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理论基础两个方面,结合美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针对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阐述了深圳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进行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 高职院校 新型发展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产学研结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这种教育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更好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这种教育形式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旨在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等多种教育环境和各自独特资源,把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国际上成为“合作教育”,它强调了除知识传授和产学研结合以外,还侧重于人才培养方面。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的区别在于教学培养目标、学生角色以及生产实习时间安排等方面,根本区别在于它与市场、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产学研合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从专业的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的培养和聘任,教学设施的建设、教育资源的互相利用、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到学生的培养和分配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结合。
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而言,产学研合作教育核心是校企互动。一是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按照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需要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二是教学资源共享,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学校的专业设置满足上市场发展的需求,同区域经济结构的进行调整,与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校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局面,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
(1)教育应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
教育是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贯通,互相渗透。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对它的支持,而能否获得社会认同的关键又在于其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因此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而赢得自身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受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制约,没有发达的教育事业,没有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任何一个高等教育机构都不能置身于市场经济之外,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更是不能例外,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条基本原理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贯穿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始终,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邓小平从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和阐述产学结合问题。“现在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高职毕业生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必须产学研相结合使高职学生不仅能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知识技术,还能在实践中培养技能和获得一定的生产经验。
(3)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对学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解决就业问题。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和提供的技术服务必须获得企业的认同。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依靠企业,与企业合作,离开了企业的支持,高职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这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
企业的发展需要高职教育为其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2005 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 “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要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必须培养大批掌握新技术、能操作最新的机床、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现在是最缺乏的。”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需要寻求不断的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信息共享,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先进的设备,优异的工艺,花钱都可以买来,然而大量需要的技能人才,是花钱都买不到的。大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社会分工又越来越明细的今天,不可能再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是由职业院校按职业技术教育规律成规模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受益,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的受益更大。
三、美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办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范式。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之一也都是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办学模式。早在1906年,产学研合作教育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就在美国产生,在美国的影响下,其他发达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巨大潜力,合作教育在各国蓬勃开展,为各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日本的产学研结合取得了以下令人瞩目的成果,进行人才的培养和交流。芬兰政府通过对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产业链进行全面经济支持,获得对产业的充分调控权对科研的资助,芬兰特别强调产学研合作研究。
我国受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产学研教育的影响,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随后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这一重要论断第一次把产学研结合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既符合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也抓住了当前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通过美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学习,目前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政府的管理和引导职能
强化产学研合作,就必须强调政府的作用,建立政府为主导的创新体系,激发产学研各方合作的积极性,为高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因此,我国的产学研结合体可以再加上一个“官”字,即“官产学研”的结合。
重视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尤其要强调政府的管理和引导职能,各地方政府需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适时出台一系列的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优惠政策。
(二)制度建设是产学研结合的有效保障
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研究的法律,产学研合作的规定分散在有关政策法规中,且存在一些规定的空白。建议制定《国家合作研究法》,对合作研究中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规范,对在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中出现的纠纷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以引导和鼓励不同主体开展合作研究,为合作研究提供法律保障。
(三)大学、科研单位与民营企业密切合作
大学、科研单位推动知识转移与训练计划,不仅为企业培养适合性人才,而且使大学教学和研究更适应企业的实践要求。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要积极寻求与大学、科研单位的研发合作。
(四)四是制定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体系
政策体系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措施。当前,应抓紧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财税、政府采购、金融、知识产权和人才激励等政策的实施细则,以便把产合作向纵深方向推进。
四、深圳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的理论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有自主开展模式,联合成立研发中心模式,共建二级学院模式,合作成立培训中心模式,订单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模式。产学研合作机制在运行中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深圳高等职业院校针对深圳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与自身条件相结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其内涵的丰富性和实践的艰巨性正不断地显现出来,理论上的探讨也在不断深化。对于深圳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过程中,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方面来说,产学研三方犹如支撑巨鼎平衡的三足,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都会动摇高职教教育的根基,并进而影响其进一步快速发展。产学研结合在国外已有较长历史,其对教育的发展,对促进教育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日益突显其重要的功用与效能。
学校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办学过程中,当地政府起到了统筹领导作用,积极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措施,特别是通过机制创新,使“官、校、企、行”四方联动。高职院校基本改变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办学模式,逐渐发展以市场为向导,探索“把学校建在车间,把车间建在学校”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人才方面卓有成效。很多行业的企业主动参与到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在师资、设备、技术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深圳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教育模式的实践表明,政府统筹、学校主动、行业与企业参与,“官、校、企、行”四方联动是实现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玉霞.产学结合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8月第16卷第4期.
[2]董萌萌.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信息
[3]吕一中.王怀群,王强等.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12.68-69
[4]孙福全.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9.第B06 版
[5]刘莉芳.国外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总结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9年05期.
