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长歌万古留

来源 :克拉玛依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224w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国家一级编剧付军凯以“伟人戏”屡获殊荣,在中国剧坛展露峥嵘,在国内反响强烈。评剧《毛泽东在1960》、《邓小平在那个春天》、京剧《周恩来与大庆人》等是其中的代表“。伟人戏”具有如下创作特色:精于剪裁,合于程式的形式美;集结平凡,化生完满的崇高美。凭借对伟人世界的艰难穿越与艺术求索,付军凯的创作彰显了伟人崇高的革命风范,凸现了他们独特的心灵世界,这使他笔下的革命伟人别具一种震撼灵魂的力量、一种强劲大器的美感,这种对“伟大”的深情演绎令“伟人戏”生动瑰美、灿烂辉煌。
  关键词:付军凯;伟人戏;革命伟人;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4-0064-05
  新时期以来,在广袤神奇、风情浓郁的黑龙江大地,植根“黑土文化”的“黑土戏剧”蓬勃竞艳,蜚声当代剧坛。20世纪80年代初即投身戏曲编改事业、现已年逾六旬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艺术创作研究所主任、牡丹江市文联副主席、牡丹江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剧付军凯,就是这一地域特色文化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至今,付军凯已创作戏曲作品近30部,这些剧本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在国内反响强烈,轰动频传,并被《黑龙江文学通史》(第四卷)“戏曲文学编”、《〈黑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曲艺戏曲卷〉导言》等重要史著、论文广为评介。他的评剧《身外有个世界》在文化部“振兴评剧交流演出”中获优秀剧目奖;评剧《毛泽东在1960》在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获优秀编剧奖;京剧《周恩来与大庆人》在黑龙江省十城市“迎接新世纪文学精品奖”评比中获特等奖,同时该剧还被收入《龙江当代文学大系·曲艺戏曲卷》(2010)选本;评剧《邓小平在那个春天》在黑龙江省“新剧目调演”评奖中获编剧一等奖;评剧《英雄王二小》在第五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获优秀编剧奖……然而,在付军凯的戏剧创作中,最流光溢彩的还是由评剧《毛泽东在1960》(1994)、京剧《周恩来与大庆人》(1996)、京剧《程砚秋与贺龙》(1998)、评剧《邓小平在那个春天》(2001)、大型戏曲《马克思与燕妮》(2004)、戏曲剧本《郭沫若》(2009)等构成的“伟人戏”。
  一、挥写领袖:伟人叙事面面观
  作为一位“强调对社会、人生的终极关怀”的“批判型知识分子”[1],“上瘾”是连接付军凯与中国戏曲的精神纽带,正是靠着这份自觉与执著,他毅然肩负起填补当代戏曲空白、帮助地方戏团走出低谷的文化使命。写领袖戏曲虽然在纵向上占了个“新”字,但横向看却不然,付军凯深知“革命领袖题材的音乐、美术、文学、影视、话剧……早就有了”[2],所以,横在戏曲“领袖”面前的首要路障仍是如何推陈出新。同时,伟人形象的特殊性也无形中加大了这种创造之艰。换言之,剧作家若非“腹笥”很丰,艺术修养雍容大器,就无法单凭个人的经验或体验催化灵感、展开壮丽联想、形成审美结构。纵观付军凯的“伟人戏”,我们发现其在构思、剪裁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他曾在一次访谈录中列举了如下四难:“一是素材选择难。领袖们一生辉煌壮丽的篇章,几乎让其它文艺形式写遍了。戏曲起步晚,又不想吃别人嚼过的馍,就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去选材!二是细节把握难。将伟人当常人来写,这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我也是这么努力的。但伟人毕竟是伟人,不同于常人,他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生存环境。要在塑造人物的全部‘细节’上体现出这种‘独特’来,对我们远离领袖生活的作家无疑是个难题。三是唱段设置难。戏曲塑造人物的第一重要手段是唱,而唱的首要功能是抒情而不是叙事。还有一难,就是怎么写出领袖们的‘大智慧’、‘大幽默’、‘大才情’来。”[3]结合上述自陈,并放眼创作整体,我们可将付军凯“伟人戏”的创作经验概括如下:一是精于剪裁,合于程式的形式美;二是集结平凡,化生完满的崇高美。
