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比坏”中沉沦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他们相比,我这点问题算得了什么?”
  “像我们这种级别的人物,谁没有几个‘红颜知己’?”
  “问题比我严重者大有人在,我有什么好怕的?”
  …………
  近年来,此类话语在一些党员干部中颇为流行。《人民日报》将这归结为“比坏”心态——一事当前,不是分清好坏曲直,也不是比着看谁比谁更好,而是争着比谁更坏。
  对党员干部来说,这种心理有何危害?如何才能避免?
  本刊特邀铜梁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鹏斌为广大党员干部指点迷津。
  病症一:以坏抗坏——
  “好人变得比坏人更坏,才能战胜坏人”
  “对付坏人,就该以坏治坏。”
  ——李某,某县委部门新进科员
  镜头回放
  2014年春天,李某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家乡当了公务员。
  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还有一个应届本科生。
  因为都是年轻人,李某把那位同事视为知己。
  很快,李某因为学历高、专业能力突出,迅速获得部门领导赏识。
  却不想,一些“言语”开始风传——
  “他学历高,认为部门领导的决策不专业。”
  “他看不起部门前辈,认为他们应该给自己腾位子。”
  “他说,如果让他来做领导,部门会比现在好十倍。”
  …………
  李某心中委屈,到处探听谣传出处——竟然是“知己”嫉妒他倍受赏识,于是把两人平时聊天内容“放大化”散布出来。
  李某倍感受伤,随即又心生怨恨。
  “对付坏人,就要以坏治坏!”李某也开始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地散播那位同事的“坏话”。
  一个月后,因为“污蔑同事”,李某被部门领导叫去“接受教育”。
  “你受了委屈,可以给组织汇报——以坏治坏,只会让你走上邪路!”领导很不客气。
  支招
  勇给自己“修枝打杈”
  在捍卫“正当利益”幌子下,李某开始“以坏治坏”。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双方陷入“你整我,我整你”的恶性循环,最终双双“受伤”。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做纪念。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游玩者都带几块天竺石走,那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于是他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白居易在杭州任上,兴湖筑堤,引水灌田,造福百姓。带两块石头做纪念,实在不足挂齿。然而,他却用放大镜看这件小事,其自律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如同树木生长,总有些时候会旁逸斜出一些枝杈来,影响树木的茁壮与伟岸。树木不能自我修剪,人却可以——勇于自我“修枝打杈”,人生之树才能长得健康而伟岸。
  所以,一遇到“坏情况”,不要马上就把问题归罪于外界或他人,寻找借口来为自己开脱,而是要勇于自我“修枝打杈”,从知耻开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然后再通过合理方式进行沟通,消除误会、达成谅解,避免矛盾激化。
  如果通过沟通不能消解矛盾,可以向组织和上级汇报,请求第三方调解。
  通过以上方式,应该就能跳出“比坏”循环了。
  病症二:消极从众——“又不是我一个人在这么做”
  “他们做得,我为何做不得?”
  ——张某,某职能部门业务科长
  镜头回放
  “焦裕禄就是我的榜样。”2005年,张某参加工作之初,给自己定下目标。
  参加工作后,张某一直洁身自好——他不拿辖区企业给的“误餐费”,也不收下属单位的“路费”;亲戚朋友想“开后门”,他也一概推拒。
  三年下来,领导同事都夸张某是“好公仆”,也有人说他是“铁公鸡”。
  2008年9月,张某的侄子大学毕业,一时没有找到好工作。
  一天,张某下班回家,侄子递上一壶热茶。
  “叔,你管着上百家企业——能不能帮我说一声,让我去上班?”侄子央求。
  “你说一声,他们敢说个‘不’字?”妻子吹风。
  那天夜里,张某失眠了。
  第二天,张某对妻子说:“还是让侄子凭本事找工作吧。”
  闻言,妻子大怒——
  “隔壁老程的儿子,找熟人进了一家国企!”
  “你们局小王的女儿,走关系进了一家‘民企500强’!”
  “现在找工作,哪个不找关系?”
  …………
  妻子一番“痛骂”后,张某想妥协了:“别人走后门、收‘信封’,也没出什么大问题——他们做得,为何我就不能做了?”
