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师,吾更爱学生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记忆中,大凡教过我的老师,我都不曾忘记,但真正对我产生影响的可能只有那么几位。
  一、别伤了孩子的心
  第一位要说的可能还算不上是老师,因为她只是幼儿园临时代课的。那时上幼儿园,只要交两块钱,自己搬个板凳,坐到一间小房子里,然后整天地游戏、唱儿歌。我原本没上学之前都是和大我八九岁的大孩子玩,所以心早就“野”了,一时进了这么一间小房子感觉真不适应。其他和我一般大的孩子在一起玩得有滋有味,我只是一个人爬爬树,扔扔砖头。
  但让我这一辈子都记住我幼儿园生活的,可能就是那位女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那是我上学没几天,按照惯例到了放学时,每个人都要到前面唱一首歌。轮到我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带着些羞怯的我唱了唯一会唱的歌《小兔子乖乖》。当我跑着调将歌唱完时,那位女老师冷冷地说:“你看你那破烂衣服,跟个小要饭一样,还不如要饭会唱歌。”这句话引起底下小朋友一阵欢笑,老师也为自己的“得意之举”轻轻一笑,而我此时眼里的泪水早已滴落在那件确实又破又脏的衣服上。这件衣服是哥哥穿剩下的,穷人家的规矩就是这样。
  过了没多久,我决定不去上幼儿园了,妈妈倒也同意了。整天我就赶着我们家的老羊在地里晃悠,我又感到了那种自由舒畅的感觉。现在,我也当了一名教师,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别伤了孩子的心。
  二、多去表扬孩子
  第二位是小学数学老师,姓李,是校长。我一二年级的成绩很差,原因就是我还是那么“野 ”,整日里带着男孩子们追逐打闹,还得了个外号“猴子”。三年级一开学,换了新来的李校长教我们,我心里还是畏惧校长的,毕竟在我眼里“校长”是一个很大的官,所以上课变得老实了许多。
  有一次,李校长在黑板上出了一个应用题,很多成绩好的学生都想不出来。我却鬼使神差地举起手来,李校长看有人举手,便指了一下:“你来回答!”我慢慢地站起来,带着些胆怯说出了我的解题思路。校长听过之后,笑了笑:“回答得很好,你叫什么名字?”不知是谁在底下轻声嘀咕了一句:“猴子。”有些同学在底下偷笑,校长并没有生气:“的确聪明得像只猴子,好好努力你会很棒的!”听了这话以后,我脸一下又红了,但心里却感觉热乎乎的。
  从这以后,我努力地听讲,成了名副其实的“猴子”,再难的应用题我也能解出来。李校长教了我一年,却改变了我的一生,并且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个梦:长大了也要做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而且要多去表扬孩子,成就更多的“猴子”。这个梦后来居然实现了,这就不得不提到我的第三位老师。
  三、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让“错”成为学生成功的台阶
  第三位是中学语文老师,姓汪,长得很白,眼睛很小,外号“汪虾皮”(这外号是老师之间称呼的,只是被我偶尔听到)。他对我的影响很深,其中比较大的一件是开学后不久的一次作文课,我的作文写得并不是很好,或者说我根本就不会写作文。汪老师要求我们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便玩了点小聪明,从练习题的阅读题中改抄了一篇,结果被老师打了高分,放到优秀作文中去。汪老师表扬了一通我的作文,叫我上去拿作文本。我有些惊喜地去接作文本。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不自在,轻声问了一句:“你写这篇文章有材料吗?”我脸红着说:“有,是我改抄的。”老师笑了笑:“改得还不错,下次要多写一些自己的东西。”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他会批评我一顿,我心里似乎还有些高兴。从这以后,我开始自已去写作文,虽然写得不好,但总是有一点的进步,并且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很踏实。时隔多年,但老师的话就像钟声,时刻敲打在我的心头: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让“错”成为成功的台阶。
  四、让学生做一条在书的海洋里自由驰骋的鱼,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海师”),我又认识了许多老师,但有一位老师的话让我顿悟,他就是教心理学的耿老师。
  师范的生活像厨房里的调味剂,要什么味有什么味,整日里不是学习,就是变着法搞活动。我开始对我的生活感到迷茫,原本自我感觉良好,现在却一无是处,我不知该去做些什么。在一次心理学的课上,耿老师也谈到这方面的情况,他说:“其实在海师你不必每样东西都想去获得,毕竟你只有一双手和一个脑袋,你应该认准一件你觉得最有意义的事努力去做,那样你可能会过得比较充实,获得的东西也会很多。”听了耿老师这番话,我似乎豁然开朗:我天天忙,却样样都不好,倒不如做好喜欢做的事,放弃一些抓不住的东西。接下来我每个星期都去借几本小说或散文,天天埋在书堆里。我活在书的世界里却对现实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书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师,现在我也要我的学生做一条在书的海洋里自由驰骋的鱼,做自己喜欢的事。
  “师者如云,过眼即逝。”我倒觉得老师像云,只不过在我的天空中那些云永远不会消失!我现在也要做这样的一片云,不是最美的那一片,而是学生心里最快乐自由的那一朵!吾爱吾师,吾更爱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门河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梁钦宁是儒学大家梁漱溟的孙子,爷孙俩在一起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他了解的梁漱溟,不只是隔着书本的那位大儒家,更是亲切的祖父。  他说,梁家的家风是“宽放”,全然信任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不贪”  祖父一直对我们讲人不能贪。  “不贪”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比如我堂哥钦东通宵夜读,按理说读书是好事,但祖父说,这也是不可取的,也是“贪”。祖父自己吃得非常清淡,每餐七分饱。有一次,祖父
