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空气也能发大财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jk38830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怪病让张俊平看到蕴藏的商机。通过快速治理室内空气污染,并且将业务迅速扩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张俊平轻易成为年收入百万元的富翁……
  
  生怪病发现商机
  
  2000年6月,管宝兰,孝感市卧龙乡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鼻子突发性出血不止,病因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因为这场怪病,她的儿子张俊平在5年后竟成了一个百万富翁。这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怪病呢?
  2000年4月,张俊平买了套房子,母亲住进去以后,觉得头昏脑涨,鼻子出血。医生说病因不是很明确,可能跟环境污染,包括射线、病毒感染等免疫性疾病有关。
  医生的一席话提醒了张俊平,他赶紧花了3000元钱找当地的环保部门到家里做了一个检测。报告显示,他的房间的甲醛、苯、氨等各项气体的指标都超标。
  母亲的病罪魁禍首可能就是经过装修的新房,按照环保部门的治理建议,张俊平将房子开窗通风,但他却没有耐心等下去。 张俊平说:“因为用环境监测中心的治理方式的话,最少需要3到5个月的时间,这个时间很多用户都接受不了。”
  回到北京后,通过上网查询,张俊平很快就知道了,国内几家科研单位都在生产一种快速治理室内空气污染的设备和药剂。
  这几年北京房地产开发速度很快,有不少入住新房的人为房内装修异味犯愁。张俊平看准了这里面有商机。
  
