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阅读中感受学习的魅力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3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目标】
  1. 通过导读,让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默读的要求。
  2. 通过计时,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速度。
  3. 通过专项训练,初步培养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点评:“快速阅读”主旨学习目标的精准定位。既有目标的总体要求,也有实施手段的具体描述,如导读、计时、专项训练。明确了本课学习目标的独特性,可以保证本单元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和达成度。
  【学习过程】
  板块一 初读感知
  一、明确快速默读的要求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搭石》,是刘章爷爷写的,写得非常优美。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默读,大家请看第一个学习任务。快速默读,说说默读有什么要求?(生纷纷回答默读要求)(课件出示任务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在学习单上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回读)
  师:是不是要读得非常快呢?是不是越快越好呢?
  生:不是读得快就好,要把课文往心里读进去。
  师:对。这一点非常重要,快速默读,并不是越快越好。
  师:下面请同学说一说,你读了多长时间。(生纷纷汇报用时)
  师:老师有一个数据,大家看一下,一分钟一般大概读多少字。你对比一下,读得快了,还是慢了?(课件出示: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本篇课文字与标点共653个)
  生(纷纷说):快了,快了。
  师:是的,有的同学读得太快了,要避免。看了上面这则信息,以后大家就会知道以怎样的速度去默读会更好。
  点评:快速阅读的具体要求指导到位。先让学生默读,再梳理反馈,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用红笔将几个关键点圈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教师还作了温馨提示:快速默读不是读得越快越好。这样,就告诉学生不能为读而读,为快而快。
  二、了解初读效果
  师:下面我们交流第二个问题,你读了之后,了解了哪些内容?(生纷纷回答各自所了解的内容)
  师:第一遍快速默读,效果还不错,同学们了解了课文中的好多内容。课文题目是《搭石》,文中有没有具体描写搭石的句子?
  生: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就有描写。(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生朗读)
  师:“这就是搭石”,成为搭石要具备哪几个条件?(生回答出文中所写条件)
  师:是的。搭石就是从河的两岸找来的、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可以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的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
  点评:快速阅读学习样式的初步形成。通过对“搭石”有关信息的梳理,初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意识。通过学生交流,出示语句,再分析搭石具备的几个条件,最后给搭石下了定义,从而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搭石。
  三、交流快速阅读体会
  师:刚才在读第一遍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内容,但是没有停下来,也没有回读的情况?(生回答不理解的内容)
  师:你有没有停下来?
  生:没有。
  师:当我们拿到一篇课文,第一次快速默读的时候,即使遇到不理解、有疑问的时候,不要停下来,也不要回过去再读。
  点评:快速阅读对学习难点的准确把握。“不能停读”“不能回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进行一些梳理和强调是非常必要的。教学应該在重点和难点处花时用力,而不是轻率地走过场。
  四、理解搭石的基本作用
  师:刚才一位同学提到,为什么不造桥,却要放搭石呢?
  生:石头是天然的,搭桥要很多钱。
  师:用石头方便又经济。
  生:如果搭桥的话,要耗费很多人力。
  生:每年有汛期,洪水来时,很容易把桥冲垮。用搭石,即使冲掉了,再放也很方便的。
  师:有道理。石头随处都是,洪水冲掉了,再捡几块搭一下就行。课文中有一句话(课件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山洪过后,人们做什么必须脱鞋挽裤?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门访友必须脱鞋挽裤。
  生:山洪过后,人们赶集必须脱鞋挽裤。
  ……
  师:是啊,无论是出工、收工、走亲、访友,只要是过溪,都必须脱鞋挽裤。麻烦不麻烦?
  生:麻烦。
  师:这里有一个新词(教师用红线在屏幕上画出)——脱鞋挽裤。大家在学习单上认真地书写一遍。(生认真书写)
  师:一次脱鞋挽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但经常脱鞋挽裤,那是很麻烦的事情。我们来看作者刘章爷爷在另一篇文章中写到的一段话,请你快速默读一遍。
  (课件出示:“人们祖祖辈辈走搭石,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十里路要走多少搭石,没人数过。直到1964年我岳父从山外到我家串门,出于好奇,一道道计数,十里路竟走了32道搭石。我是从1962年起当上村干部的,直到1975年到县城工作,13年间,不超过3天就要到乡镇办事一次,都是当天往返。一天要走64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 ——刘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师:读后,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搭石很多,小溪也有很多。
  生:如果没有搭石的话,出门真的很麻烦。
  生:有了搭石,出门办事就方便了很多。
  师:是的,小小的搭石,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点评:快速阅读对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的处理。所以可以减少与阅读主题无关或远离的内容。作为五上快速阅读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所以可适当减少“关于搭石作用”内容理解的时间。
  板块二 再读感悟
  一、二次快读谈画面   师:第一遍读,我们就了解了那么多内容,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去,我们要进行第二次快速默读,仍旧计时。这次要标上自然段序号,同时想一想,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用小标题概括在相应的内容旁。(出示第二次快读要求:计时间、标序号、写标题)(学生默读,标记,概括,教师巡视)
  师:这一次默读你花了多少时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生:我第二次快速阅读用时1分钟。
  师:比前一次快了还是慢了?
