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画
大家好 ,这里是一个名为陈思颖的家伙的自我介绍。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她有一张刀子嘴和一颗豆腐心。如果有人找她帮忙,嘴上说着不愿意,手上却很实诚!她爱好广泛,钢琴、舞蹈、国画……尤爱写作与看书。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世界名著和网络小说都有涉猎。最爱《飘》中的斯嘉丽·奥哈拉,一个美丽却又复杂的女子。她是一个一看书就如痴如醉的家伙,上一次她因为看书忘了妈妈的嘱咐,结果家里的水壶烧坏了底座。如果因为看书引发了写作的灵感就会“废寝忘食”。久而久之,就有了一条吃饭前不能看书的规矩。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一直同宿命做挣扎,而一切只为了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欲望。出生的时候,有一种欲望叫作成长;垂死的时候,有一种欲望叫作灵魂的永恒。放弃欲望只是一种简单而幼稚的想法,因为放弃欲望之后,人们只会庸碌无望地活在虚伪的物质躯壳中,所以斗争是唯一的出路,无论结果怎样,至少证明你曾经在这片天地中充实地活过。
初识悟空是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真正认识悟空却是在今何在的《悟空传》中。在这里,孙悟空被写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虽然与人们印象中传统的悟空形象不同,但对于我们来说,似乎距离更近了一步,仅仅是因为在悟空的身上有了人性,有了和人类交流的共同语言。
喜爱悟空,因为他敢爱敢恨敢怒敢言。
佩服悟空,因为他不怯不服不输不弃。
文中所写悟空其实当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早已死去,而后来的两个悟空都是他的欲望化成的实物。一个放荡不羁、桀骜不驯,是那个谁都不怕的美猴王;另一个唯唯诺诺、一心向佛,是那个头戴紧箍的孙行者。一个打死唐僧,搅乱龙宫地府,手握紫色纱巾;一个忘记一切,被仙界所累,为摆脱俗物而困惑。哪一个是真正的悟空?他们都是真的,是齐天大圣灵魂中的两个侧面。一个是悟空的本性,对自由、理想有着不懈且不拘一格的追求;一个是被佛祖束缚住的悟空,在他的脑海中只有紧箍咒才能证明他的身份,已全然失去了自我。
最终,孙悟空在自己灵魂的两个侧面的对决中,将灵动的生命结束,两种形态也归于一个灵魂。弥留之际,悟空终于做出了选择,一个真正的选择,他把手伸向了紫霞仙子,手中是表明他心迹的纱巾。悟空胜了,他的胜利不仅仅在于得到了紫霞的永世陪伴,也不僅仅在于他摆脱了天庭或是尘世的喧嚣,而在于他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路。在岔道口,它面临着“神”“仙”“妖”的选择,在他抗拒不了“神”和“仙”的诱惑后,他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可是悟空在最后用自己的死明示了他的选择——做一个本性的自己,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不息,哪怕是以死为代价。有了这种顶天立地的气概,做不做神仙又有什么价值呢?神仙所谓的无根、无情、无欲、无求,在我们看来是那么可笑,即使是一根无情、无欲的野草也终究离不开它的根,那么神仙呢?连一根苟活的草都不如,仅此而已。现在想想还是悟空的话最有道理:“因为我活着,我不能掩藏心中的本欲。”也正因为这样,悟空去战去斗,为了心中的理想去和所谓的宿命抗争。虽然悟空死了,但仍然让我们感受到无上的光荣。因为佛祖说:“我用紧箍咒束住他心中的真与善,直逼出他的恶与仇恨,他对生命只要还抱有希望,就不能不与自己的力量斗争,但它不可能战胜自己,倒是他不得不求我分出是非,那时我说孙悟空如何,他便如何了。但是我算不到,他宁肯死,也不肯输。”
他宁肯死,也不肯输!
死是一种永恒的状态,也许只有这种方式才可以摆脱宿命。
输也是一种永恒的状态,但如果输了理想、输了希望就彻底地失去了自我,并且永远也跳不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怪圈。
喜爱悟空,因为他敢爱敢恨敢怒敢言。
佩服悟空,因为他不怯不服不输不弃。
菩提曾对悟空说:“金箍是将人的心思束缚,把欲望的痛苦化作身体的痛苦,你若如诸神达到了忘我之境,自然不会受紧箍咒之苦,放下你自己,忘了你的所爱和所恨。”悟空却说:“我忘不了东海水,忘不了花果山,忘不了西天路,忘不了路上的人。”
悟空,也许你给我们的启示是悟不空吧!参不透人情,参不透世故,只因为五百年的光阴是一个骗局。但这已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你告诉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欲望而拼搏,无论等待我们的是什么。这本身便是一个比所有神明都高贵的过程,足矣。
今何在所写的西游,是一条人的道路。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西游路,我们都在向西行走,等到了西天,就化作虚无。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点,没有选择,不能回头。你只有在这条路上走得精彩一些,抬头挺胸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想一些,多看一些。这样你就可以像书中的猴子一样,对着天地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
(指导老师:周 君)
创作感言
《悟空传》是2015年末、2016年初时看过的一本书,当时只是作为消遣而看,后来2017年末心情消极时,又重看了一遍。初看《悟空传》时,心中被浓浓的爱包围;而后几次,则不同,在多遍阅读之后,我认识了一个我从未认识过的悟空,又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我。那时的语言是灰色的,常常一个人对着天空发呆,以为对天空望久了,便能看见上帝;那时的心情是灰色的,在阴雨天总会想起一句话,我的心情就和这天气一样,茫然而不知所措。书中的悟空与那时的我有许多许多相似的地方……机缘巧合之下,有了这些文字,也有了这些不一样的感悟。
