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洗净的风景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9266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公园在一座城市里,在齐齐哈尔这样一座边疆城市、一座工业城市里,如同一首诗中最抒情的句子、一幅画上最鲜亮的色彩。
  这座公园叫龙沙公园,它位于市区中心,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走进去,无需门票,就像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走进自己内心,走进情感中最温柔的那片芳草地。
  这是一座普通的公园,就像其他城市的很多公园一样,有湖水和亭台、有树木和花草。但是在齐齐哈尔人眼里,它是特别的、唯一的、最有价值的、最亲切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也只有它,收藏着所有齐齐哈尔人童年的欢笑、初恋的甜蜜。
  同样的湖水和亭台,同样的有树木和花草,龙沙公园,其实不是一座普通的公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哪座公园,或者说很少有哪座公园像它,承载了那样的历史之重。
  在清朝以前,中国只有园林,没有公园。公园是大众的,园林是私家的。
  在中国,到了清光绪三十三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907年,在北京,有了第一家电影院;在天津,有了第一家啤酒厂;在齐齐哈尔,有了第一座国有性质的公园。这是第一座属于中国人的现代公园,是不悬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招牌的公园。
  1907年,生活在齐齐哈尔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和记忆就与这座公园分不开了。
  说到这座公园的兴建,必须先介绍两个人。一个是当时的黑龙江巡抚程德全,一个是巡抚幕僚张朝墉。程德全是四川云阳人,在1900年的中俄战争,也就是历史上的“庚子之役”中,他作为黑龙江将军的谈判代表,为救全城无辜百姓,挺身阻挡俄军炮口。其实,本质的他是一介书生,是填词做赋临碑书帖的才子。张朝墉是程德全的同乡,是著名的“夔门才子”,清末,张朝墉离开四川,远游到齐齐哈尔,做了程德全的属下。
  在1907年那个暂无战乱、相对安稳的时期,程德全开禁土地,招垦放荒,开办银行,扶持商业,使经济得到了发展。这时的程德全终于有了看风景的心情,然而,在南方人的眼中,齐齐哈尔是春风吹不到的边地,是八月即飞雪的胡天,面对龙沙的粗陋,他由衷地发出了“边塞无佳境”的慨叹。文人出身的官员,怎能让自己的脚下没有风景呢?他便想到了造一座公园。但是,程将军心里更重要的是边关安危、百姓生计,像建一座园林这样浪漫优雅的事情,要想事无巨细也力不从心,于是,这事很自然的就落到了他最信任的张朝墉的身上。
  张朝墉选定了城西一处粮仓旧址,开始谋划他心目中的美景,并将公园定名为仓西公园。中国的文人,讲的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建一座公园,自然是把琴棋书画放大了,让诗词歌赋立起来。他按照自然地势,削阜为台,扩池为湖,铺路架桥,植树栽花。公园初具规模,秀美的景色引得俄国驻齐齐哈尔领事馆官员垂涎三尺,他们强行占去公园的“半壁江山”,挖沟筑墙,建造起俄式洋房。沙俄的强霸行径引起齐齐哈尔人民的极大义愤,主持建园的张朝墉给自己取了个“半园老人”的别号,以表达他的愤慨和无奈。后来,中国当局多次交涉,才将沙俄强占的园址收回了一部分,保持了公园的完整,所谓完整,也不过两公顷之地,我们在文献中了解到,当初园中建有一座八角亭,叫“龙沙万里亭”,亭南侧建一大厅,为“冲气穆清厅”。此外,还有动物笼、俱乐部、茶馆、花圃等。当年10月,公园正式开园了。
  这样的园子叫做公园,是任何人都可以去游玩的地方,在1907年的边城,这样一个园子的出现,令人们感到新奇和兴奋,市民学生、文人名士、官吏商贾,每当节假日便纷至沓来,史籍上说,他们“歌啸其间,为斯园生色”。
  1908年,仓西公园扩建。张朝墉在仓西公园南墙外,凿深沟引入嫩江水,沟上建桥,沟侧覆土为山,在山顶建了一个草亭,起名未雨亭。登亭西望,公园景色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嫩江如一条白练飘落原野。
