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新酒 洋为中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英语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把英文歌曲引进小学音乐课堂必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 把英文歌曲引进小学音乐课堂的理论依据
  (一) 把英文歌曲引进小学音乐课堂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导向
  1.有利于凸显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学生们通过聆听和表现英文歌曲,能够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来自异域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
  2.有利于凸显音乐课程的文化传承价值。英文歌曲承载着来自异国的文化和信息,学生通过对其的学习能够拓宽审美视野,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比如圣诞节的时候学唱《Silent Night》(《平安夜》)、《We May You Merry Christmas》(《我们祝你圣诞快乐》)等歌曲,既增添了文化情趣,又增强了对文化的了解。
  3.有利于凸显音乐课程的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我们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把英文歌曲引进小学音乐课堂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主要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他们可以从英文歌曲动人的音乐、明快的节奏中获得大量生动的感性知识,在听、唱英文歌曲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巩固。
  2.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小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听、唱英文歌曲能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们情绪易感且外露,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悦、满足的同时,更激活了学习的心理内驱力,使大脑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把英文歌曲引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意义
  英文歌曲中蕴涵着巨大的表达潜能和音乐、英语实践机会,使学生感知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一)实效性
  好的英语歌曲有它丰富的内容、优美的节奏、和谐的旋律。学生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有助于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创造性
  创造性音乐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创造意识,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融入教学中去,自觉地力求使一般性的学习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
  (三)灵活性
  英文歌曲使用便捷,“信手拈来”。课前、课中、课末,随时可用;可课内,可课外,不受限制;可听歌欣赏,可边歌边演,灵活机动。
  (四)愉悦性。
  英文歌曲新奇有趣,能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使其情绪专注、精神焕发,并使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产生移情共鸣,形成一种愉快的情感,促成较强的学习内驱力。
  三、教学策略——以兴趣为导向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时,便会产生情感上的需求。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英文歌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掌握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一步:教唱。
  选择一些旋律熟悉、歌词简单、适合教学的歌曲,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数遍。等学生比较熟悉其旋律和歌词之后,再耐心带着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基本会唱为止。
  第二步:翻译。
  教学生逐字逐句将英文歌词翻译成中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水平,提供指导;师生互动,反复进行推敲。
  第三步:讲解。
  将歌词都翻译好后,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歌词意境,传授相关背景知识等。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旧谱填新词”、“新写歌曲”等手段把学生带向更广阔的音乐学习和英语学习殿堂。
  
  总之,将英文歌曲引进小学音乐课堂对孩子们的学习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让没有国界的音乐与英语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快乐地翱翔吧!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还过多地依赖终结性评价,通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外语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学活动完全围绕考试内容进行。在新课程标准中,形成性评价的提出既是理念上的创新,更是观念上的飞跃。  1 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日常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
一、问题提出:关注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是我们的应有之责    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存在管理缺位、情感孤独等问题,而且其精神生活也较为贫乏,尤其是以课外阅读为主体的学业活动、校外生活现状也不容乐观。因此,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湛蓝的课外阅读天空,是我们班主任、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和应有之责。  本文试图从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入手,探讨加强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对策。  调查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具有较好的教育智慧,只有做到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对自己的自信,才能适应美术教育的改革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善于自制。留下爱的痕迹    教学机智是教育智慧的一种外显形式,伴随着整个教育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校文化建设被很多学校提上了议事日程。但目前为数不少的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大处着眼”有余,“小处着手”不够,笔者认为:学校文化建设更应关注细节。正如《韩非子·喻老》中所言:“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有时正是那些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性的东西,决定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成败。    一、关注细节,建设有亲和力的学校物质文化    在一所兄弟学校参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大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爱学习。我校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为契机。展开语文学科的教学与探讨,形成了一种大语文教学氛围。
我和我的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了整整三个年头,家校关系也很和谐。每逢学生“有事”,需要家长协助时,只要我一个电话,或者一个口信,家长都很愿意到学校来。有的家长还有事没事来学校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的情况。其实,一个优秀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形成。只有通过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逐步地培养和扶持起真正意义的优秀班集体。那么,一个班级的教育教学
尽管当前作文改革千帆竞逐、百花争艳,但因受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长期影响,小学作文教学仍是滑入了“编、抄、仿、背”八股文式的程序化、模式化,作文教学依然山重水复、春光难现。特别是农村小学,“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教学定势使得教师总也走不出“以文为本”的教学泥潭,导致学生习作除了邯郸学步、人云亦云外,亦难再会其他。    一、现状透视    综观现在农村小学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主要讲了红军过草地时,部队断粮了,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彭德怀为了战士们能走出草地,忍痛杀牲口的故事。这其中彭德怀的三次命令是文章的矛盾点、冲突地。研读好这部分内容,对理解人物和中心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感悟三次命令  师:谁来读?(指名读三句命令)  师:同一种命令,为什么身为军团长的彭德怀却要一而再,再而三地
学生认识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及时针走一大格是l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在教学“时与分”的关系时,笔者有幸听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现在龟兔要围绕圆形花坛进行比赛,想看吗?  生:想(学生情绪高涨)  师:请观察(课件演示)  (课件:一个圆形花坛等距离的栽了12棵树,每棵树旁标明1、2、3……12序号。兔子和乌龟同时从第12棵树按顺时针方向
一、想听——心驰神往    胡东芳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听同行们说,胡老师的《教科研讲座》很精彩、很实用、很有启发性。他讲的是一线老师很想知道的怎样选定研究课题。怎样组织实施课题实验,怎样撰写教科研论文……这令我心驰神往,悬念顿生。我迫切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有机会补上这一课。因为我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这是长期困扰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虽然没能直接听到报告,但我心中燃起一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