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音乐传播系统的建构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c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融媒体环境下音乐传播呈现多种方式,早期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未经任何数字平台作为中介进行传播,到现在通过音乐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进行音乐传播。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其对音乐传播的影响也符合传播媒介的发展规律。本文以“抖音”短视频为切入点,从融媒体角度探索其对音乐传播系统的影响和建构。
  【关键词】融媒体;音乐传播;建构;音乐短视频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240-02
  【本文著录格式】韩璐.融媒体环境下音乐传播系统的建构——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J].北方音乐,2020,06(11):240-24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和媒介新生态给音乐传播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传播者与受众不再遥远的,二者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平台直接进行线上交流。音乐短视频平台以独特的视角和强大的用户量为音乐传播系统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发展,也对整个音乐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音乐短视频对音乐传播系统的创新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音乐类短视频平台和音乐直播平台开始浮出水面。“抖音”短视频平台自上线以来以用户为主要适用对象,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制作当中,人人都是导演,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也符合后现代艺术发展理念,极大地缩减了音乐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并且不受任何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拍摄。
  (一)受传者身份的转变
  互联网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距离。短视频的兴起更是改变了受传者的身份,他们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传者和受者的界限逐渐模糊。
  受传者与传播者身份趋同。在新媒体时代下,许多受众研究成果已经表明,接受者与传播者身份越来越接近。他们在创建媒体内容之后,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分享短视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传播渠道。“抖音”主打“短视频+音乐”模式,通过很多应用上的视频处理工具降低内容生产的门槛,让UGC(个人用户生产内容)的个人或者小团队可以生产出PGC(专业生产内容)质量的内容,体现了极强的内容工具属性。新媒体音乐信息传播是双向的,每个受众既是音乐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是音乐信息的传播者。每一个人都成为音乐信息的发布者,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受众身份的转变为音乐传播增强互动性,也为音乐传播生态系统建构带来了深远影响。
  (二)垂直差异化定位
  在垂直领域范围内,用户通常具有共性标签。抖音背靠今日头条,借助今日头条的算法推荐,根据用户的观看习惯和点赞视频进行视频推荐,一般在观看前九个视频就会为用户定位好标签,契合用户的兴趣点,既形成了流量优势又增加了用户的粘性。
  “抖音”在对用户垂直差异化定位中,更加注意音乐对于用户的影响,会根据用户所喜欢的音乐风格来进行推荐,使大量的原创音乐人能够把优秀的作品展现出来。例如《一曲相思》《芒种》等歌曲也都是经过短视频达人的二次翻唱而走红,短视频的草根性、传播力都让歌曲出其不意成为爆款。这些歌曲大都有固定的模式、旋律朗朗上口、具有动感的节奏,用户进行选择时,大多会使用这些歌曲的高潮用作背景音乐。
  (三)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
  抖音在专注于年轻文化的同时,深知要想走出国门就必须根植于本土文化。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短视频平台也要增强用户的民族认同感,这是未来音乐短视频发展趋势。2020年的抖音“看见·看见”音乐计划合辑大碟《国韵潮声》,突破性地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及表演形式,和在抖音平台上广受欢迎的多位抖音音乐人本身风格特色进行了碰撞、融合、创新,最终形成了既有传统之根源韵味也有现代之灵动美感的新“国韵”音乐,即将为华语乐坛带来一股冲击性的流行浪潮。
  “傳统音乐文化+音乐短视频”形式呈现,创新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使年轻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也愿意参与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扬中来。利用融媒体环境使传统披上了“新衣”,这也是完善我国音乐传播系统的重要方式。
  二、短视频在音乐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音乐版权规范意识不足
