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改革之探索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法学专业技能训练是法学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在课程体系中处于职业能力核心课的地位。本文就本校《法学专业技能训练》的课程改革,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能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 专业技能 训练 法律 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主持的2017年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指导性项目《有效教学视野下的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YZD201717。
  作者简介:刘秀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098
  《法学专业技能训练》是法学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具有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课程体系中处于职业能力核心课的地位。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旨在使学生巩固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初步掌握律师在实务中的诉讼与非诉讼技巧与经验,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的法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管理实务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职业能力,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未来参加工作的适应性,为培养适应工作的相关技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就《法学专业技能训练》的课程改革从五个方面提出拙见。
  一、课程基本理念
  法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法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无理论则无灵魂,理论无实践则无生命”,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培养学生的法律職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法学专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在学习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相关法律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法律规定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以使其掌握初步的诉讼与非诉讼技巧。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法学专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主线,以规范性、系统性、适用应用、能力发展、先进科学作为基本原则,以经典的实际案例作为基本素材,以与实践联系密切、又难以理解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作为主要内容,以启发式、循序渐进式、案例式、研讨式、评价式作为主要教法、学法,锻炼学生们应有的基本职业能力,如法律研究、沟通、谈判、说服、证据调查、法律文书写作能力等。
  本课程总学分为6分,分3个阶段(3个学期)逐次开展,每阶段学分为2分,学时为2周,以分散方式进行,考核方式是考查。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出勤、学习态度、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等表现)和期末考查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
  1.了解市场经济对法制建设的需要,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2.巩固法学各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巧。
  4.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6.掌握运用法律处理实务纠纷的包括诉讼与非诉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7.培养应用法律的实践思维习惯,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具体目标
  1.知识与方法
  (1)系统掌握我国现行法律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以及法律、法规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基本的实践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法、研讨法、头脑风暴法、归纳总结法等。
  2.技能与能力
  (1)熟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并能实际应用。
  (2)熟悉并掌握审判工作、检察工作和律师业务的程序和操作规程,进一步熟悉各种法律文书的格式和写作要求、技巧,初步具备独立从事审判和律师工作的能力。
  (3)了解司法审判、检察的工作方式、工作技巧,了解律师的工作技巧,锻炼法律分析和推理、法律研究、事实调查、交流、咨询、谈判、诉讼、法律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等能力 。
  (4)学会获取证据及培养应用证据的能力。
  (5)了解行政机关的办事规程,学习行政执法方面的程序和技能。
  (6)协助法律顾问解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具体法律问题。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公德,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自觉遵守行业法规和职业规范的意识。
  (3)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增强未来参加工作的适应性。
  四、课程的内容标准
  (一)课程结构
  (二)具体内容和标准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课程组织形式
  根据课程专业性、实用性的特点,在实施教学时,应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相应地采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化自主学习。
  (2)集中学习。
  (3)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分组进行,原则上按班级人数分成均等小组;案例等学习资料交由各组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解决方案,并最终按要求形成书面作业。
  2.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
  教学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针对性、创造性、互动性,改变教师“自导自演”,学生过度依赖老师的现状,而要强调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通过开放性、创造性、互动性的教学锻炼学生,教师通过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读书和查阅资料,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教学方式可采用启发式、研讨式、讲练式、案例式、评价式等。   3.教学媒体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本课程可采用的教学手段有两类:传统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4.学生学习准备
  专业技能训练是在相关专题所涉及的法律学科授课完成之后,通过教师集中式讲授、学生个别化学习等已经对相应的法律基本知识有了基本理解和掌握,通过分组研讨、文献调查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事实分析、法律研究、梳理法律关系、书写法律文书、提出解决方案。
  (二)实践条件建议
  本课程所需的基本实践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条件包括校外的实践基地(如法院、企业、工商局、劳动仲裁机构等实务部门)和校内的教室(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等,软件条件则包括案例库、中国裁判文书网等网络平台、教学师资(包括授课老师和聘请的专家)等。