  时间的脚步走到了1917年,此时已是民国6年,公园再次扩建,面积达到5公顷,新建了一些楼阁,扩建了游艺场。全部工程于七月完工,时任黑龙江巡按使的朱庆澜将公园改名为“龙沙公园”。志书上记载:“全园面貌一新,游人来者熙熙,往者攘攘,深受欢迎”。齐齐哈尔著名诗人魏毓兰在民国九年写下了组诗《卜奎八咏》,赞美老卜奎的八处景观,这一处公园自然在其中,诗中写道:“塞上无名胜,藏西独旷幽。扩园分草卉,积土起岑楼……”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在战火硝烟之下,人们总得把柴米油盐的日子继续下去;在每一次片刻的安宁中,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下,人们总是要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但是中国远没到歌舞升平的时候,齐齐哈尔人民、齐齐哈尔的执政者都清楚这一点。看看龙沙公园里那些亭台楼阁的名字:未雨亭、筹边楼、凯歌轩……正如前面说到的,没有哪一个公园像龙沙公园那样,承载了那么多沉重的愿望。在前人的一篇《龙沙公园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未雨亭取‘欲固桑土之牖户,宜先未雨而绸缪’之意……凯歌轩寄望军声浩浩,国风泱泱,信足破羌笛胡笳之忧郁也……筹边楼寓意登楼东望,闾阎遍地,而边氛未靖,故名之。”
  诗人胡斗南也在组诗《龙沙仓西公园杂咏》中,号召人们警醒起来,他这样写《筹边楼》:“边事有谁筹?此名负此楼。凭栏无限感,付于大江流!”写到《凯歌轩》,诗云:“国耻雪何年?三军奏凯旋。江干瞭望处,满目尽云烟。”沉甸甸的一句又一句,都是这方土地、那个时代的心声。
  只可惜,那些楼阁大多没有存留下来,他们在岁月的风雨中倒塌了,但是却没有在齐齐哈尔人的记忆中倒塌,前人在那些风景中所寄予的心愿我们铭记在心,那些风景背后的故事我们也铭记在心。
  1919年春,龙沙公园里总是出现一群群学生的身影,他们行色匆匆,他们言语激愤,他们明显不是来游玩的。有一些消息从北京传到了齐齐哈尔,各校学生代表聚集在龙沙公园,成立了“黑龙江学生联合会”,他们在这里向市民进行演讲,为死难的北京学生举行追悼会,也从这里出发去游行。在那场伟大的运动中,齐齐哈尔的青年们用行动证明了,这里并不偏远,因为爱国的心与不屈的灵魂之间是没有距离的。   齐齐哈尔人民感觉到了黑云没有散去,它一直压在国门之外,所以他们在1920年,在公园的遗爱亭内,树立了“清云阳程公以身禦难之碑”,来张扬在庚子之役中程德全舍生忘死的精神。他们又于1928年,为在同一次国难中以身殉国的寿山将军,建造了寿公祠,这是一种无声的呼喊,一种疼痛的警示。
  与寿公祠相邻的是关帝庙,这座庙建于清乾隆时期的1818年,比仓西公园的建造早了九十年,后来公园扩建,才使它成为了园中的一景。不知是巧合还是前人有意的安排,关帝庙所推崇的观念与寿公祠所张扬的精神,是那样的一致。您看庙门上的楹联:“想当年匹马单刀凛凛威风超万古,到今朝伏魔护国洋洋浩气镇千秋”。关羽,这个中国人心中忠义的化身,在这方土地、那个时代,被寄托了报国安邦的愿望。
  报国安邦的重任由共产党人来完成了。1946年齐齐哈尔解放了,民主政府和解放了的人民,以全新的生活状态,还给了龙沙公园作为一个公园的最本质的功用。
  今天的我们走在这个园子里,一般不是为了凭吊过去,只是为了游乐,我们有资格这样,这正说明了我们社会的祥和,也说明了前人的心愿已经成为了现实。不过,既然我们走在这个园子里,既然我们十分悠闲,那么,有几处景观我们还要重新认识一下。
  这里是齐齐哈尔图书馆古籍部。1930年春,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万福麟提议建造一座新的藏书楼。此前,齐齐哈尔有一座藏书搂,位于城西,但面积较小,已经不适应省城文化发展需要。新藏书楼选址在风景秀美的龙沙公园里,这是一座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的中式建筑,设计者采用了西方人习惯的水泥和红砖,也采用了中国人习惯的飞檐和雕梁,有一种文化情结由此而坚固,有一种坚固由此而成全了后人的文化继承。当年10月它投入使用,藏书四万余册,其中包括大量珍贵古籍,被称为万卷阁。从此,它成为了齐齐哈尔人的精神宝藏,成为了走进历史的一扇门,成为了可以触摸得到的文化脉搏。翻阅这里珍藏的古书,瞻仰这座建筑上的碑记,情感的潮水就会淹没你的心,这情感是对文化的敬仰,对先人的感恩,对世事的感慨。
  从前的未雨亭,如今的望江楼,是龙沙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未雨亭几度颓废,几度重建,1930年时,民国政府将草亭改建为砖木结构的四角亭,四面各有一个拱型门洞,内有楼梯可登高至顶。在齐齐哈尔的历史上,有很多往事与这个亭子有关。1934年秋季的一天,一个叫王宾章的人登上亭子,他望着远方久久无语,久久无语之后他吟出一幅对联:“千里江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这个愁眉紧锁的人是谁?他是伪满洲国黑龙江省教育厅长,在一般的意义上来讲他是一个汉奸,但谁知道,他与许多爱国志士秘密往来,掩护他们进行救亡斗争。就在写下这幅对联的第二年,他被日本宪兵逮捕了,日本人希望他会真正屈服,他却以一种决然的方式破灭了他们的幻想,他,在狱中自尽了。他的那副对联,曾在望江楼挂了很久,也一直挂在龙沙公园和后人的记忆中。1964年盛夏,又有几个人登上了这个亭子,他们凭楼远眺,他们指点江山,其中一个人还挥毫题写了“望江楼”三个大字,他们是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题字的是朱老总,他的题字使龙沙公园,使齐齐哈尔人民多了一份骄傲,这个亭子从此便改称望江楼了。