  在音乐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音乐版权,不管是音乐短视频平台还是在音乐直播中,版权意识一直是各大音乐平台都要涉及的,这也是平台发展好坏的关键因素。在“抖音”平台中,也有好多歌曲是被二次创作和修改了,更有一些作品在改编后使原创作品在沉寂许久之后爆红。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其中的版权问题就可以忽略不计,短视频音乐平台应该更加注意对音乐作品使用的版权问题,保护好音乐制作人的利益。“抖音”当中存有大量的原创歌曲,通过用户的使用转发点赞之后,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关注。音乐短视频平台应该保护词曲作者的利益,使其不受侵犯。
  (二)音乐拍摄内容同质化严重
  纵观国内各大短视频平台,内容同质化问题一直困扰着用户,相同的内容歌曲反复密集地推送给用户。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为了强调“娱乐性”,“抖音”中的音乐还是以流行为主,纯音乐也大都是以搞笑效果所呈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市场,贴合了受众兴趣,赢得了一些市场份额,但是引起了受众的审美疲劳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从音乐产业全链条来看,音乐类短视频承载着巨大的能量,音乐传播是指各种音乐类型的传播,而不是单一音乐类型传播。确实,受众的兴趣还是以流行为主,但是并不能说明电音、爵士、古典等音乐风格没有一席之地。音乐短视频平台应该还是以音乐入手,通过垂直细分差异定位来找到自己的特色之路,从而拥有更强的用户群体和用户黏性。   (三)优质音乐IP资源较少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融媒体时代,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媒介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音乐短视频平台就是在融媒体环境下所诞生的。优质的音乐IP是融媒体时代的重要一环,同时,融媒体环境又会为优质音乐IP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当前,音乐类短视频平台中出现的大多是“神曲”或者“流水歌”,传唱度高,因为唱法简单、音域不高,诗句像打油诗一样,这些歌曲很难形成优质音乐IP,在平台中存活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很快就会被同类型的曲风所替代,导致平台当中都是类似的曲风,音乐人为了利益相继模仿,最终优质音乐IP很少呈现。“抖音”属于融合媒介平台,融合了音频、视频一起呈现,平台里面的优质音乐IP不仅能在平台里被用到背景音乐上,还可以用在电视节目、电影场景、游戏内容以及娱乐场景等,例如在“抖音”火起来的《野狼disco》通过重新编曲和填词也登上了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也有跟着电影火起来的爆款《说散就散》《体面》等,对于优质音乐IP的发展,必须注重融媒体环境下多平台多渠道的联合,优质的音乐IP在音乐传播中属于最关键的一环,好的作品是成就一个音乐短视频平台的关键。
  三、融媒体环境推进我国音乐传播系统的良性建构
  (一)扶持原创音乐
  原创音乐是音乐传播系统的根本,我国的音乐产业虽较之前出现迅猛发展,但是在原创音乐内容的发展中还是难以支撑用户的需求。优质的音乐IP作品呈现缺口,其中的关键原因是原创音乐人得不到保护,原创音乐内容不能变现。
  2019年1月14日,“抖音”宣布启动“2019抖音看见音乐计划”,并发布首张音乐专辑《听见,看见》,汇聚了年度抖音音乐人、抖音达人推出的热门原创歌曲,“抖音”还在积极与整个音乐行业合作,与摩登天空、太合音乐等顶级唱片公司和音乐机构达成合作,并通过“草莓音乐节”“麦田音乐节”等线下音乐活动,让多位抖音音乐人和抖音达人获得了线下演出的机会。“看见·听见”的抖音平台,已经成为了华语乐坛不可忽视的歌曲传播辑宣发渠道,与传统模式相比,抖音的海量用户不仅能帮助原创音乐更快、更精准地被喜欢他们的人通道,还能通过千百种玩法和无限创意,赋予音乐更加新潮、多元的表现形式——应运而生的“抖音看见·音乐计划”,更为广大音乐人提供了尽情释放才华的空间,无论已经出道的成熟歌手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新作,都可以在抖音上更精准地与大众见面。
  (二)形成音乐科技联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音乐传播的形态。近些年来,随着音乐与科技的密切结合,一个崭新的音乐科技时代已经开启。如人工智能作曲、虚拟直播等新技术一直在冲击着音乐传播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说,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会直接影响音乐传播的力度。音乐短视频更是如此,在每个环节都可以融入科技创新元素,使用户感受到多元化的音乐体验。
  实践证明,科技的变革发展使音乐传播链条更加广泛,在音乐制作、音乐传播过程中给予技术支持。音乐科技联动是未来音乐短视频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未来音乐传播的一大趋势。
  (三)促进音乐传播链条的加速发展
  事实证明,融媒体环境给予音乐短视频极大的发展机遇,对于我国音乐传播起到了非常積极的作用,给予原创音乐人平台,鼓励其创作出高质量作品进行发表传播。优质的音乐对于受众来说仿佛一场音乐盛宴,受众也愿意去传播给其他受众,形成一个点到面的传播形式。随着“音乐+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各大音乐平台也纷纷开发短视频功能。与“抖音”相比,他们背后有强大的版权支撑,占据音乐产业链的上游,也有各种原创音乐的扶持计划。
  就目前来看,随着媒介生态的不断发展,在融媒体时代下,笔者认为对于音乐短视频用户的关注度不会减,反而会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若将音乐短视频置于音乐传播系统的全产业链视野下来审视,它将为音乐传播系统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是符合受众碎片化的习惯,带动音乐内容加速传播;二是“去中心化”理念使受众人人都能成为制作者,带动优质IP音乐内容产生;三是对于数字音乐发展大有裨益;四是促进音乐传播系统的内部融合。
  参考文献
  [1]胡致祯,郭梓婷.短视频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运用——以抖音APP为例[J].传媒论坛,2020,3(2):107-108,112.
