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恐婚,是“损失厌恶”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jf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金融学的概念来分析婚姻,一直是个有意思的事情。
  之前,网络上一个常见的路数是“资产分析法”,即把金钱和女性对等起来。那个网友耳熟能详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美女希望嫁给最有钱的大佬,但一位华尔街精英不以为然,他指出,女人的姿色、身体会加速“折旧”,而男人的资产则会不断增值,所以两者会越来越严重地“错配”。
  故事的结论是,金融大佬应该不断更换更年轻的配偶。同时,要请最好的民事律师,做财产和婚姻的分离,以免离婚时,被迟暮的美人拿走过多的财产。
  这个故事充满了“男权色彩”,也有一点对女性的不尊重,我不喜欢。用金融学的概念分析婚姻,应该来点正能量。比如前几天,我就写了一篇文章,用“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激励相容”等金融市场的概念来分析婚姻,特别是程序员“毒妻”案。
  一些读者朋友表示看了有启发,但希望来点更有“指导价值”的。比如,为什么中国的大龄男女越来越多?为什么现在的人都有点“恐婚”?
  说实话,真相说出来很残酷,很冷血,也很简单。不妨反问一下:为什么越是高房价的地方,人们结婚的年龄越大呢?比如,香港。
  曾有统计显示,在香港,年轻人在30岁以前结婚的已经变成“稀有动物”。而且,选择终身单身的女性越来越多。媒体分析,这主要是女性收入增长,更加独立导致。
  这似乎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吗?等会再解答这个问题。
  关于“恐婚”,首先,你必须弄清行为金融学的一个概念—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这个概念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过很多次。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担心“损失”变成真的,所以不愿意它发生,希望推迟或者阻止它的发生。但是,最后它依然会发生。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股民总是舍不得止损,越亏越多,输得精光。为什么?因为股价暴跌,那只是浮亏,没有变成真正的亏损,而止损抛售,则亏损马上变成现实了。这就是“损失厌恶”,很简单吧。

  其实,婚姻固然要谈感情,但也是一次资产的大重组。幸运的人,通过重组会资产增值,而倒霉的人,资产会减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发生损失厌恶这种情绪的可能性。
  不过,因为结婚时,双方尚且年轻,如果都是青年才俊,未来必然可以创造可观的财富。而这些未来的财富,完全可以覆盖今天的损失。所以,大胆地去结婚吧。
  遗憾的是,当房价高到超过一个普通人职业生涯主要阶段的收入总和时,以上这个“大胆结婚”逻辑就会被瞬间颠覆。
  一套京沪的像样点的房子,五六百万没问题,而普通的职业人士(如果没有搭上抢房末班车),估计要20年才能挣到。也就是说,由于资产拥有量的不同,两个婚配的候选对象之间,相差了好几个“职业生涯”的总收入。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婚姻的“资产重组”色彩必然凌驾于其他方面,至于“人品”、“感情”或许沦为了次要的考虑因素。其实,这不是功利和铜臭,而是理性人的正常选择。当然,也是一种无奈。
  在某些境外的高房价城市(我就不说哪里了),阶层的分化其实就是按照房子来的。当房价涨到20万人民币每平米,普通的大学毕业新人工资却不到1万人民币,那么,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在夸张的高房价面前,都是没有意义的—至少从财富积累上讲,的确如此。
  稍有不慎,一场婚姻就让自己跌落到另外一個财富阶层,一辈子都难以翻身。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不“损失厌恶”,怎么能不“恐婚”呢?
