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刘
峰
一、心理教育课程化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3、针对性: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二、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2)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3)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四、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2、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3、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4、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5、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五、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佟天涛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有13%的小学生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如果我们的家长、教育者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就会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厌学问题
有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依赖问题
在现今社会,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衣、食、住的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当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最先想到的是父母,在这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时,都得到有效的帮助,长此以往,他们就产生了依赖感。
3、交往问题
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发生改变,但他们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
1、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教师应教会小学生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教师应培养小学生的求助意识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等交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個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只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
刘
峰
一、心理教育课程化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3、针对性: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二、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2)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3)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四、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2、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3、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4、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5、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五、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佟天涛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有13%的小学生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如果我们的家长、教育者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就会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厌学问题
有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依赖问题
在现今社会,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衣、食、住的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当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最先想到的是父母,在这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时,都得到有效的帮助,长此以往,他们就产生了依赖感。
3、交往问题
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发生改变,但他们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
1、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教师应教会小学生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教师应培养小学生的求助意识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等交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個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只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