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备课方式 深化课程改革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p54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实践向纵深发展,“教书”这一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已不再是单纯传授、讲析,而是引导、组织、参与、讨论等的综合;“书”也不再是单纯的教科书,而是所有的书,包括电视、电影、网络、报纸杂志,特别是生活这部大书。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也必然发生巨变,如何在新的背景下创新备课方式,深化课程改革,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下面我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新备课方式,发表一下粗浅的看法。
  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开放的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变“任务学习”为“发展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过去的备课是教师的个体行为,是由每个教师单独完成的,形式上也只是抄抄教案,布置几道作业题,教师个体素质的高低与教学水平的高低制约和影响了备课的质量。因此,要提高备课的效益,我们必须在充分地利用学校、社会、网络、家庭等资源的基础上,合理的整合各种资源,遵循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备课创新:
  一、集体备课
  可以一个备课组为单位,定时的集体讨论研究本周教学内容的目标、重难点、教学策略、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评价方式等教学要素,或者就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难题,进行分析研究,集体讨论出最佳的方案和办法,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此种方式的最大作用在于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提高了备课的整体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能弥补日常备课中所未能解决的问题,对教师也起到了培优辅差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二、案例式备课
  借鉴案例分析的思维,即以某章节或某种文体文章为例,从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的分析入手,就教学中的经验、教训进行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可以供别人学习的案例,为此类教学内容提供一个例子,对类似教学内容的备课起一个示范作用。其效益在于能促进教师在备课中反思教学,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反刍式备课
  是指教师先拟定备课内容和思路,然后调查部分学生,听取学生对老师教学设计的建议和要求,就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然后因人制宜地再研究教学方法,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设计师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好处在于能做到备课的有的放矢。
  四、专题式备课
  即在备课中将教学专题的形式(如记叙文写作教学)进行备课,把教学问题专题化,形成一个研究系列,从该专题的各方面、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备课,从而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备课层次渐进问题,此种备课方式特别适合在学科综合复习阶段使用。
  五、网络备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中学生更是具有“求新求变”这一特点。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色彩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传递信息容量多,速度快,针对性强的特点,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创新制作软盘、光盘以及摄像资料等,然后进行网上备课,直接把网络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其最大优势在于资源丰富,资源共享,既解决教师备课中资源不足的问题,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备课,就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备出实用、有操作性、开发学生智力、有创造的教案,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才能让新课程改革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其他文献
于漪老师曾说过:“在学校里顶难顶难的事就是上课”。上课难,要上出一堂好课,上出一堂高水平的有效的课更难。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广大教师立足课堂的核心所在,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成了广大教师立足课堂的重要抓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有许多教师把目光聚焦到了“教后反思”和“评课”上。“教后反思”作用自不必说,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评课”环节可以将听课者课堂观察到的问题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来。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区别的一个标志就是书声琅琅。朗读,既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堂上难闻读书声的现象有所改变,教师逐渐关注朗读,朗读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这是一个可喜现象。但是,我们发现,许多语文课上,朗读仅仅是一种形式,许多时候往往是为朗读而朗读,没有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一块很大的空间,对学生总体语文能力的培养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教师的课堂引导、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来看,这是一项繁重的工程。巧设主问题为最大可能的利用这一空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而那些辐射性开放性主问题的设计更是让阅读教学大异彩。  所谓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繁杂提问而言的,也可以称为“上位问题”。它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期刊
翻开学生的作文,我们感受到的往往是假、大、空,“情感伪化”:要么是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要么是“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全然不见少年的纯真和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作文教学的迫切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真挚感情呢?  一、捕捉
期刊
这学期,我有幸读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感慨良多。书中提到升学率不是靠时间去堆出来的,而是缩短上课时间,阻止老师印试卷,禁止题海战术,这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建平中学采用的是“合格+特长”的模式,上午上必修课,下午搞第二、三课堂,可见正课时间只有上午,然而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升学率,高考成绩依然显赫。看来提高成绩并不是因为教师和学生打长时间的疲劳战术。那么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建平中
期刊
一、“Catch-22”——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局  “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 《第二十二条军规》所描写的困局,用在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上,很是合适。  何解?  ——我们语文老师都在教学生写模式化的考场作文。  ——因为中考阅卷时间太紧,老师来不及品味。你得用华丽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
期刊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优孟的人,在朝延上模仿楚国死去的贤相孙叔敖。他穿上孙叔敖的衣服,戴上孙叔敖的帽子,学着孙叔敖的语言、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楚王一看,十分惊讶,以为是孙叔敖死而复生了。这件事提醒了楚王,使他感到不该忘掉贤相的后代,于是加封了孙叔敖的子孙。优孟模仿孙叔敖的故事,被后人认为是中国古代剧的雏形。这个事例说明,戏剧是从模仿开始的。  其实,不光是戏剧,我们学习写作的过程,应当说也是始于模
期刊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现在,农村中学学生在写作文时就像记流水账,句子不通顺;内容不真实;主题不新颖。究其原因:首先,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对新事物的接触和了解很少,对身边人事物缺乏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其次,农村的孩子课外阅读太少,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少,导致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高,出现了没有写作素材根本无从下手或者有素材也无话可说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期刊
“课堂目标教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课题究竟有何意义和价值,此课题是否有必要“非进行到底”不可?又能否得出具体详实的实验结果?这是我们课题组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目标教学”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在素质教育中完全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因而具有其相应的地位和价值,这是不用实验就可以确定的。就如其他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一样,相互交融,共同发挥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一般来说,好的方法都具有
期刊
鲁迅曾说过:“写完至少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修改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修改标题  中学语文课本上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追怀往事而写下的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这些散文曾在《莽原》半月刊上陆续发表,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定名为《朝花夕拾》。这样一改使标
期刊