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胆小鬼?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妈妈,你帮我把书房的门关上,好吗?”
  近来,每到晚上盥洗时间,儿子都会要求我做这件事。
  “为什么要关门?以前一直开着的啊?”
  “哦,这样比较安全,里面有我的许多宝贝。”儿子表现出一副很紧张他那些宝贝的样子。
  “那等会儿你自己来关就好了嘛!为什么每次都叫我关呢?”
  “因为,我正忙着洗脸啊!”望着儿子在卫生间忙碌的身影,我暂时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但是,这里一定隐藏着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
  春日的早晨,我正在阳台上,大肆清洗满盆满钵的床单、衣物。
  “妈妈,你陪我一起看书,好吗?”正在书房的儿子大声喊我。“等一下,我把衣服放进洗衣机。”可是,不久又传来儿子略显焦急的呼声:“妈妈,你好了吗?”等我急急忙忙将略微搓洗过的衣物放进洗衣机,儿子已钻出书房,来到客厅看书。“咦,这是怎么回事?这小子看书向来不喜欢挪窝,怎么这会儿拿着书跑到客厅来了?”我心里嘀咕着,坐到儿子身边问:“怎么啦?”“没什么,你要洗衣服,我就到客厅来陪你!”儿子的语气显得若无其事。
  坐在沙发上,犹豫了许久,我终于忍不住问:“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没有啊!”“那你,是不是在害怕什么?”儿子没有抬头,但是顿了一下才回答:“没有,没什么害怕的。”我默默地坐在他的身边,静静地看着他。
  七岁的孩子,渐渐褪去婴幼儿的轮廓,当他专注地做某件事的时候,已隐隐显出少年的风范。我隐约知道他心里害怕着某些事物,可是,就像先知纪伯伦所说:“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他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你能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能庇护他们的躯体,却庇护不了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月之屋,那去处你不能拜访,即便是在梦乡。”我只能静静等待,默默陪伴。
  2
  暑假,我带着儿子登上了长江游轮。从宜昌至重庆,大自然仿佛谱写了一首歌,有嘹亮的高音,也有深沉的低音。而其中,最低的那个音,便是游丰都鬼城。游丰都,是在炎炎烈日之下。但,许是林木丛生,又许是敬畏使人心凉,白日的丰都鬼城在熙攘的人群中显得与世隔离。一路游来都兴高采烈的儿子,在踏上鬼城的青砖石路时,显得异常安静。阎王爷庄严肃穆地端坐于正殿之中,儿子对此似乎并不害怕,倒是大殿两侧的小鬼,以及十八层地狱中的种种酷刑,给他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游完鬼城,已近傍晚,夕照晕染的柔光让城市棱角变得模糊,也冲淡了鬼城诡异的气氛,人城与鬼城在黄昏的某一刻和谐起来。大家脸上的肃穆渐渐褪去,儿子又开始欢跑起来。长江上,觅食水鸟的剪影掠过江面;两岸,晚归的人行进于回家的小路……儿子趴在游轮的栏杆上,望着北岸的鬼城,仿佛无意地问了一句:“鬼都是住在地狱里的吗?”“这个世上应该是没有鬼的吧?”我摸摸他的头,他低头望着江面,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长江水,如母亲的怀抱,托着巨大的游轮轻轻地晃动。晚上,躺在犹如摇篮般的床上的我,静静地想着白日游鬼城的种种,想着每个人的起点与终点,原来是如此的一致。黑暗中,儿子轻轻地唤了我一句:“妈妈!”“嗯!”我应声,表示自己在听。“妈妈,其实,我怕鬼。”“这个世上应该是没有鬼的吧?”我还是那句老话。儿子好像没有听到我讲的“真理”,继续说道:“妈妈,我是个胆小鬼吧?我很害怕鬼的!”那语气中分明藏着自愧、落寞、不自信。我的心一紧,原来,他的内心深处,对于自己害怕“鬼”这件事,藏着如此重的心事啊!
  “不是,害怕‘鬼’不能算是胆小鬼。”我想了想继续说:“妈妈小时候也很害怕鬼,但是长大了,知道了这世上其实没有鬼,也就不害怕了。但是,有些东西,到现在,妈妈还害怕,比如毛毛虫。当然,妈妈也有很多不怕的东西,比如老鼠……有的东西,可能小时候害怕,但长大了,明白了它是什么,就不怕了;当然,有的东西,可能会一直害怕。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与不害怕的东西。害怕一样东西,并不可耻,也并不能说自己就是胆小鬼。”游玩了一天的儿子,在听了我这一番有些语无伦次的讲解之后,似乎有些了悟,渐渐进入了梦乡。
  可我知道,虽然有很多东西,很多知识是可以靠书本、父母、老师来传授的,有很多事情是可以不必亲自参与的;但是,有些事情,是一定要通过亲身经历来完成的。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世界广阔而丰富,但是活跃的思维与贫乏的生活经验,往往让他们对世界未知的部分,产生疑惑甚至恐惧。
  游长江归来后,我们一起阅读了如《床底下的聚会》等故事,在搞笑的故事中,我们分享了他人的恐惧。儿子慢慢有些改变,偶尔,他会自己快速地跑去,“砰”地关上书房的门(卧室在南,书房在北,中间一条过道,不开灯的时候,光线不明,书房看上去影影绰绰)。然后,赶快钻进卧室,还会大笑地对我说:“我还是害怕啊!”