  拓展业务扩展商机
  
  2002年,张俊平买来设备在北京海淀区开办了一家公司。
  经过处理的房子5天左右就可安全入住,加上每平方米10元的价格也不是很贵,张俊平连续在一些新建住宅区做免费检测的宣传,逐渐将业务铺开了。
  客户是否相信治理的结果,是业务能否拓展下去的关键,张俊平就想到了让质疑的客户去找CMA权威机构重新鉴定。
  2003年5月,张俊平公司的一位技术员外出施工时遇到的一件事,让张俊平找到了另外一个商机。
  这位技术员叫郭虎,他说:“有一次很晚了,我们治理完了准备回公司,当时大妈问了我一句,她说你们公司有没有清洗空调这方面的业务。当时我对大妈说,我们公司主要治理的是室内环境,目前还没有。”
  这件原本跟工作无关的小事,却让张俊平发现,房子里的商机无处不在。 他说:“我们给一个客户做完了污染治理后,那么我们的后续服务是不是可以跟上来?我们就想到了给他们做诸如沙发翻新,家具翻新、清洁养护的工作,这样更加扩展了我们的业务面。”
  而那位技术员郭虎也解释说:“一般厂商对空调进行清洗的时候,只是清洗滤尘网和外壳两部分,但是作为我们专业清洗,我们主要进行的是空调的深层清洗,主要清洗的是翅片,就是蒸发器的翅片,这样,就能清洗翅片空隙的一些灰尘、污渍以及病菌。”
  这类清洗效果立竿见影,不像室内空气治理业务那么复杂,张俊平轻而易举地把客户群扩大了。
  由于干的是治理污染这一行,张俊平平常很注意收集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2003年12月,北京平谷区发生的一起人命案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的一位小姐买了一辆车,结果半年后就死掉了,就是得了血液病。”
  震惊之余,张俊平有了新的主意。既然同样是空气污染治理,自己为什么不把业务从室内延伸到车内呢?
  这一次,张俊平不再像以前那样搞免费检测了,而是将有关的报道复印成资料发给车主。这一招,可比什么都灵——有车族大多都很关注自身健康。如今张俊平在这个项目上每年净赚人民币上百万元。
  由于原理相同,张俊平顺理成章地把检测和治理仪器搬进了小轿车,占领了另一个全新的大市场。巨大的潜力和利润刺激着张俊平不断去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其他文献
王树彤曾在微软工作6年,从普通职员一直做到事业发展部经理,之后到全球市值最高的思科公司任市场部经理,一年后加盟卓越网,并出任首席执行官,负责整个公司的管理、业务运作、市场及与合作伙伴的关系等。她有长达10年的IT业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中国的IT市场有独到的见解。  业界盛传王树彤是一位不可多见的美女CEO,而见过王树彤的朋友都说,她本人看上去比照片还漂亮,一头飘逸别致的短发,越发衬托
期刊
成功之前,她也渴望拥有财富  成功后,她将金钱看得很淡  如今,她平衡着人生的得与失  快乐体验着丰富多彩的人生    1992年,大学毕业不久,王秋杨和丈夫张宝全为了筹集50万元拍自己想拍的片子,选择了下海。他们完全没想到,十几年后竟然拥有了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集建筑施工、装饰装修、物业管理、海洋运输、酒店管理、影视文化、网络通讯、国际投资等于一体的今典集团。旗下不仅有10多家成员公司,而且建
期刊
蔣晓松说自己不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蒋晓松也不愿意人家说他是个企业家;蒋晓松没有走出他的导演情结——蒋出身电影世家,早年负笈东瀛学习影视导演,捧回过中国第一个电视导演大奖。  早在多年前,蒋晓松就不再玩“电视”,因为在海南博鳌他发现了人间仙境,他要把导演的激情铺排在那片山、河、湖、海之中,创作人生最佳作品。  在集蒋晓松10年之精血创意的博鳌水城,世界瞩目、亚洲关切的大事——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举行
期刊
时下,正当不少大学生感叹就业难、赚钱难时,一个仅读过两年技校的西北女孩,却从“e时尚”中发现商机,在短短4年内赚了170万!她设计的个性鼠标垫不仅卖遍北京、上海等地,而且飘洋过海卖到了国外,连世界上最大的零售采购商沃尔玛都打电话向她订货……     小小鼠标垫里找商机    2000年4月的一天,26岁的刘玉芬陪一位朋友买电脑,回来时发现对方少给了一个鼠标垫。待到返回索要时,却听到几位顾客正在抱怨
期刊
□口述/刘 静文/张振中    在欧洲,巧克力被称作“甜蜜梦幻”。在情人节,女孩子收到的往往不是玫瑰,而是个性十足的香醇巧克力。洛阳女孩儿刘静从中受到启示,她独创北京首家“爱情巧克力DIY吧”,引得情侣们怦然心动……    未出校门先挣得第一桶金    我1979年出生在洛阳郊区一个农民家庭,因为经济条件差,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我就下决心自己赚生活费。  第一年寒假我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应聘到一家乳业
期刊
“正宗卤鸡蛋,一块钱一个,吃了还想吃……”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皮衣挥泪大甩卖,卖机会,卖优惠,实惠啊……”   类似以上的吆喝声,可以说在中国各地比比皆是,令人烦不胜烦。可今年32岁的打工汉曹明仁却在这些通过便携扩音机里传出的刺耳的广告声中,发现了商机!他通过替人录制便携扩音机里的广告,一年居然赚了近10万元!     帮人录“吆喝”能赚钱    2002年6月,曹明仁失业了。失业后,他跟随
期刊
广州有一位年轻人,只花1.8万元就红红火火地办起了一家“报社”!不过这家“报社”出版的“报纸”都是“发行量”很小的“喜报”,读者只限于要求“上报”的新郎、新娘及其亲戚朋友,最大“发行量”也没超过500份!但这家“报社”的“社长”却拿着月收入2万元的“高薪”!  他是怎样将这个时尚的新鲜职业,做得有声有色而又利润丰厚的呢?    新婚打工汉决定大赚“结婚喜钱”    1993年,贵州青年李志旺来到广
期刊
张素梅出生在井冈山下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一家6口的生活全靠父母土里刨食,日子过得异常艰苦。初中毕业后,年仅14岁的张素梅为了弟弟妹妹能继续上学,主动放弃升高中的机会,南下打工。  然而一切并非像张素梅想像的那么容易。张素梅先是进入一家制衣厂工作。可是,快到月底发工资时,因劳累过度,张素梅不小心将一件衣服烫坏了,结果被老板扣掉了所有的工资并炒了鱿鱼。张素梅伤心地哭了。  这时,张素梅动了回家的念头,
期刊
目前我國有各类宠物5000多种,宠物市场的潜力至少在150亿元以上。于是,各大城市纷纷涌现出宠物超市、宠物医院、宠物摄影店等。一位农大毕业的年仅25岁的甘肃农村姑娘,以自己独特的慧眼瞄上了“复活宠物”这个创业行当。她没有甘于做一个宠物医院的护士,而是独辟蹊径发掘出一条新鲜创富路——为上海人“复活”宠物。靠着制作栩栩如生的宠物标本,在救“活”一只只可爱小动物,给都市寂寞的人们带来了欢乐的同时,她也掘
期刊
他曾经教育自己的学生:“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    [人物档案]  林毅夫,1952年出生于台湾省宜兰。  1978年获得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随后在台湾军队服兵役,任“陆军中尉”;  1979年5月,从金门冒险泅渡来到大陆,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  1981年赴美留学,1986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做博士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