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及实践要义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si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教育意义上讲,“以人为本”的办学主张,要求教育应当如何去认识人、理解人?如何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去促进人、发展人、完善人?如何培育“以人为本”办学实践的文化动力?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浅层思考,结合我校的办学实践,对“以人为本”的办学主张进行一些简要论述,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学习、交流。
  
   一、建立适合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办学体系,是学校实践“以人为本”的工作基础
  
  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最大化,达到真正地在实现人、成就人、完善人的宗旨,我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办学体系,而“以人为本”是这个办学体系的灵魂。
  1.办学认知体系
  ●办学理念。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提高人的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开发,强调人的身心和谐而全面发展,通过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办学阶段诸目标。发展目标:出名师、育名生、创名校;工作目标:高质量、高层次、高待遇;工作原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办学原则和办学思路。办学原则:一切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一切有利于发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切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办学思路:构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模式;构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机制;构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办学原则和办学思路把“素质教育”作为学生的切身利益,把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待遇作为教师的切身利益,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作为家长和社会的切身利益。
  2.管理体系
  我校首先在管理原则上,坚持“民主管理”和“人文管理”。民主管理:在校内定期公示财务收支情况、奖惩情况、收费情况、教育教学先进师生的表彰、师德标兵的表彰、教职工职称评审情况等。人文管理:关心教师的生活,节假日期间走访、看望教职工家庭;提高、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关心青年教师的住房、生活,妥善地安置新招来的大学毕业生;关心教师的发展,在职称、研究生进修、继续教育等各方面,为新老教师搭台,为推出优秀教师创造条件。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如通过体制建设,在把握人的基础上建设科学、民主、人文的管理体制;通过规章制度建设,在规范人的基础上实现对人的人文关怀;通过人事制度建设,以发展的眼光为每位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平台;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在给人提供精神支撑的基础上实现对人的不断激励;通过德育管理体系建设,在实现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做到完善教师生命;通过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在实现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做到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和水平。
  3.教育实践体系
  我们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体系:德育体系——坚持“德智一体化”办学思想,遵循“严、紧、细、实”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方位德育;开设校本课程,构建“学习 特长”的班集体,拓展、延伸德育内容;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实施德育渗透。在此德育体系下,学生在品质形成过程中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其中活动实践为学生的品德外化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中,提供了学生亲身体验、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机会。教学体系——构建自然、和谐、规范、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和实践体系。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认识课堂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这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对教师而言,这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我校在教学上还厉行“只有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的原则。
  4.发展评价体系
  在我校管理的运行机制中,评价机制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要求时时、处处、人人、事事做到,以评价发现人、激励人、促进人、引导人、完善人。我校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干部考核方案》、《学生学习质量综合评价方案》、《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师德水平评价方案》、《优秀班集体评价方案》等等。评价在操作与执行上,强调“以人为本”,更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发挥评价对干部履行职责、教师教学质量、教科研、班集体建设等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
  