摘 要:一直以来,许多家长对语文教学的认识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语文是不需要认真学习,更不值得花费许多的时间的科目。但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做的其实是很有限的。在阅读理解这一方面,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以及课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才是决定性因素。文章旨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问题提供一些指导,从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以及阅读技巧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阅读素养;阅读技巧;小学语文
摘 要:古诗词承载着中国古人的情感、智慧和魅力,古诗词鉴赏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但很多初中生没有掌握古诗词鉴赏考点的答题技巧。文章浅谈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从鉴赏形象、鉴赏语言、分析表达技巧和点评思想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和案例解读,以让学生品鉴古诗词之韵味,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标题;鉴赏能力;鉴赏方法;诗眼;方法  一、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中国古人的情感、智慧和魅力。古诗
“《辞海》 和 《大辞海》 是大型综合性词典,全面反映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系统展现了中华文明丰硕成就,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2016年12月29日上午,上海锦江小礼堂,在“《大辞海》出版暨《辞海》 出版8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宣读了习近平同志发给会议的贺信。热切的话语,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 《辞海》 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勉励。2016年,《辞海》 这部以字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学校越来越重视综合实践课程。因陶行知教育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相符,所以,认识、学习及应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针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5 文章编号:1674-120X(
摘 要:教师工作坊研修是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培训项目,它以网络课程学习为载体,以开展主题活动研修为主要形式,通过线上课程网络研修与线下集中活动研修相结合,引领坊内成员开展教育教学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文章以湖南省桃源县开展工作坊研修的经验为典型案例,探讨适合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教师培训;工作坊研修;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
摘 要: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们学习的基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汉字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识字教学的规律,寓识字于图画中,将抽象的汉字转换成生动的图画;寓识字于动作中,让静态的汉字变得动感十足;寓识字于语言中,让骨感的汉字变得丰满;寓识字于情感体验中,让枯燥的汉字变得有情有义。  关键词:识字教学;趣中悟情;情中辨义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摘 要: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障高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实行了“停课不停学”。也正因如此,随互联网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线上教育成了特殊时期可行的替代方案。文章剖析了线上教育能够普及的几大必要条件,并列举当前线上教学的几种授课方式。线上教育在开展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论文答辩、课程考试等也都在线上进行。线上教育是教育、科技、互联网相互融合的结果,它将给线上教育的发展带来
张爱玲与周瘦鹃  张爱玲初识周瘦鹃,由于周瘦鹃的识珠,造就了现代文学一颗巨星的冉冉升起。这会面的过程,周瘦鹃写了《写在〈紫罗兰〉前头》 所谓“编者的话”,连同张爱玲的 《沉香屑——第一炉香》一同刊在1943年5月的 《紫罗兰》 复刊第二期上,其中写的当为实情。张爱玲的 《小团圆》 中,有写到“汤孤鹜”这个人,明眼人会猜得到他是周瘦鹃。《小团圆》 是在两人会面的三四十年后写的,并非实录,而有着张爱玲
股票是西方的舶来品,但对近代国人而言却绝不陌生。  早在1860年代,洋行股票即在开埠未久的上海面世。之后,随着洋务新政的次第铺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近代知名企业相继发行股票。其股价也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不断发展而扶摇直上,如最初乏人问津的轮船招商局股票,由银价100两升至260两的高位,不过十余年。  股票的不断升值无疑是个赚钱的良机,嗅觉敏锐的商人也很快看到了这点。  1882年后,大量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