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明川:卫星总师是个90后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90107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着“10,9,8……2,1,发射!”的倒数计时,耸立的发射架上传来阵阵轰鸣,火箭破空而去,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这枚火箭是长征六号,它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的发射记录。
  在这20颗卫星中,有一颗叫“紫丁香二号”,是我国首颗由学生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通常指质量小于10千克、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卫星。与微型卫星相比,其对遥感系统在质量、体积、功耗等的要求更加苛刻;与传统卫星相比,其体积和重量小,但组成结构及研制流程相差不多)。这颗卫星的总设计师,叫韦明川。
  提到卫星总设计师,人们脑海中往往出现的是年过半百的航天精英。谁又能想到,作为“紫丁香二号”的总设计师和测控负责人,韦明川是一个90后,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2014级博士生。
  韦明川从小就对物理和航天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时代就在创新实践和电子信息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他的兴趣体现在实践操作上,经常会用攒的钱购买无线电、电阻等一些配件,然后自己研究、组装。2009年,韦明川通过自主招生考入了哈工大,学校里浓郁的科研氛围,让他仿佛走入科技的殿堂。
  发射卫星是韦明川从大二到博一这5年来不曾停歇的梦想。2009年12月15日,中国首颗业余无线电通信卫星“希望一号”发射成功的消息让他为之一振,萌生了自己动手研制小卫星的梦想。他悄悄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几个好友,但大家嘘声一片。“你听说过哪个大学让学生研发卫星?还能发射?”大家的否定让他有点动摇,于是他又试探着找到平时谈得来的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老师们一致力挺:“咱们学校向来欢迎‘爱做梦’的学生,别动摇,这是件好事。”有了老师的鼓励,2010年,韦明川找到朋友们,开始着手研究研发卫星的可能性。这些伙伴就是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的创始者。当然,在刚刚起步时几乎没人相信他们会坚持做下去,更不会相信卫星能发射出去。
  2011年夏天,韦明川正和业余无线电俱乐部的伙伴们为进展缓慢的小卫星计划苦恼,偶然在网上看到学校参与QB50工程的消息后,他难耐欣喜,第一时间找到了负责人王峰老师申请参与项目。QB50工程由比利时冯卡门流体动力研究院联合欧空局等机构于2010年提出,邀请全球高校参与,采用50颗立方体卫星组网,计划2016年底发射,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微小卫星国际合作项目,也将是一次发射卫星最多的项目。韦明川他们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2012年1月,国内首个由学生亲自参与设计、研制、调试与应用的微纳卫星团队正式成立。
  在哈工大,教师能够形成跨学科合作的科研团队,学生也可以。团队以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凝聚了学校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热能工程8个学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多人,是一支学科交叉的研制团队。通俗地说,这是一支混搭的梦之队。韦明川说:“以学生为主的研制模式给了我们充分的发挥空间,大家自主学习、钻研攻关,激发和锻炼了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意志力,而跨学科、跨专业的协作攻关也让我们在一起扬长避短。”
  团队里其他学生对韦明川的称呼是“韦老板”,这一绰号来自科研、测算工作中韦明川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严厉态度。大家的共识是,“韦老板”有亲和力、能包容,个人魅力十足,善于将有特长的人聚在一起。但如果有谁工作态度稍有不靠谱,平时乐呵呵的韦明川会立刻拉下脸,一针见血地批评、纠正。即使队友们都是同学,大家对于韦明川的工作要求也丝毫不敢懈怠。于是“老板”这个称呼不胫而走。
  卫星研制过程中,韦明川尝遍“酸甜苦辣”,他对其中的“苦”感受尤为深刻。面对每一次的新任务,都像是进入了陌生的迷宫,模棱两可的基本概念,毫无头绪的工程实验,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生疏的知识迅速谙熟成为能灵活运用的理论,然后再将理论付诸实际,这无疑是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只要在学校,韦明川几乎就是长在了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一心一意投入到紫丁香系列纳卫星的研制上,整天都忙着跟团队一起工作,只有半夜是自己的时间,查资料、读文献,充实提高自己。甚至有时候,他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而整夜失眠,在深夜返回实验室反复钻研和琢磨。这个过程是孤独而痛苦的。