  支招
  算好“人生损益账”
  张某一直以焦裕禄为榜样,是一个具有“比好”心态的干部。
  然而,面对家人的不解,他的“比好”心态动摇了。
  这种动摇非常危险,要及时悬崖勒马。
  为什么这么说?
  近年来落马的干部,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比坏”定式——
  第一步:工作之初,立志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做一名好干部。
  第二步:年增日久,“比好”心态动摇,转而开始向往金钱、女色等“现实”利益。
  第三步:在“他们做得,我也做得”的“比坏”心理诱导下,开始踏上邪路。
  第四步,在“问题比我严重者大有人在”的心理诱导下继续腐化。
  第五步,腐化劣迹被查,身败名裂。
  如此“定式”,怎样破解?
  我认为,要算好“人生损益账”——“张某们”可以看看《人生核算——一名囚徒的感言》这本书。   书中援引了一位因职务犯罪而锒铛入狱的女贪官在狱中为自己算的“七笔账”:算政治账——自毁前程;算经济账——倾家荡产;算名誉账——身败名裂;算家庭账——夫离子散;算亲情账——众叛亲离;算自由账——身陷囹圄;算健康账——身心憔悴。读后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有些“聪明人”之所以栽跟头,就是因为没有算清人生“得失”这笔大账。
  所以,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一定不要消极从众——在互相“比坏”中,你会陷入“比坏”定式,一步一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爱惜自己、爱惜家人,从算好人生“七笔账”开始。
  病症三:“次好”心态——“矮子里面充高子,比下一个是一个”
  “我是能力不足,但总比他好些。”
  ——程某,某部门中层干部
  镜头回放
  2014年9月,组织部门公布消息——“即将提拔一位副职领导干部”。
  程某立即激动起来。
  “论资历,全体中干里我数第一;论能力,我也还凑合。”他说。
  很快,竞评开始,程某第一个报了名。
  笔试、测评、演说……程某信心满满,奋勇向前。
  三个月后,竞聘结果公示——程某落选,一名年轻干部被提拔。
  看到公示,程某心里“咯噔”一下。
  随后三个月,他工作消极,斗志全无。
  部门领导感觉到了问题,主动找他谈话——
  “有什么想不通,聊聊。”
  “为什么不提拔我?”
  “你的业务能力还是差了一点。”
  “我资历、职称都比他高,虽然业务能力差了一点,但总比他好一些噻,凭什么选他不选我?”程某大声质问,情绪激动。
  “就凭你这心态,就比人家差了不少。”部门领导怒了。
  支招
  树立“比好”标杆
  程某的困惑,可能不少“一把手”都遇到过。
  对干部而言,晋升、评优等事项关乎仕途前程,是“大事”。因此,每逢“大事”来临,“程某们”就会冒出“比坏”心理——“矮子里面充高子,比下一个是一个”。
  这类行为,负面影响位居“比坏”心态之首——它会极大削弱团队凝聚力,还可能蔓延到日常工作中,导致整个团队陷入“比坏”困境,在彼此拆台和不信任中走向解体。
  如此境地,如何避免?
  日本管理学大师松下幸之助已给出回答。
  二战后,松下幸之助创办的松下电器公司发展迅猛,员工数量也开始“爆发”。
  松下开始面临一个挑战——如何让日益庞大的团队持续“向好”,而不是在“比坏”循环中分崩离析?
