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是中国茶史的一个重要时代,也是历朝历代在制茶方法、茶叶种类上推层出新最多的朝代。明朝茶叶种类的多样性,给文人参与茶事活动创造了先决条件。这个时期茶叶著作更加完备,出现了许次纾的《茶疏》、谢肇涮的《五杂俎》、徐火勃的《武夷茶考》等涉茶专著。
许次纾(1549~1604年),字然明,号南华,浙江钱塘人。他的父亲是嘉靖年间的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一省最高长官。许次纾出生官宦,但只是布衣,因他身患残疾,是个瘸子。据清代文人厉鹗《东城杂记》载:许次纾,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好品泉,又好客,性不善饮。所著诗文藏富,俱失传。所著茶学著作《茶疏》一卷。
《茶疏》撰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全书涉及范围较广,讲到品第茶产时,许次纾曾这样描述:“天下灵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唯有武夷雨前最胜。”
许次纾嗜茶之品鉴,并得吴兴姚绍宪指授,故深得茶理。他对茶具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在论述“瓯注”时说:“茶瓯古取建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用之宜耳。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在品茶饮用上,许次纾则强调茶之“鲜美”、“甘醇”。
许次纾指出了饮茶的境,应是“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纷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宾主款狎,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不要在作字、观剧、大雨雪等不宜饮茶时间品茗。这些提法有文人的意趣所在,直至今日,饮茶氛围还是茶馆努力的一部分。
《茶疏》涉及范围广泛,它是建立在散茶普及、茶叶种类推陈出新基础上的一部茶学专著,促进了后人对茶文化的内涵理解。
谢肇涮是明代对武夷茶较有影响力的文人之一。谢肇涮(1567~1624年)字在杭,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他所著《五杂俎》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其中有论及江南茶与闽茶的文字:“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齐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而吾闽武夷、清源、鼓山三种可与角胜。”
茶有真香、真味。应该说,谢肇涮所形容的“淡远”、“吞艳”与现代人的口感较为接近了。一些人喜欢口感“香艳”的茶,而实际上却是淡而悠远滋味更佳。武夷茶中有代表性的吞型,比如兰花香、桂花香、清高香、清幽香等都讲究浓且长、悠且远。茶道如人道,要讲究内涵,浓且长就是内涵的真谛。儒学提倡的“盛世治方,乱世治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菜根谭》释义“人心要像白纸一样,与其精于事故,不如天真纯朴,与其谨小慎微,不如光明磊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好茶有香不在前两泡,如同人的本事要像深潭之水一样,不轻佻、不浮躁,时间会证明一切。
(未完待续)
许次纾(1549~1604年),字然明,号南华,浙江钱塘人。他的父亲是嘉靖年间的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一省最高长官。许次纾出生官宦,但只是布衣,因他身患残疾,是个瘸子。据清代文人厉鹗《东城杂记》载:许次纾,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好品泉,又好客,性不善饮。所著诗文藏富,俱失传。所著茶学著作《茶疏》一卷。
《茶疏》撰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全书涉及范围较广,讲到品第茶产时,许次纾曾这样描述:“天下灵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唯有武夷雨前最胜。”
许次纾嗜茶之品鉴,并得吴兴姚绍宪指授,故深得茶理。他对茶具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在论述“瓯注”时说:“茶瓯古取建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用之宜耳。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在品茶饮用上,许次纾则强调茶之“鲜美”、“甘醇”。
许次纾指出了饮茶的境,应是“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纷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宾主款狎,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不要在作字、观剧、大雨雪等不宜饮茶时间品茗。这些提法有文人的意趣所在,直至今日,饮茶氛围还是茶馆努力的一部分。
《茶疏》涉及范围广泛,它是建立在散茶普及、茶叶种类推陈出新基础上的一部茶学专著,促进了后人对茶文化的内涵理解。
谢肇涮是明代对武夷茶较有影响力的文人之一。谢肇涮(1567~1624年)字在杭,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他所著《五杂俎》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其中有论及江南茶与闽茶的文字:“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齐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而吾闽武夷、清源、鼓山三种可与角胜。”
茶有真香、真味。应该说,谢肇涮所形容的“淡远”、“吞艳”与现代人的口感较为接近了。一些人喜欢口感“香艳”的茶,而实际上却是淡而悠远滋味更佳。武夷茶中有代表性的吞型,比如兰花香、桂花香、清高香、清幽香等都讲究浓且长、悠且远。茶道如人道,要讲究内涵,浓且长就是内涵的真谛。儒学提倡的“盛世治方,乱世治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菜根谭》释义“人心要像白纸一样,与其精于事故,不如天真纯朴,与其谨小慎微,不如光明磊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好茶有香不在前两泡,如同人的本事要像深潭之水一样,不轻佻、不浮躁,时间会证明一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