  二、构建“畅于发挥人之长处,利于改善人之不足”的培养和成长体制,是教育工作“以教师为本”的核心工程
  
  我们通过给每位教师最合适的岗位,最大化地体现其价值;通过构建分层的研、修、训体系,给每位教师最合适的成长和培养资源,以此达到学校“以教师为本”的主旨。
  1.培养层次合理分类,体现“以人为本”
  我们从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名师工程》实施以下4个名师系列:教坛新秀——在青年教师中,选拔在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科教学上具有较大潜力的教师,培养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具有扎实的教学实力;学科带头人——学科教学的示范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设计者,能使教与学达到最高标准的带领者和激励者;专家、学者型教师——在前3个系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条件培养专家、学者型的教师。
  2.培养目标合理布局,体现“以人为本”
  ●对刚参加工作不满3年的教师,通过参加校内外培养使其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坚定的教师职业思想,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熟悉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达到“一圈熟悉,二圈优秀,三圈带徒弟”的目标。
  ●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通过培养使其明确教育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的师德,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积极对课型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使自己成为学校的“教坛新秀”。
  ●对36岁~45岁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培养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习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在教学中形成自己良好的教学风格特色,逐渐成为我校的“骨干教师”,争做区级学科名师,市级骨干教师。
  ●对5年以上教师,通过培养使其在师德上堪称典范,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本学科的教学有深入的研究,了解本学科及其教学发展的前沿动态,能把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在教学中能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逐渐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
  3.培养的途径和形式多样化,体现“以人为本”
  在教师培养上,我校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体系,无论是学科教师还是德育教师,包括班主任的培养,都能找到适合于其成长与发展的培养内容和形式。这些途径和形式有:做好必修课的组织实施工作;开展好每年一届的“A级课大奖赛”的评选、总结和表彰工作;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的岗位练兵活动;积极开展JIP课题、多元智能课题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好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开展好师徒结对的传、帮、带活动;请名师、专家进行指导;带领教师外出参观和学习;做好两年一届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及教坛新秀的评选、表彰、交流活动;做好教师、班主任的专题研讨和培训活动。
  4.培养的基础和保障扎实,体现“以人为本”
  提供物质保障:配合培训内容,购置相关的书籍、杂志,为教师学习提供学习资料。提供时间保障:把“校本培训”纳入学校每年的工作计划中,确保各项活动的落实与实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资金保障:用于教学研讨、交流,外出考察,研究生学习和教师继教培训,以及重大活动的总结表彰等提供资金保证。
  
  三、注重适合每一位学生主动发展、优质发展、持续发展的生命实践过程,是做好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核心行为
  