  [2]邵歆晨.探索融媒体环境下“抖音”产品的音乐传播效果[J].科技传播,2020,12(1):112-113.
  作者简介:韩璐(1995—),女,汉族,河北唐山,硕士在读,音乐学(音乐创作与表演研究)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发展愈发受到社会关注。音乐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课程目标的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潍坊高新双语学校以音乐为主导的课程模式的简要介绍,将该校课程模式对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产生的积极意义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模式;传统文化;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备受人们关注,同时新课改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学中除了要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点之外,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集体观念等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为他们后续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音乐作为中等专业院校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学科。本文就中等专业院校的音乐欣赏课展开深入分析,希望以此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关键词】音乐之
期刊
【摘要】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它使很多事物逐渐被淘汰,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冲击,也给传统的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钢琴教学;信息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
期刊
【摘要】音乐教學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教学领域中应积极强调艺术的实践性。新的音乐课程总目标要求“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就明确了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故而“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能力的有效
期刊
【摘要】本文在发声练习教学中,通过夯实形象基础、培养发声技巧、强调情感训练三方面入手,夯实发声训练环节,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正确把握,让学生的歌唱技能、情感逐步升华,从而更加喜欢歌唱,丰富生活,陶冶情操,达到学生想唱就唱的水平。  【关键词】发声练习;歌唱技能;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
期刊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幼儿音乐创编能力的培养则是传统音乐教育的进阶。通过绘本与音乐教育的融合,能够为幼儿音乐教学拓展出一条新途径,尤其是在幼儿音乐创编能力的培养中,绘本的引导、启发、激励作用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绘本在幼儿音乐创编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接下来分析了当前“绘本-音乐创编”模式下的教学问题,最后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依托绘本培养幼儿音
期刊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功能,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技术型、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本文以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为例,从笔者的教育实践出发,对应用型本科器乐专业课程模式进行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对高校器乐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分类,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归纳;二是立足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对其器乐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器乐专业课程模式的发展进行思考及
期刊
【摘要】钢琴基本技术包括音阶、和弦、琶音等技巧,旨在为训练和提升钢琴弹奏能力作准备。在实际钢琴教学中,学生常常并非因技巧弹奏感到吃力,而是为记住24个大小调对应琴键中什么位置而苦恼。因此,本文尝试通过首调唱名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为辅助学生迅速掌握24个大小调的音阶弹奏提出相关方法建议。  【关键词】内心听觉;音阶;钢琴基本练习;高师;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4.1
期刊
【摘要】杨荫浏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音乐学学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了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乐律学、古谱学、传统音乐研究、民族音乐理论、乐种学、乐器学、语言音乐学、戏曲、曲艺学等多学科门类,堪称音乐学界的一代宗师,尤其在民间音乐保护、音乐史研究、乐律学研究、机构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杨荫浏;民间音乐;音乐史;律学;机构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9.2
期刊
【摘要】民族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形式,不是独立存在于众多艺术形式之中的,而是从传统的曲艺、戏曲里分离出来,并吸收了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而形成的。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实践经历来探讨演唱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时对戏曲和美声唱法的借鉴。  【关键词】民族唱法;宣叙调;垛板;借鉴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