  (一)精于剪裁、合于程式的形式美
  “伟人戏”的选材至关重要,它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部戏的成败。由于大转折、大决战、大历史中的伟人巨像已在影视、文学等艺术形式中获得了充分再现,迫于创新压力,付军凯不得不另起炉灶,谋求在反“重大”的艺术探险中突出重围。这表现为选材的独到:剧作家专写1960年全国饥荒中的毛泽东,专写周恩来和大庆油田、大庆人的鱼水深情,专写邓小平退休后的平民生活,专写贺龙与名旦程砚秋的私交,专写马克思与夫人燕妮在日常生活中的贫贱厮守,专写郭沫若弥留之际对三位夫人的自责与歉疚……正是凭借这类有别前人的突破,令付军凯在题材上撬开了“伟人戏”的缪斯之门。可是,不写战争伟人,而写和平伟人;不写风云伟人,而写日常伟人;不写全盛伟人,而写晚年伟人;这是否会矮化对象呢?显然,答案只能循之以艺术硬度。在剧作家看来,崇高一如血中铁、心中佛、泪中珠、汗中盐,溶解于伟人的全部生活,只要将剧中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场景、每个事件、每个人物、每种人物关系,都从细节角度给予诗学还原,就能揭示伟人丰富、深刻的内在含蕴。付军凯能活脱脱地复现伟人的音容笑貌、心灵真实,很大程度就归功于此。作品中这样的细节俯拾皆是,如毛泽东几次幽默风趣地纠正卫兵封志民的识字错误,贺龙代部下专程向程砚秋讨一套《锁麟囊》的唱片,邓小平坚持不将《春天的故事》中的“老人”改为“伟人”,马克思煞有介事地拷问女婿龙格的经济状况,《周恩来与大庆人》中贯穿全剧的一杯茅台酒,《郭沫若》一剧的“妈妈树”意象等等。再有,付军凯很好地解决了让领袖适应戏曲程式的语言挑战,他遵照戏曲以唱为本的人物塑形原则,为领袖人物设置了“大咏叹调”,同时对伟人念白作了“半韵白”化处理,使之与唱段圆转结合,又对人物的上下场与剧情逻辑巧妙组接,从借用程式与化用程式的辩证中汲取灵感,为剧作酿就了无限的张力与韵味。
  (二)集结平凡、化生完满的崇高美
  有研究者认为:“生境对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既是原初的,也是根源性的。”[4]黑土文化是东北自然地理磨砺的精神实体,又是原住民、历代“流人”、逃荒者、日伪劳工、建国后“右派”、官兵、知青等合力锻淬的大写人性,高亢的地域格调不仅铸就了这里“粗豪、沉雄、宏博”[5]的民风民魂,也赋予这里的艺术以广袤壮美、粗粝豪放的荒野质地。就美学风格而言,黑土戏剧与“伟人戏”具有相通的崇高气质。付军凯在未进军领袖戏之前,就创作了多部地域气息浓烈、人物精神焕发的戏曲佳作,如《清明案》(1980)、《茉莉花》(1982)、《身外有个世界》(1989)、《公仆之歌》(1992)等,这些主要从社会小人物身上发现美好、诠释崇高的作品,为剧作家立于较高的思想与艺术起点,“以小见大”写好“伟人戏”提供了丰富经验。毫无疑问,伟人是时势造就的英雄,但这种伟大却不是一无依傍而孤立发展的,伟人首先是世人,其次才是超世人,伟人的“审美化”需要包罗这一性格组合的二重性。[6]反之,倘若专写其“超世人”的一面易倒向虚假,而不适当地强调平常性则陷入俗常。对此,付军凯的经验就是通过散文化结构,以“伟人魂”为联缀,交切伟大与俗常,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勾串一系列日常片段与偶然,凸现伟人崇高、立体的性格美感。比如评剧《毛泽东在1960》,尽管该剧以“大跃进”、浮夸风、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等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创为大背景,折射毛主席和党中央审时度势、努力纠“左”的革命本色,但选材并没有落实在当时任何大场面、大决策、大事件,而是仅限于发生在1960年毛主席身边的一组日常生活插曲。