   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实现发展、走向优秀、追求卓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工作要努力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育”教育总则。
  1.建设“名生工程”,为所有学生的良好成长和发展树立榜样
  所谓“名生”是指受社会欢迎和认可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化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学业成绩,而且具有高尚的道德觉悟和情操,同时还兼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是此项工程的出发点与归宿。我们一方面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受同等的教育,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发展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另一方面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让学生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特长,使个性发展有深厚的根基,从而实现个体高层次的发展,走特长生迈向专门人才发展的道路。
  2.构建“德智一体化”培养模式,从根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在教育教学当中克服长期以来制约教育发展的“德、智两张皮”现象,我校从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活动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认真落实“德智一体化”的理念,牢固地确立了“德智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德育为教学保驾护航,是“德智一体化”在实践层面的第一种形式。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我们坚持严、紧、细、实的“四字方针”和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管理规范化,过程科学化,班级特色化,手段现代化,措施周密化,成果实效化,工作影像化,展示量表化的“十化管理原则”,充分发挥了德育工作的动力、导向、保证作用,建立了多层次的德育工作格局。
  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智一体化”在实践层面的第二种形式。通过各学科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从历史、文学作品、英雄伟人传记中,去接受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的熏陶;从英雄的榜样力量中,受到鼓舞,激发起民族的自尊与自豪,从灵魂深处,自发地树立起高远的奋斗目标和雄心壮志;从数理化教学中,接受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都无不体现了学科德育的价值。
  校本课程中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统一,是“德智一体化”在实践层面的第三种形式。为了有效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开设了拓展课、选修课、活动课等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创造了适合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的环境,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生活,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人文素养得到提高,把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
  3.坚持“以人为本”的过程原则,构建实效性强、针对性强的教学体系,最大化地提高教学价值
  ●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体现教学“以人为本”的根本。我们根据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实施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组织学生学习、思考、讨论,适时点拨 → 讲解、小结 → 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 → 给予及时的指导,达到学生主体参与的目的:独立观察、思考、表达 → 小组进行实验、交流、讨论活动 →表述小组的研究结果 → 实践验证知识 → 独立练习、巩固提高。最终实现学生个体发展:激发求知的兴趣、动机 → 培养动脑、动手、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等能力 →实现知识的巩固、提高、应用 → 学会学习、体验成功。
  ●构建“思考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体现教学“以人为本”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要提倡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思维活动,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而学生的主动思考又会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这是一个信息反馈、不断往复的过程。多个多次主动的独立思考的总和就会形成新层面的集体思维,就呈现出具有无限生机的思维浪花。同时,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来有效地提高信息传递、吸收的速率和质量。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以有效地突破认识上的难点,可以带领学生模拟遨游太空和深入到原子的微观世界,真正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和充实、改善学生智能结构。
  ●构建“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主要途径。在全校组建学习小组,对小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各小组定出学科目标、个人目标、小组目标。定期进行评比、表彰。借助典型,鼓舞学生,推动发展。合作学习创造了主体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时空条件,盘活了学生中的优质资源,产生了战术合力,出现了“1+1大于2”的效应,整体质量提升。我们在具体操作上注重:设立小组长;自由合理化多元组合;小组要有活动的时间平台和问题的平台;有及时的总结、指导;激励评价(有最佳小组、小组最佳发言人);定期总结,培训小组长。
  ●构建“分层教学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有力途径。“分层走班”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的发展性教学策略,把学生分为A、B、C三层。针对学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教师们采用分层达标的方式,有的放矢的指导教学。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了解、分析学生,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培育“让教育的光辉与生活同行”的生态文化,是实践“以人为本”的强大动力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我校始终把“教育的光辉”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精髓,一直高唱着“让教育的光辉与生活同行”的文化主旋律。
  1.校魂
  作为校园文化“灵魂”的校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本。校魂是校长、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教职员工的一种向上趋动、奋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回顾团结湖三中多年来的奋斗历程,“敏锐”、“勇敢”、“坚强”、“创造”、“持续”、“超越”已是校魂内涵之中的重要元素,它们曾创造了学校的辉煌发展的过去,它们同样将创造学校更将辉煌灿烂的未来。我们要大力弘扬“敏于与时俱进,敢于面对问题,勇于解决困难,善于开拓创新,精于持续改善,乐于超越发展”的教育信仰,进一步提升校魂的凝聚作用和驱动功能,取得学校辉煌发展新胜利。
  2.主导文化
  在校魂的引领下,我校坚持以下文化主导原则:奉献——教育是人的开发艺术、是人的开发的科学,无私奉献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培育青少年成才成人是教师的最大责任,教师应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和谐——学校干部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团结协作,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进取、拼搏。和谐产生了动力,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继而形成了师生自身的和谐发展。合力——我校全体成员在对学校发展认同的基础上,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相互协调、相互团结,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一个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围绕着学校的发展目标,全体教职员工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把教学活动当成一个不断面临的新课题,不断深入实践、探索、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功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声誉。
  3.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熏陶功能。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通过努力,真正实现“让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阳光,让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都具有教育性”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求。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校园精神文化包括体现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优良传统、校训校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等。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一旦形成,就建立起自身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它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引导全体师生的行为、心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可以对学校师生员工起着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约束作用,促进师生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发挥校园制度文化的控制和保障功能。
  将“校魂”、“主导文化”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有机交融,构成我校“让教育的光辉与生活同行”的生态文化,实现了学校的生动发展、蓬勃发展和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第三中学)
  编辑 朱桂英
其他文献
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提出了新的标准。要评价学生的全面质量,就必须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作通盘考虑。新时代所需的人才,不仅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民族的人,更应是具备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人。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贯穿综合实践课程的全过程。对于学生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建
众所周知,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了象形图像描绘客观对象。顺着延绵的历史脉络,追溯到几千年前,最引人注意的图像出现在欧洲南部一处史前洞穴的墙壁上,原始人描画了一个粗糙的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从人本经济学的视角对体育生活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与人类追求的身心健康的目标已经背道而驰 ,最终损害了人本身的发展 ;体
作为中国传统国粹艺术,笔者认为在综合性大学开设中国画选修课非常必要,在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助于提高自身文化内涵、艺术修养并增强民族爱国意识。中国画公共选修课
本文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问题对策研究论题,指出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意义;阐明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问题;论述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问题解决对策.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被很多人形容为一场“金融海啸”,但是,“海啸”就像四川地震一样,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灾害.所以我认为,这场令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令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
综观世界体育的大背景和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 ,发展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联动发展的 4点对策 :1)强调体育市场的调查研究 ;2 )组建体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学生评价制度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评价方法要多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采用行政推动、专家引领、课题研究、区域推进等策略积极深化学生评价的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新课改理念下,学生评价的发展变化    变化一:对学生发
国际会融风暴:是危难也是机会rn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对北京市经济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后果还远未完全表现出来.今后两年的国际经济环境会很严峻,2009年可能是中国和北京经济面对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种媒介的融合使得影视广告的传播速度之快和传播面之广超过了之前任何时代,也使得影视广告的传播平台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以往需要花费巨资才能在电视平台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