  针对这个问题,松下幸之助提出了“制度向导法”——通过建立考核激励制度体系,以利益为导向,树立团队“比好”风气。
  此后60年,松下团队日益庞大,凝聚力却与日俱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比好”,仅靠一己之力远远不够——必须借助“指挥棒”,通过制度体系善加引导。
  ●建立职业精神学习制度,引导全体干部树立对政治品质、个人道德和业务能力的“三崇”心理。
  ●打造各级沟通交流平台,及时疏导干部情绪,消除误会、纠正偏激行为。
  ●借助组织生活会、民主测评等活动平台,宣传部门优秀干部事迹,进行合理激励,树立“比好”标杆。
  ●将以上举措运用结果量化,纳入干部考核成绩。
其他文献
2014年8月16日,重庆德康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会。  “是中共党员么?”应聘者坐定,总经理胡述刚便抛出第一个问题。  为何要问是不是党员?  “同等条件下,党员优先录用。”胡述刚说。  一家非公企业为何如此重视党员?  “我们尝到了党建工作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甜头!”胡述刚回答。  而这背后,璧山区找到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作用的平台——“新三会一课”。  “两张皮”  2009年初,农历
2014年11月5日早晨,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法院第一法庭门口。  一位老婆婆眼巴巴地张望着。  陈晓军掏出钥匙,走进法院。  老婆婆疾步上前,轻声问:“你是陈法官吗?”  “嗯,找我有什么事?”陈晓军转过身问。  “我要打官司!”老婆婆从衣服兜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纸。  在第一法庭所在的修齐镇,人人心里都有个谱:遇到法律问题就找“陈法官”。  放架子  1988年,陈晓军通过招考进入城口县人民法院庙双
在一场充满了爆炸性热闹的义卖会上,有位母亲,给她三岁的孩子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气球。孩子欢天喜地地抓着系在气球上那根细细的线,一蹦一跳地走着,走着,不知怎的,一个不慎,五指一松,气球脱手而出,急速投奔自由去了。  孩子初而惊愕,再而难受,五官被骤然侵袭的悲伤挤得走了位,眼看泪水即将泛滥,他那明理而聪慧的母亲,却适时地蹲了下来,以一种充满了音乐感觉的愉快声调大声说道:“瞧,宝贝,气球的妈妈呼唤它回家吃
推荐书籍:《伟大是熬出来的》  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严格自律、管理自己的能力,印证了一点:伟大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我们要管好一个单位或企业,领导人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王石只用了五年多时间,就把七大洲最高峰爬完了,很不简单。  他是怎么做到的?在山上,我们和他的最大区别在于他能管理自己。  比如他说几点进帐篷就几点进帐篷。为保持能量,食物再难吃他都往下咽,而我觉得不好
推荐书籍:《野蛮生长》  王石的性格品质也很有意思,其中有一个特点叫“大公有私”。他在讲社会责任时,不避讳个人需要,他非常坦荡和磊落,从不装“大尾巴狼”,所以能赢得大家的敬重。  一位记者问王石:“你老去爬山,为什么不把那钱省下来办个希望小学?”  王石说:“你这个说得不对,我有我的正常消费需要,我做公益是有公益的需要,我有很多需要,我的需要在我有能力时我都会去做,不能说我的收入只做这一件事情。”
1 山和海  什么样的山和海可以移动?  2 飞往南方  为什么燕子冬天的时候要飞往南方过冬?  3 倒长的眉毛  什么时候眉毛会长在眼睛下面?  4 吃不饱  什么东西人们在不停地吃它,却永远吃不饱?  5 团团转  什么人工作整天忙得团团转?  上期答案  脑筋急转弯:1.瀑布  2.因为巧克力棒  3.麋鹿(迷路)  4.孔子的子在左边  孟子的子在上边  5.圣诞老人  智力游戏:【5秒钟
2014年,王中云59岁,帮别人驾驶客车。  他在合川区肖家镇的家里,收藏着一份上世纪80年代的行政诉讼《判决书》。  《判决书》是油印的,上面印着“(1987)合法行字第01号”的文件号。  在“01”数字背后,王中云早年的一次“壮举”跃然纸上。  “民告官”第一人  1986年以前,王中云和家人住在肖家镇哨马街103号。  那是一排土墙房,很挤,也很寒碜。  1986年4月,王中云攒了点钱,决
现在到医院看病或体检,十有八九都要进行抽血化验,有的人甚至一次要抽取很多管血。有人不禁要问:“这花花绿绿的采血管都有什么不同吗?抽一个大管不行吗?”今天就给大家来解答一下。  不同颜色的采血管主要是为了区分采血管中预制的不同成分。比如,紫色帽的采血管中含有EDTA(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绿色帽的采血管中含有肝素钠抗凝剂;而蓝色帽的采血管和黑色帽的采血管中含有的虽然都是枸橼酸钠抗凝剂,但是两者的比例
“民告官”怎么告
期刊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核舟记》“研讨与练习”一第3小题中认为“泛舟”的地点是赤壁,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关于这个问题,本人有一点点不成熟的看法。  《核舟记》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从核舟上刻的人和景物来看,是“大苏泛赤壁”。《赤壁赋》写苏东坡泛舟赤壁,虽有其事,但是没有说黄鲁直和佛印和尚伴游。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