然而,正是通过这种“边缘”的挖掘与表现,付军凯在毛泽东与卫兵、女儿、京剧演员、儿媳、犯过错的老同志、“井冈山妈妈”等人的言谈交往中,发现了伟人的博大与完满,倾心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理想化了的毛泽东”形象[7],艺术地再现了特殊年代一代伟人的儿女情长与伟岸风姿。正如有评论者所言:“在剧作中被作者所连缀的六个毛泽东的生活片段,更像长江后浪推前浪那样,展示了伟人毛泽东那个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他对全国人民的内疚,他对青年演员的关心,他对儿媳刘松林的慈父之爱,他对犯过错误的老同志的殷切期待,他对井冈山老人的百倍敬重,他对卫士长许向群的深厚情谊等等,都在看似平常、实则分量很重的生活片段内,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示。”[8]显然,这种在别人不以为意处见奇峰的腕力,与剧作家对素材的娴熟,以及个人的深刻密不可分。中国古代大思想家王充曾言:“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9]付军凯对伟人日常题材的深掘可作如是观。
  二、铭刻英魂:“伟大”的价值深诠
  毋庸置疑,让伟人距我们越来越近的付军凯,已令“伟人戏”怒放出灿烂的花朵。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个再现“伟大”的神圣事业,更是一项理解“伟大”的心灵工程。可以说,没有对“伟人魂”的深刻洞视,“伟人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于伟人的非凡魅力,梁启超曾作过精辟论断:“必其生平言论行事,皆影响于全社会,一举一动,一笔一舌,而全国之人皆注目焉,甚者全世界之人皆注目焉,其人未出现以前,与既出现以后,而社会之面目为之一变。”[10]瞻望从马克思、毛泽东到邓小平这几代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他们为民族、国家,为世界历史做出的划时代贡献,特别是其超越国界、语言和种族的“典型性格”,无疑已积淀为人们建构当下、创造美好的丰富宝藏与价值源泉。托马斯·卡莱尔也说:“一个国家所能做的伟大事情是催生伟人,这是她在现实中唯一能让自己同其他国家区别开来的东西,这一区别比其他任何区别都更长久,战争与之相比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卑微的事情!”[11]在艺术上,付军凯信奉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一句名言: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他正是以炙热的“胆”与“魂”去倾听伟大,走进崇高的!在《马克思与燕妮》的“编剧”自白中,他坦言:“我用近三年的时间对马克思进行了研究,我被马克思的伟大人格深深地感动了。同时感动我的是人格同样伟大的马克思的夫人燕妮。”[12]这说明付军凯对伟人题材的用心之专、用力之深与用情之切。可以说,付军凯对每一部“伟人戏”都倾尽全部心血,艺术上精打细磨,百炼成钢。
  (一)大写的革命伟人风范
  在付军凯笔下,革命伟人作为民族的脊梁、民族的希望,“集中体现了革命战士的信仰、理想、牺牲精神、人格魅力和价值取向”[13],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大写的人,是人类一切真、善、美的理想典范,他的伟人戏就从不同视角、不同生活侧面诠释了无产阶级崇高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境界。而作为革命领袖的这些高贵品质不仅印刻在伟人革命(建设)的壮举中,同时也镶嵌在伟人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不言而喻,“在艺术生产中,作家、艺术家‘物化了’自己的个性和个性特点”[14]。就伟人品格的提炼而言,我们可将付军凯研读伟人、走近伟人的独特发现概括如下:百折不回、改天换地的战斗精神,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奉献精神,亲民爱民、重情重义的大爱精神,勇于反省、平易清廉的生活精神。《邓小平在那个春天》一剧选取的是邓小平晚年退休赋闲之后的生活。