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
【关键词】学习兴趣;应用价值;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用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可设计让学生很快翻书找到指定页码的练习;应用题的练习,要尽量设计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用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趣味化,实践化。在中、高年级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小常识,出数学墙报等活动。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得到发展。
(五)使用学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数学新知兴趣
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调动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兴趣。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再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联系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通过直观操作,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思维活动。人的头脑是思维活动的机器,而兴趣是启动思维机器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生动形象,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具、学具的使用。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可让学生动手折纸,亲自“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感性困难材料,引导学生操作学具,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关键词】学习兴趣;应用价值;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用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可设计让学生很快翻书找到指定页码的练习;应用题的练习,要尽量设计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用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趣味化,实践化。在中、高年级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小常识,出数学墙报等活动。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得到发展。
(五)使用学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数学新知兴趣
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调动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兴趣。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再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联系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通过直观操作,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思维活动。人的头脑是思维活动的机器,而兴趣是启动思维机器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生动形象,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具、学具的使用。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可让学生动手折纸,亲自“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感性困难材料,引导学生操作学具,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