大家好 ,这里是一个名为陈思颖的家伙的自我介绍。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她有一张刀子嘴和一颗豆腐心。如果有人找她帮忙,嘴上说着不愿意,手上却很实诚!她爱好广泛,钢琴、舞蹈、国画……尤爱写作与看书。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世界名著和网络小说都有涉猎。最爱《飘》中的斯嘉丽·奥哈拉,一个美丽却又复杂的女子。她是一个一看书就如痴如醉的家伙,上一次她因为看书忘了妈妈的嘱咐,结果家里的水壶烧坏了底座。如果因为看书引发了写作的灵感就会“废寝忘食”。久而久之,就有了一条吃饭前不能看书的规矩。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一直同宿命做挣扎,而一切只为了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欲望。出生的时候,有一种欲望叫作成长;垂死的时候,有一种欲望叫作灵魂的永恒。放弃欲望只是一种简单而幼稚的想法,因为放弃欲望之后,人们只会庸碌无望地活在虚伪的物质躯壳中,所以斗争是唯一的出路,无论结果怎样,至少证明你曾经在这片天地中充实地活过。
初识悟空是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真正认识悟空却是在今何在的《悟空传》中。在这里,孙悟空被写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虽然与人们印象中传统的悟空形象不同,但对于我们来说,似乎距离更近了一步,仅仅是因为在悟空的身上有了人性,有了和人类交流的共同语言。
喜爱悟空,因为他敢爱敢恨敢怒敢言。
佩服悟空,因为他不怯不服不输不弃。
文中所写悟空其实当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早已死去,而后来的两个悟空都是他的欲望化成的实物。一个放荡不羁、桀骜不驯,是那个谁都不怕的美猴王;另一个唯唯诺诺、一心向佛,是那个头戴紧箍的孙行者。一个打死唐僧,搅乱龙宫地府,手握紫色纱巾;一个忘记一切,被仙界所累,为摆脱俗物而困惑。哪一个是真正的悟空?他们都是真的,是齐天大圣灵魂中的两个侧面。一个是悟空的本性,对自由、理想有着不懈且不拘一格的追求;一个是被佛祖束缚住的悟空,在他的脑海中只有紧箍咒才能证明他的身份,已全然失去了自我。
最终,孙悟空在自己灵魂的两个侧面的对决中,将灵动的生命结束,两种形态也归于一个灵魂。弥留之际,悟空终于做出了选择,一个真正的选择,他把手伸向了紫霞仙子,手中是表明他心迹的纱巾。悟空胜了,他的胜利不仅仅在于得到了紫霞的永世陪伴,也不僅仅在于他摆脱了天庭或是尘世的喧嚣,而在于他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路。在岔道口,它面临着“神”“仙”“妖”的选择,在他抗拒不了“神”和“仙”的诱惑后,他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可是悟空在最后用自己的死明示了他的选择——做一个本性的自己,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不息,哪怕是以死为代价。有了这种顶天立地的气概,做不做神仙又有什么价值呢?神仙所谓的无根、无情、无欲、无求,在我们看来是那么可笑,即使是一根无情、无欲的野草也终究离不开它的根,那么神仙呢?连一根苟活的草都不如,仅此而已。现在想想还是悟空的话最有道理:“因为我活着,我不能掩藏心中的本欲。”也正因为这样,悟空去战去斗,为了心中的理想去和所谓的宿命抗争。虽然悟空死了,但仍然让我们感受到无上的光荣。因为佛祖说:“我用紧箍咒束住他心中的真与善,直逼出他的恶与仇恨,他对生命只要还抱有希望,就不能不与自己的力量斗争,但它不可能战胜自己,倒是他不得不求我分出是非,那时我说孙悟空如何,他便如何了。但是我算不到,他宁肯死,也不肯输。”
他宁肯死,也不肯输!
死是一种永恒的状态,也许只有这种方式才可以摆脱宿命。
输也是一种永恒的状态,但如果输了理想、输了希望就彻底地失去了自我,并且永远也跳不出自己为自己设置的怪圈。
喜爱悟空,因为他敢爱敢恨敢怒敢言。
佩服悟空,因为他不怯不服不输不弃。
菩提曾对悟空说:“金箍是将人的心思束缚,把欲望的痛苦化作身体的痛苦,你若如诸神达到了忘我之境,自然不会受紧箍咒之苦,放下你自己,忘了你的所爱和所恨。”悟空却说:“我忘不了东海水,忘不了花果山,忘不了西天路,忘不了路上的人。”
悟空,也许你给我们的启示是悟不空吧!参不透人情,参不透世故,只因为五百年的光阴是一个骗局。但这已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你告诉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欲望而拼搏,无论等待我们的是什么。这本身便是一个比所有神明都高贵的过程,足矣。
今何在所写的西游,是一条人的道路。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西游路,我们都在向西行走,等到了西天,就化作虚无。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点,没有选择,不能回头。你只有在这条路上走得精彩一些,抬头挺胸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想一些,多看一些。这样你就可以像书中的猴子一样,对着天地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
(指导老师:周 君)
创作感言
《悟空传》是2015年末、2016年初时看过的一本书,当时只是作为消遣而看,后来2017年末心情消极时,又重看了一遍。初看《悟空传》时,心中被浓浓的爱包围;而后几次,则不同,在多遍阅读之后,我认识了一个我从未认识过的悟空,又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我。那时的语言是灰色的,常常一个人对着天空发呆,以为对天空望久了,便能看见上帝;那时的心情是灰色的,在阴雨天总会想起一句话,我的心情就和这天气一样,茫然而不知所措。书中的悟空与那时的我有许多许多相似的地方……机缘巧合之下,有了这些文字,也有了这些不一样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