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引领孩子快乐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学校到家庭,形成阅读氛围很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获得了许多经验。
  
  一、教师引导阅读,建立激励机制
  
  教师是具有教育知识的专业人员。且较稳定地从事学科教学工作,对学科教学内容比较了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哪些合适的课外书,应该心中有数,较有经验,学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就不致于盲目的陷入阅读误区。
  1.合理利用时间。现在取消了早自修,而学生到校较早,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可以组织同学进行阅读。另外还有课间、午休等,虽然时间较为零碎。但若是能好好利用,也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老师跟班教学可以进行随机指导,因为时间有限,可以分化各块阅读内容,不必要求学生读整篇文章,比如可让学生读读、写写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这样分散阅读,任务相对轻松,学生心情也就自然舒畅了,阅读的兴趣会更浓厚。长期坚持,学生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2.交流阅读收获。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情节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些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个性、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不同的思维角度、生活经历等因素决定了学生对同一作品的认识和观点会有所不同,每个学生的认识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参考和借鉴,从而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认识。
  3.创设展示平台。学生正是处于喜欢表现的阶段。对此教师必须提供机会,并正确地引导,要认识到学生交流、表现的过程也正是自我实现的过程。比如在班里设立“读书之窗”。让学生展示自己摘录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佳作读后感,还可以让学生讲讲在课外书上看到的奇闻轶事,根据课外书中有趣的内容编排表演等。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展示出来时,心中就会充满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无形中又成了孩子们阅读的动力。
  4.建立激励机制。当孩子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需要得到别人的激励和肯定,一句“你真棒”,孩子也许会乐上好一阵子。比如同学们每天能坚持读书半小时,我给他们奖励星星,读满一百页书时,我又给予奖励,并让组长记录阅读情况,到期末评选“阅读之星”。我们可以表扬、奖励那些能用课外知识解答课堂问题的同学,还可以表扬在作业中好词、好句、课外知识运用得当的同学。总之。建立激励机制目的是要让同学们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
  
  二、家长督促阅读,明确阅读的重要性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与孩子接触最为密切。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刻在影响着孩子。要想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需家长的努力和配合。因此让家长懂得阅读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交流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和学校一起形成教育合力,让孩子们生活在具有书香味的家庭里。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孩子设立一个单独的阅读空间,让孩子静下心来阅读,是保证孩子阅读效果的有效措施。
  2.协助做好读书记录。许多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不高,指导孩子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督促孩子读书,家长还是乐意去做的。
  3.与孩子交流读书体会。与孩子交流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好方法,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会吸收和借鉴一些宝贵的精神营养,这对整天为生活奔波的父母亲来说也是很好的教育。在交流中。家长可以从话语中揣摩到孩子丰富的精神世界,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方法,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三、学生自主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为学生拓展视野的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快乐的时候。
  1.丰富阅读内容。当学生真正进入一种读书的状态中,他就会以书为伴,书会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家中不可能准备各种各样的书,与同学交换着看,聚少为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拓宽阅读渠道。在我们的周围,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电脑等走进千家万户。这些信息源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它们或是纷繁精彩,或是简约干练,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重视对它们的阅读,能让我们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从而增强对文化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3.优化阅读方法。传统的读书都是单一进行的,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我们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采用同伴阅读、小组阅读等多种方式。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了。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员,阅读也已渐渐地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阅读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明确提出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但在现实中,课外阅读还没有落到实处,我们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在遵循儿童认知事物规律的前提下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的智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以下是本人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趣味情境,乐中学    1.活化插图法  拼音字母是一种抽象的表音
以往的体育课是以体育知识为中心组织体育教学内容,强化知识的系统化、运动技能的正规化,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而现在课改下的体育课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认为课改下的体育课应该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在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它立足于语文学科。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是对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能力的延伸和拓展。  然而,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的同时,却还来不及为我们一路亮灯指引,一切还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前进。两年多的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开展了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并进行大胆尝试,发现综合性学习
古人有云:“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做教师不容易,做好教师更加难。但是,当我选择了这份充满责任与使命的职业时,我也收获到了一份充满阳光的记忆,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是最令人难忘的。13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收获过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苦涩,体会过令我欣慰与欣喜的感动,也感受过令我泄气沮丧的痛楚。回味起这平凡却又不平凡的13年,有辛酸、有苦涩、有幸福也有欣慰。在教育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着、思考着、成熟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呢?    一、精心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精心导入,诱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让学生踏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步履,进入丰富多彩的知识乐园。  首先,新课导入要采用学生喜趣乐见的形式,使之情绪高涨。例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要设法营造立体交互的言语交际氛围,打破传统的单向说话格局,强化生活气息,淡化课堂严肃气氛,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去感悟,使口语交际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尽情表达的“自由天地”。 
新鲜而有趣的作文训练形式,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发挥,弥补课堂习作训练的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将学生带人到特定的习作情境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习作的灵感,打开创作的思路。    一、现场作文,使学生的体验更直观    作文是件快乐的事,但现在有不少学生怕上作文课。从深层次分析,原因是多样的,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习作课让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里来完成规定的内容,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
看完了芬兰、澳大利亚的教学录像片,我非常赞赏那几位教师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同时,也很羡慕那些学生,可以享受到如此特别的学习方式。感慨之余,我最想说的就是:让我们的教师也以人为本,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吧!那么,我想就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更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其中一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
对于学习的理解,我总是问自己: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教了之后对学生又有什么用呢?一次次的思索引领着我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追求,即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珍视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知情权”;又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帮助学生思考知识背后是否有道理存在。因此,我们不仅要读通教材,更要读懂教材,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一、读懂文本,深挖教学重难点    《面积单位》教学片段  (在初步认识1平方厘米
习作教学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说。习作是精神的唤醒,是潜能的显发;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习作是经验的共享,是视界与生命的感应。    一、回应生活,让视界广阔无垠    文章的形成过程常常先于文章的写作过程。因此,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内,作文就是孩子对生活的积极回应。那种单纯地着力于语言文字斟酌推敲而忽视了孩子对生活的多维观察与思考,是一种短视行为。叶圣陶曾说:“作文最可爱的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