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ekccxea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是整词的总结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整数应用作了全面的总结,包括一般应用典型的应用程序中,应用程序从一步几步应用程序。这需要学生掌握从一般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解决方案的方法,还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不断地感应、合成,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出问题解决方法中的规律,掌握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数学中的实际问题都有较差的理解。他们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决实际问题,但却不能想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如何教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学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涉及实际情况的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克服困难的独立探究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都不理想。单村教授曾经说过,解决问题主要是培养思维能力,而不是用现成的结论。所以知识不一定是巨大的,灵活是很重要的。个性化问题解决经验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仅是解决特定类型的问题,得到的结论一定类型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实现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形成相应的经验、技能和方法,然后通过反射,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阐述。解决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其他学科,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些都充分反映出解决问题已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1.问题解决策略通常指的是选择、组织、改变或操纵背景命题的一系列规则,以便于填补问题中的空白。该策略的作用是减少试验和错误的随机性,节省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提高解决问题的概率。
  2.问题解决策略是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力技能,它指向学生的内部活动,即学生的自我。它分为一般的认知策略和特定的认知策略。
  一般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完成策略和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对学习材料的重复记忆,反映了对学习材料的一种“表面”或表面加工。整理策略是指对学习材料的细节进行补充,对内容进行解释,举例说明,对相关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推论或形成联想。组织策略使他们能够找到学习材料之间的层次关系,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如大纲、结构图的绘制等。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是指解决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中,借以思考假设、选择和采取解决方法与步骤的方针与原则,是对解决数学问题途径的概括性认识。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是区别于数学解题方法与具体技巧的、具有普适性的、最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方法。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问题的教学中,应注意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生解决问题。我们知道,解决关于应用程序的一般问题的方法是:问题已知。解决过程为:阅读、分析、解决、检查。而在教学实践中,最难的是教学生把这个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让学生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环节应该达到的目标,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此外,指导学生自己准备应用题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使学生正确掌握应用的结构问题,但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应用问题,加深他们对意义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因为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思维角度也不同,所以当一个数学题出现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联系起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尊重学生教学策略的多样性。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鼓励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它能识别学生学习的差异,使学生通过交流理解相同的问题,从而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让他们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启发,相互影响,完善解決问题的策略。要充分肯定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评价。鼓励学生多样化的问题解决策略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春凡.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之教学创新——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案例[J]. 快乐作文,2011(1).
  [2]刘华玲. 浅谈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2).
  [3]艾喜喜. 浅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教案设计:摸球游戏[J]. 考试周刊,2018(7):65-65.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对高中数学思维素养和方法素养的积极理解和应用有利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2018年1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迅速发展,我国逐渐加强了对教育行业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其作为人生启迪阶段的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是其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接下来将重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提高策略  引言
期刊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旁批自读文章,培养自读能力;  2.品味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及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3.感受作者对动物、自然界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  1.品味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及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感受作者对动物、自然界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期刊
词汇是学习英语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英语的基本单位,一切英语活动的基础,词汇的重要性决定了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使词汇教学变动更加生动、有效?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词汇教学策略。  一、重视课前的预习,为课堂教学铺路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课前的预习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学的过程。但课前预习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的,学生是否有预习
期刊
创新能力(也可以说“创造力”)作为一种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规的眼界、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決问题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技术经验,获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从而实现人的主体创造能力。我们中学数学的教育目标应由“精英教
期刊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个性化阅读,就是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各取所需的阅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大胆表述自己的阅读收获。这种阅读教学,对早以习惯了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先入为主的分析式教学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面对的是几十个充满个性的学生个体的发现、
期刊
近几年中考作文阅卷中,发现大多数初中学生写作记叙文能文从字顺、叙事清楚,但高质量的作文并不多。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作文中“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现象较普遍。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中学生写出出彩的记叙文?唯有指导学生炼识。  作文中的“炼识”,就是让学生把对社会人生的分析、认识进行整理、概括、升华并提炼成作文的中心与立意。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品味出人生的意义、升华出感情的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自身实际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将语文的学科性知识内容和人文思想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较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也可以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发展下,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空间,为推进语文教育改革和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期刊
在作文个性化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作文缺少独立的思考见解和真情实感,难以张扬个性,抒我之见。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性阅读,局限于现成的结论,缺乏个性化阅读。针对此种情况,我们从阅读教学入手,重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养成灵活的、求真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走出呆板的、单调的作文写作模式。  在语文教学的园地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两条相得益彰的风景线。要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现状是重“写”而轻“说”,教师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在学生的书面习作上,而忽略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听说能力差,导致教学走进了乏味低效的死胡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创设一定氛围、情境,多层次、全方位地鼓励学生说,训练学生说,强化学生说。  一、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说的欲望。  创设良好的氛围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因为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会“心理自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