  不过,认清了恐婚的本质,也不要过分地悲观。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一线城市高房价问题一定会得到遏制,留给普通人的空间会有的。那么,大胆去恋爱吧,年轻朋友。
其他文献
3月18日,克里米亚并入俄联邦一周年纪念日,当天杜马全体议员起立聆听流行歌曲《克里米亚回家》,后来又集体参加了克里米亚入俄一周年庆祝集会。集会上,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了10天刚刚回归的普京亲自演唱了俄联邦国歌,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号召民众不要忘记“斯大林的遗训”,集会民众则举着统一印制的“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奥巴马不要嫉妒”的标语。  不管这10万多集会者是怎么凑出来的,给外界的感觉是,俄著名反对派鲍里斯
舆论场上,广西上林的农民颇引人瞩目。4年前,加纳政府对他们强力“清理”时,这群在异国他乡的农民,就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且热度持续不减。当时,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华侨淘金“梦碎” 加纳明火执仗》为题,报道当地对华人进行“抢光、抓光、烧光”,这让这群身处加纳的农民,至今都感到温暖。  后来,加纳政府也接纳和认可他们。但进入2017年,随着新总统上台,他们又一次遇到“麻烦”。  今年6月,《南风窗》
01.2013年5月18日,深圳迷笛音乐节,新金属乐队左右在舞台演出,吉他手娄鑫磊激情地演奏。(图/宇轩)02.1994年1月22日,北京,在迷笛学校举办的新年联欢会。  摇滚,这两个字,迷笛一写,就写了20年。  20年,不长也不短,但足以改写一个人的一生。  有像张帆这样的,把生命注入摇滚。20年前,一名首都经贸大学的年轻毕业生,在他眼前的,是迷茫与不安;20年后,作为“中国摇滚音乐黄埔军校”
【美】欧逸文(Evan Osnos)著  潘勛 译  八旗文化出版社  2015年1月版  这本书奠基在作者长达8年的访谈,行文则侧重在不同领域打拼的男女,他们奋力想从某一领域推开一条路到另外的领域,不仅限于经济,也涉足政治、思想及性灵。包括异议艺术家艾未未、偶像作家兼赛车手韩寒,疯狂英语的创办人李阳、中国最大相亲网站的创办人龚海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追逐成功,与此同时也备感空虚,转投信仰
当2015年5月伊拉克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沦陷于“伊斯兰国”(IS)之手时,3月初伊拉克政府军、逊尼派部族武装与什叶派民兵组织,连同美国领导的空袭大军形成的“豪华”反恐阵容瞬间分崩离析。一些伊拉克逊尼派人士抱怨,逊尼派聚居的拉马迪失守,与政府不信任逊尼派而拒绝武装其民兵难脱干系。而此前库尔德自治区领导人巴尔扎尼绕过阿巴迪领导的伊拉克政府,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索要军援,表明伊拉克权势历经短暂整合后再度
春节过后,我们在心理上、身体上,又一次进行“转身”,从“家”出发,继续向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去。  这是在走向哪里呢?我们会—遭遇什么?  从认知上讲,这些问题让人好奇。但现在已没那么多好奇心可以激发了,有些“改变”的可能性已经被锁定,而曾经担心的一些东西,也许会渐次发生。我们关注这些问题,更多是一种心理上对自己已有和还没有的一切的关切。我们希望能够“保卫生活”,并探索它新的可能性。  经过这些年来社
成都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片区  James靠在椅背上,随手剥开一个橘子,讲起了刚来成都时的故事。James是个美国小伙儿,追随心爱的中国女友来到成都,并和她在这里完婚、定居。现在,他在一所私立国际学校当老师,教想要出国读书的中国孩子用西方人的思维通过测试。  问起这份工作是怎么找到的,James笑眯眯地望向身边的Daisy。这个伦敦女孩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她和朋友们创办的“老外Here”已经帮助上百个
用“礼崩乐坏”来形容今天的世界固然是不合适的,但山雨欲来、风云变幻却是非常明显的,这预示着世界格局将要发生一个较大变化。“弄潮儿在风头立”,勇敢地迎接这一挑战,并努力为这一动荡的世界注入强大的正能量,是当前中国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这一变动首先与美国霸权的衰落紧密相连。自从资本主义纵横天下、囊括四海以来,已经依次出现了三个全球性的霸权国家,先是荷兰,接着是英国,再后则是美国。美国称霸期间,虽然曾经
財政部长楼继伟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在全国人大评估通过后,财政部可能进行更多债务置换。  地方债务一度被视为中国经济的“定时炸弹”,而3月份推出的万亿债务置换计划则被赋予了“拆弹”的意义。但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  债务置换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利用中央政府的强大信用,让银行对地方进行暂时的“妥协”,但“妥协”必然会产生成本,那么谁是成本的承担者?金融界担心,市场将无法消化突然置换出来的万亿债券,而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