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绪六年,慈禧忽然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但她既不诏御医,也不诏闻名海内的郎中,而是请了二位地方官员(自学医术者):一位是山东省泰武道员薛福成,另一位是山西省曲县知县汪宗正。
据当时宰相翁同和的日记载:五月,慈禧下诏各地保举名医。直隶总督李鸿章和山西巡抚曾国荃却分别推荐了自学医术的地方官——薛福成和汪宗正,慈禧允荐。六月二十三日,薛、汪两人在御医李德立的陪同下,前往长春宫寝榻为慈禧诊脉视病,他们共诊为虚劳内热症。但两人在处方治疗上却各有己见,薛认为其病凝结,宜先用攻药,破之,然后以温补之法调理:汪则主张使用甘平药物疗之。后来,两人互尊,遂决定将两种方案结合起来,结果,慈禧很快病愈康复。
“流产”秘密
光绪七年,慈禧患病,诏宫中御医诊治,误诊为“血蛊之症”,使用通经破血之法,不见好转,被慈禧训斥赶走,还是另诏自学医术者薛福成入宫诊疗。薛福成切脉后,已知慈禧病因——流产(俗称“小产”),但又不好开口点破,只说慈禧气血两亏。于是以滋补为主,开了几帖补药。慈禧服药后很快见效,高兴之极,重赏了薛福成。
原来,咸丰死后,年仅二十多岁的慈禧深感寂寞,为了充实“空虚”的生活,她与军机大臣荣禄来往频繁,关系甚密。所以,慈禧流产的原因,究竟是属于身虚劳累而流产,还是偷偷服药堕胎,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此事是宫中一桩丑闻,直接牵涉到“太上皇”,故宫中必然约法三章,严加保密。此事底细至今仍是个谜。
贪食丧生
著名清史学者孟心史曾记述阳兰泉回忆慈禧在火车上用餐的情景:“太后在车中,停车进膳,皇上同桌,侍食于下,后妃立侍于后。传菜从东南门进,即撤一菜从西北门出,如是川流不息,直至上足百样菜肴,其间太后下箸,皇上亦下箸:太后以空碗分赐后妃,后妃就碗食之不已,太后著止亦止,和若机械之相应,想宫中无日不然,难矣!”
这是道出了慈禧贪食的真实情景。由于慈禧吃喝玩乐无度,一九零八年十月,这个昏庸奢侈,祸国殃民的慈禧,在大吃大喝之后,染上了痢疾,一天拉稀几十次,身体极度衰弱,虽经御医和杏林名家会诊、全力抢救,也无济于事,最后拉出的全是鼻涕样脓血,终于导致心力衰竭而一命呜呼。
据当时宰相翁同和的日记载:五月,慈禧下诏各地保举名医。直隶总督李鸿章和山西巡抚曾国荃却分别推荐了自学医术的地方官——薛福成和汪宗正,慈禧允荐。六月二十三日,薛、汪两人在御医李德立的陪同下,前往长春宫寝榻为慈禧诊脉视病,他们共诊为虚劳内热症。但两人在处方治疗上却各有己见,薛认为其病凝结,宜先用攻药,破之,然后以温补之法调理:汪则主张使用甘平药物疗之。后来,两人互尊,遂决定将两种方案结合起来,结果,慈禧很快病愈康复。
“流产”秘密
光绪七年,慈禧患病,诏宫中御医诊治,误诊为“血蛊之症”,使用通经破血之法,不见好转,被慈禧训斥赶走,还是另诏自学医术者薛福成入宫诊疗。薛福成切脉后,已知慈禧病因——流产(俗称“小产”),但又不好开口点破,只说慈禧气血两亏。于是以滋补为主,开了几帖补药。慈禧服药后很快见效,高兴之极,重赏了薛福成。
原来,咸丰死后,年仅二十多岁的慈禧深感寂寞,为了充实“空虚”的生活,她与军机大臣荣禄来往频繁,关系甚密。所以,慈禧流产的原因,究竟是属于身虚劳累而流产,还是偷偷服药堕胎,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此事是宫中一桩丑闻,直接牵涉到“太上皇”,故宫中必然约法三章,严加保密。此事底细至今仍是个谜。
贪食丧生
著名清史学者孟心史曾记述阳兰泉回忆慈禧在火车上用餐的情景:“太后在车中,停车进膳,皇上同桌,侍食于下,后妃立侍于后。传菜从东南门进,即撤一菜从西北门出,如是川流不息,直至上足百样菜肴,其间太后下箸,皇上亦下箸:太后以空碗分赐后妃,后妃就碗食之不已,太后著止亦止,和若机械之相应,想宫中无日不然,难矣!”
这是道出了慈禧贪食的真实情景。由于慈禧吃喝玩乐无度,一九零八年十月,这个昏庸奢侈,祸国殃民的慈禧,在大吃大喝之后,染上了痢疾,一天拉稀几十次,身体极度衰弱,虽经御医和杏林名家会诊、全力抢救,也无济于事,最后拉出的全是鼻涕样脓血,终于导致心力衰竭而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