  生:慢了。我看到了人们找石头摆放在溪水里的画面。(师板书:摆放)
  生:我用时1分35秒。
  师:比刚才快了还是慢了?
  生:慢了。我看见了人们放搭石和过搭石的画面。
  生:我用时1分57秒。我看到的画面是,年轻人走搭石时遇到老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师板书:背过)
  生:我这次阅读用时1分16秒。人们经常走搭石,搭石成了家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师板书:风景)
  生:这一次快速阅读,我用时1分9秒,比之前慢了。我看到了乡亲们见搭石不稳就重新搭的画面。
  生:就是把之前不平稳的搭石再放平稳。
  师:我们也用两个字概括:放稳。(师板书)
  生:我这次默读用时54秒。我看到人们每次上下工,走搭石时的协调有序。
  师:走搭石时协调有序。是一个人吗?
  生:是一行人。
  师:一行人齐走搭石的画面。(师板书:齐走)
  生:我这一次用时1分40秒。我看到了人们在面对面过搭石的时候,会让对面的人先走。
  生:让行。
  师:对,就是让行。(师板书:让行)
  生:人们过小溪时,如果发现没有搭石,会谴责那里的人。(师板书:谴责)
  师:家乡的搭石,有那么多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教师将板书的每两个字,画成石头的形状,形成一排搭石)
  点评:快速阅读需要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架。通过不同学生说不同画面,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从而在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还巧妙利用了体现画面的关键词,画成石头的形状,形成一排搭石,既构成了一幅思维导图,又形象地把搭石的样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可谓一举两得。
  二、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在那么多画面中,哪一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生:齐走。(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快速默读)
  师: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
  生:“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走搭石的时候要快,过桥的时候可以慢一点。
  师:文中哪个地方说明了,走搭石要走得快?
  生: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师:你有这种经历吗?
  生:没有。但我走过那种很窄的堤坝,也是很快地走过去,当时差点掉下去。
  师:谁有补充?
  生: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师:也就是说——
  生:要走得快,不要停。
  生:我还有疑问。为什么桥要慢慢地走呢?
  师:谁知道?
  生:这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中,“慢”是为了跟“紧”对应。
  师:哦,你是从写法上来分析的。
  生:我想“慢”还可解释为“轻松”。桥是平稳的,过桥的时候,可以轻松自然地走过去。
  师:嗯。这种解释有新意。我想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以前的桥,不像现在这么宽大,那时候的桥都不宽,有些甚至很窄,是——(学生回答)独木桥。这种桥,走的时候就要慢些。
  师:有谁发现,“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在这一段中,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是引用。
  师:对,引用了一句家乡的俗语。
  生:第一句话,在这一段中是一个总起句。后面的内容,就是围绕着它來写的。
  师:嗯,这一段是总分结构。这也是我们常见的写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段话,老师读第一句,同学们接着读后面的内容。(师生配合朗读)
  点评:快速阅读对必要的语言表达的提示。学习语文重在学习语言,而语言又有内容和形式之分。语言表达形式才是语文教学真正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
  三、美读“齐走”
  师:陈老师把齐走搭石的这段文字,形式改变了一下,把它变成了一首小诗,谁愿意来读一下?(指名两位学生朗读。两位学生在优美轻松的音乐声中,朗读得非常有感情)
  师:读得真好!在我们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读的时候,想象一下:你仿佛还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教师朗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生纷纷描述画面)
  师: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人影绰绰(学生答)。是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好一幅乡村风景画。
  点评:快速阅读也要提供一定的精读环节。在课文描写的六个画面中,一行人齐走搭石的情景无疑是最让人难忘的。教师将此作为重点,把握是准确的。
  板块三 三读质疑
  师:经过两次默读,我们基本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第三次快速默读课文,将你的疑问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课件出示第三次快速默读的任务:用自己觉得合适的快读速度默读课文,并将疑问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
  师:读完了,谁来说说你有什么疑问?
