多动症后,班上的同学日渐疏远他。一次早读课,我走到小宁身边,见他正专心致志地画画,让我惊讶的是,画面上的向日葵漂亮极了。看着无比专注的小宁,我意识到也许可以用绘画特长作为突破口,引导小宁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改变被“孤立”的现状。
  【辅导过程】
  叙事疗法是由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chael White)提出的,该疗法通过挖掘当事人生命故事中的“闪光点”,唤醒其内心的积极力量,再对生命故事进行全新的诠释。针对小宁的绘画特长,我尝试用叙事疗法引导其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一)故事倾听:发掘成长动力
  让当事人说出自己的生命故事,并引导其发掘成长动力,是叙事疗法的首要步骤。当事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寻获积极的人生力量,从而为重构生命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利用午休时间与小宁展开对话。
  小宁:其他同学上课时都能安静地听讲,我却做不到,老师讲到有趣的地方,我会拍桌子,大声地笑。升旗仪式的时候,我还因为违纪被老师罚站。医生说,我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我有多动症。
  师:你对多动症有什么想法?
  小宁:得了这个病,就像有了特权一样,爸爸妈妈不责备我了,老师也会因此而原谅我。
  师:可是我看你似乎不是很高兴?
  小宁:因为同学知道我生病,都不愿意和我玩。老师虽然不批评我,但是也不再关注我了。
  在比较宽松而温馨的氛围下,小宁慢慢地说出了自己的故事。一方面,他欣喜于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谅解,另一方面,他又为同学的疏远和老师的冷落而难过。为了让他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我笑着说:“老师其实一直都在关注你。我发现每一次的随堂听写,你都能保持安静。老师知道你是怕打扰同学,对不对?”听了我的话,小宁眼神一亮,随即点了点头。我继续鼓励他:“这说明你是一个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通过鼓励与赞扬,小宁低落的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从中获取了成长的动力。
  (二)问题外化:树立共同目标
  问题外化是叙事疗法的核心理念,其核心观点是: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将当事人与问题分开,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问题与学生分离后,能帮助学生去掉问题的标签,继而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让孩子的内在本质被重新发现与认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站在最后排的小宁把玩着电话手表。我轻轻地走过去,对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并示意他保持安静。升旗仪式结束后,小宁找到我,主动承认了错误。
  小宁:老师,我今天不是故意的,就是一时没有管住自己的手。
  师:原来如此,看来你手上有个“坏朋友”在作怪。小宁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管管这个“坏朋友”?
  小宁:老师,我知道了,下次我口袋里不再放电子手表,这个“坏朋友”就没东西可玩了。
  ……
  铅笔、橡皮、硬币、吸管……类似的小玩意儿是小宁手里的“常客”。我运用“问题外化”的方式,和小宁一起找到了他手上的“坏朋友”,将小宁个人与问题割裂开来。从此,我们之间不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手上的坏朋友”,有着共同的目标——“把坏朋友赶走”。为了强化问题外化的效果,我还让小宁把“坏朋友”给画了出来,在他的笔下,这个“坏朋友”面目狰狞,一副十足的“坏人相”。自此,当此类问题再出现时,我都会问小宁:“今天坏朋友又来影响你听课了?”“我们得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坏朋友?”这种给问题命名的方式,让小宁与问题本身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让他能从客观角度审视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地拟定应对方式,轻松地成为驾驭这个“坏朋友”的主人。渐渐地,我看见了小宁的变化:“老师,今天‘坏朋友’上课的时候又想让我去玩笔,我没听他的,还是专心听课。”“今天晨读的时候,‘坏朋友’想让我去拉前面女同学的辫子,被我成功打败了。”……
  由此可见,问题外化让小宁意识到,自己完全有能力成为“问题”的驾驭者和改变者。
  (三)故事重构:发现自身特长
  故事重构是叙事疗法的基本方法之一,即寻求当事人生命故事中的支线故事,透过这些平时不易察觉的支线故事,挖掘当事人的“闪光点”,从而使他重新构建积极的自我,并真正改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小宁对画画的热爱,我早就有所发现,当他在画画的时候,便能做到心无旁骛。为此,我就画画这一个话题和小宁展开了谈话。
  师:小宁,你很喜欢画画吗?
  小宁:对啊,我很喜歡,画画能让我的心静下来。
  师:同学们知道你画功了得么?
  小宁:不知道。
  师:小宁,这正是你的“闪光点”,你可以参与班上的美术兴趣小组,也可以参加学校的儿童画社团,结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小宁:真的吗?太好了!
