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班级家校桥梁,形成教育合力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deti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申淑敏,洛阳八中实验初中数学高级教师,教科研组长,班主任。先后获得洛阳市优秀班主任、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授予“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撰写的教育教学类文章发表在《河南教育》《中国现代教育》《教师博览》等省级、国家级刊物上。
  
  众所周知,人的性格、品质、意志、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现实中,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孩子不成材完全是学校的责任;有的家长不知道如何关爱孩子,把握不好宽严度,教育孩子时情绪化严重,致使孩子在成长中喜怒无常,父母与子女关系恶化;有的家长很想拥有科学的育子方法,但却苦于没有人指导……
  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难发现: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长。多次的家访与交流,我们发现问题家长的产生主要是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方法上存在问题。为此,我们设想以转变家长观念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措施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情感,帮助家长科学育子。2004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家校合作的途径与方法,“搭建班级家校桥梁,形成教育合力”的家校工作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受到了领导、家长、师生的一致好评,获得了社会的认可。目前,已在我校以及全区的很多学校推广。
  
  一、转变家长观念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少年来,都是我们这个工程师单枪匹马,在塑造学生灵魂的过程中艰苦跋涉。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新形势下“大款家庭”“高干家庭”“下岗工人家庭”“留守家庭”等的不断出现,学校教育已不可能像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简单,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没有吃苦精神、不懂得感恩、缺乏信念、厌烦学习、沉迷于电子游戏的问题学生,还面临着这些问题学生背后的问题家长的育子观念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我们有时不得不承认,曾经很优秀的我们不会教课了!曾经在班级工作中游刃有余的我们不知道班主任工作该怎么做了!那么,在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我们能否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和我们同心协力,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助我们一臂之力呢?
  尽管很多专家、名人都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家校沟通工作的重要性,但始终没有找到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更没有看到教育在铸造学生灵魂的同时,也在铸造家长的灵魂;在挖掘学生潜力的同时,也在挖掘家长潜力。应该让家长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真正形成家校的教育合力。
  1.设计家长课程,定期专题讲座
  常言说,学生是亲其师,才信其道。而家长却恰恰相反,是信其道,才亲其师。
  为了取得家长的信任,从2004年开始,我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了初中3年中的18个家长课程,每学年定期进行6次家长专题讲座。
  如对于七年级学生的家长,开展讲座的目的是协调家长与学校、老师和孩子的关系,统一目标,督促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第一讲:新学校,新希望
  (1)(课件播放)介绍我校发展史,让家长对我校的发展前途充满希望;
  (2)宣传我校的教育理念——(用案例说明)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显著的提高;
  (3)与家长一起回忆孩子学前班、小学期间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困惑,一起设计孩子初中3年的成长计划;
  (4)确定家长委员会成员,拟订家长活动方案;
  (5)布置作业:读《家长必读》,并写心得体会。
  第二讲:全天候开放课堂
  (1)为什么课堂要向家长开放;
  (2)家长听课的方法与措施;
  (3)怎样消除孩子害怕家长到校听课的心理;
  (4)听课后怎样与任课老师交流与沟通;
  (5)听课后怎样与孩子交流与沟通;
  (6)听课后怎样配合孩子与任课老师沟通;
  (7)布置作业:①谈谈课堂对家长开放的感受;②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第三讲:“家本课程”是搭建亲子关系的桥梁
  (1)家长为什么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本课程”活动;
  (2)怎样在活动中与孩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3)怎样激励孩子在“家本课程”活动中,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4)布置作业:以家庭为单位准备,自编自导自演家本课程——“五一”“十一”家校联欢节目。
  第四讲:读书——亲子共成长
  (1)为什么要读书;
  (2)怎样指导孩子读书;
  (3)孩子和家长分别读哪些类型的书;
  (4)布置作业:读《一生的忠告:一位外交家爸爸给孩子的信》。
  第五讲:让网络成为家庭的良师益友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给孩子做出热爱学习的榜样;
  (2)和孩子一同探讨网上健康有益的知识,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3)怎样配合老师引导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走出误区,让网络成为家庭的良师益友;
  (4)布置作业:①书面调查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措施以及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困惑与希望;②读《心灵的盛宴》(李峰著)。
  第六讲: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针对家长的书面调查结果,分析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实施养成教育,指导孩子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3)布置作业:①听讲后的感受;②读《好父母 好孩子》(魏书生)。
  2.鼓励家长读书,交流心得体会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为了转变家长观念,我除了给家长进行专题讲座外,还在家长和学生中开展了读书活动。目的是在家庭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让提高成为必然;通过阅读,为学生奠定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致力于文化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以良好的人文环境的熏陶催人提升;让读书成为学习型家庭的最佳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拉近父母与子女的心灵距离,有话题可讨论、有情感可共振,也让家长真正成为孩子永远的老师。
  2004年以来,“和家长、学生一起读书”活动的开展,使得我们不但在读书中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和幸福,而且体验到与家长和学生一同成长的快乐。
  我除了在家长课程中推荐给家长的读书外,还推荐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的书目如下:
  