[6]郑丽华.美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经验及其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3月
(作者单位: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东华大学 机械学院)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 高职院校 新型发展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产学研结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这种教育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更好掌握知识、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这种教育形式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旨在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等多种教育环境和各自独特资源,把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国际上成为“合作教育”,它强调了除知识传授和产学研结合以外,还侧重于人才培养方面。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的区别在于教学培养目标、学生角色以及生产实习时间安排等方面,根本区别在于它与市场、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产学研合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从专业的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的培养和聘任,教学设施的建设、教育资源的互相利用、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到学生的培养和分配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结合。
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而言,产学研合作教育核心是校企互动。一是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按照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需要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二是教学资源共享,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学校的专业设置满足上市场发展的需求,同区域经济结构的进行调整,与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校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局面,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
(1)教育应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
教育是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贯通,互相渗透。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对它的支持,而能否获得社会认同的关键又在于其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因此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而赢得自身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受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制约,没有发达的教育事业,没有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也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任何一个高等教育机构都不能置身于市场经济之外,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更是不能例外,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条基本原理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贯穿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始终,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邓小平从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和阐述产学结合问题。“现在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高职毕业生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必须产学研相结合使高职学生不仅能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知识技术,还能在实践中培养技能和获得一定的生产经验。
(3)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对学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解决就业问题。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和提供的技术服务必须获得企业的认同。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依靠企业,与企业合作,离开了企业的支持,高职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这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
企业的发展需要高职教育为其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2005 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 “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要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必须培养大批掌握新技术、能操作最新的机床、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现在是最缺乏的。”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需要寻求不断的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信息共享,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先进的设备,优异的工艺,花钱都可以买来,然而大量需要的技能人才,是花钱都买不到的。大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社会分工又越来越明细的今天,不可能再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是由职业院校按职业技术教育规律成规模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受益,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的受益更大。
三、美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办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范式。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之一也都是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办学模式。早在1906年,产学研合作教育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就在美国产生,在美国的影响下,其他发达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巨大潜力,合作教育在各国蓬勃开展,为各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日本的产学研结合取得了以下令人瞩目的成果,进行人才的培养和交流。芬兰政府通过对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产业链进行全面经济支持,获得对产业的充分调控权对科研的资助,芬兰特别强调产学研合作研究。
我国受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产学研教育的影响,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随后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这一重要论断第一次把产学研结合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既符合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也抓住了当前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通过美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学习,目前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政府的管理和引导职能
强化产学研合作,就必须强调政府的作用,建立政府为主导的创新体系,激发产学研各方合作的积极性,为高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因此,我国的产学研结合体可以再加上一个“官”字,即“官产学研”的结合。
重视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尤其要强调政府的管理和引导职能,各地方政府需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适时出台一系列的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优惠政策。
(二)制度建设是产学研结合的有效保障
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研究的法律,产学研合作的规定分散在有关政策法规中,且存在一些规定的空白。建议制定《国家合作研究法》,对合作研究中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规范,对在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中出现的纠纷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以引导和鼓励不同主体开展合作研究,为合作研究提供法律保障。
(三)大学、科研单位与民营企业密切合作
大学、科研单位推动知识转移与训练计划,不仅为企业培养适合性人才,而且使大学教学和研究更适应企业的实践要求。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要积极寻求与大学、科研单位的研发合作。
(四)四是制定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体系
政策体系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措施。当前,应抓紧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财税、政府采购、金融、知识产权和人才激励等政策的实施细则,以便把产合作向纵深方向推进。
四、深圳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的理论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有自主开展模式,联合成立研发中心模式,共建二级学院模式,合作成立培训中心模式,订单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模式。产学研合作机制在运行中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深圳高等职业院校针对深圳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与自身条件相结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其内涵的丰富性和实践的艰巨性正不断地显现出来,理论上的探讨也在不断深化。对于深圳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过程中,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方面来说,产学研三方犹如支撑巨鼎平衡的三足,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都会动摇高职教教育的根基,并进而影响其进一步快速发展。产学研结合在国外已有较长历史,其对教育的发展,对促进教育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日益突显其重要的功用与效能。
学校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办学过程中,当地政府起到了统筹领导作用,积极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措施,特别是通过机制创新,使“官、校、企、行”四方联动。高职院校基本改变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办学模式,逐渐发展以市场为向导,探索“把学校建在车间,把车间建在学校”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人才方面卓有成效。很多行业的企业主动参与到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在师资、设备、技术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深圳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教育模式的实践表明,政府统筹、学校主动、行业与企业参与,“官、校、企、行”四方联动是实现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玉霞.产学结合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8月第16卷第4期.
[2]董萌萌.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信息
[3]吕一中.王怀群,王强等.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12.68-69
[4]孙福全.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9.第B06 版
[5]刘莉芳.国外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总结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9年05期.
[6]郑丽华.美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经验及其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3月
(作者单位: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东华大学 机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