1980年,望江楼被齐齐哈尔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欧式的格言亭,从前,常有文人雅士在此吟诗做赋,并撰写一些警人喻世的对联悬挂在这里。亭子的设计者叫韩乐然,是中共早期党员,著名画家,1928年他在齐齐哈尔工作期间设计了这座亭子。离开齐齐哈尔后,他赴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并在欧洲许多国家旅行写生、举办画展。1937年,他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被授予少将军衔,1947年牺牲,建国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这是王大化墓碑。1946年东北刚刚解放,艺术家王大化很意外地牺牲在了齐齐哈尔,他的灵柩被安葬于公园西侧,并树立了纪念碑。王大化参与过《白毛女》的创作,著名秧歌剧《拥军花鼓》、《兄妹开荒》都是他的作品。当时中共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题写了“人民艺术家王大化之墓”十三个大字。1982年6月,王大化墓碑重新修复,立于公园劳动湖东岸的高崖上。
  这是齐齐哈尔的第一座电影院,从前的名字叫“春光电影院”。早在1914年,一个俄国人把一种新奇的东西带到了齐齐哈尔,他租用仓西公园内一块空地,放映西洋影像。此后,就有中国商人在仓西公园内放映电影了。1930年5月,商人田蓬珊在龙沙公园内建成了齐齐哈尔第一座电影院,至此,电影就在边城扎下了根。
  如今的龙沙公园占地六十四公顷,其中水面二十公顷,每年接待游客百万以上,是东北地区一所较大的集文物古迹、古典园林、现代旅游、野生动物、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
  有人喜欢在清晨来到这里,打拳、舞剑、跑步、跳健身操,或者聚集在一起唱歌,唱他们喜欢的歌。在清晨,在清新的空气和灿烂的霞光里,他们舒展身体或释放激情,然后,带着一份好心情,开始了自己的一天。
  有人喜欢在上午来到这里,去看花,去看动物,在这都市的绿洲中,你可以亲近大自然,看丹顶鹤起舞,听老虎长啸,这是放松心情的最好方式。你一定会遇到很多小孩子,所有的齐齐哈尔人,小时候都在这个园子里疯跑,关于童年的龙沙公园的记忆,在他们心里永远不会老去。
  有人喜欢在午后来到这里,阳光懒洋洋的时候,是拍摄照片最好的时机。这里,有取之不尽的美景。这是胜龙山,山上的亭子叫天远阁,是公园的最高点;这是澄江阁,是一座典雅的老建筑;这是高阳亭,是韩国高阳市赠送给龙沙公园的礼物,有着鲜明的高丽风格。拍完照,你可以租一条船,泛舟湖面,让微风轻抚一下脸颊,让碧波濯洗一次心灵,是忙碌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有人喜欢在傍晚来到这里,这时晚霞把绚烂倒映湖水中,这时人们把闲情遗落在花丛间,但是傍晚,公园里最美的景致不是亭台花草,而是那些情侣,他们的去处总是一派幽静,他们在幽静中漫步,在树林或湖畔坐下来,听彼此的细语和心跳。所有的齐齐哈尔人,一代又一代的齐齐哈尔人,都是在这里谈恋爱的,园中的树木和小路,听惯了海誓山盟,见惯了热吻和泪水。
  最不可错过的是冬季,龙沙公园的个性,在这个季节里才真正显露出来。一年一度的冰雪节在十二月二十七日拉开序幕,到翌年的二月中旬才告结束。有些美丽要依托严酷来展示,有些温柔要放置在寒冷中感受,这就是冰雪艺术的内涵。那些能工巧匠们,用北方人对冰雪特有的热情雕琢着冰雪,他们让我们知道了,冰有百种表情,雪有千般姿态。对于这些冰灯、雪雕,你赞美它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似乎平淡了些,你形容它晶莹夺目、栩栩如生也好像不够充分,你最好什么也别说,只需用心体会,体会寒冷的魅力,体会北方隆冬的趣味。你也可以把脸贴在冰上,有一种语言就会穿透肌肤直达你的心底,这就是冬天特有的语言,是清澈透明的语言,这语言的含意是请记住冬天的北方,请记住冰雪的纯净。
  该看的风景还很多,每一处风景,从每一个人的眼睛到内心,总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更多的风景你可以自己走一走,看一看。
其他文献
摘 要:《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著名的动物小说。小说中作者对动物界的弱肉强食进行了描绘,也对在极端条件下人与狗之间的生死相依的情感进行了表达。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巴克遇到了理想的主人,从此因对一个人的爱而生。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巴克;爱  作者简介:黄燕青(1983-),男,内江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作者简介:郭德君(1977-),男,甘肃灵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2  忽然对崇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就在我家乡灵台县的西边,但从来没有去过,无论怎么想象都无法想出她的真实面貌。想想在地域辽阔的甘肃竟然有如此袖珍的一个县,面积只有850平方公里!同在甘肃,一个酒泉市的面积都约1
