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石的周末生活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cm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一定生活品位、思想水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年轻人被称作小资。那群退休了的人,他们依据自己的品位和学识,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是该称为老资呢?
  老石名叫石梁平,见面时,他就让我这么称呼。
  老石是个忙人,年青时,在日本留过学,满载一肚子大和文化回来;从事旅游行业工作时,在东南亚呆过一段时间,也是风风火火。现在虽然退休已有好些年头,但一点也不闲着,花梨、沉香、瓷器、黎锦,手头上都有把玩。他参加了好些收藏的协会,还是当地一大网站社区的版主,偶尔会上当地的电视台做节目,活跃得很,不过,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海口东湖的集市。
  见面那天,说明来意后,他坐下,喝了口茶,就开始如数家珍般的说起了海南黄花黎文化:从收藏品标准件的概念到红木国标;从花梨木的美学价值到历史文化价值;从艾克到王世襄;从明式家具的工艺到现代的收藏热。引经据典,诗词典故,信手拈来。我拿着拿笔记本速记,满满当当的记了十页。
  天暗下来了,老石的电话响了,他说是沉香协会的几个朋友,约好了吃饭,这不来电话催了。起身时老石说,明儿是周末,去东湖那集市逛逛,给你看看现实版的。我欣然应诺。
  周末东湖,民间古玩市场
  海口东湖是个古玩市场,和北京潘家园、南京的夫子庙不同,它只是一个行走在民间的地摊市场。从早期的盆景交易地,发展到今天的古玩交易集市,花梨木、黎锦、海捞瓷、沉香等,好不热闹。
  周末,9点的东湖,“热闹”足以形容,外围街道上堆满了人。听说市场很早就开市了,至于这个“很早”有多早,有人说早上6点,有人说凌晨4点,为的是赶个早市抢先淘宝。只见铺在地上的海瓷,簸箕里挑来的老窗花雕件、木料,扁担担来的官椅子,摆在案子上的黄花梨小件像佛珠、烟斗、钢笔、茶壶、算盘等,是典型的草根市场。
  小贩们在摊铺后面或自个把玩,或和同伴讨论着手上的行情,任由看客们自己挑看物品。来来往往的看客,似乎也不需要招呼,慢悠悠的逛着,偶尔蹲下拿起地上的东西端详,并没有出手。老石说这个时段是观望期,就像股市当中九点十五开始的集体竞价。游离在这个市场上的行家,东西的价值大伙心里都有底,来东湖就是希望淘个好价钱。
  草根市场上的诗词典赋
  估计有好东西了。他蹲下来,拿起铺在地面上的一块木料:木柱子的底面上有一个同心圆,里面的那个小圆的颜色显然要比外围深很多,老石指着中间的颜色更深的地方告诉我,这便是心材了。信手拈来一段古文告诉我心材与边材的区别:《崖州志·木类》中说“州属材木,有有心者,有无心者。有心者谓之格木,无心者谓之杂木。俗谓木心为格,木肤为漫。漫蛀虫,格不蛀虫。格与漫,隐有界限一线之分。格坚实而漫松浮,格细结润泽而漫粗疏燥涩。色亦分别。《易日》‘其为木也为坚多心’,疑即此意。”
  我似乎应该习惯老石的引经据典,从昨儿接触起,听他随手拈来一段又一段的诗词典赋,从内心无比的敬仰。我在想,在如此浮躁的社会,老石是花了多大的精力才记住这么多的诗词典故的。老石说,主要还是我们这类人的兴趣,看得多了,也就记住了。只听到他用海南话跟店家说了一阵子,同行的海南人说这是文昌话,老石本是海口人,竟然也操起了文昌话。小商贩似乎跟老石很熟,替他先解释了:石老师厉害着呢,何止只会文昌话,乐东、东方、儋州的他都懂。
  旧房子里,玩友们的小聚
  往市场里面进去,老石一路招呼过去,或停下来拍拍肩、或握个手、或寒暄一阵,某退休的厅长、某公司的老板、某地产的老总、某业界的精英……老石说自己八十年代就开始逛这条街,看着东湖从最早的花鸟盆栽发展到现在的古玩市场,这条街上,也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大人物。这些人,在成为人物之后,并不嫌弃这,每逢周末还是回到老地方,和老朋友们聚聚,顺便再淘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忽然对这个地摊市场刮目相看,老石说,这里可是卧虎藏龙之地呀!
