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阅读答题指津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e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搞清考查方向
  
  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科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考查的毕竟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依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是否定旧有知识对阅读的作用。对相关知识熟悉,当然会有助于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我们只是说,当旧有知识与选文的观点、说法发生抵触时,应以选文为准。
  
  二、调整答题心理
  
  答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我们知道,社科类文章一般是学术性文章,讲求科学性、严谨性,语言准确、严密,社科类文章阅读的考查也体现了这一点。虽然题目涉及的信息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些选项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因在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不能的。
  
  三、明确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概括原文各段的大意,并用铅笔标记出重要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等错误。第二步,针对试题(包括题干中的词句和选项),到原文中寻找相关语句。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关于这三个步骤,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
  (200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著,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4.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汉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者可以接受的说法。
  B.汉学虽然有容易得到认同的宽泛定义,但具体的发展进程又使它的边界相对模糊。
  C.汉学的历史分为区域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式、专业化汉学,美国汉学四个阶段。
  D.“汉学是什么”的困惑一直存在,是因为学者们对汉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
  5.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西方注重主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过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
  D.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6.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B.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C.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
  D.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
  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战”之前美国汉学就已经存在,但那时它的侧重点不是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
  B.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
  C.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D.汉学研究曾经推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现在的作用则是通过对话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解析
  先做第一步,即“通读全文,概括原文各段的大意,并用铅笔标记出重要信息”。比如原文段意,可以这样概括:第一段谈什么是“汉学”和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二段讲“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第三段说的是“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
  再来做第二、三步工作。
  第4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C项的表述为“汉学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而选文第一段中并无将汉学历史分为四个阶段的信息,四种汉学中后者都没有取代前者。应选答案为C。
  第5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区间在第二段。根据第一段的“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和第二段中“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可以判断B项有误——“殊途”和“百虑”是就“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各有不同”讲的,而题干中的“差异”是就文化观念说的。
  第6题,同样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A项说“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而原文末段的说法是“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可见“始终”一说属于夸大其辞。应选答案为A。
  第7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D项属于以偏概全,从文中看,汉学研究的作用是:一方面帮助海外“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一方面在“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后“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如能注意到“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中的“不再仅仅”,此题不难判断。
  
  四、探索命题规律
  
  社科类文章命题规律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选择题错误选项设置的研究上。错误选项的设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断章取义。比如2007年湖北卷第6题C项为“彩陶是中国远古先民发明的一种带彩陶器,在距今大约8000年前就已经出现”,这里只看到了原文第二段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并在距今大约8000年前就出现了彩陶”,却忽视了第一段的“所谓彩陶,是远古先民在制作好的陶胚内外壁上用矿物颜料绘制各种纹饰,然后入窑烧制定型的一种带彩陶器”——事实上彩陶的发明并不限于“中国远古先民”,选项缩小了其出现的地域范围。2007年安徽卷第5题的B项、2007年江西卷第8题的C项等,也是如此设误的。
  (二)偷换概念。比如2007年上海卷第1题的B项,把原文“创建者为学校取名‘包豪斯’,有‘建设者之家’的意思,以区别于学院式的教育机构”中的“建设者之家”,偷换成了“最初是建设者的宿舍”。2007年山东卷第8题的B项、2007年安徽卷第5题的A项和C项等,也偷换了概念。
  (三)无中生有(有时表现为强加因果关系)。比如2007年浙江卷第10题的C项为“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而原文中“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引出的是丝弦琵琶“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不能由此推出“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最具珠玉之美”,两者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
  (四)夸大其辞。比如2007年全国卷新课标卷第2题的D项为“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相关原文见第二段——“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该项明显是绝对化了。再如该卷第3题的B项为“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而原文第二段的说法是“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选项显然夸大了“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的作用。
  (五)互不关联。即选项与题干并不相干。比如2007年重庆卷第5题的B项为“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著的传统精神”,该选项就与题干“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互不关联,因为选项说的是“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即把民间艺术视为一种传统精神的态度),而不是对“民间艺术”本身的阐释——据此即可作出判断。2007年广东卷第13题的D项等,也是这样设误的。
  
