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镇西
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陪一位来看我的老朋友转校园,自然给他谈起学校的一些事。他认为好多做法“富有创意”,不停地赞叹同时又不停惋惜:“怎么不找媒体宣传呢?这些做法多么令人欣赏啊!”我说:“为什么要宣传呢?教育又不是拿给别人欣赏的!”
我曾经在教育类报刊上发文,希望宁静而朴素地办学,声明“谢绝参观”。这让很多人不解:“学校办好了,人家要来参观学习,有什么不可以呢?学校之间互相欣赏,彼此借鉴,不很好吗?”我的回答还是:“教育不是拿给别人欣赏的!”
但有意无意把教育当“欣赏品”来打造的人还真不少。每当需要“展示教育成就”的时候,有的学校总会提前一个月两个月或更早做准备:先声夺人的展板,眼花缭乱的橱窗,操场千人的吟诵,流光溢彩的演出……当然,还有被精心“提炼”出来的一套一套的“理念”……总之让人感觉,教育原来可以做得如此具有“观赏性”!
恕我直言,上述拿给别人(领导和媒体)欣赏的“教育”其实并不是教育本身,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也不是学校的常态。别管校长在汇报时如何四言八句地吹着学校“特色”、学校的“创新”如何如何,那是说给领导与媒体听的。人家欣赏之后,校园归于沉静,上课、备课、作业、考试……毫无“欣赏价值”可言。但教育本来就是这么朴素。
不知什么时候起,有两个词进入了教育领域:“包装”和“炒作”。这与学校对发展目标的定位有关——学校究竟是为谁发展的?如果是为孩子的成长而发展,那么无论做什么,孩子天天在学校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哪需要“包装”和“炒作”呢?只有眼光对外(舆论)对上(领导),才需要“包装”给别人看见,需要“炒作”让人家知道。按这个逻辑,教育自然别是做来给别人欣赏的。
都说现在的教育很浮躁很功利。芝麻大点事儿,有的校长也会很有“市场敏锐感”地想到媒体,想到“提升形象”“彰显特色”……唯独很少想到本校老师和孩子是不是有实实在在的成长与收获。
回到那个朴素而深刻的问题:学校的一切是为谁而存在的?我又自然想到了几年前我参观过的帕夫雷什中学。按今天的眼光看,苏霍姆林斯基当年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等方面的探索实践,是多么“极富创意”呀,又是多么“前卫”呀!但帕夫雷什中学一直没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因为苏霍姆林斯基不但谢绝“宣传”,而且他刻意让学校保持一种世外桃源一般的宁静。在他看来,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而不是别人。
是的,教育不是对“外”的,而是对“内”的——只要教师幸福并且成功,只要孩子快乐并且成长,就足够了。有没有媒体的追捧无所谓,有没有领导的题词没关系。因为教育不是拿给别人欣赏的。
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年“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陪一位来看我的老朋友转校园,自然给他谈起学校的一些事。他认为好多做法“富有创意”,不停地赞叹同时又不停惋惜:“怎么不找媒体宣传呢?这些做法多么令人欣赏啊!”我说:“为什么要宣传呢?教育又不是拿给别人欣赏的!”
我曾经在教育类报刊上发文,希望宁静而朴素地办学,声明“谢绝参观”。这让很多人不解:“学校办好了,人家要来参观学习,有什么不可以呢?学校之间互相欣赏,彼此借鉴,不很好吗?”我的回答还是:“教育不是拿给别人欣赏的!”
但有意无意把教育当“欣赏品”来打造的人还真不少。每当需要“展示教育成就”的时候,有的学校总会提前一个月两个月或更早做准备:先声夺人的展板,眼花缭乱的橱窗,操场千人的吟诵,流光溢彩的演出……当然,还有被精心“提炼”出来的一套一套的“理念”……总之让人感觉,教育原来可以做得如此具有“观赏性”!
恕我直言,上述拿给别人(领导和媒体)欣赏的“教育”其实并不是教育本身,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也不是学校的常态。别管校长在汇报时如何四言八句地吹着学校“特色”、学校的“创新”如何如何,那是说给领导与媒体听的。人家欣赏之后,校园归于沉静,上课、备课、作业、考试……毫无“欣赏价值”可言。但教育本来就是这么朴素。
不知什么时候起,有两个词进入了教育领域:“包装”和“炒作”。这与学校对发展目标的定位有关——学校究竟是为谁发展的?如果是为孩子的成长而发展,那么无论做什么,孩子天天在学校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哪需要“包装”和“炒作”呢?只有眼光对外(舆论)对上(领导),才需要“包装”给别人看见,需要“炒作”让人家知道。按这个逻辑,教育自然别是做来给别人欣赏的。
都说现在的教育很浮躁很功利。芝麻大点事儿,有的校长也会很有“市场敏锐感”地想到媒体,想到“提升形象”“彰显特色”……唯独很少想到本校老师和孩子是不是有实实在在的成长与收获。
回到那个朴素而深刻的问题:学校的一切是为谁而存在的?我又自然想到了几年前我参观过的帕夫雷什中学。按今天的眼光看,苏霍姆林斯基当年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等方面的探索实践,是多么“极富创意”呀,又是多么“前卫”呀!但帕夫雷什中学一直没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因为苏霍姆林斯基不但谢绝“宣传”,而且他刻意让学校保持一种世外桃源一般的宁静。在他看来,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而不是别人。
是的,教育不是对“外”的,而是对“内”的——只要教师幸福并且成功,只要孩子快乐并且成长,就足够了。有没有媒体的追捧无所谓,有没有领导的题词没关系。因为教育不是拿给别人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