  (三)评价建议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是考查。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2.评价办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过程性考查的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考勤、课堂小组研討表现情况、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等。教师主要通过到课率、作业记录、课堂参与度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考核评价要求如下:
  表3
  (四)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
  在学生前期已掌握了法学基本理论、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亲临旁听法庭审理、参观体验、研讨案例、听专题讲座、检索文献、查询资料等,巩固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及提高法律的实际应用能力。
  1.庭审观摩
  通过安排学生到当地人民法院审判庭旁听案件的审理过程,了解法院审判的基本工作程序,巩固所学法律理论知识,体验法律在实践中是怎样运行的。
  2.参观体验
  组织学生到普通公司、工商局、公证处、劳动仲裁机构等实务部门参观,通过实际体验了解各实务部门对于法律的操作与运行,增强感性认识。
  3.研讨案例
  由教师选取经典案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组或集中进行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听专题讲座
  有条件地邀请理论或实务界的专家举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领域的理论发展动向和社会热点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5.检索文献、查询资料
  在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后,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互相交流,并探讨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注释:
  郑雅方.法学核心实践技能课程设置研究——以美国法学院培养方案为例.法制博览.2015(3).51-52.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是依照《教师法》的专门规范而产生,并履行教育职能的专业人员总称,其对未成年人具有教育及看护义务。近年来,看护人虐待被看护人事件时常发生,如携程幼儿园等因幼师变相虐待体罚学生而引发了广泛关注。加强对学生这一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也愈发被提倡。《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虐待被看护人罪明确了教师职责,顺应了法治社会的要求与教育进步。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家长代被害人行使暴力体罚承诺是否生效、因定罪
关键词 网络骗捐 刑法规制 新罪  作者简介:陶宁,华东政法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028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10月,多家媒体报道“安徽利辛女子为救女童被恶狗咬成重伤”一事,引发网民关注,被咬伤者李娟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21 日,事件出现逆转,其男友张宏宇承认李娟并非救人被咬,
摘 要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快速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普洱这样一个集老、少、边、穷,环境敏感、耕地有限的地区推进城镇化实非易事,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外部和内部环境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为此,通过分析当前普洱市城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才能提出切合普洱实际,民族地区实际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 新型 城镇化 建设 民族地区 特色  作者简介:刀剑,云南省
基金项目:甘肃省2019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甘肃政法大学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组织行为学》课程教改项目; 2019年度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项目(sfwm2019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
关键词“捕诉一体” 专业化 办案模式一、“捕诉一体”概述  检察机关被赋予法律监督职能,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工作进行法律监督。其中,批准逮捕权(以下简称“批捕权”)就是由检察机关行使的,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有必要逮捕进行审查,决定其是否有必要被采取逮捕这一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以保障刑事诉讼活动进行的一项监督权力。批捕权实质上是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是否应当采取逮捕
摘 要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对公安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如何客观面对目前公安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以及优化教学模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并从统一对课程的认识、校局结合积蓄授课资源、把握授课对象合理安排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升公安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  關键词
摘 要 “终本”案件的比重从“一席之地”到“半壁江山”,这种现象在许多法院已成常态。通过态势分析来探究其特征,进而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进行几点完善的建议,即是本文题中之义。  关键词 “终本” 执行 审判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年全省法院司法统计分析重点课题《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的统计分析》成果。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洋务运动的核心政治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下重新开展了以国际法为先导的翻译引进外国法律的工作。作为最早的引入到近代中国的西方法律的标志性事件为 1864 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对《万国公法》的翻译。日本法学家箕作麟祥将万国公法翻译为日语的 “国際法”,当时的留日学生从日语中借用的这三字取代了“万国公法”这一名称。  关键词 万国公法 国际法 箕作麟祥 借词  作者简
关键词 农村 未成年人 犯罪 监管  作者简介:潘常瓛、黎雪琳,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刑事法。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334一、现状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的相关调研报告表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文化程度较低、外来未成年人所占比重较高、所犯罪名比较集中、犯罪手段呈
摘 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政府把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作为全面和谐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国家建设、社会文明、民族进步的迫切要求,是全国人民进一步提高物质文化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愿望和要求。本文基于此背景,主要分为两部分,试图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内容、意义等为着眼點,从建设主体多元化、公众需求与参与机制建设、整合资源促进共享等角度展开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