  2015年春节,大年初三刚过,团队成员就开始陆续回到所里,正月十五的晚上,团队照例集体加班。尽管离家只有500多公里,交通便利,但韦明川每年最多回去一两次。“学业和科研的任务都很紧张,即使回去也很匆忙,待几天就得返回。”对于这种奔波、离别,韦明川已然习以为常。
  团队将他们的第一颗卫星命名为“紫丁香一号”。成片的紫丁香花是哈工大人记忆中最美的风景,带着沁人香气的紫丁香花开启了这座有95年历史的大学的春夏,因此哈工大的学生团队开始卫星研发的梦想之旅时,把紫丁香作为了卫星的名字。这颗凝聚着韦明川心血的卫星将在2016年于欧洲发射。
  而“紫丁香二号”是在“紫丁香一号”技术基础上研发的又一颗技术试验纳卫星,在进度安排上,“紫丁香二号”要快于“紫丁香一号”,因此“紫丁香二号”虽然晚出,却在发射上走在了前面。也正是“紫丁香二号”这颗卫星,让韦明川进入到航天一线,来到了烟台513所进行卫星调试和总装。
  在烟台出差时,韦明川真正走进了卫星生产与调试的航天一线,从防静电手环的佩戴,到严格的网络隔绝,再到任何一个细小零件的改动都需要经历层层的审批,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错的细小环节。他们经历了严格的制度,真切感受到了严谨的航天精神,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哈工大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深层含义。
  卫星发射成功后,在地面站里工作的同学和来观摩的老师们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大家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当初一个人的梦想成为一个团队的梦想,并且梦想真的实现了。鲜花和掌声将韦明川包围,身边的同学说:“你真牛,都是总师了,你这可是把梦做到了天上!”他谦虚地说:“我的航天梦才刚刚开始,我离真正的总师差得很远,我还要继续努力。”他后来回忆:“成功的那一刻,我有几秒钟的走神,突然想起刚起步时我们的梦想被人质疑,如今只有短短的5年,它已经发射升空了!”
  2015年11月,韦明川和他的团队代表哈工大,前往广州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广州,他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团队同场竞技,最终获得一等奖。2016年初,喜讯再度传来,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被评为“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这对团队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又一次的鼓励。韦明川距离自己的航天梦,又近了一步。
  现在的韦明川更忙了,因为凝聚他心血的“紫丁香一号”即将发射,而学业和科研的任务又都很重。天性乐观的他并没有抱怨,反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卫星研制中。他总是说,是老师的指导、学校的栽培、祖国的强大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平台,是中国航天的腾飞让梦想一步一步走向现实。
  问:你在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中学时代我就是一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大一还在军训时,我就加入了哈工大业余无线电俱乐部,这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学生社团,这是一个有爱的集体,在这里认识了许多有热情,乐于钻研的朋友(和女朋友),也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应该是我大学时代最大的一个收获。
  问:在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你不仅在学校是佼佼者,还从全国优秀大学生中脱颖而出,你认为自己是如何胜出的?
  答:我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能够参选唯一的原因就是发起并全程参与了学生小卫星项目。不管是一开始的没有经费,还是后来遇到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一直坚持了下来。从大二到博一,这是我为数不多做的比较成功的事情,关键就是坚持吧,不管是谁,在几年的时间里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情,都会获得不错的结果吧。
  问:进入大学后,你是否有过做最艰难选择的时候?请简单叙述下当时面临的选择,以及自己做出决定的理由。
  答:考研的时候比较动摇,我开始看的比较晚,很多科目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最终没有放弃。如果当时选择了去工作,我不知道会不会比现在好,但一定会错过很多经历。
  问:你在大学时期有后悔或者遗憾的事情吗?