  走到湖边,椰绿榕荫蔽日,阳光下水面上波光粼粼。湖边的一个破旧的房子,对着门的是一块块木头叠成主墙,就像堂里的挂壁;“挂壁”两边分别有一块木板,像是主堂的对联;堂中间是一张两米多长的茶桩,打磨的很是光亮,四周围坐着一些人。木头的叠放,木雕的摆设,加上几株养在陶罐里的绿色藤蔓植物,破房子里面显得格外雅致。
  房子里的人,他们讨论着现在媒体越来越关注海南的文化了,说是哪本杂志写了骑楼老街、某本杂志又开始关注黎族文化。
  主人给我们添了两个杯子后拿出一个陶坛子,说是早晨在东湖淘的,让老石判断一下年代,看看是否买值了。老石将坛子隔在老船木的长凳子上,双手拎着坛子口,转着端详坛壁,查看到底下的落款,一一检验之后判断这是清后期某民窑的作品。随后从坛壁上的纹形釉样和坛子的重量推断使用的粘土,推断是哪个年代民窑常用的风格,又补充坛子口的的锦字纹的图案代表的万寿无疆,是在康熙年间最为常用的图纹。在大家说得最起劲的时候,一个人站起来说:趁石老师在,出去把早晨看上的香炉买了。不过五分钟,一个铜香炉拿回来了,从老石开始,所有人拿在手上掂量一番,转着看一番又传到下一个人手里。最终,所有人都说这香炉物超所值,乐坏了买主,她说第一次在东湖出手,估计是很满意自己的眼光吧!
  东湖就要收市了,大家似乎对这周的小聚并不过瘾,无奈,肚子咕咕催人走。最后,主人提议每周三到她家做沙龙,请老石去给大家讲讲课。于是各自分手等待下周三的相聚。
  下午四点的光景,我在东湖附近等待一场黄花梨收藏圈内拍卖会,等着等着,竟然又碰到了老石……
其他文献
[策划人语]在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批评家尼尔·波兹曼的著作《童年的消逝》中详尽阐述了“印刷术创造了童年,电子媒介又使之消逝。”以观点。此书完稿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网络世界还没有侵犯到儿童的领地。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儿童节,并且是在读书时代反复被强调的一个节日,所以6月带来的躁动和怀旧,多少会聚焦于“童年”的记忆。在此,我们聆听跨越半个世纪、跨越城乡的童年回忆,或许恰如波兹曼所言:“有关童年消
期刊
渔船退休后,不能再使用的老渔船除了劈了烧柴,再无他用,于是被抛弃在海滩上。可是有人却能让它变废为宝,让它的生命重新活起来。在都市一隅,老船长驿站中的船木家具让你重新认识这些船木的价值所在。  那些漂洋过海、闯过风闯过浪的老船木,在大海中逐浪而行,记录一个又一个的沉浮故事,记录着渔人的梦想与希望。铁钉留下的眼孔、海水浸泡的痕迹,丝毫没有影响它的美感,反而增添了一份深邃。  在海甸岛的老船木家具店里,
期刊
朱自清先生说,“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由此浮想联翩思绪腾飞,恍然如置身于那纸醉金迷之境,十里秦淮之畔。凭栏而望,看那青楼林立,画舫凌波;小灯万盏,佳丽聚集;金粉楼台,鳞次栉比;桨声灯影,如醉如痴。模糊灯影中,依稀瞧见几抹丽影,衣袖翩跹,胭脂乱眼。“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浮浮沉沉的梦境中,那些传说,那些旧事,随着柔波荡漾,
期刊
[儿童版]  就像形式各异的服装,“儿童游戏”这个想法也似乎正从我们的股掌之中流失。我们过去习惯于认为儿童游戏并不需要教官、裁判或观众,只要有空间和器材,儿童就可以开始玩了;游戏的目的不为别的,只图快活。然而,就连两千多年前在雅典时代就出现的捉迷藏,现在几乎已经完全从儿童自发的娱乐活动中消失了。儿童游戏,言简意赅地说,已成为濒于灭绝的物种。  ——摘自《童年的消逝》  那时候的男孩是天才少年。  
