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曾经当过“李京京”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恰当的生动的情境,以便增强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体验,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功能。本文以《心声》教学为案例探讨了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心声;三维目标;体验;创设情境
  在进行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心声》一课时,许多同学都在初读课文后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或大声感叹:“我们的小学老师也像那个程老师……”,“嗨,比那程老师还要厉害!他上公开课时把差学生都支回家了,说是请病假了。”有的说:“张老师就不让我读课文,他嫌我结结巴巴。”“我的数学老师不让我板演,怕我给他丢人。”“我也曾经当过李京京!”大胆的学生敢讲自己的想法,胆小的虽有所触动但面有难色欲言又止。
  我估计有一半学生有过类似于李京京般的经历,因此我因势利导,安排了如下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1)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再读课文——体验思想情感;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4)整体感知——把握主题思想。
  学生在初步感知故事情节后,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时,体验又更加深了一步,联系自身生活经历,联想小时候的心理体验,将李京京的思想体验内化为个人的体验,对课文内容更加深了感知与把握。新课程理论讲究语文教学中要突出人文性和体验性,要求阅读的过程首先变成体验的过程,这是十分正确的方向。
  学生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分析李京京这个人的形象时就如同探囊取物,手到擒来。有学生说李京京因缺少家庭温暖,心灵缺少爱的呵护,因此性格沉郁、倔强。有学生说李京京特别热爱乡下的爷爷,对儿童伙伴满怀真挚的感情,沉湎于过去,借此逃避现实。也有学生说李京京虽然受到程老师和同学的岐视,但没有报复的心理,却善良又自强,难能可贵。大部分同学认为李京京是一个有着许多优秀品质的好学生,是一个心灵闪光的好同学。经过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归纳,完成了第三步教学任务。为了完成第四步教学任务,我设计了三个思考题,供同学们分组讨论:①万卡与李京京的遭遇有什么异同?作者让万卡与李京京的活动紧紧缠绕在一起有什么意义?②程老师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学校生活中像这样的老师多不多?你有何建议?③你从李京京的遭遇与经历中想到些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会怎么对待这样的有“问题”的学生?
  当然以上这些问题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完全回答清楚的,但回答的八九不离十,老师再稍作引导就让学生比较容易地对这篇小说的主题把握到位了,也由此实现了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这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感悟到一堂较为成功的语文课,必须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体验性,如果没有这种深刻而独特的体验过程恐怕任你再摇舌鼓唇,滔滔不绝地条分缕析,也会事倍功半的。为了达到此目的,创设情境就很重要了。总结个人教学所得,有以下几种方法与大家分享:
  1、开篇介绍背景,讲述故事,导入特定情境。这种方法适用于古典小说、古代诗歌的教学。如教学《杨修之死》时可先讲讲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让学生对曹操的奸诈与才略有一个了解,这样就不难搞清楚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鉴赏李清照的《武陵春》时,不妨先让学生听听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的恩爱生活及乱世遭际,就不难体会其词中“人比黄花瘦”的万般愁绪。
  2、配音朗诵或分角色朗读,直接感染,创设体验情境。适用于抒情文或对话极其精彩的小说的教学。如教学《黄河颂》、《海燕》等可用配乐朗诵方式,借助于交响乐激越铿锵、厚重沉雄的旋律激发起学生慷慨激昂、雄浑豪放的美感体验。教学《故乡》一课可分角色朗读对话,比如读到“唉,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这样精彩对话时,难道那个细脚伶仃,尖酸放肆,自私庸俗的杨二嫂不就如在眼前了么?还用教师画蛇添足地去分析一番吗?