  答:本科不少课没有好好上。本科的很多课都是基础,一方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后对所在学科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东西需要日后补回来。
其他文献
在梁启超的《新史学》(1902年)中,中国古典史学的传统被批评是“二十四姓之家谱”。后来唐德刚反驳说,我国史学是源出于“谱牒之学”,早见于甲骨文中,此后在国家强于社会的封建和帝制时代,“谱史合一”是个必然现象,基督教的旧约,伊斯兰教的可兰经都是从家谱开始的,西方的现代史,不超过三百年,梁对中西比较史学半瓶子醋,所以才会有此启蒙期的哗众之言。  梁启超的意思显然是在宣扬“民气”,提升民众的地位,但唐
“我希望能在大西北开始新的生活,无论多么艰苦。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性格直率,心思单纯。实话说,北京呆了四年,我还是没能融入这座城市。我懂它越多,恐惧它就越多。北京,好像总是比我成长得更快。我向往简单的生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7月,毕业前一天,北大南门外的一家小餐馆里,22岁的康小真如是说。  名校生进沙漠  这家小餐馆是437宿舍经常聚会的地方。那次是四位兄弟毕业前最后一次聚首。小真没有
古人讲﹁乐合同﹂,一个学校的校歌具有彰显精神气质,  体现历史文化,凝聚校友认同之功能。清华最早的校歌是英文的,由一位美籍女士所作,  这与其最初作为留美预备学校,校园文化具有浓厚的西式氛围不无关系。  (一)  同学少年肝胆相亲,荟萃一堂豪爽。  我歌于斯汝其和予,斯校一时无两。  广播令闻树立荣名,群雄莫与争衡。  谓予不信请君来临,会当赞和同声。  同声同声会当赞和同声。  噫清华嘻清华吾校
从小到大,父母、老师总是一味地要求我们做到“拔尖、优秀”,  但成长中的现实似乎又反向教育着我们去认清一点,那就是再努力、再有天赋的人,也不是事事都能做到优秀。  接受了这么长时间“成功学”教育的我们,该如何坦然接受自己终将成为一个普通人?  有主角光环吗?给我来一打  曾经,我以为自己是被上帝亲吻过的那个苹果。我作文写得又快又好,别人还在为800字苦恼时,我已经轻轻松松写满了方格纸;我朗诵比赛拔
园子里爱书的人尚有许多,从始至今热情不灭,终究是一场不散的狂欢。王悦告诉记者:﹁你知道晨读的感觉吗?那就像坐着火车,去自驾游的时候沿途看风景,读过去一个个剧本,哪里感兴趣,你就会停下来。排戏,找到一个触动自己的点,坐下来支起了画架,便真的画了一幅画。对真心喜欢风景的人来说,应该是两种体验都希望有的。  团体读书时代,在清华不可阻挡。  团体读书时代  “‘爱读夜’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筹建,到现
智能手机普及、网络技术进步,自媒体早就不是新鲜事,最近大家又玩起了直播。大量的直播APP和网站出现,网民们直呼2016直播元年到来。不经意间,“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我正直播,你还不来围观吗”成了流行语,各个平台直播的分享链接刷爆朋友圈,直播科技的不断进步也正在影响着和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直播的“洪荒之力”来得如此猛烈,我这个研究僧也不小心被撞了一下
20%挨饿,10%无家可归  无家可归——一个月没有固定住所  这些数字基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Sara Goldrick-Rab教授的研究。她在2015年年底调查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7所社区学院的4000多名学生,发现平均20%的学生挨饿,10%的无家可归。非裔、亚裔、拉美裔学生的这些比例更高,非裔学生无家可归的比例达到20%。美国两年制的社区学院以招收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为主,走读比例高,录
《中华民国史》(1-4卷),张宪文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民国史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  推荐理由:该书是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十年披沥所完成的皇皇巨著。该书以中国近代社会如何历经艰难、逐步缓慢地向现代中国发展为主线,在广泛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大量档案文献,清晰展现了中华民国历史的真实面貌。本书视角独特、视野宏阔、内容厚实、持论公允,根据民国史发展的历程,
2015年3月,考研失败后,刘小猫(化名)顺理成章地加入到求职大军中,很快一份手游公司软件开发员的工作轻松到手。工作机会来得如此简单,刘小猫却犹豫了,他心里嘀咕“找工作哪有传说中的那么难,校招才刚刚开始,难道这么快就签‘卖身契’吗?会不会有更好的机会呢?”考虑了两天,他给手游公司打去电话,以不太适合为由潇洒地拒绝了。但接下来求职路上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却让刘小猫始料未及,更措手不及。  被幸运砸中
Hackson,注定会流行  36小时候,好几个黑科技产品问世。一个APP实现了让照片有喜怒哀乐等动态表情效果。并利用IBM Watson提供的语音识别与情感分析功能,能够对输入的语音进行情感分析,从而让照片中的人物展现适当的面孔。另一个APP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用户得自拍才能打开APP,赋予其私密性。此外,系统会根据自拍照表情辨识出使用者的情绪,并且逐日记录,所以它名叫情绪日记。还有一个软件,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