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制约着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否健康地发展。因此,正确掌握并科学运用语言是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搞好本职工作应具备的起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语言修养,提高语言的科学性。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方面的修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语言的规范性
  
  美好的思想要通过美好的语言传递。教师的语言应当标准规范,如发音吐字要掌握音律,遣词造句要讲究语法,叙述事理要符合逻辑,推理论证要前后一致等。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完善地掌握规范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语言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教育的支柱。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思想、信念和教诲进入学生的心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掌握标准的语言、规范的文字,是教师的基本功。但目前,语言功底很差、教书育人活动中不能很好地使用规范语言的教师仍大有人在。语言不规范,必然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接受知识遇到很大的障碍,给教师完成本职工作造成严重困难。追求语言基本功,力争语言的规范性,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除了要注意规范性之外,还要注意准确性,即能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教育要求。准确地使用语言,是让学生正确理解教育内容的关键环节,是一个教师成功地搞好教育工作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忌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加强针对性和目的性,避免与主题无关的废话,严格区分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把握学生和本门课程的特点,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如果一个教师不能使用准确的语言来传授知识,就会使学生如入云雾山中,出现“不说还清楚,越说越糊涂”的情况,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准确性。
  
  三、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的语言在做到规范准确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一方面,生动的语言能加强语言的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适中;另一方面,生动的语言还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状态。
  
  四、语言的严谨性
   要获得教育的成功,教师在讲究语言的生动性的同时,还要对语言作严格的选择,保证语言的严谨性,即语言要明白、简练。所谓明白,即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教师本身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索、恰到好处。那种啰啰嗦嗦、夸夸其谈的叙述,效果自然很差。如果教师的语言不严谨,杂乱模糊,废话、空话、假话、大话连篇,“这个”、“那个”等口头禅一大堆,学生就听之乏味,引起误解。
  
  五、语言的纯洁性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事业,学生的心灵是为一切美好的东西敞开的。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使其健康成长,教师就应当选择美好的纯洁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弦,滋润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健康成长。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要文明纯洁,切忌粗鲁污秽。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用刻薄、蛮横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奚落。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使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则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给学生带来污痕和创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往往成为学生说粗话、脏话的“充分理由”,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带来整个教育工作的彻底失败。
  
  六、语言的节奏性
  
  教师讲课时速度要适中,节奏感要强,要抑扬顿挫,不能一泻千里,也不能半天一句。语言的轻重缓急要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学生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关键之处要有逻辑重音:重点、难点要适当重复,加深印象;要求学生记录的地方,要放慢速度;提问问题时要有所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七、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要富有启发性,教师在提问时首先要掌握技巧,提问方式不能过于简单,不能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的问题进行提问。否则,学生往往不管是否理解,都会机械地说“是”或“不是”。这种问法本身带有很大的提示性,使学生处于被动的选择状态,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分步启发,不能让学生感到提的问题高不可攀。如:在听课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都默不做声、面带难色,一连问了好几个学生,结果都不会。这时有的教师就会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自己把答案告诉学生。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發。”教师应善于分步启发,分散难点或转换角度,迂回诱导,使学生逐步理解问题、主动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人说:一名优秀教师的语言,如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如火炬能够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深埋在学生心里。教师的语言要达到这样的水平,绝非一日之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下苦功夫提高语言修养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的发展主流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主导,以知识经济为社会主体的时代。本文论述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在现代化进程中,在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中,在市场经济的角逐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和关系,作为传授科学知识与人类文化的大学,办学的侧重点、追求的办学理念是什么,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己任,个体心灵面对权力,财富、地位、荣誉应该如何去追求和体验。  【关键词】人文精神  当代
期刊
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刘  峰    一、心理教育课程化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2、行为化
期刊
修辞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手段加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修辞在我们的言语活动中普遍存在,只要你写点什么或者说点什么,其中就像必定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一样,也一定有修辞。既然修辞是一种言语现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无处不有,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就有必要加强修辞教学,让学生接受修辞的熏陶,使他们逐步掌握修辞的运用规律,并在作文教学中大胆指导学生实践,使之循序渐进地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越来越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瓶颈问题,本文拟就语文课程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一一建构性评价,以和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探讨。    一、语文课程建构性评价的缘起    所谓“建构性评价”,就是指对促进被评价者主动建构行为与心理文化的评价。从世界范围来看,课程评价改革体系大体经历了测量时期、描绘时期、判断时期,如今已步入建构时期,建构性评价正是我们所要努力建构的。因为课
期刊
近年来,国外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情商”的新概念。所谓情商,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它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情商与智商同样重要,是个人走向成功的一个要素。1995年美国的心理学博士格尔曼继承了萨罗维与梅耶的观点,把情感智商概括为五个方面的能力:  1、认识自我的能力  情商高的人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本文初步通过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感受提出高中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的内容,并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和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及笔者的教学体验,探讨了语文反思性教学运作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  语文 反思性教学    一、沟通与合作    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运作可以在建构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的问题教学模式中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期刊
轻松课堂、活力课堂怎样实现?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笔者觉得: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法指导。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又如何指导学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语文学法指导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古诗学法指导    1、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学法指导的第一环
期刊
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喜爱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教学的实践看,空泛的大道理式或满堂灌输式方法是得不到学生认同、理解和接受的。因此,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不失时机、巧妙地进行语文课教学,是一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得领会高中语文的教学要求,找准契机与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    高中语文教学要学生掌握住重点的字、词、句以及文学
期刊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微观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交汇点,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琐碎、繁杂,在学校工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因此,班主任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班主任不但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几十年班主任工作实践表明:用“心”践
期刊
教师教学质量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在教师评优、晋级中,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一块不可缺少的依据。在传统的教学质量认定中,教师的教学质量不外乎将本班的质量分与全级的均质量分作比较,高出年级均质量分越多的教师在全级教学质量的名次越靠前。這种方法表面上看很公平,笔者却认为有不妥之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