  二、全天候开放课堂
  
  自2004年9月开始,我们班的课堂已经对外开放了4年多。所谓全天候开放课堂就是从早晨6:00到晚上21:30的任何时间,外校和本校的领导、老师、家长、学生都可以不打招呼走进我们的课堂,听课、评课、监督我们班的任何一项工作。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面谈,也可以写在班内专设的听课记录本上。
  通过全天候开放的课堂,家长体会到老师不但和他们一样有着强烈的愿望——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显著的提高,而且教育孩子的方法新颖独到,既好操作又快速见效。因此,家长很愿意按照我的引导,利用合适的时间走进课堂,参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当家长亲身感受到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时,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就转化为出谋划策的创新意识,家长真正成了我们班级教育的智囊团。
  
  三、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家长参与教育教学管理
  
  开展活动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让家长感悟我校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与老师、孩子沟通,达成共识,形成三位一体,共同开发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潜能。
  4年多来,在“五一”和“十一”期间,我们都会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或班内的集体活动。无论是文艺节目的演出,还是家校健身运动会上的竞技,所有参与活动的家长、老师和学生混合编组,统一规则。每一次的活动都充满了挑战,充满了欢乐,参与活动的家长、老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真诚合作,体现了合作精神。
  参与家校联欢活动,让许多家长激情澎湃。一些“不过瘾”的家长觉得仅在“五一”和“十一”举办家校联欢活动,间隔时间太长,向我提议:“除了学校组织的‘隋唐遗址考察’‘龙门海洋馆探秘’‘银杏山庄植物标本采集’等家本课程外,我们班能不能自己也设计一些家本课程,让大家多参加一些这样有意义的家本课程学习活动?”
  于是,在家长委员会的组织下,经过讨论,大家决定除了学校每年“五一”和“十一”实施家校联欢外,我们班还要利用元旦时间,在初中3年内举行3次“家校联谊会”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家长和学生参与“我到北京上大学”“我到上海看世界”“爬山远足”“野炊与篝火晚会”活动,目的是让孩子和家长们在活动中进一步开阔视野,使活动成为家长、老师和孩子进一步沟通交流的有益载体。
  “搭建班级家校桥梁,形成教育合力”的提出和研究,转变了学生家长不良的育子观念;其设计科学的育子方法调动了家长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开发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潜在动力,形成班集体建设教育合力,真正达到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显著提高的目的。同时,班级层面的家校沟通工作活动范围小,运作便利。在具体的理念指导下,众多学校可根据具体的操作方案进行推广、实施,使老师、家长和学生受益。
  (《搭建班级家校桥梁,形成教育合力》课题组负责人为申淑敏老师,课题组成员为肖会武老师、蔚万波老师、张建青老师和邢晓燕老师。)
  (责 编 流 水)
其他文献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为了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在掌握课堂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不断创新。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去激发的。教育工作者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般情况下,有创新意识的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应用环戊硫酮片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15d为1个疗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局限性慢性单纯性苔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局限性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患处涂抹0.03%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35例,患处涂抹0.0
由一则故事说起小的时候喜欢读上海的《故事会》,长大之后,其他故事基本上都忘了.唯独一则故事到现在仍记忆犹新。故事是这样的:
目的探讨延迟6h使用PCIA对骨科患者全麻术后疼痛和PONV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使用PCIA,观察组患者延迟6h使用PCIA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咳喘口服液中氨茶碱、麻黄碱和愈创木酚甘油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5mo·l
目的:制备抗微生物避孕凝胶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辛苯聚醇、聚甲酚磺醛为主药,羟丙甲纤维素等为基质制备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苯聚醇的含量,滴定法测定聚甲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现实作用。  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具有这种意识的人从不满足于已知,总是乐于、敢于探索未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历史教材中具
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只有慢慢熟悉了他,也只有这个学生站在我的面前,我看着他的眼睛,感受着他的呼吸,联想着他过去的成长经历,回忆着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个小故事,我才知道,此时此刻,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唤醒他,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他。    教育——无法复制的美好经历    这些年,我在各类教师培训班上讲完课之后,总有一部分老师热情地跑上讲台:“何老师,求教您个问题……”“何老师,我想问问您……”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切入点就是直觉思维。笔者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一直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勇于伸出直觉的触角    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回顾自己的研究工作时说:“……我跟泰勒(杨振宁的导师)学了很多东西,他的想法比较直觉,其好处是触角伸得非常之远,往往在没有看清一个东西的时候就抓住了它的精神,然后再想办法把中间连接起来。虽然中间的路不见得每次都能连接起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