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中培养技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煤矿生产技术的提高,对即将从事煤矿行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要适应新形式下的工作环境,就需要培养其创新能力,本文从《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过程中讲解如何培养技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环境; 创新能力
  In the "mine ventilation and security," teaching to foster the innovative capacity of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Chen sheng-junWei xiao-li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in co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e forthcoming students who engaged in coal mining industry is a new challenge. To adapt to new forms of work environment, you need to develop their innovative capac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mine ventilation and security," explained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how to cultivate creativity in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Teaching Ideas;Teaching Environment;Innovation
  
  《矿井通风与安全》作为煤矿采掘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对于缺少通风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经验的技校学生来说,本就不易理解和掌握;再加上井下情况复杂多变,煤矿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对通风安全学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养成创新的意识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多范围、多渠道地去开发、去启迪学生,课堂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笔者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第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教师应从每一堂课入手,大胆地改变教学观念,更新课堂管理、创新课堂结构,采用课堂完全“开放”的办法,让学生在完全自我中去获得知识,去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条件。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传统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施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单向的知识授受关系,不重视学生的多种需求和潜在能力的开发,缺少对人的发展的关注和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因此,要想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和核心,确立他们在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者的理性追求和教学动力之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心得求知的快乐,让学习成为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追求,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
  第二、营造新颖教学环境
  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权威人士居高临下地讲授,而学生作为忠实听众,去倾听、接受、记忆这些现成的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自然难以产生求知的好奇和欲望,形成质疑、探索的氛围。要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积极主动的、能满足心理需求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上要和学生形成合作关系,在心理上要和学生相融,在教学上要不拘泥于书本、教参,要挖掘教学内容蕴藏的创造因素,寻找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出发点、结合点。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平安、轻松的心理环境,多作鼓励性评价,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承认和尊重,在课堂上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自由。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点燃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第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1.启发教学,设置问题,引导思考。学生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贵有疑。在知识的疑点处展开讨论,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经过学生激烈的思想斗争、思维碰撞,疑点逐步解开,学生的智慧得到发展。如在讲解“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方法”时,不能简单交待结果。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使风从工作面通过,你会怎么做?”。进而再讲述掘进工作面通风方法从故到今的变迁。这样学生就不只是被动的了解到了书本上讲的通风方法,而是在学习过程就会积极思索,向别人的思想、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2.设置情境,层层设问,适时引导。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竭尽全力去想去做。教师再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指正,最后总结出正确结论。此种形式特别适合在讲述煤矿井下灾害事故中避灾方法或井下创伤急救等方面的知识,此时教师可就学习内容设置一些事故情境,假设学生置身其中,自己如何选择避灾路线等自救互救的方法,同时对必须注意的问题进行提问,对学员错误的行为进行指正,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最后引出正确结论。比如在讲授“矿井水灾中的避灾方法与注意事项”时,教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场境:假设学生在井下所处的位置(上山巷道、下山巷道、水平巷道),发生了以下三种情况:①发现所处位置有明显透水征兆;②透水正在发生,必须及时撤退;③透水很大,退路被堵,撤退已不可能。此时应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由于此情此景现实性很强,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性相当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取得的效果也很理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增设案例加深认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创新就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必须让学生对矿井有深刻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在工作过程中创新打下基础。由于矿井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各种事故不断。特别是近几年,多次发生了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其中绝大部分都与瓦斯突出有关。因此,在讲授课程的时候,应尽可能的把这些典型案例都分析给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案例分析的时候,应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原本的呈现给学生,从矿井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预防措施、应吸取的教训等方面详细的分析。这样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教材上的死知识,而且学会了对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加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事故分析方法。
  第五、增设模拟试验课程
  煤矿井下条件复杂多变,而且容易出现事故。很多突发事故工人都很少见到,更不用说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了。有些经验不能直接获得,但是学生们还必须要掌握,我们可以通过做模拟试验间接的获得。模拟试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创造性的实践能力。 比如“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