期刊
晨曦微露之时,在茶楼里或细喝慢饮,或应答酬谢,或悠度光阴,这一坐便坐出了许多的老饕,他们对早茶茶点的讲究,不输专业美食家对美食的讲究。海南早茶的茶点很多,但是上座率比较高的,其实也就几样。  海南人上茶楼喝早茶已经是一种习惯,海口的大宾馆、小酒店以及茶坊皆有早茶。晨曦微露之时,在茶楼里或细喝慢饮,或应答酬谢,或悠度光阴,这一坐便坐出了许多的老饕,他们对早茶茶点的讲究,不输专业美食家对美食的讲究。海
期刊
海南的早茶其实很有特点,虽然有些喝早茶的地方是借鉴粤式早茶这种形式发展起来,但是到了后期,也逐渐本土化了。  每天上下班坐公交,从车窗外看车流人潮瞬时而过,喧闹的大街马路,难以再寻回童年时那质朴的感觉。总是不经意的留心街边一些已经发黄发旧的茶店招牌,我暗自在心里想,或许那里面有什么秘密,否则这块招牌也不会风吹日晒这么久。上了年纪的人会让我很尊敬,同样上了年纪的老招牌也会让我从心底里敬佩。  怀念的
期刊
我出生在1976年。那时我们家住的房子是父母当时用几百元钱买来的婚房。有很高的顶、木头椽子、老虎窗,还有一个很大的天井、红漆木门,及门外泥土地上一棵大树。我很喜欢那房子屋顶很高是尖顶,地上铺的是暗绿被磨平的马赛赛克尖形光滑小石子(向专家考证可能叫水磨石),酷暑的时候赤脚走在上头最舒服。还可以经常叫来小朋友一起在天井里搬一小方桌晒太阳。院子里安静、明亮而温暖。院子的角落里堆着煤球,另一侧有一个正方形
期刊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习雷锋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每天都自觉地做平凡的好事,一有机会便挖空心思做创新的限事。  我住在距离虹口公园三站路的地方,虹口公园里有一尊著名的鲁迅先生坐像,整天游客川流不息,人们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赶来,除了瞻仰鲁迅先生塑像,还要拍照留下永久的纪念。那一块高高的台阶上,人多的时候很混乱,需要有人维护秩序,可是公园的人手不够。  这一信息是我一位消息灵通的同学得到的,她悄悄地告
期刊
李银河在她的个人博客上援引北京女病人的话说,珍惜生命,远离傻逼。然后我就看到有人在那里说,珍惜生命,远离博客。  我还得在那句名言后面再添上一句:远离名人博客。  据非官方统计,徐静蕾是名人博客里“博”得最好的,点击率超过三千万。这归功于徐静蕾能写,每天都写,连不写的时候,也要留下一句:今天累了,不想写了。以前只听说徐静蕾的书法不错,得过一个全国的奖,没想到写作也相当不赖,想想,同时三千万人在看一
期刊
童年的记忆并不愉快,仿佛一切的不快都和父母的严厉管教有关。父母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所以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中国家庭的特征。  童年一直是伴随着音乐的,音符进构成童年回忆的细胞。  大提琴和流行音乐贯穿了我整个童年。  我可以称自己为一名“琴童”,整整8年的学琴生涯占据了我的童年,父母每个月省吃俭用只是为了给我请最好的辅导老师,一节课100元的费用对工薪家庭来说算得上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