  我不知道影影绰绰的黑暗,在儿子看来究竟藏了多少妖魔鬼怪,但是我知道,他已经能说出自己内心的害怕与怯懦。总有一天,儿子一定会从生活经历中找到答案与勇气,自信勇敢地走向独立。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其他文献
时代在变化,对“好妈妈”的评价也在变化。妈妈们从中能否受到一些启发?  传统好妈妈:  1、善于理家,如清扫、做饭、做针线活等;  2、照顾孩子,关照好子女的吃饭、穿衣、洗漱、安全等;  3、训练孩子懂规矩,养成良好习惯,安排孩子的生活;  4、教育孩子守秩序,听话,奖励他们的好行为,纠正他们的错误;  5、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和性格。  现代好妈妈: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其独立性,教他们适
期刊
我上小学的时候,还没有学生用的习题集,我们的课外作业,全是用粉笔把老师教案上的练习题抄在大黑板上。或许是因为我个子高大,不用站椅凳就能抄满整张黑板,虽然当时我的成绩不怎么好,每天的作业却一直由我来抄,我也因此练得一手好字。  我初一的班主任姓于,是一位温和得我们都不好意思惹她生气的老师,她发现我的字很优秀、成绩却稍弱时,专门找我谈话。她告诉我只有拥有知识,才能心胸开阔、气质超群等。这些话我倒是头一
期刊
在南京的“教育在线互动平台”上,家住南京市鼓楼区的王皓迪可谓是“风云人物”,从他踏入小学的第一天起,每天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说了什么,爸爸都会把它整理成文字,让众多家长们一起见证儿子成长的每一步。截至目前,王皓迪的个人空间里已经“躺”着524篇日志,访问量高达586230次。  迪爸说:“记录孩子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为了留住他的成长痕迹,这也是我们的家庭成长日记。因为我们的思想观点、家庭生活也因孩
期刊
测试:您认为哪种表扬对孩子最有利  小风今天的作业写得工整,完成得又快又好。小风妈妈看到了,高兴地表扬了他。在小风妈妈以下的表扬用语中,你认为哪种表扬最恰当?  A:你真棒!真聪明!  B:你今天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  C:你写的作业很认真,很仔细,速度也快!  答案:C  A是针对孩子的整体或人格特质的判断、评价,指向孩子自身。这是个人取向表扬,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你真乖”“
期刊
1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法国著名作家、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奇奥在南京大学教了6周的课,这门课是选修课《艺术与文化的多元阐释》,听课的学生来自物理、建筑、经济、化学等各个专业,共有112名学生。大师谈起这些学生掩饰不住地器重和偏爱,他说:“有些学生虽然不是学习文化艺术相关专业的,但他们的论文非常深刻,视野也很开阔,优秀得可以在杂志上发表,我很想给他们满分,可惜许钧教授(南大教授)
期刊
怎样提高孩子的接受能力?  江苏宜兴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孩子上大班,老师反映说,儿子不管对课堂内容,还是在其他方面的接受能力都比别的小朋友要差。我很着急,还有一个学期就要升小学了,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接受能力呢?  答:首先,家长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能急于求成。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作为家长,看待孩子的目光要长远,不管孩子的现有能力如何,都要怀着期待和祝福的心态,去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教养
期刊
一  我又一次孜孜不倦地往儿子碗里夹着菜:排骨,得多吃,正长个呢;蔬菜,在学校吃得少,绝对不能不吃;鱼,有益于智力,多来点儿……真希望儿子能有一张“旋风嘴”,吃菜犹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可是,他呢,不急不慢,细嚼慢咽,还时不时地浏览浏览手机,听个小曲,发个微信。当我又一次往他碗里夹菜时,儿子瞄了我一眼,似笑非笑地说:“老妈,给你听句歌词吧。”吃饭时听歌是他的习惯,有时候还会和我一起点评鉴赏。
期刊
5岁儿子爱逞强,如何引导?  江苏淮安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儿子5岁了,特别爱逞强,有些事情他根本做不了,就是不让我们帮忙,非得自己做,结果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没有做好。我该如何引导呢?  答:5岁的孩子自主性增强,想独立探索世界,正处于第一反抗期,如果大人粗暴地干涉,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和反抗。从很大程度上说,孩子是正常的,家长干涉过多,反而会妨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期刊
繁忙劳碌的一周又开始了,我把早餐端上桌,娇娇还在慢条斯理地刷牙,动作磨蹭得像蜗牛。唉,这孩子哪点遗传我了?看在眼里急上心头,我忍不住催她:“宝贝,快点洗脸吃早饭,你要赶不上校车啦。”娇娇拖着长音应和,依旧悠闲自若,仔细擦好面霜才开始啃面包。  “宝贝,快点把牛奶喝光,别忘记穿外套。”  “宝贝,快点换鞋,我们只有10分钟时间。”  ……  周一到周五,每天日子都是如此仓促,我觉得比打仗还慌乱。娇娇
期刊
前几天读刘涵同学的日记,认识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母亲。刘涵在日记中写道:“暑假最后几天,我作业还没写完,却仍迷恋于电视,我妈急了,一生气,把我的书全填进了炕洞,让我抱柴禾烧炕。我当时吓坏了,恳求妈妈原谅,自己把书掏了出来。后来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有一种愧疚感,觉得对不起妈妈……”  现在的学生,一般都给自己的父母,特别是母亲贴上“爱唠叨”的标签。究其原因,责任并不在孩子身上。一些家长自身知识储备不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