  以前由于条件的限制,试验通常都是由老师演示,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试验,让他们在试验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第六、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当代学生面临着信息爆炸年代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的矛盾,“如何学习”比“学习什么”显得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往往比“授人以鱼”重要得多。同样培养人的能力,教人学习、研究的方法比只灌输书本知识重要得多。而培养人的能力,教人学习、研究的方法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学生学会思考是很重要的。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学生将会终生受益。我们要教学生一些思考的策略。这样学生会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在讲水灾和火灾的预兆时,不简单的把这些预兆教给学生。煤壁“挂汗”是内因火灾的预兆同时也是水灾的预兆,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挂汗有何不同,哪一种“挂汗”是水灾的预兆,哪种形状的“挂汗”是火灾的预兆?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记住两种预兆。通过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我们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在教学中大量尝试。只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建构起有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而快乐着,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思,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l] 王省身.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6
  [2] 张子敏、张玉贵.大平煤矿特人型煤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J].煤炭学报,2005:137-140
  [3] 何克航.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1-159
  [4] 王晓晖、全天竺.谈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索[J].科技管理出版社,2005.23
  [5] 张兰生、金向阳.试论开放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9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4-16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活动”,新课标倡导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其特征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体验性学习重在情感激发、心灵感悟,它能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体验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丰富经验、增强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围绕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谈了几点个人认识和设想。认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是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探索过程,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本文的观点与讨论,对加强数学课程的教学管理及其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Reform of Higher Mat
期刊
面向21世纪,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科教兴国,我们的教育正处在全面的改革时期——素质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都积极地进行着探索,那么,化学教研工作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健全机制是教研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导向机制  素质教育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对教育目标的设计而付诸于教学工作中的。因此,全面的目标机制的建立可有的放矢
期刊
摘要:英语是我国教育大纲规定的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也是通往世界、学习世界先进经验的必备工具,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个重要研究课题。当前农村英语教学正面临诸多困难,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恶。本文从社会、家庭、教师、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分析学生厌学英语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厌学英语;原因;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
期刊
摘要:技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要想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首先务必要明确目标,在技校的教学中要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工作。但目前技校发展面临发展瓶颈,作为一名技校老师,根据我的切身体会,针对技校如何培养对当代社会有用的合格技术人才路径浅谈一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实践能力;集体主义;危险性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后进生,怎样对他们进行转化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情感教育、词汇记忆、学法指导。  关键词:英语教育; 后进生转化; 方法     一、前言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十多年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相当数量的英语学习上的后进生。怎样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
期刊
摘要:本文简略阐述了新课程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并认为历史资源横的整合和应用可培养“通才”,纵的整合和应用可形成“通史意识”与“世界意识”,从纵横等多方面入手,可开发历史高级思维。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资源; 整合与应用  Slightly the theory history section cours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sources  and applica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如何处理新教材中高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新教材和新课改理念的关系以及新教材和学生的需要的关系,是值得我们去不断研究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材; 实践     河南省的课程改革从2008年秋开始施行,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思考:  新课改的新首先在于教学理念的新,它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目标来指导高中教学,
期刊
德育,顾名思义是道德教育。我国现阶段的中学德育是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即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独立完善的人格教育。  提起历史,人们的印象是:与现实联系不大, 是无用之学。学生的经验是:“背多分”。其实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当你每天读书、看报、听新闻的时候,你的心中早已打开了一本历史百科全书,为你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帮助你正确理解每一件事情。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
期刊
摘要:光盘中的画面生动、内容丰富、活动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光盘教学还可以改善小学英语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有限,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不足,提高教学效率的。我通过播放光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看光盘——指导学生跟着光盘学习——应用光盘进行激励性评价四个环节开张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 光盘教学;导入;导看;导学; 导评     PEP小学英语教学光盘给我们农村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