  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孔子像标准化”还是“孔子产业化”
  2006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海内外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并首次使用以孔子标准像制作的奖章授予孔子教育获奖者。正式揭幕的孔子像,看上去比原来更加慈祥,宽鼻、阔嘴、浓眉、长髯,国字形脸,眼神比原来的温和,是一个具有山东人相貌特征的忠厚长者。
  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张树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而孔子长什么模样并不是最重要的。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孔子标准像的主要目的在于能让全世界对孔子有一个比较一致的印象,进而有利于传播其思想和学说。
  张树骅说,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没有争论和反对意见是不可能的,发布孔子标准像不是商业行为,其设计也并非完全没有历史根据。孔子标准像定稿是在唐代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基础上,先后征求了国学大家任继愈、文怀沙、“泥人张”第四代传人雕塑家张及孔子后裔等各方面的意见最终创作而成。
  从今年初以来,有关孔子标准像的争议,就一直沸沸扬扬,鲜有赞成的声音,而绝大多数批评者纷纷质疑:统一孔子形象和弘扬儒家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消灭人们“想象中的孔子”,破坏文化的原始生态而大搞孔子标准像,究竟有何意义?而“孔子像标准化”操作者则穷尽手段举证说明,当今流传的孔子像千像千面,混乱不堪,甚至被丑化、歪曲乃至误导得难以卒视,严重影响了孔子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也不利于孔子及其思想的宣传。如今,孔子标准像“横空出世”,少数主张派胜之不武,而占了绝大多数的反对者自然落寞得可怜。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艺术家出于对孔子的不同理解,目前社会上孔子像多种多样,形象不一,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乐意接受“子曰”、“子说”等许多教诲。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本多元化、你我都可经营的东西一旦大大地有利可图,掌握了话语权的机构就会纷纷谋求自己的垄断地位,“标准化”的后果之一就是排除异端之后的垄断。
  用孔子来赚钱,并用这笔钱弘扬儒家文化,本无可厚非。可问题是,文化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应该丰富多彩、形态各异;文化更重要的是“活态”,而不是一张标准像那样的“死态”。正如一千人的心目中有一千种不同的哈姆雷特,不同人心目中的孔子也是不同的模样。两千多年来,孔子的魅力不仅反映在他的学术思想上,还在于他的形象的不确定性,而孔子的标准像将限制人们对于这位圣贤的想象。在商业算计之下,破坏文化的原始生态而大搞先贤标准像,无疑是假借“弘扬传统文化”之名,行“牟取私利”之实。如果都如此效仿,那就相当危险了。
  1.下列对“孔子像标准化”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发布孔子标准像能让全世界对孔子有个比较一致的印象,进而有利于传播其思想。
  B.孔子标准像定稿是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创作而成,符合大众的心愿。
  C.中国孔子基金会用孔子来赚钱,并用这笔钱来弘扬儒家文化,无可厚非。
  D.孔子的魅力不仅反映在他的学术思想上,还在于其形象的不确定性,而孔子像标准化将限制人们对于这位圣贤的想象。
  2.下列表述,不能作为反对制作孔子标准像者的依据的一项是( )
  A.统一孔子形象和弘扬儒家文化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B.大搞孔子标准像,消灭了人们想象中的圣贤形象,破坏了文化的原始生态。
  C.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而孔子长什么模样并不是最重要的。
  D.文化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应该丰富多彩、形态各异;文化更重要的是“活态”,而不是一张标准像那样的“死态”。
  3.根据文中信息推断,“孔子像标准化”后可能会出现的隐患是( )
  A.实行孔子像标准化后,许多地方孔庙里的孔子雕像会迅速被要求按照标准像改过来。
  B.继孔子被厘定一张“圣像”并大做“孔子像”生意后,有关其他先贤圣哲的商业行为也将不断涌现。
  C.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操作者可能会借“弘扬传统文化”之名,行“牟取私利”之实。
  D.“标准化”使原本多元化、你我都可经营的东西变成产业化的东西,会形成排斥异端之后的垄断,阻碍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
  
  强化训练
  1.D(A、B两项是中国孔子基金会的看法;C项,注意原文的“本无可厚非。可问题是……”。)2.C(该项见原文第二段“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张树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而孔子长什么模样并不是最重要的”。)3.C(A项,“会迅速被要求”缺少依据;B项,原文只说“如果都如此效仿”;D项,错在“阻碍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
其他文献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一片月光映照着长安城千家万户,到处都传来捣衣声。捣,读作:岛。古代妇女洗衣都用木棒,一面洗,一面打,叫 In Chang’a
敢问路在何方?─-拖拉机行驶国道的调查黄祖勋,曾元力一、不该亮起的红灯在福厦漳公路,我省交通大动脉上,成千上万的各种机动车辆,日夜川流不息,运送着南来北往的旅客和城乡物资,为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问你用怎样一句话形容中国?”“中国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充满历史和现代科技元素的地方。”“中国功夫、美食很棒。”“中国是我想要去的地方。”
雪如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雪像大山里的芦絮,缓缓飘荡着;雪,又似来自“天国”的精灵,尽情挥洒,不懈地装点着世界。它以博大的胸襟,包裹着裸露的大地,执著地雕塑着我们心中
筑府办函[2015]75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市军队
我今年91岁了,自1942年投身革命以来,已经74年了。2005年与2015年,我曾先后荣获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每当我回眸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回忆起自己所经受的烽火硝烟的锻炼与考验,心里总是特别激动。我从当年苏中四地委民运部的一名普通队员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地级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我由衷地感谢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关爱和培养,感谢当年的战斗生活对自己的磨练。  瞒着父母投奔革命队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Have friends come from afar. Within the four seas are all brothers t
中国诗歌有一个言情的传统,意境的诞生便源自诗歌言情的需要。诗人想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又不直说,便借助于客观景物了。因此,意境是情和景的结合体。意境 Chinese poetry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