虽然题材远离伟人最跌宕、最壮丽的人生段落,但剧作家通过“足”、“精”、“细”的文学“加法”,在八个看似寻常平实、实则血肉丰满的场次跳接中,热情赞美了这位巨人顶天立地、为国为民、九死不悔的战斗豪情,总结了他一生的光辉业绩与伟大人格。在剧中,大写的伟人品质在邓小平的日常起居中得到了多重还原:如与北大新闻系师生亲切交谈,合影留念;他称自己就是普通老人,“永远不是啥子‘伟人’”[15];他退职后,仍对家乡经济建设、对解放生产力倍加关注;他深情回顾自己为拯救国家“三落三起”、愈挫愈奋的政治生涯;他向茶友畅谈与好友刘伯承元帅的肝胆相照;他痛悼为中国建设流过心血的外国老友人哈默博士的去世;他对“文革”中子女失怙的自责与痛心;他对夫人几十年为自己织补衣物的深深感激……再如《马克思与燕妮》,剧作家也是通过这种多侧面统一的艺术建构,饱含热情地呈现了伟人马克思的高大形象与献身精神。这样的片段与场景包括:马克思生活清贫却忘我工作,他与恩格斯在无产阶级事业中结成的伟大友谊,他拒绝德国首相提供的高薪聘职,他力求自己的理论深刻完美,燕妮以双倍的牺牲为丈夫默默付出,马克思与女儿们的骨肉情深与爱怨缠结……
  (二)别样的领袖个性风采
  当然,对“伟人戏”而言,挥写“大写”的伟人不等于“对革命理论的图解”,而尤需植入“对个体生命体验的表达”。[16]所以,要按“文学艺术作为心灵事实”的通则“出牌”,要使伟人成为别林斯基所说的“熟悉的陌生人”,成为黑格尔艺术理想中的“这一个”,就应当“从生活的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就必须写出人格化、个性化的伟人灵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付军凯“伟人戏”是诗性盎然、生命葱茏的,他不仅具象化了伟人的“伟大”,而且感性化了伟人的日常生活,使情态宛然的伟人跃然纸上。《周恩来与大庆人》这枝黑土戏曲奇葩之所以慷慨风流、气贯长虹,除作品从周总理心系大庆石油会战、百忙之中亲临劳动现场、全国粮缺时费尽心思向大庆调粮、“文革”中苦撑危局保护油田正常生产等情节切入,高歌了大庆的铁人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周总理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工作精神外,更在于围绕延搁了十一年之久双方才得以共饮的一瓶茅台酒,抒写了周总理和铁人王进喜之间荡气回肠的革命友谊。这杯为人民大众向钻井功臣许下的佳酿,饱含着周总理对石油战线、石油工作者的无比厚爱,饱含着党和国家对大庆人的奖掖和慰问,同时,周总理豪爽博大的关爱又是无微不至的,他甚至连王进喜女儿的腿病都挂在心头……这种革命大义在二人均病魔缠身,举杯共话生死,痛饮“庆功酒”、“祝福酒”、“惜别酒”、“壮行酒”的离别时刻,伴着“革命人来也风流,去也风流”[17]的长歌响彻天地。作品正是以十多年来都不忘“请酒承诺”这一伟人细节,令周总理形象栩栩如生、真切可感。可以说,追求领袖形象的个性化在付军凯“伟人戏”的创作中一以贯之,像《程砚秋与贺龙》就着意从“竹筒倒豆子”[18]式的坦率塑造贺龙,《邓小平在那个春天》则强调邓小平豪迈乐观的革命英雄主义……正是沿着这样的探索足印,付军凯近些年又呈现出驾驭“伟人戏”的新气象,从“艺境”臻于老到的《邓小平在那个春天》开始,在随后的两部大戏《马克思与燕妮》与《郭沫若》中,剧作家都显露出将领袖心理与内在世界作为重要维度、将伟人的功过与瑕疵一并纳入审美评判的探索思路,这种可贵的开掘与发展无疑使“伟人戏”涵容了更为圆熟、浑厚的审美经验。尤其是《郭沫若》一剧,以郭沫若弥留之际的梦幻与回忆为结构,通过具有心理现实主义色彩的画面,通过郭沫若对生命中三个女人(张琼华、郭安娜、于立群)的自责,通过三人对郭沫若的包容与谅解,展现了一位革命伟人在为国为民奋战一生的宏大征程中,永难抹去的难言之隐与内心愧疚,这种临终前仍为私情所困,最终含笑于革命欢歌中的伟人音容,无疑更令人动容,令人回味。
  凭借对伟人世界的艰难穿越与艺术求索,沿着“正史”的辙印,按照“美的规律”,付军凯的“伟人戏”彰显了伟人崇高的革命风范,凸现了他们独特的心灵世界,这使他笔下的革命伟人别具一种震撼灵魂的力量、一种强劲大器的美感,这种对“伟大”的深情演绎,令“伟人戏”生动瑰美、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何建良,杨向荣.启蒙视域中的知识分子神话解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120.
