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28字上大学的高考牛人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d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唤起民族觉醒,鲁迅先生放弃了一直学习的医学,转而征战在文学战场。鲁迅先生用一支笔作为武器,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唤醒了沉睡的国人,号召了无数人站起来英勇抗争。
  在鲁迅先生去世之后,悼念他的文人有很多,他们纷纷做出诗文来表达自己的尊敬与怀念。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莫过于那首《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诗的作者是臧克家。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日子里,他创作了这首现代诗,并且为后人流传至今。
  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对于臧克家,关注得却并不多。今天我们来说一件臧克家年轻时的奇事:他高考数学交了白卷,语文作文也只写了短短28个字,可是却得到了阅卷老师的高度评价,更被校长直接拍板录取。那么这件事情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呢?
  臧克家出生在山东潍坊的一个地主家庭,但其祖父与父亲都很喜欢文学,所以臧克家也算是出生在了一个書香世家。在祖父与父亲的熏陶下,臧克家从小就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中。只可惜父亲和母亲去世得太早,他的生活从此一落千丈,时常与那些穷孩子们一起玩耍。
  虽然日子过得辛苦,但是臧克家依然热爱生活。他一面继续接受文学熏陶,一面亲密无间地接触着最质朴的生活,倒也觉得十分有趣。
  祖父与父亲还健在的时候,他们常常在一起创作诗歌。尽管祖父平日里不苟言笑,但每次说起诗歌来,就有说不完的话。每到过年时,祖父与父亲就会亲自书写春联,而臧克家则负责在一边研磨。看着祖父与父亲创作诗歌,臧克家也受到了感染。
  12岁那年,臧克家就可以熟练背诵60多篇古文。当时他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长大之后每每回味起来,又会觉得意味深长。古文是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臧克家精通古文,从后来的谈吐来看,确实气度不凡。
  成年之后,臧克家在诗文上已经小有成就。如果不念大学,靠着稿费,做个编辑,他也能有不错的生活。但是臧克家有自己的打算,他要考取国立青岛大学,也就是后来的中国海洋大学。那是1930年,臧克家没想到,自己做了充分准备之后,试卷上也仅仅写了28个字。
  当时国立青岛大学招生只考语文和数学两门课。臧克家一直偏向于文科,语文自然拿手,但对数学却一窍不通。果然,他的数学交了白卷,而感悟人生的作文题也让他犯了难。
  几经考虑,他只写了28个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不想这句话却被阅卷老师看懂了其中深意,给了98分的好成绩。
  由于综合成绩不够,校长得知之后也看了臧克家的答卷,当即就决定录取他。在校期间,臧克家又受到了名师指点,文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2600多年前,古希腊诞生了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位哲学家,而这位被称作“人类科学与哲学之祖”的哲人泰勒斯,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曾被普通人嘲笑的伟大思想家。  那是一个满天星斗的夜晚,泰勒斯走在旷野之间,他夜观乾象,预言第二天准会下雨。可就在他踌躇满志仰望星空的時候,却没有留意脚下的泥坑,一个趔趄掉了进去,摔个半死。面对把自己救上来的好心人,泰勒斯的第一句话却依然是:相信我,明天准会下雨!  据说,一位看热
期刊
乞丐往往是无名的,但他们留下的事迹却足以震撼人心。  故事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的通州。天气奇寒,太阳初升,早市还未开门,街上空空荡荡,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像往常一样,怀揣一把拾粪叉,拎着一个麻布袋,趁着天空蒙蒙亮、还没人的时候捡上一会儿。  老者步履蹒跚,眼睛却很尖,突然他在官道的沟辙里面发现了一个被冻僵了的乞丐,破破烂烂的衣物潦草地遮盖着乞丐瘦削的身体,身体表面结出了一层白霜,看样子已经死去多时了。