  3、激活学生关于少年生活的回忆,创设情境并再次体验。这种方法适用于教授以少年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比如本案例中所举小说《心声》,还有像《孤独之旅》、《童趣》等写人记事类文章,均可采用此法。只要善于抓住学生最易于受到触动的一个细节,即可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可使阅读理解水到渠成,疑难问题迎刃而解。
  4、以课文为蓝本,师生共同改编排演课本剧,完全再造情境。主要适用于戏剧电影剧本或情节内容相对集中的叙事类文章。比如教授《变色龙》一课,可以让学生在扮演“变色龙”这个角色时更直接地感受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丑恶卑琐的双重人格。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更是精彩纷呈,不仅直观地表现了唐雎的侠肝义胆、英勇无畏的义士形象,还加深了学生对秦王奸诈狡猾、色厉内荏的性格的认识,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体验,一石三鸟,事半功倍。运用这种方法教授如《威尼斯商人》、《音乐之声》之类的戏剧或电影文学作品更是具有无可比拟的突出效果。
  总之,语文课作为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激活学生的体验来达成其人文性的教育功能,可以说没有体验便没有语文,没有体验的课堂便不是成功的课堂。
  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看,不论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是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抑或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陶冶,都离不开对文本的阅读与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善于把握教材切入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恰当的情境,给学生以丰富深刻的认知、思维、情感体验,对于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都有很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以2016年北京地区的劳动争议为研究对象,总结劳动争议中有关二倍工资的认定问题,以司法实践的分歧出发,以寻求正确的适用该法律的途径。  关键词:二倍工资;计算基数;认定问题  一、二倍工资的发展历程和立法精神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和劳动积极性,建立良好稳定的劳动关系,以便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于199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后简称劳动法),其第十六条的规定,更
期刊
【摘要】生命意识培养是目前教育界和学术界等领域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权发展与改善的世界性课题,以人为本思想的探讨研究实践运用,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诸多相关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有效把握与提升生命意识的实际效能,并以生命意识实质效能的改善来影响和促进地球生态环境的着力好转。本文拟以优化学科教学策略,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改善教学生态环境等角度探索提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良好的生命意识效能,努力实现教学主
期刊
【摘要】本学期笔者充分利用时间仔细地研读《雅美英语写作必备》这本书,深入了解教材编排的特点、意图及文本折射出的深层次的内涵,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与整合,力求自己的授课内容及过程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英语作文写作的学习热情。本文试从分析高考写作解读、写作基础专项训练、写作流程总述和高考作文写作四步骤出发来论述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阶段训练。  【关键词】英语写作;阶段训练;能力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期刊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省级重点课题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ZJA12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该课题2012年3月立项,2013年5月结项。  【摘要】实施中职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是提高中职教师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河南省该项目首次实施组织管理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建设、过程管理、沟通协调、实
期刊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对接”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巧借文
期刊
几何作图是几何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而在初中几何作图中,最值问题的作图是比较困难的作图,这类题型是历年来中考数学的热点,备受青睐,而这类题型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创意新颖设计巧妙,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正是因为综合知识的运用,所以往往比较难以想到求作方法,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2页探究题就是这类最值问题。  课本探究题:如图要在燃气管道1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
期刊
【摘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她不但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而且以她那独特的魅力,指引了中华民族前行的方向。编写一部经典规范、科学实用的汉字识字教材非常重要,刻不容缓!这套教材编写目标的定位要高。教材的内容不但应当反映汉字本身的丰富内涵,进行识字教学的利器,而且应当是中华民族高度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教材是相对独立的集中识字教材,适合一、二年级汉字启蒙教育。必须与其他教材配套使用才能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和谐互助”,创造神奇  “走进即墨二十八中,‘大校大教育,大师大智慧’的气势令人震撼,四区六楼十八苑的独特校园立体文化格局令人惊叹,深入到‘和谐互助’课堂更是让人拍手叫绝!”  “一步入二十八中,看了二十八中的学校管理和各种展厅,不由得从心里引发一种很大的震撼。但更大的震撼是第二次,是在课堂上,深刻体验到二十八中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课堂魅力。”  “二十八中对‘和谐教育’品牌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
期刊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结论,而作为物理教师,有必要知道该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因此可利用热力学和微积分知识推导这个结论,给出两种推导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压;高度变化;结论;理想气体;指数函数  关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教材中有一个结论是“在海拔2km以内,可近似认为每升高12m,大气压降低1mm汞柱”,那么这个近似的规律是怎么得出的呢?
期刊
【摘要】从近年来,学校向学生、家长、社会调研反馈的信息中,看到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很不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呢?这是一个摆在学校面前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学校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了认真地反思、分析,领导班子在办学思路上达成了一致的认识:要办好让群众满意的教育,首先必须让学生获得均衡的教育资源,享受公平的教育。在此,笔者将正在探索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路和做法与大家交流,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