  [2][3][7]林泉.剧作家付军凯访谈录[J].剧作家,2002,130(3):119;119;128.
  [4]周忠华,向大军.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文化调适[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151.[5]杨运泰.黑土戏剧的产生与发展[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80(6):80.
  [6]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4.
  [8]郭淑梅等.黑龙江文学通史(第四卷)[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257-258.
  [9]袁华忠、方家常译注.论衡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815.
  [10]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A].夏晓虹.追忆康有为[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1.
  [11]托马斯·卡莱尔,姜智芹译.卡莱尔文学史演讲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8.
  [12]付军凯.马克思与燕妮[J].剧作家,2004,142(3):15.
  [13]走进崇高研究院编.中外崇高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79.
  [14]李衍柱.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0.
  [15][17][18]付军凯.身外有个世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40;111;113.
  [16]黄健.否定与叛逆:新历史小说的精神姿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115.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人口老龄化不仅对养老家庭带来极大压力,同时也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通过对张家港市杨舍镇老年人的基本状况、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养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转变养老观念,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养老服务体系;老龄化;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张家港杨舍镇  中图分类号:C913.
期刊
摘 要:单独招生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将单独招生与企业来校订单选录员工有机结合,使100%单招计划全部用于优质企业紧缺适用人才的订单培养,在招生范围、报名制度、录取机制、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同时根据学院近五年来的单招实践,对单招考生的学业水平成绩、综合技能测评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订单选录员工;新
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以克拉玛依中学语文教学为例  马丽娟  (克拉玛依市第六中学,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摘 要:阅读是初中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针对目前中学生课堂阅读的现状和教师课堂阅读指导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名师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分析研究,提炼出激发学生课堂阅读兴趣、推动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有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
期刊
摘 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刚出版时就在许多国家遭遇查禁,在中国的译介过程也可谓是一波三折。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十几个不同的汉译本,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个全译本是饶述一译本和赵苏苏译本,但二者在翻译策略上存在很大差异。以原作为参照,从译者身份和译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两个角度出发,指出在翻译目的指导下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分析这两个诞生年代相差近80年的译本在翻译策略上出现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查泰
期刊
摘 要:霍桑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也是一个颇具人文关怀的作家。其作品关注人性中的黑暗和邪恶,探讨净化人心的良方。其短篇小说《好小伙布朗》表现了作者的怀疑主义人性观——人性无善恶以及其自然神论式的救赎之道——“救赎”在自我。  关键词:霍桑;好小伙布朗;人性观;怀疑论;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6-0058-05  美
期刊
摘 要:民族团结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这样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各项事业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也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对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民族团结的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民族团结的现状,指出民族文化差异是影响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民族团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巩固和加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各民族大团结必须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扩大族际交往,激扬多元文化的和
期刊
摘 要:铁路产业的外部经济性决定了它带动关联产业的特点,相关产业的发展对铁路体制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所有权与用益物权的基本关系出发,可以准确理解铁路的开放性。金融危机时期的澳大利亚对垄断企业作出的强制开放其矿山铁路的裁决,进一步证实了铁路开放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对我国当前资源产品运输需求与运力矛盾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矿产;铁路;所有权;用益物权;BOT  中图分类号:D922.6
期刊
摘要:党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应遵循“贵有恒”“、寻本真”“、先温故”“、双互动”教学规律,做到内容精选、语言精练、深入浅出、化繁就简、实际管用。在教学计划安排与课程内容设置上,要针对不同班次区别对待。要求学员要做好读书笔记和撰写读书心得,并将其作为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键词:经典原著学习;党校教学;方式创新;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1.4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寇养厚先生《雕虫斋律诗集》多为咏史和怀古,以古抒怀,以史咏今,充满诗情画意、睿智才识,满怀故乡情结、家园眷念,律工语佳,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关键词:寇养厚;《雕虫斋律诗集》;故乡情结;家园眷念  中图分类号:I207.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6-0068-04  《文史哲》前副主编、山东大学著名教授寇养厚先生①积十余年之功创作的《雕虫斋律诗
期刊
摘要:手机功能的融合性支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操作性,手机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机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个性化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和针对性。应采取“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战略,把手机教育功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系统中,积极整合校园媒体的优势资源,制作开发集思想性、知识性、人文性于一体的生动、形象、直观的手机媒体新“产品”,主动占领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