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的一百种快乐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文化更是传承几千年而不断。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提出饮茶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散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去病气,以茶树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然而,当今社会中,茶带给我们的感触和益处仅限于这些方面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值《海峡茶道》创刊百期之际,我们收集整理了百位茶友与茶、与《海峡茶道》结缘的感悟,让我们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其他文献
随着茶叶贸易的兴盛,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茶城拔地而起,它们是一座城市茶叶的集散地,更是当地茶市的“晴雨表”。  近两年,受制于整体经济的不景气,茶产业身陷囹圄,茶城的处境也大不如从前,人气萧条,交易锐减。自去年10月广州芳村茶城爆发大规模关店潮以来,业绩下滑的困局持续蔓延,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芳村再现罢市,锦桂茶叶批发市场几乎所有商铺都关门歇业。从表面上看,原因并不意外,又是涨租引发的,但一而再地发
期刊
白,一袭素净淡雅的白。  迎光,透出晶莹温润的色泽,映见清晰的指影。轻叩,发出清越悠扬的乐音。  疏影横斜,一枝梅花活泼泼地开在了杯身上。茶汤荡漾,影影绰绰。未饮,却早已是暗香盈袖。  千年前,德化瓷就是以这样的魅力,与芳香的茶叶、柔软的丝绸一道,走向世界,吸引了无数歆羡的目光。  它代表了简约质朴、温和沉静的东方美学。因此,它还有一个光彩熠熠的名字:中国白。  一抔瓷泥,从脱离土地的那一刻起,就
期刊
“回到初心”,简简单单四个字,也在不断拷问着我们的生活态度,甚而带有一些哲思。Stella早年机缘跟随日本丹下明月女士修习“丹月流”香道,后取其中文名字里的一个“海”字,香名冠以“海香”。“丹月流”香道正是将“海香”带入到更大的香世界中来,看似空灵实则如一把钥匙一盏烁灯,时时照观,自当明性。  浅谈日本香道  茶道、香道、花道并称为日本的“雅道”。不可否认,日本很多根源文化都来自于中国,香也不例外
期刊
目前茶文化课的教学在校园碰到的困难是,很多教师是从别的专业(如音乐、历史、茶学、营销)调过来任教,教师们也在摸索着茶文化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为了教而教,却不知道要教什么,怎样教。  茶文化是近十年才在学校兴起,学校缺乏师资、教材、设备,故要从零开始做起,这包括了茶文化的一些负责人,他们也是由其他学术领域跨界而来。相对其他已是经营有序的学科而言,茶文化学科的方向便显得没有规范。  茶文化应该以什么内
期刊
许多人初闻英德红茶之名,还以为产自英国或德国,后来才知道,这是地道的中国红茶,就产于粤北山区南部的英德市,具有特有的浓强鲜爽和自然花香。  英德古称英州,以境内英山盛产英石而得名。境内多为喀斯特地形地貌,也就注定了这里能产好茶。英德人爱茶,以至于英德的市花就是茶花。  人们对这个地方还比较陌生,英德茶的历史也不到百年。爱茶人对广东潮汕的单丛比较熟悉,会知道乌岽山,也知道饶平,甚至对几棵母树长在哪个
期刊
嗜茗爱壶得雅趣  从梅调鼎传世的茶联、茶诗、壶铭中,可窥其对茶饮及茶具的喜好。  其茶与器合二为一的茶联有两对:  其一为:雷文古鼎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其二为:墨梅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第一联原作者为郑板桥。一说是他自题故居小书斋,另一说为题浙江省绍兴日铸山。“雷文”亦作“雷纹”,古代“文”、“纹”通用。“雷纹”是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的几
期刊
茶汤欣赏会是专心欣赏茶汤的一种聚会,通常称作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为什么说是专心欣赏茶汤而不是说喝茶呢?因为这时的茶汤是被视为一件茶道艺术的作品,是要欣赏的,而不只是被漫不经心地喝掉。一方面是泡茶的人要将茶汤当作是一件艺术作品来创作,一方面是喝它的人要将它当作一件艺术作品来欣赏、享用。  将茶汤当作是一件艺术作品来创作、来欣赏,有了这个观念,马上对茶汤有不同的感觉。如果没有这种感觉,会只觉得茶
期刊
明朝是中国茶史的一个重要时代,也是历朝历代在制茶方法、茶叶种类上推层出新最多的朝代。明朝茶叶种类的多样性,给文人参与茶事活动创造了先决条件。这个时期茶叶著作更加完备,出现了许次纾的《茶疏》、谢肇涮的《五杂俎》、徐火勃的《武夷茶考》等涉茶专著。  许次纾(1549~1604年),字然明,号南华,浙江钱塘人。他的父亲是嘉靖年间的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一省最高长官。许次纾出生官宦,但只是布衣,因他身患
期刊
福州方言称当地出产的陶瓷为hai(音害),宁德方言称当地出产的陶瓷亦为hai(音海),南平方言称当地出产的陶瓷为hui(音灰)。在福州市、宁德市和南平市的家谱、村名(如:硋窑、硋灶、孩厂等)以及当地陶瓷从业者对当地出产的陶瓷所使用的文字是“硋”,普通话的发音为hai(音孩)。  在《辞海》、《中华大辞典》、《康熙字典》等字典里,“孩”发音为ai(古同“碍”;“夫物之所偏,未能无蔽,虽云大道,其孩或
期刊
望着眼前这条林荫掩映下的小小石径,一股闲适安宁的感觉油然而生,就连夏日午后的燥热也消退了不少。透过树叶,稀疏的光斑落在两扇素色的木门上。门内,便是我们今日将要造访的对象——潘惊石以及他的一方小天地。  结庐在人境  “真是一个难得的所在!”当我随着潘惊石踏入这个小院时,眼前所见不禁让我发出这样一声赞叹。  这是一所深得天然雅趣的宅子:右边,是几丛修竹遮蔽下的石板小路,小路向前,忽地一个拐弯,将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