  生: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为什么是“上了点年岁的人”,而不是年轻人?
  生: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为什么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生:这些美好的情感,有哪些呢?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我们下节课再好好研究研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点评:快速阅读需要设置问题情景。通过质疑问难,启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示下节课学习的起点。
  【总评】
  2019年6月14日上午,在绍兴市柯桥小学生本课堂教学策略年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副校长陈建新上了五上第二单元《搭石》第一课时,引发了对“阅读速度课”的思考。
  从课的整体看,本课构建“初读→再读→三读”的一个框架结构,以“速读”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呈现出一种大气的风貌。
  从课的层次看,对各个环节的设计前后衔接,层次清楚,而且重点突出,较好地落实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从课的细节看,教师的某些细节设计颇有新意,如一些重点提示、先学后教、时间的对比说明、六个情景的搭石样式图等。对学生的具体的、细节的、个别的指导也是精神可嘉。
  总之,本课是对“速度出效率”的一个很好诠释。
  (本专辑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其他文献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四大方面。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为落实语文要素,设计的问题应分别从培养学生检索、理解、评鉴、质疑、创新等能力出发,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辨、评、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以问题驱动,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呢?本文以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一课为例展开论述。  一、以学生为主,扣“问”梳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
期刊
对于以英美体系为代表的西方教育,媒体上有很多文章,总体上,我们在“自负”和“自卑”的两个极端摇摆。特别是对美国教育的认识往往带着个人的主观情绪,根据片面的资料做一些“自以为”的解读。万维钢的《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一书中,关于美国教育的《我们“羡慕”的美国教育,到底是美国哪个阶层的教育》一文,我看过多遍。这篇文章给我们认识美国教育提供了一些新角度,但还是存在一些偏颇。  为了进一步客观认识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温床,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源泉,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求异”,便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然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等相对还不够成熟,如果一味地“放手”,就会使课堂失控,使教学变得杂乱无章。如何才能让个性化阅读绽放精彩呢?
期刊
统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指出: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所以,他提出“1+x”的教学模式,提出“海量阅读”。因此,笔者尝试“引子范本教学”,即把课文当“引子”教,采用“1+x”的办法,实践课内海量阅读。课内海量阅读已经不是新名词,韩兴娥老师早在2013年就提出“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但是,韩老师的海量阅读是将“课内”与“
期刊
【编者按】社会科学的高速发展,对人们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促使基础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基于此,兼具能力发展与实践操作等丰富内容的数学拓展课进入了广大教师的视野。一线教师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如何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发展规律等要素设计出高水平的数学拓展课?本期话题围绕“小学数学拓展课的设计与实践”展开探讨。  纵观数学史,许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
期刊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学校办学体系的目标和指向。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成长出来的,即生活在同一环境里的所有人共同创造出来的,是自己的文化与学校师生的体悟、感受和思考结合起来的产物。阐述一所学校的文化,应该把自己学校里每天经历的每件事,从学校文化的角度去思考与表述。  一、基于“自己”,文化认同驱使的学校文化的认知  有位著名学者曾说过:“吸收进来的智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者是听讲
期刊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笔者觉得其所倡导的教学原则中最重要是以学定教。这就是说,教师应当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因此在开始教授新课内容之前,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而进行的前置性作业就很有必要。  “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引发思维、发展智力、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40分钟的课堂中给予学生思考和操作活动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大多时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需要充
期刊
阅读途径是多样化的,出发点一定是课堂。目前,课堂实践不能满足儿童成长的知识需求,应根据教学实际,拓展课外更多的内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阅读有道,万道可达。一线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阅读实践前,有自觉,有思考,有创新。那么,如何将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无痕链接呢?  一、从书籍形式与内容的角度联通课内外阅读  1. 图画书是学生阅读的“七色彩桥”。对于学生而言,图画书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图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关键,而阅读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就是学生刚刚接触文字和感受文字之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把学生引上阅读的快乐大道,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幸福,这是一件多么高兴而自豪的事。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点做法。  一、用故事叫醒学生的耳  每次一接任一年级新
期刊
【学习目标】  1. 强化巩固字词难点:“间”的读音,“隔”的写法,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汛期”“紧走”的意思。  2. 能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朗读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3. 学习速读,掌握速读三要求。明白速读的目的是快而有效,并在二次操练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4. 通过用小标题概括文中美的画面,初步感受乡民们美好的情感。  点评:阅读的一般目标与特色目标。本课较好地确定了包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