  在我的启发下,小宁加入了学校的儿童画社团,我也将布置班级黑板报的任务交给他。当同学们看到小宁的图画作品时,都惊叹道:“哇,原来小宁是画画高手啊!”“小宁,你教教我,你是怎么画出这么美的画的?”自此,原来一直被其他学生疏远、冷落的“问题学生”成功逆袭。除此之外,我还努力挖掘其他支线故事中小宁的闪光点:打扫卫生的“无名英雄”、拾金不昧的“小雷锋”等等……小宁的“闪光点”正逐渐被班级师生发现。
  【案例反思】
  叙事疗法要求教师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倾听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故事,运用“问题外化”的手段,与孩子形成统一战线,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用支线故事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真正撕掉“问题学生”的标签。
  (作者单位: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
  浙江杭州 310018)
  责任编辑 吴 琼
其他文献
叶子活泼开朗,落落大方。中班暑假时发生的一次意外使她变得沉默寡言,害怕困难和挫折。我一直想帮助她找回自信,但一直找不到突破口。  那天,我带孩子们玩六面玩具,这是孩子们爱玩的户外运动器械。由于玩前我进行了一番安全教育,孩子们都玩得小心翼翼。这时,叶子跟在元元后面正努力往上爬。元元摔了下来,幸好没什么大碍。叶子惊了一下,两只手抖了抖,吓得不敢再往上爬了。我拍拍她的肩没说什么。她一言不发地走到摇床上,
摘 要校本德育课程建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整体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立足学校已有德育实践和文化特质,整合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资源,构建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德育课程框架;在“4D立体悦读”中,以环境浸润、戏剧编演和活动体验等方式,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促进学生成长。  校本德育课程;4D立体悦读;家校合作;课程整合  关 键 词G41  文献编码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2095-118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小学尤其是中高年段学生中,诸如网瘾、抽烟、性侵害、校园欺凌等典型事件日益增多,危害其健康成長。教学须基于学情调查开发典型事件资源,找准学生生活中的共性事件问题,拓展学习活动深度,鼓励学生的多元表达,深化学生对典型事件的道德认知,学会应对方法,提升道德判断能力和生活能力。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典型事件;学情调查;教学资源开发和使用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
“豆角”(豆角形的有拉链的布袋,里面装着几个可以拿取的布制豆子)放在小班操作区已经很长时间了,但很少有孩子去玩。  今天,婷婷拿了一颗布豆过来问:“老师,这是什么?”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便召集操作区的孩子,请大家帮忙。小睿马上认出这是装在“豆角”里的“豆子”。我拿来“豆角”,孩子们争着想看个究竟,我故意把“豆角”捂在手里:“谁能猜出这个‘豆角’里有几颗‘豆子’?”婷婷说:“5颗。”小睿说:“不
摘 要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将“向生活学习”视为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学会“反刍”儿童生活。借助日志法、游戏和榜样学习等方法,找准儿童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引导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世界中,体验和感悟“共有与共享”,认识和理解责任与规则,为公共生活奠基。  关 键 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反刍;儿童游戏;榜样学习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4-00-
几点切身的体会    近年来,我几乎每年都会去日本东京大学参加“东亚幼儿教育高峰论坛”。这一论坛的与会者都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研究和讨论的都是东亚国家和地区人们所关注的学前教育问题。虽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存在很大差别,但是在论坛上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很容易达成共识,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学者早年都曾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学习,在对教育价值的把握上都受西方影响,在教育方法上也都偏爱源于西方
摘 要借助绘本叙事结构的反复性等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补充留白,与绘本、主人公和自己展开对话,激发孩子的共鸣,学会反思与表达,并在感悟故事温情中学会感恩,自觉成长,用绘本故事温润孩子的道德成长。  关 键 词道德与法治;绘本式表达;副版绘本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7-00-02  绘本又叫图画书,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叙事文体,因其简练生
我们的德育能否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我想,诗性德育是具有魅力的,是美丽诱人的。  什么是“诗性德育”,我不会定义。我们看一些富含爱心和教育智慧的美丽诱人的德育案例,也许会逐渐领悟。本世纪初我负责主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思想品德· 教师用书》(人教社2003年版)中表达了我们编写教材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基于德育美学观,教材应是美的存在方式”,“美的教材是我们的追求”。今天,我们应当改变德育
摘 要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重在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教师要从关注生活到反思生活、超越生活,引领学生在“回望”中提升生活经验,在反思生活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并在榜样学习中追寻更美好的道德生活。  关 键 词道德与法治;道德自主建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8)11-00-03  
2020年12月10日—13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主办,北京市基础教育党建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教育科学出版社承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党校(海淀区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协办,中国知网直播的“新时代党员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一、准确把握党员教师的特殊性,是开展学校党建工作的基本前提  身份特殊。党员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