期刊
浦东芍药花正红  一个人与一座城,既是一种岁月的邂逅、人生的约定,也是一种命运的相守。自称“一耕夫来自田间”的吴昌硕,对浦东这块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从浙江安吉的鄣吴到江南名城姑苏,再从苏州迁徙上海,浦东是吴昌硕“移家海上”的重要驿站。这种人生格局的变动、从艺之旅的拓展,充满了憧憬与艰辛,从吴昌硕踏上浦东这块土地的第一步起,就注定这是一次生命的涅槃与艺魂的洗礼。  1887年初冬,在驰往上海的船上,
期刊
周清云是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外国哲学系硕士,他的2000余本藏书将寝室活脱脱地变成了“图书馆”。这些书大多是周清云从二手市场淘来的,他不爱玩微博、微信,爱读书、爱思考,弹得一手好吉他,以后他还打算开个公益图书馆。  得知自己寝室的藏书“火”了,周清云十分惊讶。在他看来,自己并无特别,川大藏龙卧虎,有很多更厉害的人。提起为什么买这么多书,他坦言,“只是出于个人的阅读习惯”。他喜欢在书上随手做批注,而
期刊
人们都在说“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那么,所谓“书香社会”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呢?我心目中的“书香社会”,一定是一个全民阅读的社会,它至少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人人溢书香;第二,处处有书香;第三,时时闻书香;第四,好书飘书香。  人人溢书香  全民阅读,从书香家庭到书香社区,从书香学校到书香机关,从书香企业到书香乡村……它应该是全方位,涉及所有人群的。从群体来说,重点有三个方面:即领导
期刊
刘邦一生只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只有三句。但就是这样一首只有三句的诗,可以说千古扬名,妇孺皆知。那么问题来了:刘邦这首诗真的很好吗?为什么其知名度会这么高?  其实,要说刘邦这首诗真的有多好,其实不见得。为什么这么说呢?  实际上,刘邦的这首诗,就是当时很一般的楚歌。楚歌在刘邦那个时代,是比较有名的,很多人都会唱。而刘邦的这首楚歌,其艺术手法也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开篇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也就是
期刊
01  阿城是谁?  阿城的身份不少,会的事情很多——是编剧,是电影美术指导,也做过电影评委,还会木工,能做木匠。  但阿城成名却是因为文学。  1984年,钟阿城的短篇小说《棋王》首发在《上海文学》,这一部14000多字的小说引爆全国,接下来《树王》《孩子王》,生生震动中国文坛,一时洛阳纸贵,钟阿城开始变得炙手可热。全国各地的编辑纷至沓来,纷纷向他约稿。有时一天要来好几拨,有时一拨要来好几次。 
期刊
元明宗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颗粒无收,饥民相食。  六十岁的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赶赴陕西赈灾。此时是他辞官归隐的第八年,也是他第八次接到朝廷的任命。  前七次都被這个固执的小老头一一回绝,唯有这最后一次,要做的是最苦最累的赈灾活,他却欣然而往。  他可以冷脸拒绝七次朝廷的诏书,却不忍看到哪怕一个百姓遭难。  哀哉流民!为鬼非鬼,为人非人。哀哉流民!男子无缊袍,妇女无完裙。  哀哉流民!剥树食
期刊
公元664年,唐朝高僧玄奘逝世。但是关于他生平西行取经的故事,在几百年后被一位名叫吴承恩的作者,融入新的因素,写成了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直到今天,《西游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还传播到了全世界,广受欢迎。  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广泛影响力,人们对其中主要角色的来历感到十分好奇,尝试找寻起他们的身世。玄奘取经是真实的历史,小说中唐僧的徒弟怎么成了脱离于现实的妖怪?如果历史当中本来没有这些人物
期刊
坐在书房里,我经常有一种富足感。即便从现在开始不再买书,满满两面墙壁的书,也够看到80岁了。但是,不买是不可能的,它可能像爬山虎一样,爬满每一面墙壁。  几年前在城市的角落买了一套小房子,现在已经成了我的理想居所。客厅是书房,有一面墙的书,有一张巨大的书桌;有一间卧室也是书房,有一面墙的书,和一张小书桌。还有一间卧室,我用来睡觉。今年过年前买了一个蓝牙音响,偶尔可以制造点声音。前天和朋友聚餐,他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