岩画是史前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最近,在亚马孙热带雨林中发现了大量一万多年前的岩画,这为研究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新的资料。  Thousands of rock art pictures about huge Ice Age creatures have been revealed by researchers in the Amazon rainforest. The paintings were
摘 要:苏童历来是一位营造意象的好手,解读苏童作品中的核心意象无疑是阐释其作品的关键。“绳索”是苏童长篇小说《黄雀记》中反复呈现且寓意深刻的意象。它的直接对照是“捆绑”。“绳索“象征着对自由的束缚,代表正义的权威。  关键词:苏童;黄雀记;绳索;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03  王德威在他那篇《苏童论》的开首就強
摘 要:岭南园林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儒家文化,以岭南四大名园为例,其品题中,蕴含古代文人培养理想人格的修身之道,表现为园主人的品性自喻,园主人的读书意趣以及对子孙后代教育的重视;也表现了宗族之间的孝悌之情,既有对家族伦理规范的看重,也有对子孙后代的期望;还有对文人文学唱和之趣的描绘,呈现了当时园林中文人相互唱和的盛况。  关键词:岭南园林;品题;儒家文化  作者简介:龙永琼(1994-),女,广东广州
摘 要:苏童在《黄雀记》中以“黄雀在后”的隐喻将三个主人公的命运纠缠在一起,用“丢魂”喻指80年代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境,通过“红脸婴儿”表现人本质的生存状态以及探究摆脱荒谬生存境遇的可能性。诸多苦闷、偶然、恐惧与绝望同琐碎的现实纠缠交织,《黄雀记》以一种悠游当下而又超越现实的姿态昂扬。  关键词:苏童;黄雀记;精神困境;纠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儒家所倡的道统,是通过《尚书》中“尧、舜、禹”这一帝系建立起来的。而“道统”序列自尧开始的原因正在于从《尚书·尧典》中被一直继承下来的崇德思想。“道统”作为儒家哲学的核心,其意蕴贯穿于六经之中,在孔子倡“仁”的过程中得到整合,从此泽被后世。可谓是“兴于尧,而成于孔,起于德,而立于仁”。在走出疑古时代的今天,《尧典》的意义更当重视。  关键词:《尧典》;道统;德;疑古  [中图分类号]:I2
作者简介:谷传祺(1989.9-),笔名谷潘,2014年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爱好写诗,看小说,听相声。网络写手;著有长篇小说两部,作品发表在《中国诗》、《齐鲁文学》、《青年诗人》等杂志。生长在美丽的玫瑰之乡。自由投稿人。  唐僧四人取得真经后,各自流连与人世间。大圣孙悟空在花果山游荡了数千年后,突然穿越到上帝的伊甸园里得到一个情欲果。此果子乃是一个红色硕大的桃子。奇大无比,飘香四溢
当整个世界都在流行马拉松和长跑,北欧人固执地活在健行和徒步的节奏里。我从未幻想过自己可以在北极圈以北200 公里的荒原完成一段110公里的漫长徒步,但事实上,每个稍有体力储备的办公室白领都能完成这场“极北之地”的穿越,领略瑞典最高峰凯布讷山的容颜,走过低海拔冰川,在萨米人的领地里与“国王之路”同行。  DAY1 Nikkaluokta-KEBNEKAISE 23KM  从斯德哥尔摩飞往基律纳(Ki
摘 要:《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一部典型叙述和鞭挞二战法西斯残忍杀戮行为的反战题材影片,影片伊始是来自约翰.贝哲曼的名言: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和视觉。接下来影片便用尽一个半小时为观众们展现了一场理性对人性的残酷博弈。本文主要就影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的个性命运等,谈谈影片中所传达出的一种理性与人性之间的交互与博弈。  关键词: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理性;人性  作者简介:延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