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吡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Ⅳ、对血小板形态和聚集功能的影响

来源 :衡阳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f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硝苯吡啶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小板形态和聚集功能的影响。血小板聚集比率在正常饮食组为0.194±0.028,高脂对照组为0.472±0.027,硝苯吡啶组为0.217±0.012。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擞结构在高脂刺激下呈现伪足、突起,颗粒明显减少,管道系统开放;硝苯吡啶能明显抑制之。结果提示硝苯吡啶抗血小板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 Ca~(2+)内流,降低胞浆内 Ca~(2+)浓度和血浆 LPO 水平有关。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effects of nifedipine on platelet morphology and aggregation in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tic rabbits. The rate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was 0.194 ± 0.028 in the normal diet group, 0.472 ± 0.027 in the high fat control group and 0.217 ± 0.012 in the nifedipine group.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platelet hyper-擞 structure showed pseudopodia under the stimulation of hyperlipidemia, the protrusions and granul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tube system was opened. Nifedipine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nti-platelet effect of nifedipine may be related to inhibition of platelet Ca 2+ influx, decrease of intracellular Ca 2+ concentration and plasma LPO level.
其他文献
《不确定的艺术》:关于医学生命的思考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说过:“生命短暂,艺术永存,危机骤起,经验得自冒险,决策难矣。”受人尊敬的Nuland医生曾著过 “Uncertain Art”
一、课堂实例对比(一)一堂不成功的课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几乎无人不爱的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但一节课下来,我感觉和同学们在读诗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这首诗的动人之
用40%多硫悬浮剂1500、3000、4500g/hm2和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g/hm2防治水稻稻瘟病,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87.13%、87.79%、87.12%和88.86%。 The control effect of rice blast with 40% polysulphite suspending agent 1500, 3000, 45
“认识大时代 ,在大时代中生活奋斗 ,站在大时代的前卫为大时代服务!这就是现代文艺家的使命”。这是张闻天同志1938年4月20日为祝贺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时的题词。这个题词所处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的口号,也制订了许多政策、措施,但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客观环境并没有根本好转。首先,从中小型企业的空间分布上看,大多处于贫
我国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育的目标,是使我们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好的钢琴伴奏技术并兼备基本的钢琴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和审美判断能力.但从目前高师钢
1998年夏季,武清、安次、大兴等区县6个乡镇,18个村,54块玉米地发现玉米不同程度的发生苗期“卷心”现象,严重地块拧成“鞭子”状。据调查:轻的一般占玉米株数的10%~15%左右,严重地块达41%以
以“十一五”、“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为主线,回顾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的历程,通过剖析美国FDA第一个植物药VeregenTM对中药研发的启示,以及对创新药物研究中的重大成果学习、感
甲氟喹是喹啉甲醇类抗疟药,单次剂量治疗时对各种种属的人疟原虫感染都有效,包括对于多种有抗药性的恶性疟原虫,可用于预防或治疗。甲氟喹可用其盐酸盐的单方,或使用与磺胺
“人们谈论最多的 ,往往却是了解最少的”。本文通过对生活中的“叹气状、吸气状、闻花状”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阐述 ,并通过多年声乐教学的体会 ,认为“叹吸闻”三种状态对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